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积厚公后裔徙居桂林各县的王家人

     在桂林市的全州、兴安、平乐三县有五个家族的字辈基本相同。他们的始迁祖都来自湖南永州原零陵县(现永州市零陵区)、东安县(现属永州市)。最近在收集《桂林王家人》的资料过程中,在一本《永郡王氏续修通谱》中发现,除字辈相同的五个家族外,还有两个家族虽然字辈不同,但谱书所记的先祖名字、原籍地等事项与字辈相同的家族相一致,这说明这七个家族同属一个老祖宗的后裔。民国38年编修的《永郡王氏续修通谱》的“源流志第一房”记载:“始迁祖积厚公原籍江西省,以武略将军任湖南永州之总营,改组(退役)后(居)于城南”其后裔徙居桂林各县的有:14世华永徙兴安县圳南,是为圳南王家。16世国桢迁全县(安和)马田村,17世昌文迁全县(凤凰)小洞村,14世华直公迁全县凤凰玩(望)高山,以上三支为凤凰王家。大高公始居(全县)恩乡屏山渡车田村,公殁后其子云、霆、震三公复移居万乡47都地名马骑岭老屋场,震公子三又移居贡陂洞新屋场,其迁龙安岭者仲有公之一脉也。此乃为全州大新王家。又记:6世祖凯公之后裔移居(零陵)景福坪。其后14世仲迪公由景福坪分迁灌阳金芝岭。此为灌阳文市金鸡岭王家。15世继田、继宇二公由景福坪分迁全县黄龙湾,此为全州南一黄龙湾王家。另有全州庙头夏屋王家、平乐大展王家其字辈与大新王家、圳南王家相同,但永郡王家谱大房源流志中无记载,估计是其他房派的后裔。

     以上七支王家人以前互不认识,互不了解,现已有庙头王家、大新王家、黄龙湾王家的资料上了网,现将圳南王家、凤凰王家的资料补充上网。望今后各家族开展宗亲联谊和共同祭祀活动。

        兴安圳南王家人

据老谱记载,兴安圳南王家其先祖王积厚,以武略将军任湖南永州之总营。后在永州城南定居。14世化永公于康熙元年(1662)迁兴安圳南,15世大湖、大川初迁兴安严关口复迁二背岭,16世国美公由圳南分迁大木塘。从第六代华工算起已传25代,如以14世化永公为始迁祖已传16代,包括因家族迁居圳南附近的人口。现有人口圳南村有1000人,加上赵家堰、九甲、上庄、大岭背、清水江、横盘路、介屋坪、塘堡街以及溶江、华江一些村屯,共有人口约3000余人。

根据老谱记载,从第六代华公起编有字辈25代。顺序是:华-宾-福-贤-甫-时-庭-希-化-大-国-宗-锡-季-朝-中-天-文-明-正-永-世-德-安-康。

民国38年(1949)所修族谱采编了字辈60代,即:

        锡承本焕先,钟汝植烈垠,

        剑泽材蒸起,鋐法树炽坰,

        锦满榕秋在,绿源楚勋均,

        鑑清树耀重,铉治乐熙坤,

        镐洛槐笃睦,钦濬极为型,

        镕润果炎塽,镫澈集炬城。

  上述老字辈从18代起相互对应衔接。即老字辈中的“文”字辈与新字辈中的“锡”字辈相同,(18世),老字辈的“明”字辈与新字辈的“承“字辈同为19世,以下类推。

  本家族原有排连山(祖遗山)8岭24山,解放后山权有变化。作为历史资料,8岭24山记载如下:

八岭:

都堂岭、碓坑岭、秀峰岭、梯子岭、滑石岭、黄毛岭、乌当岭、沙帽岭。

二十四山:

焰包山、蜡子山、雷公山、猛虎山、白石山、美女山、牛岩山、甑子山、灯盖山、马鞍山、五台山、打矿山、金钟山、金子山、磨石山、赖子山、刺木山、铁子山、万屠山、猫仔山、挂子山、唐源山、长岩山、观音山。

本家族的文物有宗祠一座,建于光绪8年壬午岁,有上下两座,两边有跑马楼阁,中间天井石料铺成,有神龛,刻有八仙、龙凤、麒麟等装饰,文革时已损坏一些,现急需维修。

本家族古代名人有武状元一人,即王荣堂,出生于1845年,是武状元。身材魁伟。祠堂内有360斤重的青石墩二个是他练武的器具。他能用双手各拿一个石墩举在腿上、头上玩耍。由于长期练功,练就了一手好武艺。

在当代,本家族枝繁叶茂,各类科技和党政领导人才辈出。据统计,受过高等教育和正在受高等教育读书的共有500多人,有200多人在各条战线工作,有的还出国留学深造。如王正利,从当兵进入清华大学毕业,从建筑设计业进入北京从事房地产开发,目前已有资产数千万元之多。并在本县开办了砖厂、胶合板厂、猪场等企业,为地方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又如圳南村的正扬,入伍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县武装部长。转业后历任全州县委副书记、永福县县长、桂林市计生局局长,在正处级岗位上尽职尽责工作了20多年。为国家作出了贡献。现在年轻一代正在茁壮成长,正扬之子永翔曾留学英国,现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另有王剑也留学英国,现在北京工作,还有研究生王涛也在北京工作。这些年轻人将是国家栋梁之才。

                                                                                                 根据王正规提供材料及谱序整理

全州县凤凰王家人

全州凤凰王家包括不同的支系,都是湖南永州零陵县王氏始迁祖王积厚的后裔。其中:望高王家积厚公14代孙化直公约于明末清初由永州零陵县西乡隆庆里拱门村徙居全州建乡十一都望高山,今为全州县凤凰镇望高行政村王家村。现有人口726人。(其中化直公七代孙中迪迁凤凰白竹山现有人口50人,七代孙迁同乡大湾里现有人口83人,迁同乡溪塘村现有人口50人。)

小洞王家:积厚公14世化试公和17世的昌文公分迁全县小洞,今为全州凤凰镇三塘行政村小洞王家,现有人口约200人。

早禾坝王家:积厚公17世孙昌辉公徙凤凰乡早禾坝村,现有人口约80人。其兄昌熙公分居全县咸水古留六工田村,现有人口约60人。

积厚公16世孙国祯公分迁全州安和的马村田,现有人口约320人。据望高王家所收谱书记载,其字辈为:

王积厚-浚原-宏达-启坤-运昌-华-斌-福-贤-铭-时和-廷举-希由-化直-大-国-昌-士-登-朝-中-天-(文)-(明)-锡-成-本-焕-先-(以下与庙头、大新、圳南、大展字辈相同)。

本家族各支派过去无名人。解放后职务较高的有:

王本立,安和马村田人,解放前参加桂北游击队,解放初任过区长等职。后任县粮食局副局长,从1980年代起任县政协副主席。已离休。

王明夫,凤凰望高王家人。曾任教师、县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已退休。

目前在位的副处级以上干部有:

王焕喜,现市供销社纪检组长。

王亿群,现市政协经科委副主任。

王凤玲,现灌阳县统战部部长、县委常委。

 

山区中的王氏旺族资源县忠泽公王家人

   资源县是桂林市的一个山区县,是全市人口最少的县。据网上公布的数据,全县共有户籍173004人,常住人口146821人。据桂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止,全县共有王姓人口7425人。全县最大的家族是王氏忠泽公家族,共有人口约8000人,其中分布在全州县的族人月500人。忠泽公原籍山东省青州府。是三槐王氏王旦之后,谱书记载的始迁祖之上源和祖籍地现无法考证。但可确认始迁祖昆季三人于明朝举家外迁。其中老大落叶兴安(无联系),小弟宦游西蜀。我始迁祖忠泽公排行第二,始迁全州,复迁西延即今资源县,肇基车田湾暖水塘,开辟白竹窝,遂得其所,繁衍子孙。人口分布主要聚居在中峰镇的大庄田、抱柴丘、井头、车田湾、梅溪乡的沙坪村、咸水洞村,延东乡的晓地村等。一个家族在一个山区县500多年能发展到七、八千人,其速度是较快的。本家族历经多次修谱,但因战乱特别是文革的破坏,老谱尽佚。有幸的是,民国20年修编的13卷谱尚保存完整。据谱所记,忠泽公有四子:原广、原庆、原智、原远。四子之后裔分成四大房。由于四房住地分散,过去交通不便,因而各房字辈不尽相同。分别为:

 原广公大房、原庆公二房主要居住在中峰、上西延。其字辈为:

忠原德景起,孟章友伯英,

必允广孔显,文才自仲仁,

德正元昌其,延嘉庆绍承,

登宗怀定玉,国太世时清。(共40代)

     原智公三房主要居住在梅溪乡沙坪村,其字辈为:

            忠良通智思,富子永德必,

            文才仲经仁,国正明安祚,

举延万泽伦。(共25代)

     原远公满房主要分布在梅溪的咸水洞,一部分移居全州。居咸水洞的后裔字辈为:

            忠原得胜福,子永文才必,

            仲仁国定安,民祚举延万杰伦。(共22代)

     以上字辈差别较大,民国20年修谱时统一编排了新字辈。统一字辈为:

            积善传芳远,贻谋裕后长,

            家声期共振,礼乐继书香。(共20代)

有了统一的字辈,但由于从哪一代起转用新字辈没有统一,结果出现了同辈不同代的状况。各房转用新字辈的情况是:大房二房原定字辈40代,他们25代前按老字辈排辈,剩下15代字辈不再使用,从26代起按新字辈排辈。三房原定字辈25代,用完后采用新字辈,与大房、二房世代相同。与上述三房时代不同的是满房原远公的后裔。本房居咸水洞的族人原共编排字辈22代,从23代起就采用新字辈了。本房居全州的族人原定字辈20代,他们从21代起就采用新字辈了。这样就形成了同辈不同代的状况。新字辈首字是“积”,大房、二房、三房“积”字辈是26世,满房居咸水洞的族人“积”字辈是23世,居全州的族人“积”字辈是21世。这种状况有待今后四房协调统一。

   本家族历史上没有重要名人,经济也欠发达。近年来很多地方大力种植葡萄、提子,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中峰镇的老王家村,原来村里的年青人靠外出打工维生,在家的以种水稻为主。全村160余人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2003年县农业局在老王家村试种美国红提,当地的高山气候条件很适合红提生长,能种红提果色艳丽,口感甜脆,品质优良,每亩能赚六、七千元,是种水稻的好几倍。现全村种植红提面积达400余亩,品种10余种,每年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老王家村的村民全是本家族的族人。他们靠特色富农产业实现了富民强村,家家户户建了楼房,有的还买了小车。他们是当地农民的榜样,也是我们各地王家人的榜样。

   忠泽公王家过去在西延是有声望的望族。如今这个大家族人口枝繁叶茂、经济盛旺,可谓是当地人财两旺的旺族。将来,这个旺族将会更加旺盛。

  忠泽公的后裔除居住资源县外还有两支居于相邻的全州县。住地多在交界的山区。一支是大房后裔从车田湾迁去全州绍水镇大惠行政村的大湾村。当时同去的是兄弟二人,名不详时间不清。后因两兄弟不合,其中一人迁居咸水镇的洛江行政村的堰头上村。现有人口堰头上村217人,大湾村约50人。此支族人采用大房二房的字辈,他们从26代起未转用新字辈。现已传到34代的“定”字辈,另一支是满房的仲贤公于明朝从梅溪咸水洞迁去全州,现居大西江镇沙子坪,人口201人,居杠口村28人,居石源江13人。另有王民泗从咸水洞迁沙子坪的芳岭头,现有人口80人。还有住在才湾镇的驿马、何家洞人口较少,未联系。迁居全州的族人字辈为:

         忠原福子永,文才必仲仁,

         国定安民祚,举延万仟伦。(共20代)

   居全州的族人由于原编字辈只有20代,比同一房的咸水洞族人少“德胜”二代。因此,从21代起就采用新字辈了。与大房、二房、三房同辈相差5代。与同房的咸水洞相差3代。

                                                           王喜修根据王延东、王登江、王春生、王仟甫等人提供的资料整理

 

 

 

 

出教育人才的全州晚十公王家人

       全州县石塘镇的大井头、白露等村王家人,其始迁祖为晚十公。原籍江西青安府庐陵县(现吉安市吉安县)鹅公大丘金佃村,于明朝中期始迁大井头村。传至克绍公生四子,其后裔分成四房并移居附近村屯。长房应远公,其后裔住沙岭行政村的双井拉村,现有人口300余人。二房泽远公后裔住白露行政村的毛竹山178人,塘底146人,大巴地48人。三房高远公后裔住祥大行政村的大井头1177人,白露(原名羊龙山)888人,社公岭168人,两河镇调广村约100人。四房智远公后裔现住两河镇烟竹水村,共216人。还有部分住湖南道仙子脚。

本家族于      修过族谱,至今已     年未续修。前9代末编排辈行。从第10代起编排前20代字辈,即:

德孔文才启,遵之仕永廷,

耀昌荣显祖,纯善作良臣。

     现最低字辈是20代臣字辈。

近年族人富春拟定后40代字辈如下:

           佐主承鸿业,安邦树骏勋,

盛名昭万世,凯泽建群生,

子住钟英旺,国正庆华堂,

儒辉仁义重,运绍定吉祥。

本家族旧时的名人有:

     世高公字汉飞,明朝翰林大学士,曾任都指挥使。所谓都指挥使是唐朝开始设立的官名,其后各朝沿用。明朝内外各卫皆置都指挥使并建官署都指挥使司。

 王之玫,癸巳(光绪19年,1893)举人,曾任浔州(今广西桂平、平南、贵港等地)教授。古代教授为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

王士政,甲辰(道光24年,1844)举人,曾任山东鱼台县知县。

解放后人才辈出,仅大井头村有科级干部7人。特别是教师较多,大井头村解放以来当教师的共29人,并涌现了多名模范教师。如大井头村的王纯国任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因教学成绩突出,从2001年以来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八桂名师、全区农业系统先进个人、柳州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又如两河烟竹水村的王善生在全州高中任教时于1982年被评为自治区模范教师。这些为人师表的教师为培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正道的灌阳王道王家人

灌阳县文市镇王道王家始迁祖是大豪、大杰两兄弟。其原籍为江苏省苏州府。始迁楚南永州府零陵县(现永州市零陵区),又于宋仁宗时(1023-1063)迁粤地灌阳泗溪村,再迁木老村。木老村于1947年改名王道村,意思是坚持正道,与当时存在的霸道相对立。王家便称王道王氏,住地与全州东山瑶族乡相邻,分大豪、大杰两支。大豪公娶邓氏生尚君、尚臣,三世景仁、景章,四世振永、振训,五世贤松、贤福、贤禧。大杰一支前五代都是单传。杰公娶何氏生尚贤,贤生景珊,珊生振远,远生贤伯,伯生信举。举娶文氏生二子贵清、贵亮,以此分成两房。至今700多年相传27代。1993年统计人口340多户1350多人,估计现有人口约1500人,分布在王道、瓦窑头、螺丝形三个自然村。以上迁入时间两种写法不一致。如按宋仁宗年号计算至少已950多年,而以700多年计算应是元朝的仁宗。以27代每代25年计算应是700多年。所以属元初迁入的可能性大。

  本家族字辈:

        大尚景振贤,信贵朝廷忠,月一元希应,

        自长存植炳,培锡吉庆定荣昌。

        生明兆彩章,先高随慕(美)焕,永世造祯祥。

现最低字辈为“昌”字辈(1993年止)

本家族历来没有达官贵人。惟民国时期有个开明县长王锡九比较有名气。王锡九老家是王道村人,属大豪公后裔,家庭贫寒。父亲在县城作潮烟、松烛生意。锡九10岁时父亲去世,靠叔父抚养,他读书用功14岁高等小学毕业后在家自学,18岁考取小学教师,任教6年。1925年广西建立国民党地方组织,王锡九加入国民党并两届被选为国民党灌阳县党部执行委员。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和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王锡九参与提出过一些进步口号。1930年代离开灌阳,先后在柳州参加护党救国军第八路军,在政训处当过科员、上尉处长,广西天保区民团指挥部上尉教官、政训处少校主任。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王锡九创办过《奋斗报》宣传抗日。1940年王锡九回到桂林,时逢广西省政府招考县长,王锡九考中。当年12月被委任何都县(今天等县)县长兼任民团团长。1949年1月,王锡九奉命调任兴安县县长,这是国民党政权统治的最后一年。王锡九任职持消极态度,对中共地下党和游击队视而不见、不抓不杀,12月他在两江接受和平改编,向解放军缴械。解放以后自谋职业在桂林经商。1952年回到灌阳住城关村,一边务农一边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1984年经党委落实政策参加县政协第一届会议被选为政协常委,1987年第二届政协会议连任常委。这一安排是对王锡九一生政治思想的定论。1988年王锡九病故,享年88岁。2009年出版的《灌阳文史资料》第8辑刊登了“民国开明县长王锡九”一文(作者熊光蒿),对王锡九一生的功过作了客观评价。

                                                                                 根据《灌阳姓氏通书》等资料整理

 

 

创造条件为实现多出人才梦想的兴安老庙脚王家人

兴安县高尚镇金山行政村老庙脚自然村居住着一个家族的王家人。从始迁祖定居至今已有13代,约300多年历史,全村约250人,另迁居邻近的木桥头村约55人,迁灵川县草田村约15人。据老辈传闻:本家族始迁祖鼎周公于300多年前,从今灵川县灵田镇王家庄到今兴安县高尚镇金山行政村金山洞胡家入赘(胡家只有一独生女),按照传统和民俗入赘婚姻的子女姓氏随母姓胡。但当时人们认为金水洞风水不好,所以搬至金山洞附近的老庙脚定居。但又传说老庙脚村座落在老虎山脚下,而老虎头上有‘‘王’’字,故非王氏的人不能久居于此,因此,始迁祖鼎周公的子孙便由胡姓改回鼎周公的本姓‘‘王’’姓了。     

本家族始迁祖鼎周公是今灵川县灵田镇王家庄王氏第九房后裔。先祖曾修有家谱,但至今无一保存,王家庄现在所存的族谱是部分支系的谱书,因此找不到鼎周公的记录。又因鼎周公属外出入赘,故其字辈与王家庄族的人的字辈不同。据老前辈传下的字辈如下:

鼎远德孝守,玉立枝克宽,

国正天星顺,官青民自安。

据向七星区王家碑和灵川王家庄族人调查了解,王家碑和王家庄两个家族的始迁祖是两兄弟,其原籍在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瓦窑村。因避陈友谅战乱迁来桂林,始居王家碑以养鸭为生,后来一人迁居王家庄。再后来又有裔孙迁居灵川九屋,兴安崇步山和老庙脚。人口近2000人,因历史原因分居不同地方并分成了不同的家族,但大家都是同根共祖的族人,是同血缘的亲人。因此今后要开展联谊活动,寻根问祖,共祭先人。

    据老庙脚王家老辈传闻,老庙脚村位于老虎山脚下,因老虎头上有“王”字,非王氏族人不能在此长住。我王氏家族住此虽能平安,但很难出富贵之人。如有一人能破此传言,则本村才能人才辈出。为了本家族能出为国为民的清官和其他人才,特在编排字辈时把最后五辈定为“官青民自安”。大家把多出人才作为兴村富民的梦想,几代人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人口较少的木桥头“宽”字辈的族人出了4个大中专生并成了国家干部,对老庙脚村族人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大家决心要竭尽全力多送子女读书,以各种办法培养人才。直到11代‘‘国’’字辈终有一人名叫国忠,几经波折和磨难,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跳出农门的族人子弟。是村里第一个国家干部。他成了打破老庙脚不能出“富贵之人”传言的第一人。此后,国、正两辈有近20人陆续考取了大中专学校并成为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在此同时,人们对人才的观念也有了改变,认识到只要有本领并能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就是好人才。而走出农门第一人的王国忠应用他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他所在的企业广西玉柴集团辞职后,自己开公司经营代理挖掘机,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之下,全村很多人走上了经营挖掘机、驾驶挖掘机、开公司经商之路。现在全村250人拥有挖掘机二十多台,有小车二十多辆。家家都建了漂亮的楼房,开始走上了富裕之路,如今全村族人都在为家族争光,努力读书,争取多出人才,为国家多做贡献,也为老庙脚王家人奔小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