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有三支三槐后裔

     江南华亭(上海)有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和人口迁徏对江南文化的发展影响甚巨:一是晋室的南迁;二是北宋未的南渡…前者带来了中原文化的洗礼,把北方士族好清谈、喜文学的风气带到江南地区;后者更把从宋朝开始的尚文传统植入江南,加之南宋以后上海地区经济繁荣…公元1127年的北宋王朝南渡对江南文化的影响更大。所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则完成了政治、经济重心的全面南移…嘉兴路华亭县。上海在开埠时县城人口二十多万;1900年后超过一百万,短短一百年间、上海从一个普通县城一跃而为全国第一大都市…王姓人口据1997年统计资料,上海市有王姓780681万人数,居全市姓氏第二位,而市中心则以418826人,高居姓氏榜首,郊区各区县王姓也名列前茅。宝山44228人、南汇41510人、奉贤33154人,均居第二位。浦东82015人、嘉定44228人、青浦23985人,居第三位。松江25311人、金山26907人为第四位,最低崇明县是第十位,
     上海地区有三支三槐后裔,据上海地区文史(集)、家谱记载
(1)第一支是北宋未(1127年)从河南开封迁移华亭(今上海市) 。按明《松江府志》;宋建炎间,宋名相王旦后人太常寺少卿王逖又作迪‘南渡’迁居浙西嘉兴路华亭(上海)县十九保鹤(下)沙; 宋未当时金兵攻下河南开封…第一批移民们"南渡"华亭(当时华亭人口在九万左右)后;把中原文化带到文化落后华亭;推动上海人文发展…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人口超过九十万人数)割华亭县的长人乡(浦东新区)、高昌乡(闵行区与市区部分)、北亭、新江、海隅(青浦区)五乡为上海县;明清两代上海一直属于松江府,上海立县七百多年。(《府志》五十四卷记载:南宋三槐王奎〈贯靈篇〉蟾谷子王奎 著;〈王復元集〉元朝鄉贡進士王泰来 著。王氏在元代任镇江路总管而致任、也有任崇德州的都目、都目在元代为首主管衙门文书等日常公务,王氏公正廉明,邑人立碑以颂德,其子孙"代有文行,皆潜勿灼"。清《上海县志》与光緒《南匯县志》卷十八 人物志六  游寓 迁居鹤沙。谱北宋名相王旦二子王冲后裔,汴梁芦城人,逖字仲儒号八三,生二子。北宋靖康元年中进士,通经学,熟掌故,人正直,严操守。官至太常少聊,入居华亭鹤沙为宋室南迁时王氏‘南渡始祖’ 。清《南汇新志》卷之十三王逖卒葬于下沙,始祖墓‘文革’被毁。三槐堂上海县世表图:王言——彻——祜——旦——冲——靖——耆——谞—华亭松江府上海南渡始祖逖(迪)世祖王逖配史氏生二子——公息配万氏——王焕之配张氏——王雋卿配夏氏——王奎配张氏——王泰来——王晓—王謙—生五子。六十年代王氏祠堂内还挂着逖画像,并书匾‘南渡始祖’ 王逖是北宋南渡华亭(上海县)第一个三槐堂王氏老祖宗。自栖居华亭鹤沙后,子孙繁衍,分居鹤沙、王家刷布场、王家厅、王家厍等及松属上海各地。
     (2)第二支是元朝(1331年)从浙江余姚迁居嘉定安亭.上海安亭镇在昆山与嘉定之间,《三槐王氏谱》是三槐餘姚(今浙江余姚)安亭分支系;五世有諱扈元至順间有官平江、其子王举之迁居昆山的安亭(今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因家在昆山南戴;故里人称南戴王氏。 三槐分詞堂〈世美堂〉惟以"無念爾祖、聿修厥德"之詩。狀公諱扈,字伯廣,號松軒,三槐(懿、旦、旭)十四孫…至順壬申九月七日卒於官享年五十有六。子舉之贅於昆山于氏…娶陈氏,生子一;端卿。瑞卿生天麟;天麟生衡 
     (3) 第三支是明朝初(1368年左右)从昆山迁居上海嘉定马陆。昆山嘉定支王氏是三槐王旭后人在北宋迁居昆山地区。清 《方泰志》卷三 《王氏世谱》十八卷 嘉庆六年刊 銭大昕序……盖自宋魏国文正公旦之从子吉夫公始来吴,占籍昆山。三旭,字仲明,赠户部尚书。松太两支皆连登台辅,望重累朝。仲明之子元占籍昆山,亦世为名臣。其在嘉定者,皆御史俊伯公弟芬之胄也。明初; 迁居嘉定, 十三世孙芬生江,江生道宗、义宗、彦宗。道宗留介山墩,义宗居高泾,彦宗居马陆。(今上海嘉定区马陆镇地区).(王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