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系 故 里

                  王云宽
    在杭锦后旗的东北面,有一方令人留恋的热土,那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蛮会镇红星村一社。因神木人张信信最早在这里居住,旧时称之为张信信圪旦。这个偏僻的村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成村到现在,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清光绪十八年,即公元一八九二年,晋西北大旱,神木、河曲、府谷等地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居住在那里的百姓纷纷向外逃荒。以张信信为代表的神木人随着逃荒“走西口”的大潮来到后套,在此地定居下来。当时,本地区尚未开发,到处是红柳和芦草,一派原始荒野景象。人们为了维持生计,开始开垦荒地,播种五谷。一百多年来,积聚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团结奋斗,代代相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解放后,以张二秃、王勉利、张三秃为代表的主要领导人,带领社员艰苦创业,使全社的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社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领下,社员们团结一致,以劳动和智慧赢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家家安居乐业,人人喜乐融融。可是,由于没有活动场所和文体设施,村里赌博等不良风气盛行,邻里矛盾不断激化,村风民风存在严重问题。
    二0一四年三月,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参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加强对干部的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想方设法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回到家乡,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在与群众的交谈中发现,父老乡亲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非常强烈。他们在反映问题的同时,希望通过我的组织,新建一个文体活动中心。
    父老乡亲的期望,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我想,自己是从这片热土上走出来的,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国家干部。我的发展和进步,自始至终没有离开家乡父老的关怀和帮助,必须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家乡。眼下,父老乡亲希望为他们创建一个文体活动场所,这是对自己的信任,也是作为党的干部应该肩负的责任。
面对父老乡亲的企盼,我别无选择,只能担当,不能逃避。可是,建文体活动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靠自身的实力难以办到。但我相信,这是一项惠及父老乡亲的好事。只要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就不愁因资金困难而荒废这项事业。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首先和弟兄们商议,把父亲过去的宅基地腾出来,为新建文体活动中心所用。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在队里当了三十多年队长,大公无私,一身正气,任职期间为社里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父亲去世已有十四年了,把闲置的宅基地腾出来建成社里的文体活动中心,他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得到安慰的。
弟兄们同意之后,我又向全体社员、外出人员和社会各界提出倡议,决定通过组织群众义务劳动和外出人员捐款捐物的方式,新建文体活动中心。
倡议发出之后,家乡的群众热情很高,大家一呼百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种巨大的力量在这个地方凝聚了起来。令我感动的是,人们的思想同时变得高尚起来。大家仿佛摆脱了金钱的控制和劳累的束缚,捐款和参加义务劳动变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捐款数量大小,劳动时间长短,大家互不攀比,更没有斤斤计较。在那段时间里,我身临其境,感受到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和新鲜的空气。环境如此纯洁,每个人都十分高兴和快乐,大家虽然在不停的付出,但完全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之中……
文体活动中心从提出倡议到开工建设,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为了如期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给父老乡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由我任总指挥,其他成员由社里的党员、干部和社员代表组成。同时,组建了财务工作小组,大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以坚强有力的领导、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周密精细的组织工作,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
工程开工前,经过认真研究,对文体活动中心进行了合理规划。我们所建的活动中心,是一个多功能的公共场所。这里面包括了文体娱乐休闲、农耕文化收藏、党员活动阵地、城市人口疏散安置指挥平台、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工会俱乐部、链锁超市、公共洗浴等。同时,我们还立了一块具有纪念意义的石碑,将村史和为村里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物榜、功德榜刻在碑上,以增加文体活动中心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工程开工后,我不仅利用工作之余坐守工地指挥工程建设,而且还亲自和社员一起参加义务劳动。走在群众中间,一边干活儿,一边拉家常,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每到星期天,我就吃在社员家里,住在乡亲的炕头上。那段时间,我的脸晒黑了,衣服弄脏了,可我让群众看到了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我的举动,受到了父老乡亲的一致称赞,他们竖起大拇指,夸奖我是村里人的骄子!
施工期间,从始至终,群众的干劲儿十分高涨。他们把工程建设当成自己家的事,不计报酬,不怕苦和累,无怨无悔。社长张永彦,一心扑在工程建设上,在组织人员和购买材料等方面付出了不少精力,为工程的实施起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原任社长王福宽,离职不离岗,利用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在工程的实施中发挥了组织领导才能。社员王计明和他的儿子王金义,一直坚守在工地上,义务劳动,一天不误,付出了勤劳的汗水。社员张永常,把自己家的四轮车、搅拌机等机械无偿提供出来,为工程建设所用,表现了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社员王学宽以实干为荣,在义务劳动中默默奉献,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崭新的文体活动中心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据统计,硬化篮球场420平方米,新建高标准活动室238平方米,硬化院落300平方米,新建文化墙25米。除群众投工投劳以外,共计投入资金30万元。
为了抓好资金筹集工作,那段时间,我马不停蹄,奔波于乡友之间,求助于社会各界。我利用星期天曾去到包头、呼市等地,与乡友们见面交谈,宣传家乡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讲述新建文体活动中心的规划蓝图。我的宣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也激发了赤子们的感恩之情。他们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捐物,纷纷表达了爱心。据统计,先后有105个家庭和12个单位为文体活动中心捐款捐物,合计金额达到29.68万元。
出乎预料的是,娉出去的女儿们也把活动中心建设挂在心上。她们主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表现了优秀女子的良好形象。最令人感动的,是祁凤鸿老师的感人事迹。当他接到倡议书时,正在手术治疗之中,病情严重,面临生命危险,经济也处于困难时期,但他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感恩家乡的赤子之心,毅然决然地拿出1000元捐款支助工程建设,表现了优秀男儿的高尚情操。
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感动了社会各界的友好人士。乔根树、王庆林主动捐助了砖、水泥、钢筋等,对工程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工程建设中雇用的瓦工、木工、油画工、电焊工、石材等师傅,被我们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主动提出捐款的要求,为工程建设奉献了爱心。巴彦淖尔市委政研室退休干部武凤华同志亲临现场,深受感动,当即拿出3000元捐款支助了工程建设。他们的爱心行动,令人十分敬佩。
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牵动了老党员老干部的心。旗会计局原局长张永华,先后两次回到家乡视察指导工程建设,并捐款给予支持。原村党支部书记刘振业,虽居住于临河,但经常打电话询问进展情况,十分关注工程建设。已有八十三岁高龄的老党员张明武和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段虎才,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虽然因年老体弱不能参加义务劳动,但主动捐款,并动员自己的儿女率先捐款。担任过多年社长的武元龙,积极动员远在呼市的三个儿女带头捐款。老党员老干部的行动,有效地推动了筹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常永伟多次深入工地进行指导,积极想办法筹款,对工程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镇党委书记付军、镇长苏二瑞,亲自到现场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并号召党员干部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捐款,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旗人武部部长张巍澜同志亲自深入建设工地视察,对劳动中的群众进行了慰问,并代表单位捐款10000元。巴彦淖尔气象局副局长张永昌,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到家乡对工程建设进行视察指导,并个人捐款5000元,代表单位捐款30000元。内蒙古人防设计院的领导,听了我们的汇报之后,十分感动,他们拿出20000元捐款,赞助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巴彦淖尔市交通局、杭锦后旗政协、关工委、总工会、团委、妇联、人防办、蛮会镇党委政府等单位十分关心工程建设,他们积极筹款赞助,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旗文体局为活动中心无偿提供了篮球架和乒乓球案。旗林业局、园林局为绿化美化活动中心的环境提供了树苗和花草。
活动中心建设与城市人口疏散工作的紧密结合,引起了上级人防部门的高度重视。市人防办和自治区人防办的领导先后视察了活动中心,并就人口疏散对口支援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完成,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市人大副主任程国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副组长刘志德,旗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长王国栋等领导,亲自深入现场,对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活动中心的运行和管理进行了指导。
六月二十日,陕坝镇大桥社区“银龄合唱团”走进村里,对参加义务劳动的群众进行了慰问演出。优美的音乐和精彩的节目,拉开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序幕,使父老乡亲大饱眼福。
七月二十七日,我们组织全体村民和社会友好人士召开了竣工总结大会,对在工程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文体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群众的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将为全体村民身体健康、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发挥巨大作用,也将为物质文明
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父老乡亲的脸上漂浮着禁不住的喜悦。社里购买了文体活动用具,为妇女们定制了运动服装,一个长长的扭秧歌的队伍也组建起来了。多么漂亮的一幅图画啊!文明之花伴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春风,绽放出了绚丽的色彩!啊,我的美丽的家乡!
文体活动中心的建成,为可爱的家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项惠及乡亲的好事,必将载入村史,流芳百世。我作为这项工程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看到父老乡亲满意的神情和文明之花绽放的美景,心里十分满足。在经受了一段劳累之后,我完全沉浸在了幸福和喜悦之中……
文体活动中心的实施完成,是全体村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结果,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家乡的展现。工程的实施,以铁的事实再一次证明,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走好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的创造,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同时也充分说明,只要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20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