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桐迁民一前曲

    “问我先祖何处来,山西洪桐大槐树”。“ 苏鲁豫皖人虽多,根在洪桐老鹳窝”。 这是明初洪桐迁民后裔们的共同怀念。
    元朝末年,统治者政治上严酷的等级制度和经济上的沉重剥削,再加上旱涝蝗灾,生无食,死无葬,各地穷苦百姓民不聊生,尤其是汉族和南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方国珍在台州,刘福通在颖州,徐寿辉在琐州,郭子兴、朱元璋在潦州,张士诚在泰州……各地起义, 风起云涌, 全国陷入一片动乱之中。战争和荒年之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地”, 天堂的扬州仅剩18户人家,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几乎绝了人烟。臻莽遍地,狐兔横行,整个社会荒凉凋敝,严重地景响着明初的统治秩序,迁民之举,势在必行。
    从洪武初年[1368] 到永乐十五年[1417] 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共从山西的汾州、辽州、沁州、路州、平阳、洪桐等地迁民18次,人数达百万之多,姓氏812个,共迁入18省500个县市,仅河南就迁入106个县。[〈〈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
    可我们开州[濮阳] 乜固太原王氏却不在这次政府组织的迁徙之列, 而是未雨绸缪于它的行前。
    我们开州乜固太原王氏的迁徙与洪桐迁民有四点不同。
一、 时间背景不同。
洪桐的大规模迁民是在明朝定鼎南京以后,全国形势趋稳的状态
下进行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迁民活动,它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当时凋敝的经济形势,以利于统治阶级秩序的巩固。
开州乜固太原王氏的东迁则早于洪桐迁民的开始。当时明朝已定鼎南京,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摧枯拉朽,略山东、定河南,直捣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元统治已呈土崩瓦解之势。下一步的形势,就是徐达、常遇春西越太行扫平山西。当是时,开州乜固太原王氏始祖王元善原籍顺天府宛平县,时以进士身份任元朝河中府少卿,是明军革命的对象。他明了天下的大势,深知元家的腐败,“触于目者莫非颠沛流离之子盈于耳者尽是干戈扰攘之声鼎鼐悉陈不若食藿之甘旌旗载道不若僻处为乐于是辞爵禄贲邱园之念起远华朊而趋密林之意坚”, 况抵抗无异于助虐,又不愿做二臣,彷徨之际,有开州旧友引荐开州西北二十里之乜固为避难盛地,“遂谢篆往东方而来,遂卜居于兹”。[〈〈太原王氏迁开由〉〉]
开州乜固太原王氏的东迁早于洪桐迁民,是为了避明难求生存的一次个人行为。
二、 迁移的形式不同。
洪桐迁民是强暴的,政府以欺骗的形式,让那些不愿意远离故土
的人们在规定的日子到洪桐县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领取免迁证。结果呢?军队突然包围人群,强行分派,像囚犯一样,捆绑串连,押解上路。官兵们面对极不情愿的迁民,拳打脚踢,那是常事。要尿尿,得解手。“解手” 一词的诞生,浸染了移民的多少血泪啊!移民们被强行地抛家舍业,远离亲人,一路上风雨饥渴,也不知将被抛到什么陌生荒凉的地方。
开州乜固太原王氏的东迁,虽说也是形势的逼迫,但由于是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了避开迫害,更好地生存,有弃恶从善的乔迁意味,心里虽有别扭,却没有武力的强迫,况少卿家的迁徙,既使没有车马的载乘,大概也没有鞭打棒喝的痛苦吧。行动有明确的目的,心里有美好的憧憬,行程也就容易走得多了。
三落脚地的选择
洪桐迁民由于是政府欺骗式的暴力行为,到什么地方去,移民们是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的。像丢手绢的孩子,把手绢丢在谁的背后,那就要看丢者当时的心情。移民像奔跑中马拉的粪蛋,把你甩在什么地方,那里就是你的家,也不管什么沟河泥淖。那里的土地是肥沃是贫脊,那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开州乜固太原王氏选择的的落脚地,是始祖王元善的朋友推荐的,就是开州[濮阳]西北二十多里处的东乜固。那里是黄河故道。北宋庆历八年[1048],元丰四年[1081],元佑八年[1093],黄河三次决口北流,淹覆内黄,把这里变成一道西南直贯东北的,东西宽二十多里的黄沙地带。风沙肆虐,沙丘纵横,有不少地方甚至形成了自然的城园。为防风固沙,先辈们在这里遍植枣树。平地里枣树一行行成林成片,沙岗上枣树杂树密植似墙。所以朋友向始祖推荐:“大名府开州城西北乜固之地峰峦重重似山非山幽雅不让于山丛林密密如城而非城避难更胜于城”。[〈〈太原王氏迁开由〉〉] 兵荒马乱,选此福地,心满意足,比起那些官军起解的移民真是福气多多了。
    四、 情由境生感受迥异
洪桐迁民开始是欺骗的,路上是暴力蛮横的,落脚地是强加的,而更让人痛苦的是亲人不能落迁一处。同村的,同姓的,有亲属关系的必须分开。远离故土,骨肉分离,生离死别,痛苦何堪?所以就有了兄弟分别时打碎铁锅,各执一片,以便作以后相认时的执证。后来人们想出了对策,登记时兄弟分姓,便有了落迁一处的可能。河南省内黄县就有“魏、梁、陈,一家人”,“ 崇,刘、顿,是一户” 的说法。其县的大堤囗、次范一带,有一座五姓坟,“董、李、马、关、陈,祖上是一人”, 也是佐证。无奈之举,情何以堪!
而开州乜固太原王氏的东迁则无此虞,始祖元善豁达睿智,洞明世势,未雨绸缪,及时东迁。有朋友的帮助,选择了一处福地。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共同创业。建庙宇,请来九天玄女护卫地方;设庠序,培养后裔精英。一族人“理乱不闻存心俱是忠厚朴诚迎人无非春风和气庭除约以规矩子孙教以诗书”, 很快便融入了明代的主流社会,二世辅,三世勉,四世或俱为进士知县宰,顺利地过渡了时代赋于的东迁大业。
洪桐迁民是悲壮的大举,开州乜固太原王氏的东迁虽有异于洪桐大迁,但它只是这次壮举的一支前曲,也是这次罕世壮举中的一朵浪花。六百多年来,洪桐迁民及其后裔们,共同完成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任,是我们这些移民的后代们应该铭记不忘的。
移民先祖,伏惟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