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家政遺訓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龜令,號梅溪,南宋溫州府樂清縣左原(今淡溪鎮四都梅溪)人,卒諡“忠文”
    南宋紹興二十七年丁醜科(西元1157)趙構禦擢:“經學淹通,議論醇正,可作第一人。”考取狀元後,歷任左承事郎,紹興府僉判,秘書省校書郎,建王府小學教授,著作佐郎,太宗正丞,司封員外郎,國史院編修管。崇政殿說書,國子司業,起居舍人,侍講,侍禦史,禮部侍郞,集英殿修撰,敷文閣侍制,直學士,太子詹事等職,詔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其間曾離京相繼任職於紹興、饒州、夔州,湖州,泉州等地。
王十朋有“梅溪集”五十四卷,“杜陵詩史”,“東坡詩集注”“家政集”……等著作傳世。“梅溪集”被清翰林院編修紀曉嵐收編入“四庫全書”中。
王十朋在朝忠君愛國,犯顏納諫,薦用良將,力主抗金,不避斧鋮之誅。當朝宰相史浩及其同黨史正志、林安宅、龍大淵等議和投降派欲踵奏檜之後塵;王公疊章奏累皇上,斥其懷奸誤國,植黨盜權,忌言蔽賢,欺君訕上等八罪。在州郡勤政愛民,廉潔奉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州民思之如父母,饒民斷橋相留,夔民書像以祀,湖民聞名息事,泉民立祠祭拜,正績卓著,宋史有傳,彪炳千秋。
王公一生,正如宋大儒朱熹所評:“在朝廷則以犯顏納諫為忠,在州縣則以勤事愛民為職”的“光明正大之磊落君子”。其身雖逝,其神常在,其道德文章,如日月之行天,越千秋之永存!
逝世后宋高宗、孝宗二帝親题王公为:“東都無雙士,南宋第一臣。”
王十朋公故居
左原王氏自北宋初王慶嗣公從杭州養沙坑遷樂邑左原為鼻祖,距今已近1100年,王十朋是慶嗣公第七世裔孫。慶嗣公遷左原定居一無所有。經幾代人的努力,直至第五世王格(十朋祖父)繼承先人勤儉創業之志,同子王輔(十朋父)興建王宅共20多間;那時開始重視讀書教育子女成人之舉;從此王家生活開始走上富裕。 
但是,好景不長,因方臘造反其部下一支部隊經過左原把王家20多間房子全給一把火燒掉,家裏的財產全被搶光;父親經不起這場劫難打擊,一氣成疾而亡。此時31歲的王十朋撐起了兩個弟弟兩姐妹及老母八口人之家,又開始度日似年,貧窮如洗的生活;他的“題卓”這首詩充分反映了當時窺迫困境。
當十朋41歲時,母親逝世又給予沉重的打擊,但他仍堅持晴耕雨讀,白天勞動,夜裏攻書,直至奸相死後,他在眾親戚友,老師潘翼,萬東平,樂邑府尹劉默等鼓勵下上京參考中舉“狀元”。此後十朋進入仕途,勤政忠國,廉潔奉公、兩袖清風,愛民如子,帶家眷奔赴“饒、夔、湖、泉”四府知州。難以顧及家事。二弟壽朋又名十俊、字夢齡遷居武夷山為鼻祖,三弟百朋字昌令移遷永嘉石拄王氏始祖。而十朋泉州告老還鄉不久又聖旨召京任太子詹事;因疾辭退返家三個月過後既逝。
由於十朋為官兩袖清風,勤政為民,所以泉州任滿帶扶著夫人賈尤鳳靈柩回家。無錢埋葬將靈柩安放於白岩庵姑媽墓側。可見其毀後重建故居不可能與被毀前住房相比。且至今800多年的故居年久失修面貌全無,唯有臺門匾額上留下後人重補上的“小大由之”字跡。
十朋逝世引起孝、光二帝的重視,撥款派員建造宏偉壯觀,占地2000平方米的墓穴。墓分五級:“墓前有”鳳凰樓“、文武石像”、“石馬、石虎、石羊”、“放生池”“四賢碑”。其四賢碑則由朱熹題“宋龍圖閣學士、王十朋公墓志銘”的蓋頭;宋吏部尚書江應辰著文,丞相張栻書字,“四賢碑”分立東西兩亭之中,碑前臺門,墓四周邊亂石塊幹砌圍牆,牆內外青松翠柏,距墓南約60米處有三間守墓房,至今一直居住著王氏後裔日常祈禱焚香祭拜,打掃墓地衛生等事。
十朋墓歷經八百多年蒼桑,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後“四人幫”被粉碎,黨中央重視文物保衛工作頌發“文物保護法”,王十朋墓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列入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九九八年經浙江省文物部門批復及考古研究所設計進行維修,在各級黨政部門重視下,經王氏各地後裔的共同努力下,自一九九八年十月動工,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竣工。
王氏家風
據王十朋“家政集”記載:“始祖自錢塘來,蓋七世矣。雖家寒微,無德可記”。又載:“然而高、曾以來。皆孝順慈善,至今鄰裏父老尚能道之。”王十朋家風興盛始於他祖父王格的勤儉治家風範,經他努力家境較為富裕;但真正使農耕為主轉型期是王十朋的父親王輔承勤儉治理家庭為主轉變成“以士易農”。王輔天性喜讀書,至老不倦”平生樂教子從學,不以家務奪其心,至以身率之,欲親見諸子有成,以慰其意心切,”正因王輔的以身作則行為帶頭作用,對十朋後來學業和科舉之路起到很大的鼓勵和促進。王十朋對其父親王輔很高評價:“為子則能孝其親矣,為兄則能友其弟矣,為夫則能和其婦矣,為父則能教其子矣。閨門之內,上下和睦,與鄉黨鄰裏之間,無怨無惡,身死之日,雖行道之人,無一不咨嗟歎息。嗚呼!真可謂善人君子矣。”
正因為王氏家族從高祖以來歷代形成的家風在王輔身上得以集中體現,並滲入到了王十朋思想觀念中,對其後來人生治家和從政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王十朋又以“家政集”將王氏家風從觀念到理論,最終形成規範的家規、家訓制度。他的“孝敬奉先、謹厚治身、勤儉興家、詩書教子、行善積德、仁德理事、誠信立世”的規範家風給世代後裔留下極其寶貴的家教經典。
孝敬奉先
王十朋在“家政集,本祖篇”中引“左傳”曰:“離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他在“尊祖篇”中提到“尊祖祭祀”;“繼志篇”中把父子關係闡述為“繼志”是對父親最大的“孝”;在“奉母篇”中認為“事親之道,以養為先,養親之首,以敬為主”……事父以敬,事母以愛……;“夫婦篇”中“夫婦欲其相穆”……;“兄弟篇”中指出“為兄之道主乎愛,為弟之道主乎順,兄愛弟順,家道方和,兄弟不和,人倫之醜”;“為兄者當知所以教,為弟者當知所以率其教”……。他把“人祖、父子、夫婦、兄弟”五種倫理關係成之為“治家之法,示意後世裔孫謹記遵守。(家政遺訓附後)
謹厚持身
自十朋入宦為官之後,他把“忠、孝、悌”聯貫起來,以“修身齊家”引為“治國施政”之上;他認為:“故人之為人父,則孝者必慈,而不孝者不慈;以之為人臣,則孝者必忠,而不孝者則不忠;以之事長,則孝者必順,不孝者必不順,此孝悌所以為立身之本,百行之先者也。”他又提出“公家之政”是“私家之政”的外延,謹記父親之言:“十朋兄弟當修身謹行,以尊先人之教,學忠與孝,以顯先人之名,不可使人言王氏有不肖之子,而使先人含憤於九泉之下也。”他的“忠孝觀念,使他樹立堅定的忠君愛國,反“和”抗金,及勤政愛民,廉潔奉公的為官之道。他在知州四郡為官時三立“修戒石”之舉體現了他的謹厚持身的崇高品德。贏得時人葉適稱他:“自紹興庚辰至乾道辛卯,公名節為世第一,士無不趨下風者。”
勤耕儉讀
十朋三十一歲時遭遇房屋被燒光財產被擄掠一空時,他擔負起全家生活重擔仍不放棄書本,堅持晴耕雨讀,白天勞動,夜裏功書,決不鬆手。從“全集”中“題卓”(797頁):“吾貧,好作文,苦於無書可閱,好寫字,苦於無紙可書,遂於貧中撰出一術,以卓為紙,以肺腑為書,淨幾無塵,日書數百字,吾之無盡藏紙也!心之精微,日出數百言,吾之無盡藏書也……!”。“悼亡”(全集496頁)詩中:“牢落凝香地,同誰話此懷。相勉惟清白,囊如四壁空,難忘將絕語,勸我莫言窮”及“代笠亭記”(全集765)等詩中,反映出十朋在當時度日艱難的情況下,夫妻相勉,兄弟相睦,共同勤勞苦讀,攜手互勉,奮發圖強的毅力。
讀書教子
王氏家風自從五世祖王格,重視鼓勵對其子王輔耕讀成人開始,六世祖王輔的“天性喜讀書,至老不倦”,又“平生樂教子,生三子皆遺從學,不以家務奪其心,滿望諸子讀書成名,以變白屋。年且老矣,挾十朋往遊科場,雖不利於有司,然買書而還,教子益篤,至以身率之,欲親見諸子有成,以慰其意”的以身作則行為,使其家族由農耕為主轉變為“以士易農”。至十朋兄弟繼承先人之志,又把“詩書教子”家風推向高潮,致使十朋考上“狀元”,其後世裔孫相繼出現七進士之榮耀門庭,以慰先人王輔在生遺訓之意願。
王氏家訓
十朋在“家政集自序”(1032頁)中寫:“父子欲其孝慈,兄弟欲其友愛,夫妻欲其相穆,帷簿欲其潔修,門閭欲其清白,男子欲其知書,女子欲其習業,親戚欲其往來,賓朋欲其交接,祭祀欲其精豐,用度欲其節儉,財富欲其無私,出納欲其明白,奴婢欲其整肅,農桑欲其知務,官租欲其早輸,私債欲其不負,府庫欲其充實,米鹽欲其檢察,有無欲其相通,凶荒欲其相濟,交易欲其廉平,施予欲其均一,憂樂欲其知時,吉凶欲其知變,忿怒欲其含忍,過惡欲其隱諱,戲玩欲其有節,飲酒欲其不亂,衣服欲其無侈,器皿欲其無奢,簿書欲其謹嚴,庭宇欲其修治,文籍欲其無毀,門壁欲其無汙,穢惡欲其不談,嫌疑欲其知避,事上欲其無諂,待下欲其無傲,責罰欲其有理,鞭笞欲其不苛,疾病欲其相扶,患難欲其相恤,喜慶欲其相賀,死亡欲其相哀。他又引古人言曰:“一年之計莫若植穀,十年之計莫若植木,百年之計莫若植德。”又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曰:“善人富謂之賞,淫人富謂之殃。”“未嘗若貧之樂,富而好禮者也。”“士君子欲修一家之政者,非求富益之也,植德而已爾,植善而已爾!”
由此可見,十朋治家遺訓教育後人目的不是為了“求富益”,而是要求建 立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規範的家庭成員之間和社會和諧相處的人際關係。
此訓至今,我左原王氏每逢穀雨祭祖之機,必行重溫之禮節!
忠君愛國
十朋少年生活正處於金兵入侵,宋室南渡,江山半壁,胡擄倡狂,民不聊生,國家存亡之際,這一切親身經曆激發了他憂國憂民的強烈憂患意識。他在:“傷時感懷”詩(全集第4頁)中:“三萬六千成擲梭,歡娛常少愁常多。干戈今日猶未定,書劍他年知若何。淡蕩三秋冷時節,蕭條萬裏空山河。傷時眼淚滿襟血,更把少陵詩句哦。帝鄉五載亂離中,億萬蒼生陷犬戎。二聖遠征沙漠北,六龍遙渡浙江東。斬姦盍請朱雲劍,射敵宜彎李廣弓。借問秦庭誰慟哭,草茅無路獻孤忠。”這詩是於高宗建炎二年十朋十七歲所作,“樂清僧寮有過客錢之題二絕有傷時之歎因此其韻”(全集12頁)“終日傷心淚濺花,干戈滿眼恨無涯。衣冠南渡如東晉,安得車書混一家。功名誰復漢嫖姚,壯士逢時豈憚勞。半夜飛來看寶劍,此身端許擲鴻毛。”又如:“讀親征詔書二首”,等詩情詩意,均表達了王公青少年時期立志投身報國之胸懷。。
十朋入仕後,他開始實施主戰排和,為嶽飛平冤以“懷奸誤國、植黨盜權、忌言蔽賢、欺君訕上之八罪力劾史浩奸黨,薦賢抗金,洗雪國恥,光復失土的畢生志願:見“聞小使胡昉抗虜不屈上甚嘉之有旨命右揆仍有和不可成之語皆出睿斷宗社之福也昌齡有詩次韻”(全集282頁):“用儒端可複侵疆,活國何勞別取方。文帝要須親禦馬,子卿寧患遠看羊。撫師暫屈黃扉老,論將寧咨白首郎。行見車書混天下,豈容南北分三光。”當十朋離朝知饒州途中吟詩“去國”(全集264頁)“去國常憂國,還家未有家,君恩報無所,含媿出京華”。十朋詩作又如“詠史詩,紀遊詩,酬贈詩等詩。”都寄寓了對祖國時局的憂心感歎與對驅除胡虜,光復中原,立志“寧為獨醒鬼,不作附炎官”的強烈願望。難怪吏部尚書汪應辰贊他:“屹然立朝,作世郛郭,正色凜凜,危言諤諤。”
勤政愛民
十朋在朝始終堅持抗金,收回失土,迎回二帝的主張,難以改變高宗為保“小朝廷”的私心念頭,偏聽主和派之邪論;故辭退願去地方任職為民辦事的要求正中趙構之意,於隆興二年(1164),十朋被任江西饒州知府,乾道元年(1165)知四川夔州,乾道二年(1166)知湖州(浙江),乾道四年(1168)赴知福建泉州,王公在主政饒、夔、湖、泉四郡中堅持以“廉潔自律,追求善治;“撫”字當頭,心系民生;減輕賦役,反對擾民;割奉辦學,重視文教;興修水利,造福於民;一身正氣,敢拒權貴;抑強扶弱,循良愷悌”等施政理念。如知饒初,饒籍當朝宰相洪適寫信給十朋,要求用饒州學府故基來擴大自己的後花園。王公嚴詞拒絕:“先聖故居,十朋何敢予人。”敢於頂住權威之請托。在夔州為解夔民吃水難,見詩“給水”(全集370):“按筒引水下山陬,端為夔民解百憂。長使義泉名不斷,莫教人費一錢求。”以及“買山植木”修壘“”種柳“等詩都表明王公親自上山踏勘視察地形,以竹筒引水,建蓄水池解除夔民遠地背水度生之苦。又如“夔州論馬綱狀”(全集635—638頁)兩次上疏極力闡明改水路走陸路之利弊:“今來茶馬司及宣撫司所買馬,每歲計一萬八百餘匹,約計二百一十六綱;本州若迴圈起發,合用船三十餘只,每只打造約費八百餘千緡。馬舡易壞,勢須一年一易,計一歲之費,為錢二萬六千餘緡;自夔至歸,水陸二百四十裏,每綱梢工、水手約九十人,較一歲之終,為工一萬八千人;每人口食、雇錢約五百文,上下水約一十五日,通一歲計之,當費錢十二萬貫,草料批劵,亦不下二萬餘緡。較一歲之間,費於馬綱者,蓋十五六萬貫矣。本州三縣所管梢工、水手,不滿四五百人,若迴圈不替,所少猶半,必當役農民而為之,而夔之民力既困如此,若又從而役之,必有流離轉徙之患。本州每年財賦之入,不滿二十萬,合起上供折估、經總制及官兵請給,皆在其內。今馬綱之費侔於所入之賦,雖曰令吳璘管辦,豈能償所費十之一二?財非天降地出,又必取之於民,而夔之民貧如此,財何自而出耶?以一州推之,則一路諸路之困,又可知矣。況水路正行瞿唐灧滪之險,又有惡灘二十餘節,水勢湍急,濆漩頗多,馬性善驚,聞灘聲洶湧,必致跳躍,不可控馭,撼動舟船,必有覆溺之患。臣昨在饒州,親見馬綱經過,涉咫尺之渡,中流遇風,十死八九,況千裏之至險耶!若舍舟用陸,則自夔至峽,皆重綱複嶺,上倚絕壁,下臨斷崖,行人攀級,股慄汗下,遇雨泥滑,尤不可行,非特有害於人,兼亦非馬之利。若欲削平險阻,便馬之行,非惟重困民力,又恐有害控扼之險,非所以保護全蜀也。”又上疏曰:“牽駕之役,彼卒伍輩,自少長黥涅,坐食軍門,與水性素不相諳,一旦強以牽挽,必至觸石破碎,人馬俱斃無疑矣。又三峽束江,斷崖絕壁,挽舟者無所置足,攀援而過如猿猱然,兵卒豈能為之?況宣司正兵皆西人,尤不善操舟,雖貼無益,馬綱之來,急若星火,州縣既無可以牽駕之卒,官吏以獲罪為懼,其篙工、水手,必不免役民以充之,雖聖旨不欲科擾於民,其勢不得不至於科擾。又夔、峽為四川門戶,長江上游,正賴此曹守禦控扼,以壯天險之勢。然土狹人希,廂禁軍類多缺額,諸州每以招填不足為憂,重以出戌於夷陵,防秋於諸處者非一,所存無幾,若又役以牽駕,疲於往來,以無幾之卒伍,應無窮之馬綱,非惟耗費錢糧,妨廢教閱,正恐州郡空虛,因致意外之患,非細事也,況茶馬司歲發馬一百六十綱,而宣司不與焉。除自五月至八月,江流泛溢,瞿唐不可上下,舟航當戒,謂之住夏,一歲之間,可發歲額之馬者凡八月,每月計三十綱,每綱用三船,每船用十五人,十綱為一番,則用四百五十人;上下二番,則倍之,為三番更替,則又倍之。臣所論者一州,乃馬綱已經過而目親覩者爾,馬綱過夔府一路者凡六州,通而計之,者每番計二千七百人,上下番計五千四百人,三番更替計八千一百人,若更欲多作番次, 非惟兵不足用,而舟艦亦無。臣所治者夔州也,夔為帥府,系屯兵之地,而數猶不足,其他如涪、忠、萬等州廂禁軍,多者不過四五百人,少者二三百人,歸州所管止百餘人,其間又有剩員半分,隆老疾病者居其半,若盡驅而為梢工水手,為一番且猶不足,況欲多作番次耶!”十朋有憑有據、入情入理說服孝宗改水運為陸運,為民減輕了賦稅和徭役之負擔。
十朋知湖州正遇湖州三年水災,農田顆粒無收,民不聊生,離鄉出走,湖民紛紛起來造反。當湖州百姓得知王公任湖州太守,聞見即息事。王公首先說服民眾發動浚流排洪,生產自救,重修貢院、恢復教學。使農業生產,社會秩序穩定起到明顯作用;當維護湖民生活剛剛出現安定之時,朝廷戶部官員不顧百姓生活困苦,反而催納歷年所欠賦稅,十朋寧願辭官不做,上奏朝庭頂住了上司壓力,穩定民心。
湖州貢院落成時,王公言及他對湖州人士即期以功名,表示自己甘為人梯:“麟閣功名居公輩,老夫惟願把鋤犁。”接著:“書生戰藝真餘事,移孝為忠要致身。”提示士子不忘科舉在求學中是次要之事,讀聖賢書的關鍵在於道德踐履。
乾道四年(1168)十朋又奉旨離湖知泉。到任第一件事“立戒石”自警(全集510頁)詩:“君以民脂膏,祿爾大夫士。脂膏飽其腹,曾不念赤子。貪暴以自誅,誅求不知恥。指呼有鷹犬,嗜欲肆蛇豕。但言民至愚,孰謂天在邇。昭然甚可畏,殃必反乎爾。聖訓十有六,簡嚴具天理。大字刻山骨,朝夕臨坐起。一念苟或違,方寸寧不媿。清源庭中石,整頓自今始。何敢警同僚,兢兢惟勅已。”其次召見七邑知縣,期間“讌七邑宰”( 全集489頁)王公舉杯敬酒時吟詩一首:“九重宵旰愛民深,令尹宜懷撫字心。今日黃堂一杯酒,慇懃端為庶民斟。”可見十朋廉明自律,督促下屬,謹守官司箴的嚴格吏治作風。勸告他們盡心為民多做好事,多辦實事,才是對本人最大安慰,表達自已的撫民之心意。
此後以身作則,深入各邑實地調查研究分析實際情況,分清緩急之需;開展修貢院重教,為國培育人才;晉江截流,築壩七級,引水蔭墒,造福人民等事蹟。其為政甚嚴,而能以至誠感動人心,故吏民無不畏愛。去之日,父老兒童攀轅者不計其數,公亦為之垂淚。至今四郡州民思之特深,懷之如父母!出現饒民斷橋挽留,十萬僚民40裏長亭揮淚而別(全集318頁),夔民書像以祀,湖民聞風以崇,泉民立生祠祭拜。王公政績,各州有志,宋史有傅。正如宋大儒朱熹所評:“在朝廷則以犯顏納諫為忠,在州縣則以勤事愛民為職”的“光明正大之磊落君子”。
廉潔奉公
  王公凡所到州群不但是狠找農時,常去田間同農民屈膝談心,見“出郊勸農”(全集491頁)“詩六年四郡勸農耕,自欲歸耕尚未成。遊宦何如在家好,一廛從此願為氓。守臣憂國願年豐,半刺雙鳧此念同。安得時傷時雨若,有生均在泰和中。小麥含花大麥黃,一年春事已相將。籃與遍入三精舍,拔得公家半日忙。一千石俸竊南州,老病餘生厭宦遊。已上祠章即歸去,一犁煙雨事西疇。”重視糧食生產,為國家儲庫,人民胞腹擔憂。而且以廉潔奉公,敢拒權威,秉公斷案,為民雪冤。
十朋中狀元後,宋朝廷首先任他紹興簽判,赴任時遇到一民婦擊鼓喊冤,王公叫衙役立即升堂時,可同僚阻止十朋再好別管此事。王公問:“何也?”同僚告知:“此案涉及朝廷張侍郎之子唆狗咬傷魯六小兒遍體麟傷,因魯六挑水經過將狗打死,結果被紹興知縣判罪入牢,且張侍郎之女是當朝宰相兒子為媳,我怕您(十朋)但當不起呀?”王公氣憤地說:“我乃萬岁親擢,深蒙聖恩,仕州縣應以勤事愛民為職,理當為民作主,豈能明知有冤而不公斷呢?”因此,十朋微服細察中得知魯六實屬冤枉。回民事堂宣判魯六無罪赦放。張侍郎得知此事怒不可揭,借朝中安撫使視察紹興府之機,托咐他查問王十朋。
十朋見安撫使査問此事,便將此案詳情告知,而後公正地說:“張侍郎官居侍從,心明法律,必不能以一犬之故誣害平民。如真斷魯六有罪,實屬無故,深恐府中官員、紹興百姓議論我們是輕人重犬;不僅我負有誤斷之罪過,且對張侍從的名德也有所損害?”又機智地說:“安撫大人是很尊重張公的名望,相必您自然會同意為他挽回民心?”安撫使見十朋說的條條在理,只好啞口無言。
王公在紹興治理鑑湖之時,首先涉及到當地權貴之士填湖占為己用,十朋在處理退耕還湖問題時,不懼權畏人士及地方無賴勢力干擾,毅然細緻、耐心說服,以至誠情感動他們,以公平、公正處理問題,使鑒湖治理工程得以順利完成,紹興人民至今為之念念不忘。

誠信立世
十朋一生在未入仕之前,他繼承了先人的以孝敬為先,以謹厚持身,以勤儉兴家,以讀書教子,以稙善積德的遺訓;在他29歲和37歲時,分別參加紹興十年(1141),紹興十八年(1149)兩次考试科場考太学均於落弟,但他並沒有放棄科舉求仕之路;為了實現其父生前囑言:“十朋修身謹行,以尊先人之教,學忠與孝,以顯先人之名,不可使人言王氏有不肖之子,而使先人會憤於九泉之下也!”在31歲經歷家居20多間住房及財產被方臘起義燒毀、搶光、父親一氣病亡之下,此時十朋肩負全家度日如年的生活情況下謹記父囑,仍堅持晴耕雨讀,晝夜不息地刻苦攻讀,經他誠信努力,終於紹興二十七年(1157)46歲時取得廷試“狀元”。不僅是政变自己人生命遠,關鍵是他實現了其父遺言:“以顯先人之名”光宗耀祖之心願。
十朋入仕後,他開始實施“移孝為忠”“忠君愛國”的家訓。“家政集自序”中開明宗義提出:“有公家之政,有私家之政,公家之政是私家之政的外延,士君子達而見用,有爵位於朝,外則行公家之政,以澤民生,內則修私之政以化子孫。”且又牢記父親:“以之為人臣,則孝者必忠,不孝者必不忠”之訓導;他以剛正磊落,改言極諫,不避權貴開始彈劾當朝宰相史浩、史正志、林安宅、龙大渊、楊存中等奸黨;主張抗金,反對議和、为岳正名、薦用良將,恢復失土,平反冤,積極為恢復強國富民建言獻策,以實現科舉考文“試策”之抱負。
由於十朋在朝已看到“小朝廷”思想難以實現自己的抱負,上疏要辭去朝官到地方任職,高宗也看到十朋忠君愛國,勤政清廉,敢做敢為的品德,但又覺得十朋堅持抗金主戰,反對議和、收复失土、迎回二帝對他不利,即命他知饒州。十朋產生辭朝官願去地方任職,在他的一首《夢想八陣圖》(全集319)詩中寫道:“易任夔子國,身猶在重湖。夢魂輙先往,臨江觀陣圖。奇才蓋三國,壯志吞兩都。惜哉功不遂,英雄為郗歔。胡為恍惚間,微茫見規模。清時恥談兵,武侯其戯予。”这诗意是十朋以为诸葛亮奇才盖三国,壮志并吞曹魏和东吴,令人惋惜其功业未曾实现,“空有耻谈兵。”更何况自己不能为国收复失土,重整国威,实现统一,难以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的自叹自慰。
凡到饶、夔、湖、泉后,他以总结绍兴任职签判时在地方工作经历,开始实施勤政为民,以廉为本的为官之道。先立戒石自律,又拜祭,诸葛、颜、杜、韩、范、苏等历朝名人,尊循先贤,继而关心民瘼,勤廉于事,公正断案。所到州郡任职必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善治”信念;其实施建贡院育人,修建贤祠,兴修水利,引水惠民,灵山稙树,修葺城墙,瀼水种柳,重筑社坛,两奏马纲,乞疏减赋,赈灾济贫等一系列新政。得到各州郡民众的拥戴。其为政甚严,而能以至诚感动人心,故吏民无不畏爱。去之日,父老儿童攀辕者不计其数,公亦为之垂泪,至今民众犹怀之如父母!
只因王十朋的“西来水陆备艰辛,只为君恩不为身”这种忠君爱民思想品德,难怪南宋著名学者叶适评:“公名节为世第一,世无不趋下风者。”又“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宋大儒朱喜评十朋是“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后又一君子”。又说:“为数郡,布上恩,蚤夜孜孜,如饥渴嗜欲之切于已,去之日,民恩之如父母。”又评:“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疏畅洞达,无有隐蔽,而见于事业文章,一皆如此。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心。无不敛祍心服。”“公之必为君子,盖不待尧舜,孔孟而知之矣。”宋吏部尚书汪应辰评:“屹然立朝,作世郭郭。”明代黄淮在(宋梅溪文集)序中作:“其著作为杂文诗歌,率皆浑厚雅淳和平坦荡,不离于道德仁义”的论评。
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宋史)卷387本传记:“凡历四郡,布上恩,恤民隐,士之贤者诣门,以礼致之。朔望会诸生学宫,讲经询政,僚属间有不善,反复告戒,俾之自新。民输租俾自概量,闻者相告,宿逋亦愿偿。讼至庭,温词晓以理义,多退听者。所至人绘而祠之,去之日,老稚攀留涕泣,越境以送,思之如父母。”等等。
如今:饒、夔、湖、泉四州市黨政及社會能人志士多有修賢祠,王公祠,王公橋,改“瀼水”為“梅溪河”。尤其是奉節縣(原夔州郡地)於2012年將毀於戰火中的“三賢祠”及“十賢堂”重建,修葺“白帝城”,從歷代眾多的著名詩人中,遴選十人建堂祀之,名曰:“十賢堂”,十朋名列其中。
近些年,夔人對王十朋十分崇敬和敬仰,奉節縣在文化規劃中,在古城遺址附近重建“王公祠”,並根據十朋公的“十八坊”詩,恢復宣化、刑清、介福、弭節、皇華、錨遷、興龍、臥龍、慶豐、禮賓、通津、義泉、永安、折掛、知足、和風等古老街坊,開發旅遊文化區。同時一首以“清清的梅溪”歌以示對這位先賢的眷念之情。
二0一二年,為了紀念王公誕辰九百周年。我省、地、市、鎮各級黨、政、部門領導重視和支持下,專門邀請全國歷史學家、學者六十餘人齊聚王十朋故鄉雁蕩山風景區開展全國高壇論文學術研討會,給予王十朋全面地高度評價。同時舉行在梅溪祠堂,梅溪文化公園,樂清市大會堂等地舉行萬人參加的各種隆重的文化紀念活動,各級黨政主要領導都親自參加致詞。
自1989年開始經各級黨、政部門批復,十朋墓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列入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由省文物廳批准,經省考古研究所設計自1998年下旬動工;於1999年十二月竣工。樂清市王十朋紀念館亦於二00二年二月十一日召開盛大落成典禮。於二00四年被列入樂清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00八年列於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優秀陣地。
二0一四年上半年,在各級黨政領導指導下,我館梅溪文化公園內創建了“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園區及宏揚王十朋“忠、孝、悌”思想教育,以王氏家訓“家政集”全文刻字立碑的“忠、孝”園區等五大學區,又建成300米“王十朋愛國詩詞書碑長廊”,立碑450多個。今年即將竣工的“左原王氏文化樓”,其建築面積為600平方米。總合計占地面積25畝餘。

家風延續
自從王十朋的“家政集”將王氏家風從觀念到理論,最終形成規範的家規、家訓制度。首先以自身作則,以嚴教子孫,遵守先人遺訓。因而出現葉適(水心)亦極為稱譽:“梅溪二子、守其家法、不為清淡、厚施薄取、輕退重進”,“獨行無禱、一世所隨”。王氏後裔至今總以梅溪為楷模。如:
宋江東提刑王聞詩
公諱聞詩,字興之,幼名孟甲,號鳳山。少有遠識,鄉里富人以及其狀元子,爭欲婿之,辭而娶其始聘貧女孫氏,相敬如賓,與弟俱入太學,以父恩授監建康糧料院,秩滿,晉謁宰相,謂龜齡子,不宜屈,銓部欲汲引之,公不俟,裝而歸。續歷任連江丞,大理司直大理丞,又知和州、光州、以錢監輦炭錢為民患,奏廢之,尋為考功郞樞密參詳,終江東提刑。配孫氏,生二子,夔、閩。公生十月十六日,墳曆東山五鳳樓,業水心先生志其墓。
宋直秘閣王聞禮
公讳闻礼,字立之,幼名孟乙,号中界主人。父恩授监湖营田官,晋知常州。有佣手刃其主及家数人而焚其庐,州谳无证,公驳置之法。岁早饥,上疏救荒。知德安州,改大府丞,江东运判,终直秘阁。配徐氏,寿八十八,兴兄兴之公合窆。
公正廉明王德芝
公讳德芝,字季进,一字长民,号梅岩。宋绍定进士,初筮仕处之龙泉尉,政声蔼然,除平安常熟县丞转福闽知县。当道交彰,保举除知怀安,又改严之桐庐。惠政所在,离任皆扳辕载道,有忠文公风范,且立生祠额曰:『公正廉明』。公友孝贤敏,时有十头之戒,油头、色泥头、酒高头、马笼头、鸟牵头、腊骨头、骰钱头赌之类,凡莅任,即禁令劝戒,剖决如流,发奸摘伏,胥吏肃然,民故不扰,以『小龙图』称之,所着有对越集、明鉴録。配白石钱氏,生子二,长子四七提干;次子五一新恩迁永嘉石柱。墓历王家山铁场岙共八垄。
为民请命王元持
公讳元持,字维道,号清非子。其先并州人,上世避乱迁杭州钱塘县漾沙坑。三徙温之乐成,为着姓。曾祖闻礼,任江淮运使,祖讳大节,赠朝请大夫。忠文公,先君系宗孙也。以明经入选,登宋淳祐庚戌第。初授泉州学教授监省仓,知余杭县,入为尚书省检阅文字,两浙运管提辖,权货务诸司粮料,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福王府教授,小府寺丞。以言事忤时宰,即补外差,知处州,寻以亲老乞归奉养,咸淳辛未岁也。德祐元年,授朝议大夫升直秘阁,知武冈军。时湖北诸郡悉已归附。郡之北与州接壤重重压境,人情危惧。先君一意备御,创立军武,有廖卓者,山东人,素骁勇,善用月斧,号寥寥头,以皋隶武冈。先君于囹圄委以军事,又于诸寨得淮军二十余,以附廖卓俾训练士兵,控扼险要,果得其用,人心恃以无恐。郡有溪洞省,猺措据,至是猺民乘四境纷扰钞掠省民。先君以礼招致,择其可用者,授之官,且论以事势,众皆悦服而去。所在盗贼蓬起,他州县惟务杀戮,先君独示以自心信,多所全活,郡境帖然。明年大军既下潭阃,先君奉慈元诏,为生灵请命,纳士归附,既陈词告老,不允。钦受宣命,授招勇大将军、诸路总管兼府尹,湖南所在残破武冈,民不见兵,号称乐土镇守官,闻溪硐多蓄聚,必欲遣兵深入,先君力于行省争之得免,所存活者甚众,遂陈情谢事,既得请,道修且阻未可赋归,邦人赖保护安全之德,力相挽留,以为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况遗爱存焉,因匾所寓曰:『适安燕处』,其中植花种竹以自娱,号清非子,达官名人率皆过从剧谈,终日不倦。生平惟以廉谨自守,与人交必以诚。常戒饬诸子勉自植立,毋坠先声,至元甲申二月十四日,以寿终天,乎痛哉!有遗文二十卷。先君生于嘉定己巳四月二十五日,享年七十有六。宜人刘氏青田国子丞元济之从姑祖也,有淑行,闺门之内肃如,生嘉定壬午,先一年卒,享年六十有一。男六,长麟孙,忠显校尉,同知瑞安州事,后十六年卒。次宜孙,为舅氏。后次凤孙、龟孙、龙孙、鹤孙。女二,长适青田县陈天俊,中书舍人仲微之孙。次适高万全,沣州通判彦若之子,俱卒。孙男十六人,瑞、俊、彪、伟、太、田、侃、岘、得、谦、錡。鹤孫不孝,至元甲午始克扶护东归,以大德乙巳十二月丙甲,奉柩合葬于永康乡米筛岙之原。不孝男凤孙谨志。
宋太常博士王元庆
公讳元庆,迪功郞之子,以太学登咸淳戊辰陈文龙榜进士,初仕佥判,任知府,寻历太常博士,与邑陈应森、林正奕联登甲弟,且最相善,配氏失,失二子、二孙、葬横屿北山。

宋大理寺大卿王持垕
公讳持垕,字载仲,号佘斎(耑),大任公次子也。幼孤颖异,力学逰于潜室、程讷斎(耑)、九轩诸公之门,暨入太学,率六馆叩阍,论宰相史嵩之之罪。登淳祐甲辰留梦炎榜进士,初授饶州寻教浙西帅幕。时丁大全将入台。公谓其内怀奸诈,外示狂率,使得志便为国忧。大全恨之,后以著作左曹郎。吴潜罢,公言于理宗曰:『宰相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不问恩雠,潜不当罢。』争之甚力,遂亦罢。贾似道怨潜并及公,由是筮四明,签建康,通判绍兴,虽三召不越郎曹,知宝庆、嘉兴二府,皆不终任,似道败,始除大理少卿。越一年,以大理寺大卿中大夫,赐紫金鱼袋,封乐清开国子致仕。以宋亡痛国家沦丧,君母播迁,遂不食而卒。公生宋宁宗庆元庚申十月十三日吉时,卒端宗景炎丙子十一月廿四日吉时,寿入雁行,时年七十有七。配周氏,封令人,谥端淑,生五子:时中、王政、王白、寺薄、通士。公塟璜坑西麓。
宋太慰王乾泰
公讳乾泰,字元祥,号岐峰,夔公之第五子,闻诗公之嫡孙,十朋公之曾孙也。公弱冠时,自左原徙居邑西团川里(翁垟地团王村),为槐川王氏始迁祖。
公登咸淳戊辰科进士,因征东南沿海平寇有功,官至太常博士、太尉。居官廉洁爱民,多处建树,众民深感公德。致仕后居家,杜门不出,惟以教训子孙为事,因世其家焉。世传公疾笃时,起沐浴正衣冠,悉呼子孙立为身侧,端坐而逝,遂显为神,至今庙像常新灵异。
德配赵氏,生一子。墓厝西团川里(今翁垟地团王卧龙桥南平原)。
宋翰林学士王乾顺
讳干顺,字符祥,号鹤峰,梅溪公之曾孙,太尉公之季弟也。宋淳祐间登春榜,授翰林学士。时赵鼎将革四方,盗贼蜂起。公告致归,会海寇逼乐清甚急。公遗书温州路都督,策以奇谋。寇退后,遂不出,挈家潜居于永嘉上流菰溪。开创基业,凿池种荷,因号其村为荷塘云。
常守『三种』王白
公讳白,字纯甫,大卿公三子也,幼从林纲斎先生学。登咸淳乙丑阮登柄榜进士,初筮郯溪尉,让同年长者仕,以年少求事亲,改句容主簿,除镇江司理,转签江东阃幕兼权建康司理参军,除饶州府学教授,端方廉能,多所平反,不忌权贵,有忠文公风。调番阳教授,孝满归家养亲不仕,至元十八年,上征同除安抚薛监簿、刘诰院,佯以言语不痛,力辞不就。读书种植之外,以山水自娱,常守三种:种德以保家,种学以立身,种植以衣食,甘居清素,积财善散,志在奉先淑后,立祠塾,置义庄,造桥修路,掩骼賑饥诸善事。享寿八十,妣柳市翁閤门女,婿鹿岩冯保正,纳陈氏生奕、契二子。墓厝三都珠垟。
明国举録训王景增
公讳景增,字德境,号一隅,敬节公三子也,诞生于元至顺元年庚午(公元一三三零年),隐居不出。迨明洪武元年,制科举乡贡以考两优等释褐中选, 命以京秩授学官例同进士。戊申(公元一三六八年),公以明经应荐任国举録训,行端方,时称大明程门。后居林下讲道,一邑弟子,如坐春风。邑令邬公咏诗以颂其师范。配黄氏。公卒于明永乐五年(公元一四零七年),享年七十八岁,塟本地殿东。
明景泰探花王海宇
山六公,讳广,字玄豹,学名至美,号海宇,明朝代宗景泰癸酉(一四五三年)科探花,后任光禄寺腆膳部之职。公小负不羁之才,曾游学远方,后抵浙之杭州,观其湖山胜状,不忍离去,遂客居北星关外,越数岁,而雁塔里有百万之林公,慕公之渊博,词章富丽,遂以才德并美之女妻之,即太夫人林氏也。
公有六子,成为我族之六房房主。因公之德泽,使我王氏后裔枝繁叶茂,世代兴旺。
八百年来,左原王氏家居按照王公(家政集)遗训年年祭祠。而于二OO七年遵循王公“祭祀欲其精丰,用度欲其节俭”之家训;经王氏家族决定将谷雨祭祖定于每三年中“小祭”二次,每次数约150人左右,各地支脉派代表参加。一次“大祭”轰轰烈烈,来自全国各地左原王氏裔孫及台、港、澳华侨裔孫汇聚梅溪祠堂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祖”典礼,参加人数3000-5000之多;祭祖仪式分五个程序:第一是典礼仪式,分别由:王公故地负责人讲话,上级领导致词,各地代表,能人志士,贤孝裔孫代表发言,族人宣读重温王公“家规、家风”遗训。第二转入“祭典”仪式宣读祭文等程序。第三是祭典隊伍出发到白岩岙(今梅岙)王十朋公及王百朋公墓进行祭拜列隊鞠躬。第四是王十朋、百朋二公坟举行祭典仪式,宣读祭文;第五回祠堂举行入宴,由主持人举杯向天、地先人三敬酒后方可开宴。
而今左原王氏远抪全国各地及台、港、澳、华侨,承王公家规、家训之德泽,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族人之间、社里之间、共睦相处,遵纪守法,拥护党的领导,为强国富民奔小康贡献力量。
以上述事因本人知识浅薄,难以适应上级要求,恳请予以修改后上报,请将修改后之文返回我馆保存。
此致

        左原三十二世十朋公第二十六代裔孫王新棋敬上 

                二O一五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