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西王继宗属江西庐陵王该公之脉系

      一、该公系江西庐陵(今吉安)王始祖,生于公元835年,殁于公元926年,葬于江西省安福县。继宗公,字用章,是王该第20代裔孙,兄弟神童,赐进士,任福建汀州刺史,诰封中宪大夫,葬于庐陵什乡,生三子,长子伯一郎(黼)公;次子伯二郎(黻)公;三子伯三郎(猷)公。继宗公之长子伯一郎(黼),原居庐陵什乡,因长、次二子仕闽,其父继宗又任汀州刺史,遂徙居汀州,卒葬福建省上杭县回龙塘岗为蜈蚣出洞形,壬山丙向。伯一郎生三子,长子均勇,号千二郎,任福宁州学政,晚年辞职隐居宁化石壁寨凤凰山,生二子:长子金,迁汀州;次子玉居宁化石壁寨。伯一郎次子均德公,号千四郎,生于一二四二年正月十一日,卒于一三三0年九月十二日,葬于武平武东潭溪里。妣林氏四娘,生于一二五四年七月十日,卒于一三二七年,葬于武平岩前宁洋。均德公先仕江西抚州教谕,后任武平县令兼军务总督,统领18寨兵民,抗元寇有功,获元“从征金冠上功”称号,加封武平抚民令,后归郡福建武平武东桑梓坑安居是武平王氏开基始祖。武平县现有均德公三座宗祠,分布在武东镇桑梓坑、岩前镇灵岩村、县城平川镇西厢村。公生十子,万一郎至万十郎。伯一郎之三子均政公,号千八郎,任巡抚使,后任都御使,徙江西。若用直系连线图表述为:该公——余——顷——璫——邵——怀——懃——著——祥——兖——大明——伯玉——知清——绍——友辉——克俊——正卿——薰——大璋——继宗——伯一郎(黼)——均德(号千四郎,武平王氏开基始祖)——万一至万十郎。
     以上世系延线图是根据福建闽西、广东、江西等周边地区的老族谱资料收集证实,应该较为真实可承。
     二、笔者认为,在建谱写史中一定要尊重事实,特别是在世代传承和支派归属中不能凭想象或者在没有可靠把握的情况下,用挂靠的方法列到某公系下,一旦出错,不仅上祖在天之灵都会责怪,对后辈也会造成误导。因此,对一些世系脉派不明者,不应随意挂靠,宁愿将他保留下去,让后人继续考证链接。
      再者,对于某某王的后裔问题,应根据血统传承或嗣祖传续继承香火而定,如生子、继子、养子、义子等等,都要看其是否继承该族脉中的义务,传承香火而定,而不能根据住地而论。如福建省有开闽王审知后裔,有庐陵王该公后裔等等支派。均德公是武平王氏开基始祖,裔孙已发展到三十余代数拾万人,散居福建的新罗区、上杭县、长汀县、连城县、永定县、清流县、三明市、宁德市、霞浦县等及广东、江西、重庆、四川、浙江、湖南、广西、山西乃至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他们住在何处,都是属于武平王氏均德公的裔孙,追溯上祖是庐陵王氏该公后裔,再追溯上源是太原王氏威公的裔孙,其本源都是晋公之后。
     编撰族谱要坚持血缘认同和家族认同的基本原则,每个支脉根据世祖直系归属只能有一个派系,如果两个或多个派系者势必会重复,甚至造成世系紊乱不清。比如福建的继宗公是庐陵王该公后裔,原则上只宜编入《中华王氏太原总谱》如编入其它区域性或某一支系族谱中,会使人费解,甚至给后人带来许多传承误解。如果编写《福建王氏总谱》或者《八闽王氏总谱》,那就不论你是哪个支派,只要居住在福建的王氏人或上祖都可以编入其中。
    以上看法如有不妥,敬请赐教。

                           福建省武平县  王正茂  王闻福
                               二0一五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