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与鹤沙王氏

              鹤沙王氏逖公32世孙王宏鸣
   下沙,因古时产鹤故名鹤沙,位于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下沙地区。三国时,这里为滨海村庄。隋唐时期,已有煮海熬波制盐业。唐开元元年(713年)重筑旧捍海塘后,附近土著居民向此集居,逐渐形成集市。五代,鹤沙盐场已为华亭五场之一,其规模、产量、质量、税额已是华亭五场之冠。北宋时期,盐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他小手工业逐步兴起,官商牙行在此设店经商,集镇不断发展,成为上海地区20个最早的市镇之一。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于此设盐监,并置两浙盐运使司松江分司。此时于官宦频临,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元代,镇区面积不断扩大,向西扩展至东三店,发展成东西长约1.5公里的一条街。明代,镇区跨咸塘港由众安桥向东发展。之后,一条长街分为三市:城隍庙东为东市,称太平街;城隍庙以西至众安桥为中市,称众安街;众安桥以西,包括众安西堍南北街在内西市,称众西街。明正德年间,鹤沙为松江府44个市镇之一。元代和明初是下砂盐场鼎盛时期,盐产量为浙西所属27个盐场之冠。经历代建缮,镇上有不少园林古迹,其中记载于仪志书的有“鹤沙八景”:东庄春雨、南庵朝旭、彭仙圜室、虹桥夜月、西湾夕照、咸塘晚棹、北安凉飓、潮音晚钟。还有明代侍郎谈伦所建朋寿园,占地3公顷,有72峰、13亭、21桥梁。有明正德年间,逖公十四世孙王佐所建习园,内有鹤雏草堂、玉华轩、宝贴斋、杏花书屋、石坪诸景。有清乾隆兵部侍郎凌如焕所建凌园。鹤沙镇由于它的悠久历史一直有上海母亲之说,鹤沙镇的名称一直沿用至1946年。因上海本地土语“鹤”与“下”是同音,后改为下沙镇。 
鹤沙王氏由北宋末三槐王旦公六世孙太常寺少卿王逖靖康之难,徏金陵临安后入居江南华亭鹤沙后开始繁衍至今已经三十几世。逖公为鹤沙王氏始迁祖,后人尊称为八三公。八三公初至鹤沙住众西街王家厅,王家厅经过发展后以众安桥为界东面为东宅西面为西宅,至太平街东面尽头为王家祠堂,祠堂中挂有逖公相。在王家厅向东1.5公里左右有一个王家厍,以王家厍为中心的下沙镇的沿江村15个生产小组中有11个生产小组全部居住着逖公后人。还有以下沙镇为中心周围的宣桥镇、王楼镇、祝桥镇、吴泾镇等等市镇都散居着大量逖公后裔。逖公墓在王家厅南侧的资福禅院边上(今下沙朝阳厂所在之地),墓前植有两棵大槐树,在它的周围有大量王氏墓群占地几十亩。鹤沙王氏明朝时期就已经是当地望族,逖公十三世孙佑公于明朝初修了第一本王氏家谱(见上海南汇县志)。后经历代族人续修,至民国时期王家厍二十七世孙佐才公带邻全族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谱。逖公墓及王家祠堂一直保留至解放初,解放前还有许多外迁后人不断回来到祠堂祭祖。文化大革命时期,逖公墓、王氏墓群及王家祠堂都毁之殆尽。
下图为逖公居住地、墓址、及王家祠堂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