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套王氏宗谱》后记

                  王云宽
   沧桑巨变,斗转星移,眼看长江东逝水,后浪已将我来推,不把家风传下去,遗憾万年。
    寻根问祖、组织家族聚会、编写家谱,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想法。我的这个想法,经过三年的努力,现已变为现实。我在此生中能为家族办一件有益的事情,感到十分欣慰。
    后套王氏家族,家大人多,宗亲居住分散,家族成员的思想境界和经济条件参差不齐,组织家族聚会,确实不易。家族虽历史悠久,但既无遗产可言,又无资料可考,要弄清源流出处,写出一部家谱,则更难。然而,人活一世,平平淡淡,有责任而无担当,可谓枉此一生。我虽年过半百,且疾病缠身,但眼下体力和精力还不算太差。挑起寻根问祖的重担,组织家族聚会,搜集整理家谱资料,是我在家族中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有生以来的一件幸事。
    2013年1月4日,我电话通知陕坝的几个弟兄王保宽、王心宽、王培宽到蛮会镇民富五社王永和家商量事情。也许我的这个举动有些突然,令弟兄们不知所措。可是,当他们知道是为家族的事情而去,弟兄们都愉快地接受了。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到达目的地已是11点多钟。热情的主人永和哥和嫂子正在院子里打扫卫生,仿佛要迎接多么贵重的客人。然而,今天的主人和客人有些特殊,因为,我们都是同根同脉的一家人。因此,哥和嫂子没有把我们当客人,我们也没有把他们当主人。就这样,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我们开始了长时间的讨论。从宗族的历史沿革、人物事件,到取得的辉煌成就、遭受的莫大屈辱;从这次聚会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方法步骤,到人事组织、经费筹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无所不谈。 
   做为家族聚会的发起人和编写家谱的主要负责人,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我深深地感到: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到了,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和信心 。
    在接下来的近三年的时间里,为了不负重托,出色地完成家族赋予的使命,大聚会组委会一班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坚强有力的领导、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周密细致的组织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从寻根问祖河曲行,到清明祭祖拜亲人;从走访亲友话亲情,到慰问长辈行孝忠;从资金筹集动员令,到救助疾病济贫困;从春节团拜话古今,到百年盛典聚友情……每项活动都倾注了大家不少心血。这些活动的开展,是王姓史上的第一次,不仅密切了亲情关系,为家族的兴旺发达凝聚了更大力量,而且对王姓历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家谱的编写积累了大量资料。
    在编写家谱的过程中,总顾问王建友等长辈亲自提笔撰写文章,对家谱的成书给予了高度重视。执行副主编王心宽在搜集资料、校对文稿、核实有关情况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副主编王保宽及编委会委员,以极大的热忱,或动笔撰写文章,或提供文史资料,或核实相关内容,对家谱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全体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并捐款赞助,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经费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远居美国的87岁高龄的王永宽和陕西靖边的王丽芳,为这本书的编写,倾注了大量心血,撰写了不少文章。旗委原党史办主任黄积录老先生对该书的质量进行了严格把关,付出了辛勤努力。特别是,我们荣幸地请到了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王听兰先生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家谱是家族的历史,历史不可以歪曲。我们在整理家谱资料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了真实性,尽可能反映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情况,这也是有别于其它著书列传之处。由于编写水平有限,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读者给予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2015/12/12  于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