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晋升仙地缑山综述

     缑山,一座矗立于府店镇平野上的红石小岭,高三零八米。《太平广记•缑仙姑》记曰:“西王母姓缑乃(缑仙)姑之祖也”,“河南缑氏(山)西王母修道之故山也”。《水经注》引《开山图》谓之缑氏山。又云仙者升焉。言王子晋控鹤斯阜,灵王望而不得近,举手谢而去。其家得遗履,俗亦谓之为抚父堆。因其似一口倒置的锅,《水经注》又称之为“覆釜堆”。
缑山,孤峰兀立,独领风骚,名烁古今,声誉华夏,沧桑巨变,魅力永远。
缑山毓秀形胜之地。缑山傲立旷野,群山环拱,马涧河侧其西,二龙沟傍其东,山川相拥,一峰独俊。且扼轘辕以引中岳,控伊洛而接北邙;钟伊阙之灵气,毓嵩岭之秀色,堪为天下胜境、人间阆苑。
缑山,太子升仙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列仙传》记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河南府志》载:缑山,在县南四十里,孤峰突出,周灵王太子晋升仙于此。《岳渎名山记》将其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子晋驭鹤升仙的美丽神话盛传至今,诱引着皇帝墨客云集于此,吟咏抒怀,使缑山声名远播。
缑山,帝王驻跸之地。公园六九九年,七十六岁的女皇武则天,驻跸缑山,谒升仙太子庙,立升仙太子碑,书《升仙太子碑并序》。文章、书法均独步于世。至今,该碑已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公元一七五零年,乾隆皇帝驾临缑山,念子晋之升仙,感景物之壮美,思治世之辉煌,即兴挥毫书《登缑山极目》,刻碑立于太子升仙碑旁。两碑并立,成为缑山重要的文化古迹,时时招引世人来此登高望远、吊古思幽。
缑山,文人竞技之地。山水之美,古来共谈。山水林泉之胜,必有待骚人墨客之品题而后显闻。缑山,时刻招引着文人墨客的钟慕和厚爱。谢灵运、孟浩然、李白、白居易、司马光、欧阳修、梅尧臣、苏轼、元好问等诗家均于此写出了俊美的诗篇。缑山因诗人赞颂而扬名,诗人因讴歌缑山而出众。缑山是文人歌咏的磁力场、驰聘才华的竞技地。
缑山,文化荟萃之地。缑山,地处十三朝帝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偃师之内,饱受了数千年帝都文化的沐浴和浸润。她既是道家修炼之福地,亦是儒者吟咏之良所,且位居白马寺、少林寺之间,使儒、释、道三种文化在此汇融而又弘扬。子晋驭鹤、帝王舞墨、达官碑颂、文人诗咏,使缑山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璀璨夺目、魅力无限。
缑山,重教育人之地。缑山,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是兴学育人的理想场所。古有雅儒结庐攻读,元代创办缑山书院。清末民国相继设立学堂,书声琅,歌声脆,重教育人绵延不断。上世纪八十年代,偃师县政府在缑山兴建青少年科学宫和缑山天文台,美籍华人胡天育先生捐赠天文、电脑等科学仪器,使缑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偃师青少年科技夏令营重要活动基地。一九八一年,府店公社在缑山东侧建起缑山中学,历经三十余载,规模不断扩大,成绩日益刷新,栋梁布四海,俊才遍九州,使缑山声望与时俱隆。
今天,我们遴选出有关缑山的古今部分诗文图画编辑此书,旨在追忆缑山历史,传承缑山文化,以启迪人们热爱缑山、服务缑山、建设缑山,共同续写不朽的缑山神话!
二零一三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