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党羽王次翁

    人要成就伟业,做成大事,没有得力助手是不行的。宋高宗想要中兴南宋,靠的是秦桧,秦桧靠的是王次翁。此人生于公元1079,比秦桧大11岁,当秦桧议和成功之时,王次翁已经年过花甲了。到了这个年纪他有什么追求,还不是为了事业的成功。王老高寿70,卒于公元1149年,他和南宋人民一起,过了几年的太平日子。
王次翁是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字庆曾,号两河先生,崇宁进士。北宋末,累迁知道州。他小时候便入太学学习,家境甚贫,夜间曾借别人房舍透出的灯光读书。年轻时便聚徒授业,从学者遍及齐鲁。而秦桧也曾经是个山东的教书匠,这一点王、秦二人是共同的。
    王次翁从23岁起,开始担任地方官员。后来,“召对,论事不合,出知处州(今浙江丽水西)。乞奉祠,归居于婺州。”绍兴五年(1135年),适山东老乡吕颐浩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举用王次翁为参谋官。不久,王次翁辞职待业。在宰相张浚得知了他的遭遇后,看出此人可用,封他为吏部员外郎。接着又升为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中书会人。四年后,王便升任“副部级”的工部侍郎。绍兴十年,秦桧举荐王次翁接替御史中丞。
    《朱子语类》卷一三一称:王次翁被“秦桧召来作台官,受桧风旨治善类,自此人始”。其实这话是反着说的。朱熹说的善类未必就是善类,朱熹不喜欢秦桧,当然要颠倒黑白。如果善类被秦桧一伙搞光了,南宋怎么没有垮台,反而得到中兴。再说“台谏”之官就是纪检干部,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肃正朝纲,别说秦桧的日子不好过,南宋的官场也会一团糟。秦桧的做法没错,朱熹这样的人才是典型的腐败分子。
在金朝发生政变,兀术出兵南侵之际,王次翁上奏高宗说:“前日国是,初无主议,事有小变则更用他相,后来者未必贤于前人。而排斥异党,收召亲故,纷纷非累月不能定,于国事初无补。愿陛下以为至戒,无使小人异议乘间而入。”宋高宗认为说的好,并不认为是秦桧的责任。王老的一番话,自然是对秦桧很有利的。
    绍兴十年,王次翁被秦桧推荐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与秦桧合谋,罢韩世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这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事后,王次翁回到家里对他儿子王伯庠说:这事儿“吾与秦相谋之久矣”。两年后,王因得罪皇帝。秦桧劝他退位以避祸,王遂辞去参知政事,归居明州(今浙江宁波)。
    人说王老在绍兴时党附秦桧,论罢赵鼎。并且向高宗建议仍用桧为相。在秦桧为相后为参知政事。在罢三大将兵权时起到了辅助宰相秦桧的作用。有时候秦桧拿不定主意,他能稳定秦桧的意志,减轻他的焦虑。如罢兵权岳飞迟迟不到,秦桧很担心会发生郦琼那样的兵变,当初岳飞为了淮西军与宰相张浚闹翻,现在不仅不给他增添军队,反而连兵权都要削除,岳飞会有个什么态度是应该想到和不得不提防的。
    罢兵权的巨大风险是毫无疑问的,王次翁勇于承担,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倒是看不出来。他这个职务已经是到头了,可以说他是为了南宋的明天才这样的。在这一期间,岳飞的主要助手王贵拆了岳飞的台,将他告发,使其下狱。而秦桧的主要助手却积极协助秦桧,使秦桧走上中兴南宋的舞台。比较起来,秦桧是必然成功的,岳飞是必然失败的。
    有人说王次翁参与了罢兵权的阴谋活动。这才是笑话了,罢兵权从来是大宋的基本国策,而到了南宋之初,就不断有人提出要罢兵权,高宗一直找不到机会。如今面临议和,再加上岳飞在援淮西的表现方面实在差劲,高宗才会如此急不可耐。并且罢兵权并非针对岳飞一人,韩世忠和张俊一样不能幸免。但是在前期对金作战中,岳飞的跋扈与不听指挥,是促使高宗罢兵权的主要原因。
    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高宗,面对岳飞不尊朝廷的表现,你会怎样?如果你对岳飞极为恼怒,还能将他留下来吗?另外恐怕高宗也想向金朝发出一个议和的信号,表明了对议和的态度。而实际上,罢兵权并没有削弱南宋军队的战斗力,也并没有危及南宋的安全,否则的话,金朝能不打过来吗?这不是绝佳的机会吗?可见罢兵权有利无弊,是为南宋军队的改革迈出了重大一步。以后南宋的军队再没有什么“某家军”了。
在绍兴和议成功之后,王次翁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出使金国。因为以未得秦桧之命,坚决不肯为高宗生母韦后偿还向金使借金,造成僵持境上凡三日。韦太后归诉,高宗拟诛之,秦桧力救,并奏为报谢使使金。看来这个老头子是够倔的了,也可以看出,南宋使臣去金国,带不了多少钱去。使臣一般是照章办事,不敢擅自做主。可知王老头是个循规蹈矩的人,甚至很死板不够灵活。
    很快王老头就年事已高,他奉祠居于浙江明州(宁波),终结了他的政治使命。人说“山东出相”,王次翁可算是无冕之相了。还有人说:山东有好汉秦琼,还有抗金英雄辛弃疾等等,都为济南人所熟知、景仰。然而,就像鬼子来了,中国也会出汉奸一样,济南历史上也曾出过遭人唾骂的败类,宋代济南人王次翁就是其中一个。王次翁大名不彰,鲜有人知。但一提起奸相秦桧,就妇孺皆知了。秦桧够坏的,他的狗头军师是谁呢?王次翁。这话说的可不对了,议和有何不好?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有何不好。
山东人首先要知道,山东曾属金国,是金国的一部分,山东人的先祖毫无疑问就是金人。山东出好汉不假,但是辛弃疾则是叛国之人也不假。所以南宋称其为“归正人”,好比是“投降者”、“起义者”。金国的人也好,南宋的人也好,并没有人去景仰他。老辛总想跟金朝过不去,唯恐天下不乱,见不得南宋人民过太平的日子,见不得家乡人民过安稳的日子,这样的人值得去景仰吗?倒是王次翁满足了人民的愿望,他不是好人还有谁是好人?
    王老颐养天年之际,秦桧对他馈问不绝。绍兴十九年,王次翁卒于明州,年七十。《宋史》称:秦桧擅权19年,只有王次翁一人始终与其沆瀣一气,未生嫌隙。王次翁与秦桧狼狈为奸,到头来只落了个“宋室奸人骨一坯”的骂名,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清代大史学家万斯同在看了王次翁撰写的《王世传家录》后,愤然挥笔写道:“若非《王氏传家录》,谁识奸谋由此人。”此言是在否定秦桧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如果秦桧得以翻案,王次翁也必定会翻案,那么《宋史》的评价也必定是错误。
    毫无疑问,王次翁是个对南宋有着极大贡献的人,是个善始善终、心口如一的人。相比较王贵背叛岳飞,王次翁忠于秦桧,这里能说明什么是不难琢磨出来的。我们通过王次翁“从学者遍及齐鲁”,即可知道他是个什么人了。而秦桧与王姓有缘,秦桧与教书匠有缘,秦桧与山东有缘,秦桧与善良、聪明的人有缘,所以秦桧必定能够成功。我们想干大事,就离不了王次翁这样的人,学了岳飞,没有不完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