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之歌

               王兴林
一条蜿蜒的小溪从掉炉子的山间流出,进入田黄河,汇入白水江,融贯金沙,奔腾不息向东流。
小溪源头,在玉毓乡(今铜厂村)境内。二十世纪前这里山深林密,人烟稀少,层层群山,无边无际,晨听鸟语,夜闻虎啸。进入山里,“云深不知处”
十九世纪中叶,山中居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建有四楼一顶石木结构碉楼,以农耕为生。清光绪十三年(1887),王兴书出生在这里。
王兴书,又名王培民。他兄弟姐妹共七人,王兴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二,人称王二爷。大哥王兴太,旅居会泽,三弟王兴举、四弟王兴科和他生活在旧居。大姐出嫁小草坝杨家,二姐出嫁大竹坝河头上吴新榜,三姐婆家是角奎马窑郑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王兴书购买了恒定乡(今钟呜麻窝村)第八堡(解放初称红岩乡)苟家湾大园子(吴家园子)吴家碉楼,倚墙又搭两间偏房。碉楼石木结构,三楼一顶。王兴书遇难后,该房卖给了陈团升。
王兴书有两门妻子,前妻王陈氏生两女,后妻王张氏生一女,她们勤操家务,支持王兴书事业。
1930年初,王兴书经大哥王兴太和侄儿王向阳、王向春介绍会见了会泽地下党蒋开榜,被委任为第五路救贫义勇军司令。
王回乡后即开展秘密宣传,活动在大关、彝良两县交界地区。王兴书及其二姐王兴玉(吴兴榜之妻)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共产党主张抗日,打富济贫,平分土地,不拉丁不派款,人人都有衣穿饭吃。共产党不敲嗑人,是为干人求解放、谋幸福的,我们要跟共产党走。为毛泽东、朱德招兵,把欺压我们的日本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官僚地主阶级推翻,才会有干人出头的日子,才会有好日子过。王兴玉是义勇军中一个积极的宣传者和组织者,是王兴书的得力助手之一。
王兴书一边宣传发动群众,一边积极准备旗帜、武器。王兴玉叫其女吴治刚(吴兴榜之女、王兴书之外侄女)在自家碉楼二楼(吴治刚绣房)为救贫军秘密刺绣旗帜。旗为青(蓝)色、中嵌白色八卦,上书:“王军都督府,杀死云南小土目”。左边镶一白条书写部队番号,八卦下面用白条写部队旅团长姓名。旗帜上的口号至今在铜厂一带仍有流传。王兴书为寻一秘书,叫二姐王兴玉做周仁文(已故)的工作,因吴新榜之弟媳不同意,后由卢某某和陈某某两人为其秘书。同时做好开明绅士工作,钟呜乡旧乡长杨正清(庙林村人)资助义勇军枪枝弹药和钱粮,暗中保护义勇军。
通过宣传动员,两河乡的大湾、宝丰坝、铜厂、大竹、田黄和钟呜的麻窝等地参加者众,余吉万、游书林等亦是其中之一。到举行武装起义时,已发展到几百多号人枪。这些人员名单资料据刘顺军讲,听老一辈人说:王兴书遇难后,被秘密藏于宝丰坝罗某家房梁红布兜内,七十年代初罗家建房被毁,加之“文革”影响,当时许多参与还建在的人认为要追究历史旧账,否认参加过义勇军,留下今日之遗憾。
王兴玉积极参与王兴书宣传组织义勇军,与其丈夫吴新榜在外有密切关系。吴新榜二十年代前就学于昆明陆军讲武堂,三十年代前期由一个班的士兵送回老家,后约在三十年代初,第二次回家,在也没有出去,在家时他从未向家人泄露过他在外多年做些什么的半句口风,不久因病亡故,他的此段身世被带入坟墓。其间寄回的一张全副武装(身跨指挥刀)照片,八十年代毁于陈崇元兄弟两之手。现仅存1921年在昆时与刘平楷、钟德禹等人的唯一一张合影。
1933年10月,王兴书到会泽参加了蒋开榜主持召开的核心会议,会议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时间、地点、路线、目标。“……王兴书的第五路军攻取彝良县城后会合四路军攻昭通,到昆明大会合。”王兴书从会泽返回,在恒菊乡第八堡吴家园子家里召开秘密会议,宣读有关文件,宣布起义计划。决定五路军分三路进攻县城。11月中旬,余吉万一路从半边山到马窑,王向阳一路从苟家湾出发(王兴书在这一路)出双坟,走龙安,进马窑,天星一路沿洛泽河到县城,举行了第一次武装起义。吴长伦(当时已有五、六岁)回忆说:王兴书从吴家园子出发时,他头戴红毡帽,身穿蓝布对襟汗衣,脚穿线耳草鞋,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部队从左手坪上出饶家沟,进双坟走龙安,与各路汇合于马窑郑应和家(王兴书之三妹弟)。出发时,周围的民众还放了许多火炮欢送。由于消息泄露,行动被发现,县府指令各乡长率保安队抓捕王兴书及起义军,叶县长悬赏洋二百元购辑。王兴书机智脱险,继续在外从事革命活动。
这次由中共东川中心县委领导的滇东北“救贫义勇军”武装起义,特别是彝良境内的起义,彝良县政府旧县长叶桐于1934年3月20日给省政府的呈文中惊呼:“去冬破获之王兴书等救贫义勇军即以免捐救贫解除痛苦等缪语相号召,首要未获,党徒潜滋,虽督饬查缉未敢感懈。……若辈乘隙踏暇,从中鼓惑愚民无知,一旦受其麻醉,于地方治安前途影响非小。”
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云贵川大震。云南省府任命禄国藩为总指挥,景士奎、杨宏光为副总指挥,全部官兵于3月3日到彝良。
王兴书不顾个人安危,潜回彝良,决定五路军单独行动,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下县城,投奔中央红军。据周仁文回忆说:王兴书第一次起义无果,在外从事活动,在贵州遇上了红军,红军首长要他回彝良把队伍拉过去。王回来后,想攻下县城,作为投奔红军的厚礼。正在准备之时,当局获悉起义计划,县长叶桐发布“围剿”令:“为正令遵照事,查反动匪首王兴书,此次潜回彝良境,聚党捣乱,该匪行动业已探查确实,决心围剿之。”令钟呜乡长杨正清防守柏家坡至戛玉至扯路沟大小道路;鼓筹乡长张崇温防守则笆通大关天星大小道路及渡口;林雅乡长李开举防守泥扯块至戛玉通扯炉沟大小道路;安乐乡长何成华封锁花鱼洞金家渡口一带;常备队一分队及义勇团第七中队经山尖石于4月4日夜从县城出发,5日拂晓到达指定位置;保卫第一大队及义勇团第二中队防守县城。所有进剿团队统由陈副团长指挥。各路官兵务须努力进剿,勿使漏网,抑或畏葸退避,军法从事。
5日拂晓,正在红布戛张国良家聚集的起义军,突然遭到反动武装的包围。王兴书指挥起义军仓促应战。黎明时的枪声,惊醒了沉睡的山村,妇女捂住了小孩哭喊的嘴,枪声伴着狗叫声,此起彼伏。起义军奋力拼杀,激战数小时,终因寡不敌众,边打边撤,王兴书等十余人不幸落入敌手。不久,县府报告省府批准,将王兴书杀害于彝良,时年48岁。
王兴书遇难后,县府通知领尸。其三弟王兴举到县城“万人坑”中凭线耳草鞋将尸领走,运回老家玉毓乡,葬于衣胞之地房屋侧边。之后王兴举、王兴科死后,后辈将其与王兴书葬于一处。嗟呼:本是同根生,死亦同荒冢。咤吒风云怒,铁骨傲古丘,后裔飘白低,樵夫话春秋。
“赫赫大名威震东昭各属”(云南民国日报七版,1935年4月18日)的第五路救贫义勇军司令王兴书,虽然被国民党杀害了,但他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开展的武装起义革命活动,惊动县府、省府,牵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兴林 王大平 王兴银 王世明 王大元供稿

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