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洪武赶散与苏州阊门寻根文化

阊门,现在位于苏州市金阊区。木有本,水有源。洪武赶散、苏州阊门的故事,在盐城及周边地区民间传了一代又一代。阊门为古苏州城西门,600多年前的明初洪武年间,曾有数万甚至更多苏、松、湖、嘉、杭五府百姓在此聚集,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迁至江北,到今日泰州、盐城、淮安等地生息繁衍。赶散原因,有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击败张士诚(张在大丰白驹起义反元,在苏州建立政权,颇得民心。)后,对拥张居民实施惩罚性移民。民国年间的《盐城县志》记述:“士诚兵败身虏,明主积怒,遂逐苏民实淮扬两郡”。有说是元、明政权更迭,连年征战,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江南移民,是为垦荒种地,恢复生产和经济。我想二者原因,兼而有之。

“洪武赶散”的故事流传600多年后,不断有包括盐城在内的江淮人到苏州阊门寻根,有的年事已高,在古阊门、山塘街久久流连,令人感慨。

金阊区有感于愈来愈热的寻根潮,决定于阊门与虎丘之间的山塘街建设“阊门寻根纪念地”。纪念地以两层高的金阊阁为主体,周边的古建筑与之相配套。布展分历史背景、迁移路线、后裔寻踪、杰出人物等,通过展板、展柜陈列史料,还将采用多媒体技术,再现那段特殊历史。

为此,金阊区专门派出寻亲小组,于2010年11月初,过江寻访移民后裔,计划寻访30个左右的县市(包括盐城)。此后,请专家设计寻根纪念地方案,一年建成,接待阊门后裔寻根问祖,了却积淀600多年的一桩心愿。此过程《盐城晚报》2010年11月24日、25日,均作了详细报道。

金阊区的工作做得十分到位,2011年底,苏州阊门寻根纪念地终于建设成功,并于2012年初开馆迎亲。在盐城的“洪武赶散”移民后裔群情振奋,不少人迅速前往500里外的阊门寻根问祖。到先人故土走一走,登一登古阊门,拜一拜寻根碑,叹一叹白公堤,在思乡树上系一系红色的思乡绸。《盐城晚报》于2012年4月14日有专题报道。寻根纪念地位于古阊门城楼对面,由“望苏埠”、“朝宗阁”、“寻根驿站”三部分组成。“望苏埠”在护城河水码头,建有“阊门水码头”和“洪武迁徙碑”,植有两棵“思乡树”。“朝宗阁”既是寻根者的朝宗场所,同时也是“洪武赶散”移民文化的展示馆,内有阊门寻根组图、姓氏图腾展板、大型磨漆画洪武赶散图、迁徙线路图等。门前刻有99个各种书体的“根”字,寓意“九九归一”,认祖归宗。

纪念地盼望移民后裔捐赠“洪武赶散”家传遗物(包含江南带到盐城落地生根的植物)、家传宗谱(包含重修、续修谱)等物,纪念地将郑重对待每一件捐赠物,尽量安排陈列展示,并出具捐赠证书。“寻根驿站”是盐城人王先生经营管理,移民后裔在此可品尝家乡菜,感受乡音乡情,是一个移民后裔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移民后裔宗亲互寻的一个重要窗口!

现在位于盐城市区内的水街风景区,就是参照苏州江南建筑,颇具姑苏韵味,也为阊门移民后裔思乡、游玩,提供了又一个活动场所。笔者也想建议盐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在水街内设置一个陈列室,放置一些阊门移民的文献资料(包含家谱),使盐城阊门移民文化和苏州阊门寻根纪念地的移民文化,遥相呼应,共同发展!或许可以为盐城旅游业带来商机!


作者  王洪忠   201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