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上曾王氏宗祠

    上曾王氏宗祠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上曾村。坐字乙辛卯酉,坐东朝西,东承崧峰钟灵之主龙脉,西看大小阳山,占地面积半亩。始建于明朝时期,至今大约500年左右。是以闽南古传统建筑的“古大厝”大九架、三架坐樑,三厅现,双直头以双坐斗为拜亭,大门用花岗岩方门塌堵雕艺屋脊燕尾高翘。祠内存有进士经魁二匾额,在文革被毁没(进士王君玉戍戊年授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正堂,而雨苍讳王霖奏康熙甲午科举人,雍正癸卯恩科进士)。草亭讳王瑞瑛,特恩乾隆丙辰科,五经亚魁。
上曾开基始祖仲德公于大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洪山后村迁徙至今已610周年,系是充仲公之次子,其兄弟四人,长兄仲逊仍原居洪山后,三弟仲弼分居大樜,四弟仲熙分居泉州西门外坑尾村,而八世祖仕朝公迁徙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浮弄桥村,因当时始祖仲德公认为上曾地处海拔数百米小高山盆地,四周山峦环抱,森林茂盛,苍松翠柏常年青,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又有3000多亩的山地,决定在此地结芦,垦植繁衍子孙。至现在居住人口已有2000多人,因本祠年久失修遭风雨侵袭,损坏严重,曾经1937年和2013年等几次重修而今恢复原貌燃然一新。
     因上曾地处海拔百米的山地带,四周山峦叠嶂坑深山谷多,被称“十八坑门,百层崎”,都是羊肠崎岖山路,村民出入都要爬山越岭,所参加建设的惠女、菱溪、仙坑、西坑等所有大小水库的水利均无受益,十年九旱全靠村民顽强拼搏,战天斗地,凿井开渠,人力戽水挑水抗旱,在这交通不便水利不好的艰苦自然条件下,磨炼出全村人民养成耐劳吃苦、勇敢拼搏的精神。经济落后主要收入靠砍柴割草出售燃料维持生活,俗称“上曾靠柴山,上田靠豆干”(邻村上田),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又经改革开放以来已全部改变过去的落后面貌,尤其是改变了过去为了生活家长无法送子女入学读书,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生都为数不多的现象,现在全村大学毕业生已有数十人,特别是今年高考,全村有6人上本一线,其中4人600分以上,5人上本二线,4人大专线,这是从未有过的好成绩,本祠为了鼓励青少年勤奋读书成才,报效国家,今年特规定凡是每年高考成绩录取本科生,不分男女,均在祠堂内予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联系人:王文成:87487569、1537797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