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公大系简介

     王旦(957—1017),祜次子,因其生于凌晨丑时,故取名旦,字子明。敕封魏国公,谥“文正”。是北宋最杰出的宰相之一,三槐王氏最优秀的代表。《宋书•卷二百八十二•王旦传》中有其传。
     史称旦公自幼颖异不凡,沉默好学有文,六岁就能信口为诗,博学多才,德器宏远。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及第,历官大理评事、知平江县、监潭州银场,迁著作左郎与编文苑精华诗文。再迁殿中丞,通判郑、濠二州。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升任右正言、知制诰,专门为皇帝起草诏令。淳化二年选中甲科,拜河南江北道徐州通判。淳化二年(991)三日除江北道。陈州别驾,累迁知制诰,加升为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理检院知事、进兵部郎中。淳化四年(993)加封为知贡举、礼部员外郎、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右谏议大夫。宋真宗咸平元年(997),真宗赵恒即位,对旦公倍加信任,公开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事。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官拜给事中、知枢密院,四年(1001)擢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四年六月权三司使。五年(1002)二月除翰林大学士,契丹犯境,随真宗至澶州。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拜紫金光禄大夫。二年(1005)加封为尚书左丞。翌年(1006),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拜左相,监修“两朝国史”,进位太保,位列三公之首,应验祜公植三槐之谕言。真宗总文武大政,朝廷乃至天下康泰民安,以无事治天下。天下称为贤宰相也。
     旦公一生为官三十七年、居相十二年,一生胸怀磊落,崇尚儒学,忧国忧民。为人谨言慎行,宽宏大量。做事严以责己,宽以待人,确有宰相大度。他有非凡之才,军国大事都参与决策,遇国事异同。处理内政外交事务非常得体,深行真宗信赖,事无大小,非王旦一言不做定论。忠贞冠世,功绩卓异,堪称“一代贤相”、“太平良相”,是为宋代大功臣。
     旦公身居高位,他为人极具忠义道德,胸襟阔达,有谤不较;胸怀若谷,不计得失;又知人善用,任人唯贤,荐引提拔了大批英才。多提拔端重之士,既不盲目定义,更不图荐人报答,品德感人。北宋名臣,枢密使寇准多次在真宗面前批评旦的过失,而王旦反而称赞寇准的德才。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旦公身患重病.真宗去探望他时问:“卿今疾亟,万一有不讳,使朕以天下事付之谁乎?”王旦极力向真宗推荐寇准。后来。寇准果上了宰相。寇准感慨万千,自愧不如。
     旦公自俸廉洁,严守家教门风。平生俭约自励,事寡嫂尽礼,与弟旭友爱。为政清廉自守,宋真宗以其所居室陋,欲为其修缮.王旦却以此为先人旧庐而谢辞了。对于后代的婚姻,均求寒素之家.不讲究门第。为了不使子孙争,则均让其自立,也不置田宅。病重时,朝廷赐他白金500两,他作表辞谢,命人把白金退回宫中。他在家训中告诫儿子雍、冲、素:“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得厚葬,以金玉置柩中”。临终时戒告子孙“我考虑,死后慎勿以一文钱物入在柩中。汉文帝有言:‘纸衣瓦棺藏我’。”故而王旦死后薄葬,始服金带,盖棺以纸易之,实乃难能可贵。
     旦公真宗天禧元年(1017)五月卒。卒后,宋真宗“临其丧恸,废朝三日”,举国致哀,谥“文正”,累赠魏国公、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宋仁宗赵祯即位后,乾兴元年(1022),诏王旦灵位配享真宗庙廷,并建碑御笔亲篆:“全德元老之碑”额。且赐书御题:“朕之有文正如天之有日,文正之遇朕如龙之得水。天无日不明,龙无水不神”。仁宗至和二年(1055),欧阳修奉诏撰写《宋太保文正王公神道碑文》(并序);在撰写的墓志铭中说:“真宗临哭,辍朝三日,发哀于苑中。其子弟、门人、故吏皆被恩泽。即以是年十一月庚申葬旦公于河南开封府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祖墓。
娶赵氏,参知政事景肃公赵昌言次女,封荣国夫人。继娶张氏,生三子四女,三子:雍、冲、素。四女:长适太子太傅忠宪公韩亿;次适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苏耆;三适右正言范令孙;四适观文殿龙图直学士、兵部郎中惠穆公吕公弼,均为北宋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三子中数幼子王素最为杰出。《宋史》有传。                                                                                                                                                                                                                                                                                                       
     旦长子雍,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大理评事。仕转运按察使。葬开封县大边村先茔之次。娶李氏继吕氏,生四子:恰、整、简,举家迁越之钱清。后裔分别迁居江苏、安徽、浙江、贵州等地。
    旦次子冲(988—1029)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举进士,仕元城令,迁将作监主簿,历司农丞。生四子:庆、吉、靖、革。后裔迁居江山、建德、武陵、台州、山阴、建康、长兴、浦江、鄞县、东阳、嵊县、诸暨等地。
    旦三子素(1007—1073),赐进士出身,仕屯田员外郎,御史中丞。因贬出知鄂州。仁宗思其贤,擢知谏院,累官至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以工部尚书致仕,谥曰懿敏。素四、五世孙始随宋室南渡迁浙江余杭、山阴、婺州、铅山、诸暨、萧山、东洞庭、金华、镇海、会稽、湖北等地。生九子: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奥。
    在素的九子中,以四子巩为最显。但对巩的儿子颇有多种说法,按王庸敬的《王氏通谱》载有奇、时、由、皋等四子,另有二子早夭。但据溧阳《东坡王氏宗谱》载皋有兄:如京,为抗金名将。另据广西《湘浦王氏宗谱》载:巩赴广西全州避难时,带去子名“得全”,繁衍至今为湘浦王氏。因此,本总谱载巩有奇、时、由、皋四子,另加如京、得全二子,待今后考证清楚再作安排。
巩长子厚的继子奇的后裔为著名的余姚王守仁支。巩子时有著名的苏州东洞庭支。巩幼子皋荫补修武郎,迁武略将军,进太尉,扈太后驾南渡,遂家苏州荻扁(现苏州相城区太平镇))。皋次子铎守父旧业为中沙支祖;长子易袭父爵由荻扁迁居昆山为东沙支祖;三子允历显谟阁直学士,以枢密副使提举崇道观权判常州府事,卜居无锡南方泉沙头,为西沙支祖。三沙王氏共有八百多支,现在人口百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