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道的灌阳王道王家人

灌阳县文市镇王道王家始迁祖是大豪、大杰两兄弟。其原籍为江苏省苏州府。始迁楚南永州府零陵县(现永州市零陵区),又于宋仁宗时(1023-1063)迁粤地灌阳泗溪村,再迁木老村。木老村于1947年改名王道村,意思是坚持正道,与当时存在的霸道相对立。王家便称王道王氏,住地与全州东山瑶族乡相邻,分大豪、大杰两支。大豪公娶邓氏生尚君、尚臣,三世景仁、景章,四世振永、振训,五世贤松、贤福、贤禧。大杰一支前五代都是单传。杰公娶何氏生尚贤,贤生景珊,珊生振远,远生贤伯,伯生信举。举娶文氏生二子贵清、贵亮,以此分成两房。至今700多年相传27代。1993年统计人口340多户1350多人,估计现有人口约1500人,分布在王道、瓦窑头、螺丝形三个自然村。以上迁入时间两种写法不一致。如按宋仁宗年号计算至少已950多年,而以700多年计算应是元朝的仁宗。以27代每代25年计算应是700多年。所以属元初迁入的可能性大。

  本家族字辈:

        大尚景振贤,信贵朝廷忠,月一元希应,

        自长存植炳,培锡吉庆定荣昌。

        生明兆彩章,先高随慕(美)焕,永世造祯祥。

现最低字辈为“昌”字辈(1993年止)

     本家族历来没有达官贵人。惟民国时期有个开明县长王锡九比较有名气。王锡九老家是王道村人,属大豪公后裔,家庭贫寒。父亲在县城作潮烟、松烛生意。锡九10岁时父亲去世,靠叔父抚养,他读书用功14岁高等小学毕业后在家自学,18岁考取小学教师,任教6年。1925年广西建立国民党地方组织,王锡九加入国民党并两届被选为国民党灌阳县党部执行委员。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和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王锡九参与提出过一些进步口号。1930年代离开灌阳,先后在柳州参加护党救国军第八路军,在政训处当过科员、上尉处长,广西天保区民团指挥部上尉教官、政训处少校主任。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王锡九创办过《奋斗报》宣传抗日。1940年王锡九回到桂林,时逢广西省政府招考县长,王锡九考中。当年12月被委任何都县(今天等县)县长兼任民团团长。1949年1月,王锡九奉命调任兴安县县长,这是国民党政权统治的最后一年。王锡九任职持消极态度,对中共地下党和游击队视而不见、不抓不杀,12月他在两江接受和平改编,向解放军缴械。解放以后自谋职业在桂林经商。1952年回到灌阳住城关村,一边务农一边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1984年经党委落实政策参加县政协第一届会议被选为政协常委,1987年第二届政协会议连任常委。这一安排是对王锡九一生政治思想的定论。1988年王锡九病故,享年88岁。2009年出版的《灌阳文史资料》第8辑刊登了“民国开明县长王锡九”一文(作者熊光蒿),对王锡九一生的功过作了客观评价。

                                                                                 根据《灌阳姓氏通书》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