远祖大海公之历史考证之我见

    大海公是我们盐阜三庄王氏始迁祖桂一、桂二、桂三公之父。经细读我古王庄王氏宗谱中门纪略及阜宁沙湾庄(桂一)、盐城大冈瓦屋庄(桂二)和楼王镇楼王庄(桂三)之宗谱纪略,对大海公之共同记载为:三槐堂王氏苗裔,祖籍苏州府,仕元为总旗,功封千户;迨元革命,归隐不仕;及明太祖徵起征西蜀,居首功,封当户侯,武勇称最;未几,缘为故元守苏,挫明军锋被论,恐威,日权日重,降南京兴武卫指挥。生子五桂,及一女贞烈;桂四公胤前职,居住苏州阊门三坝;桂五公入苏州府学、生员,居住西城桥;桂一、二、三公与妹贞烈,于洪武年间奉旨迁徙苏北盐城沿海灶区;桂一公迁居沙湾庄,肇基创业营舍,籍去城北百余里;桂二公迁居黄沙港(瓦屋庄),去城西南五十余里,创业入灶;桂三公迁县邑(永福乡)仇垛西里楼王庄(原范巫庄),去城西南七十余里创业。
  从各庄宗谱纪略中,我们仅能了解这些内容,同时我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1. 大海公的原名、字是什么(大海可能是他的号或小名)?生卒年月日是何时?历史经历如何?他的父母是谁?妻子是谁?
  2. 大海公的儿女们原名是什么?五桂(贵)仅是家中排行称呼,仲仁、敬甫可能是他们的字,不是名;桂一、二、三公与妹贞烈何时迁徙盐城?为何不居住在一起?生卒期是何时?……
  欲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现今我们只能从历史资料中去寻找。我经过查阅《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祖《逆臣录》、《苏州府志》、《盐城县志》等网上书籍资料,结合家谱,找到一些与大海公经历相似的历史线索,可以参考佐证:
   一、《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吴王张士诚有王姓将领有三人;实录卷18,1365年10月,明大将军徐达兵围泰州新城,败张士诚湖北(应该是高邮湖)援军,获其元帅王成;实录卷21,冬十月己酉朔,壬子,常遇春兵攻乌镇,张士诚将徐义、潘元绍及甘院判拒战不胜,复退走。遇春追至昇山,遂攻破其平章王晟陆寨,余军奔入旧馆之东壁,其同佥戴茂乞降,我师驰入之。是夕,王晟亦降。11月己丑,徐达引兵向姑苏,至南浔,张士诚元帅王胜降。另外还有二人:实录卷28,1367年12月戊申,大将军徐达等至章丘,元守将右丞王成降。实录卷32,1368年5月己酉,征戍将军邓愈兵至随州,元左丞王诚等皆降。只样就出现王成、晟、诚、胜五个人。
实录卷70,1371洪武四年十二月辛卯,赏平蜀将士,诏曰:都督佥事何文耀、王简(寿州人)、蓝玉、张温、金朝兴,皆赏白金五十两、綵段十表里。都督佥事陈桓,以过从征有功,赏綵段十表里。都督佥事王成,继领军马,接应大军至青州果阳,赏綵段七表里。此时受赏的王姓将领只有二人。
   结合家谱分析:守苏州的平章王晟(?曰成之误)与征西蜀的都督佥事王成,应该是同一个人(注:王晟名字在《明太祖实录》中,出现多次变化,其原因:有可能是自己改名,也有可能是史书有误,亦有可能是现今网上输入有误)。守苏州时,白天其同佥戴茂乞降,到晚上王晟才降;征西蜀时以过从征有功,仅赏綵段七表里,没有封侯;此人应该就是我们各庄王氏宗谱所记载的远祖大海公。
   大海公原名王成,大海可能是他的号或小名;约生于1328年3月,祖籍苏州府,居住于阊门三坝;有文化、有智慧、有军事才能及家传武功。大约在1358年被征加入张士诚部(此时张士诚因困、败及张士德建议投降元朝),初被任命为总旗(百人队伍指挥),后因功封千户,升任平章职务;1366年10月为吴王张士诚守苏州(乌镇),兵败降明大将军常遇春部。1367年10月后随明大将军徐达出征;1368年11月癸丑,大将军徐达遣参随王成守赵州,兼领州事(显示文武才能,正五品职,名字有变化);1370年11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封公6人,封侯28人,随后又升指挥王成等13人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正三品武官),仍令子孙世袭指挥。
1370年12月王成托疾辞职回归故里(归隐不仕);1371年4月庚寅,上(指朱元璋)以汤和、傅友德等出师伐蜀,已逾三月,未得捷报。复命永嘉侯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率兵(王成此时被征起)往助之。癸巳,颍川侯傅友德兵度青川、果阳白水江,会都督佥事王成亦领兵至,蜀人望风惊遁。9月班师回京,12月受赏,本应该封侯,因有人议论其守苏州事,反复权衡,不敢争功,遂降任南京兴武卫指挥。
    1372年出征广西,12月回京受赏绮、帛各四匹;1374年朱元璋命都督佥事王诚(名字又有变化,外调)济宁,统领军政,专事镇守、屯田、训练之务;1378年3月被调任为浙江都指挥使;1379年11月以浙江都指挥使王诚等俱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回京)。1383年以左军都督佥事职,随永昌侯蓝玉从征云南有罪,左迁复州,降为复州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武官);1386年12月被召回京复职,任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同时统升为正二品武官)。
    1388年3月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诚致仕(退休,此时约60岁),给半俸,命其子王庸(桂四)袭职,任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1389年3月王诚又被征用,复任右军都督府都督(升正一品武官),驻军忠州操练军士;1392年7月王诚被调往贵州平险阻,治沟涧,架桥梁,以通道路。
    1393年2月凉国公蓝玉被诬谋反,隔天被杀(朱元璋又一次开始大杀功臣);都督王诚和其次子王序(时年24岁)及表侄马璿俱被诬陷为蓝玉党;王序招供:有父王诚回说:“我大的孩儿也该死,如今发了去,我每不如谋反了罢。”马璿招供:与表兄王廙一向在家听候谋逆。大约在4月下旬,都督王诚、次子王序、表侄马璿及其家属们被害。王庸坐事当死,因自陈其过恶于上前,命解其官,送云南平夷卫,代其父诚屯守,寻命为本卫指挥使;是否被牵连、有无同时遇害,未有记载;估计亦遇害。
   以上历史之考证,仅是我个人推断,只作参考,有待其他历史资料进一步证明确认。
   王诚之父母:家谱中没有记载,历史资料中暂时也未查到,有待于以后查找。
   王诚之妻子:有网上资料载,配:周氏、宋氏;我个人认为是可信的,而且周氏生了四男一女,宋氏生了桂五。
   二、大海公生五子一女,桂(贵)一、二、三、四、五,仅是家中排行称呼,仲仁、敬甫可能是桂一、桂二的字,不是名;如果桂四叫王庸、桂五叫王序,另有叫王廙的兄弟,则桂一、桂二、桂三的名,应该是广字头的字,如庆、庞、庚、赓、庭、康等等。
   根据推测:桂一、二、三公与妹贞烈在1372年春二月迁徙盐城;其理由:1.据《苏州府志》载:洪武五年(1372年2月)朱元璋命迁苏州阊门一带富户百姓至苏北沿海灶区(屯田),因为阊门一带百姓曾经激烈抵抗明军攻城达几个月;二月是年后开春时节,到达目的地安顿好后,就可播种了,不然会误了农时;    2.家谱纪略中只记叙了大海公在1371年之前的事情,以后的事情只字未提。
  迁徙后,桂一公居沙湾庄,桂二公与妹贞烈居黄沙港(瓦屋庄),桂三公居范巫庄;他们为何分隔那么远,不居住在一起,相互好照应?据我推测:大海公是相当有眼光和智慧的人,知道儿女们要迁徙,就嘱咐他们不要在一起,分散居住;不要用原名,用字或号,所以就有桂和贵的排行;不要有文字记载家族的资料,只可口头相传(同时官方也不准带家谱、修家谱);留下已经登记袭职的桂四和入学的桂五;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大海公在朝当官,了解了朱元璋为人阴险狠毒、秋后算账的小人做派,恐日后有难,以防不测;另外我王氏祖传家风,多事之秋分散居住,所谓狡兔三窟,如:太原王氏与瑯琊王氏,东沙支、中沙支与西沙支王氏,等等。
   根据推测:大海公生于1328年,桂一大约生于1350年,桂二大约生于1352年,桂二大约生于1354年,1372年迁徙时贞烈姑应该有16岁1356年生,桂四10岁,桂五4岁。这些仅仅是推测,但不会误差太大,准确的、真实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王斌(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