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公子孙为山东莱州王氏三宗派祖的考证报告

                       王庚玉
     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六十多年间,王氏宗谱几易其手,现在已由南庙村王俊章先生的父亲保管。谱上记载:王氏始迁祖的祖籍是“四川成都府大十字路口路南大槐树里”。 整公长子郁公为一支宗派祖,次子文公之三子滢公为二支宗派祖,三子素公为三支宗派祖。
一、肯定了山东莱州王氏先祖是从“四川成都府大十字路口路南大槐树里”来的,其后裔已铭记心里。
    1、四川移民先祖是以军户身份迁到山东来的。为充实莱州地区卫所,明政府从四川等地迁来大批军户实行军屯,仅莱州府南部明朝建卫所、军屯而迁入的人口就达七万多人。著名学者曹树基先生认为胶东地区军籍移民相当多,称这种现象为“胶东半岛上的军人世界”。按照明代的军屯制度,每个军人受田,发给耕牛、农具,并可以带家属、子女住在卫所。明代军户是世袭的,不能脱离军籍,移民而来的军户就成了常住居民。由此看来,莱州的四川移民卫所官员及其家属迁入为主,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2、在无谱牒资料情况下,以十四世进士王炳昆先生岀生时间,按二十五年一代来推算前1世珪、2世太、3世玉、4世珎、5世善甫、6世子政、7世整的岀生年间,得岀整公最早岀生年代大约在明洪熙元年(1425年)左右。认为用这种推算方法推算岀莱州王氏前七世祖先的岀生时间,只能作为分析时参考使用。
    3、王氏历代后裔对《王氏宗谱(缵绪堂)》中的有些记载存在疑虑。宗谱世系真正展开排列的是从七世整公的儿子才开始的。在《王氏宗谱(缵绪堂)》中,一世、二世、三世、七世,每世只有一人,四世、六世,每世只有三人。另外,在整公前六世排列世序的旁边,不知是那一代先祖用毛笔竖着写了一行很小的字:“系绪难详,未知真否。”说明对此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存在疑问。
4、莱州王氏祖先七世整公,在移民前在四川成都居住。如将前七代推算的岀生时间与明朝移民比较集中的洪武、永乐时期(1368一1424年)对比分析,整公前六世在明洪武、永乐年间移民前可能还在四川成都居住,甚至有可能前七世(包括整公在内)都在移民前在四川成都居住。在《王氏宗谱(缵绪堂)》中真正系统排列世系是从七世整公的儿子才开始的。也就是说,整公的儿子郁、文、素三兄弟中以郁、文之三子滢、三子素以军户身份迁来山东莱州成为卫所户的说法得到了证实。
5、从《王氏宗谱(缵绪堂)》世系中,整公有四个儿子:长郁、次文、三子无考、四子素。素顶替三子的位置,郁、素和滢为莱州王氏三支宗派祖。郁公为一支宗派祖,文公子滢公为二支宗派祖,素公为三支宗派祖。自此,整公子孙在山东莱州王氏世系历经数百年繁衍,到现在己成为近万人的大家族。
6、在中华民国九年前,素公三支宗派后裔桂增先生带领家人闯关东,从山东莱州市柞村镇南庙村来到东北的萨尔图(现黒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大庆火车站铁西)创业。其孙希坤、若坤、福坤、政坤、宏坤、连坤先生多年来以尊祖敬宗之心寻根问祖,他们兄弟六人在山东莱州训生、升金、升先、世修、成章、升梁、炳阳、桂全、京章等众多乡亲的帮助下,为家族事业作岀了重大贡献。
综合上述,整公应为四子:郁、文、口、素,三子口无考,其三兄弟中有郁、素和侄子滢三人,在永乐年间以军户身份从四川成都来到山东莱州落户。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上记载和后裔分析的王氏迁岀的祖籍是“四川成都府大十字路口路南大槐树里”是正确的。
二、谱牒展示:
1、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整公前六世祖:
1世珪——2世太——3世玉——4世珎——5世善甫——6世子政——7世整
2、民国甲戌重录(文宗派全图)王氏宗谱:
二支宗派世系卷之二
7世整——8世郁、文、口、素,文——9世滢——10世宪、寄、宥,宪——11世锡爵、锡祿,寄(寿官)——11世锡臣(怀庆教授)、锡卿(萧县教谕)、锡相(处士),宥——11世锡寿、锡伯(无嗣)。
3、因斯序以志云
光绪十四年在著雍困敦之次涂月上浣
姻弟和亭任熙春董沐敬撰
三支宗派世系卷之三
7世整——8世郁、文、素,素(原行四,三支无考,故以素作三支)——9世茂、瑧 
说明:谱中整公没有三子“口”位置,只在文字中说明了三支无考,故以素作三支。
谱注:旧谱所载的七世整公一人生三子,长郁、次文、三素,分三大支。兹详三支,长、二支各有分派世系,此故不载。
4、《太原王氏总谱》“整公贵州六盘水市世系”:
第72世整——73世文——74世昱、晟,晟——75世忠、梦,忠——76世瑛
“整公贵州六盘水市世系”中,文——昱、晟,没有三子滢。
5、在《太原王氏总谱》“叔武公河北湙县世系”中,整公前六世祖为:第66世相时——67世祐——68世政修、政敷,政修——69世大成——70世宁——71世万春——72世整(贵州盘水市世系祖)。
三、综合分析:
1、整公为河北省湙县周王村人,洪武二年(1369年)己酉岁,由家乡归附从军,洪武十七年(1384年)六月赴京,钦升成都中卫右所,世袭百户,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征西番,钦升贵州赤水卫后千户,世袭副千户职事,到任娄字六百一十八号,世袭诰命一道武略将军,本年老替。墓葬四川省赤水镇石船坡。
整公为贵州盘水市世系祖,从河北周王村徙迁到四川成都再到贵州落户的过程、任职期和墓葬在四川省赤水镇石船坡的事实证明,整公不可能迁山东莱州为始迁祖。
2、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中关于整公前六世祖的记载应给予否定。因为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在历次修谱时,王氏后裔先贤在整公前六世排列世序的旁边,不知是那一代先祖用毛笔竖着写了一行很小的字:“系绪难详,未知真否。”说明存在疑虑。因此,整公前六世祖:1世珪——2世太——3世玉——4世珎——5世善甫——6世子政——7世整,应给予否定。
3、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中,整公前六世祖应以《太原王氏总谱》“叔武公河北湙县世系”为准。整公是太原王氏殷公祁县大系通公的后裔。见山东省莱州王氏世系行传。
4、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记载:整公,配仲氏,文公,配滕氏。该谱又记载:“文公墓闻在大基山之右无碑记”。大基山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城区东五公里处。分析认为,文公一定到过莱州,也许是年老时在莱州去世。谱载资料翔实,说服有力。为此,应在“整公贵州六盘水市世系”中加以充实。
5、整公应为四个儿子:郁、文、口、素,素(原行四,三支无考,故以素作三支)。《太原王氏总谱》“整公贵州盘水市世系”中,整公,配口氏,只有一子:文,没有郁、口、素三个儿子,应补充为整公,配仲氏,生四子:郁、文、口、素,文公,配口氏,只生两个儿子:昱、晟,没有滢,应补充为文,配滕氏,生三子:昱、晟、滢。说明滢公隨大伯郁和叔父素以军户身份从四川成都迁徙山东莱州为卫所户。
综合分析,郁、素及滢公为山东省莱州王氏三支宗派祖。世系如下:
第72世整——73世郁、文、口、素。郁世系另录。文——74世昱、晟、滢。素——74世茂、瑧。晟——75世忠、梦。滢——75世宪、寄、宥。茂——75世清。瑧——75世洪、淮、淳、淋。
四、山东省莱州王氏世系行传:
第一世 晋,灵王太子。一名王乔,字子乔。黄帝四十二世孙。生于周灵王六年﹙公元前566年﹚。晋幼有成德,聪明慱达,温恭敬敏,年十五立为太子,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毂洛水泛,危及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直谏提出釆用疏导的方法冶理,晋之谏言,灵王怒而不纳,废晋太子位为庶人,谪居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城都塘坂里。晋娶楊氏,生子宗敬,复娶宓氏,生子宗寿,字龟。龟早卒。宗敬徙太原时,人称为王家,以王为姓,故尊公为王氏启姓宗祖。今山西太原建有晋祠。太子晋为王氏系姓始祖。
第二世 宗敬,晋公长子,字荣生,周上大夫,迁司空中郞将,进号曰王家,因以为王氏,系王姓受姓之祖。卒年六十三,葬晋阳城北五里,曰司徒塚。娶吕氏。王庸敬纂《王氏通谱卷首之二》配姜氏,子:风
第三世 风,宗敬公子。卒葬山西省晋阳唐里屯。配郭氏,子二:覃、石。
第四世 覃,风公长子。抱道躬耕,晋侯屡辟不就。配口氏,子一:渠。
第五世 渠,覃公子。仕周王室为司徒。配口氏,子二:莊、丰。
第六世 丰,渠公次子。初任范中行氏,后为智伯家臣,晋为六卿,呑智伯,灭中行,遂入东都为封人,卒於巩县,葬北邔山﹙在河南府城北﹚。配口氏,子一:芝。
第七世 芝,丰公子。仕周东都城守长。配口氏,子一:亿。
第八世 亿,芝公子。隐居不仕,以子为将,魏王尝以百金为寿,亿却之,曰:子贵若显亲,吾更愧於子职矣。终不寿。配口氏,子一:錯。
第九世 錯,亿公子。仕为大夫,上将军,官上军大夫,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奔韩。配口氏,子二:墳、愤。
第十世 墳,錯公长子。仕魏中大夫。配范氏,子一:谕。一说三子:谕、谋、谅。
第十一世谕,墳公子。仕魏上将军,其威德安海鎮山。配上官氏,子一:息。
第十二世息,谕公子。仕魏司寇。追赠忠烈侯。配錢氏,子二:恢、昱。
第十三世恢,息公长子。仕魏伊阳君,阳城令,掌山河。配姜氏,子一:亢。
第十四世亢,恢公子。拜大夫将军,秦以中大夫召不就,遂隐居频阳﹙今山陕西富平﹚。配胡氏,子三:颐、敛、蝎。
第十五世颐,亢公长子,有文武之才。秦以中大夫召不就,卒葬频阳。配孔氏文信君斌之女,子一:翦;继配周氏,女一,适左监门汪永。
第十六世翦,颐公子。频阳﹙今陕西富平﹚东乡人,生于公元前三0四年,少习兵法事,秦为大将军,在攻赵,平燕,破楚等各战役中立下大功,是秦始皇战七雄,平天下,建立秦朝的主要战将。公元前二二一年因病乞退,不几即卒,享年八十四岁。葬陕西富平县四十四,后封武戌侯。配桓氏,子六:贲、戊、勇、刚、毅、乙。女一适中郞将汪陈。
第十七世贲,翦长子,字典。秦为大将军,与父翦为秦始皇平定天下,建立秦朝立有大功,封武陵侯。父子《史记》中皆载有名,卒葬父茔之次。配吕氏司马任城德教女,子一:离。
第十八世离,賁子,字明。秦为大将军,封武城侯。秦二世时,离领军击赵国赵王和张耳,在攻击鉅鹿时,被项羽所虏,因不愿作叛,自焚于禁室,卒葬鉅鹿。《史记》中有名,《中华全史演义》中亦有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有世系所载。配秦将军孙胜之女,子二:元、威。
第十九世威,字武,离公次子,事秦为左长史,官居西汉杨州刺史,后迁居山西太原广武,为太原王氏之祖。娶上大夫刘淳之女,子一:志。
第二十世志,威公子,字仲,汉口帝征为杨州刺史,卒葬太原鹿台山,配程氏,子三:珣、玕、琪。
第二十一世珣,志公长子,字东石,汉杨州刺史,秦末隐居不仕。配口氏,子一:言。八世孙霸。
第二十二世言,珣公子,躬耕不仕。配口氏,子一:峙。
第二十三世峙,言公子,汉元康中为代郡太守。配口氏,子一:嶔。
第二十四世嶔,峙公子。配口氏,子一:彝。
第二十五世彝,嶔公子。配口氏,子一:彛。
第二十六世彛,彝公子。配口氏,子一:朂。
第二十七世朂,彛公子。配口氏,子一:励。
第二十八世励,朂公子。配口氏,子一:霸。
第二十九世霸,励公子,字儒仲,太原广武人,居晋阳。《二十五史》载:霸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一说汉平帝时应召入京,仕司徒侯,有盛名﹚征到尚书,不称臣。有司徒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及﹙礼记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司徒,故梁令阎阳毁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风,遂止,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征不就,以寿终。娶妻口氏,生二子:殷、咸。
第 三十世 殷,霸公长子,后汉中山太守﹙一说云中太守﹚,食色祁县而居焉,为太原王氏祁县支祖。娶沈氏,子一:亥。
第三十一世亥,殷公子,字子渊,抱经不仕,征召不就,躬耕居于祁县,著书立说,教授乡里,深为当世﹙地﹚所推敬。娶令狐氏之女,子一:岱。又《中国人名大字典》载:亥,汉宣帝时官中郎。
第三十二世岱,亥公子,字宗岳,后汉永和初﹙136年﹚征为功曹椽,时因梁氏擅权,辞不赴命,娶口氏,子一:卓。
第三十三世卓,岱公子,字仲远﹙?——137年﹚,东汉阳嘉三年﹙134年﹚以光禄勋代孔扶为司空,永和二年﹙137年﹚三月卒。娶口氏,子一:述。
第三十四世述,卓公子,克播前烈暑春秋,辟不就。宰相世系表为文中子世家。娶口氏,子三:隗、懋、允。
第三十五世懋,述公次子,后汉仕侍中,幽州刺史。娶口氏,子三:晨、凌、宏。 
第三十六世宏,懋公三子﹙史称允兄子,允兄是为懋也﹚,居山西太原祁县,后汉仕河东太守,绵竹侯。以从叔允之难,弃官北居新兴,仍为新兴大守,雁门太守,见《宋书》王玄谟传。娶口氏,子:并,一说子:倬。
第三十七世并,宏公子,一说倬,名未详,娶口氏,子:扬,一说子:默。
第三十八世扬,并公子,一说默,宏公孙,娶口氏,子:寓。
第三十九世寓,掦公子,宏公曾孙,一说默次子,以文学优,显於世。遭愍怀之难,东迁居焉,家本祁县,娶口氏,子二:牢、宰。
第 四十世 牢,寓公长子,太原祁县人,仕慕容氏为上谷太守,隨慕容德寓居青州。娶口氏,子一:秀。见《宋书》玄谟传。
第四十一世秀,牢公子,以文学显於世,早卒。见《宋书.南史》玄谟传。娶口氏,子二:元谟、元则,女一适高法昂。《太原王氏通谱》第一冊卷一、二载玄字为元字。
第四十二世玄则,秀公次子,字彦法,一说元则,太原祁县人,南朝宋仕太仆,国子博士。娶口氏,子一:焕。
第四十三世焕,元则公子,南朝宋仕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更著五径决禄五篇。娶口氏,子二:虬、蜚。
第四十四世虬,焕公长子,﹙458——500年﹚,齐高帝受宋禅诛袁粲,虬由是北奔魏。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征为秘书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历并州﹙今太原﹚刺史,封晋阳公,有大功。宣武帝景明元年庚辰卒,享年四十三,谥曰穆,有著政大论八篇。娶魏氏,封钜鹿郡君,子一:彦。河汾派。
第四十五世彦,虬公子,官同州﹙属陕西省,故为奉天辽沈道﹚刺史,退居龙门,著有《政小论》八篇。娶口氏,子一:傑。
第四十六世傑,彦公子,一作王一,太原祁县人,仕济州﹙故时为河北﹚刺史,封安康献公,谥曰献,著有皇极谠义九篇。娶口氏,子一:隆,女一迁临江侯蒋川。
第四十七世隆,傑公子,字伯高,幽识虑远,敏悟极高,凡事则礼,非礼不行,传太仆先生之业所在,教授门徒常有千余人。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承诏著兴衰论七篇,每奏帝称善,出为昌乐令,迁猗氏铜川所治著称。秩满退归,遂不仕,曰同州府君,卒莽山西河津县。配口氏,子七:度、通、凝、绩、口、口、静。 龙门派。
第四十八世通,隆公次子,字仲淹﹙584——618年﹚,太原祁县人,通幼明悟好学,受书於东海李育,受诗於会稽夏王典,问礼於河东关子明;正乐於北平霍汲, 考易於族父仲华,集一心於学,夜寝六载不解衣。隋秀才高第,官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仁寿三年﹙503年﹚始冠概然,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谒见隋文帝,奏献安邦治国太平十二策,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将十二策交与公卿评议,公卿不悦,通知十二策不受公卿采纳,遂作东征之歌而归,后朝廷连征数次请王通授职,通不至,后赴河汾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讲学,遂家焉,门人自远而至,李靖,房玄龄、魏征、王佐等往来求学受业者不可胜数。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但以儒学为主,以“明王道”为己任,欲重振孔子之学,当时有“王孔子”之称,后世有“河汾道统”之誉。大业十年,尚书召暑蜀郡司户,十一年﹙515年﹚以著作郎国子博士征,王通皆不就。十四年﹙618年﹚卒,卒后门人谥文中子。配口氏,子三:福郊、福祚、福畤。
第四十九世福畤,通公三子,唐雍州司户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嗣聖时为泽州长史,卒初咸亨中,福畤为太常愽士。配口氏,子七:勔、勮、勃、助、劭、劼、勸。
第 五十世 勮,福畤公次子,弱冠进士登第,长寿中为凤阁舍人,时寿春等五王岀阁,同日授冊。万历通二年綦连耀谋反,勮与兄勔受诛连,神龙初有诏追复勔等官位,曾任天官侍郎。配口氏,子一:永年。 
第五十一世永年,勮公子,配口氏,子一:纶。
第五十二世纶,永年子,一说仑,贵州水城太原郡《珠树堂》始祖。配口氏,子一:逢。
第五十三世逢,纶公子。待考。配口氏,子二:效先、效儒。
第五十四世效先,逢长子,配口氏,子二:思道、守道。
第五十五世思道,效先长子,配口氏,子一:靖。
第五十六世靖,思道子,配口氏,子二:叔武、叔恭。
第五十七世叔武,靖长子,配口氏,子二:宗舜、宗周。
第五十八世宗周,叔武次子,配口氏,子一:亷。
第五十九世亷,宗周子,配口氏,子二:显、旦。
第六十世旦,亷次子,配口氏,子二:道溥、道广。
第六十一世道广,旦次子,配口氏,子一:运达。
第六十二世运达,道广子,配口氏,子二:希圣、希贤。
第六十三世希圣,运达长子,配口氏,子一:阳。
第六十四世阳,希圣子,配口氏,子二:子源、子渊。
第六十五世子源,阳长子,配口氏,子一:相时。
第六十六世相时,子源子,配口氏,子一:祐。
第六十七世祐,相时子,配口氏,子二:政修、政敷。
第六十八世政修,祐长子,配口氏,子一:大成。
第六十九世大成,政修子,配口氏,子一:宁。
第七十世  宁,大成子,配口氏,子一:万春。
第七十一世万春,宁子,配口氏,子一:整。
第七十二世整,万春子,墓葬四川省赤水镇石船坡。河北省湙县周王村人,洪武二年(1369年)己酉岁,由家乡归附从军,洪武十七年(1384年)六月赴京,钦升成都中卫右所,世袭百户,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征西番,钦升贵州赤水卫后千户,世袭副千户职事,到任娄字六百一十八号,世袭诰命一道武略将军,本年老替。娶仲氏,生四子:郁、文、口、素。
第七十三世郁,整长子。行一。郁为一支宗派世系另录。
文,整次子。行二,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到任,袭职贵州赤水卫后千户,世袭副千户武略将军,墓闻在山东省莱州市城区东五公里的大基山之右,无碑记。配滕氏,子三:昱、旦、滢。滢为二支宗派世系。
口,整三子。行三,无考。
素,整四子。行四,因行三无考,故以素作三支宗派世系,配路氏,子二:茂、瑧。

注:本世系录于:1、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黒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王政坤先生提供;
2、《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之第二部《太原王氏总谱》卷二殷公祈县大系。

公元二0一五年十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