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墓在开封——勿庸质疑!!

    三槐堂家族有一个庞大墓群,这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少有的保留到解放初期的唯一宋代墓群!
    王旦之父王祜986年去世,因其母边氏是大边村人,因此,王祜之墓葬大边村之原。王旦(957年—1017年)一生贵而不骄,富而知俭。他做官30多年,相真宗18年(副宰相6年)致太平,荐贤才,举寇准肚量大。临终不为家人求官,并诫弟子“我家盛名清德,当务素俭,保守门风,勿用厚葬。今后婚姻不求门阀,被服素质不置宒”。他具有大德风范,八德俱足,始终坚守“仁政、廉政”直道身谋,忠于国事。他逝世前曾要求子孙对他“削发披缁以敛。”暂厝(待葬或浅埋)于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真宗临其丧废朝三日,赠太师尚书令,谥文正。38年后,仁宗皇帝圣旨谕:王旦“葬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命享真宗庙廷”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并大规模地给他建造大型墓园,立牌坊三道,立石像生如石人石马石羊等。此后逐步形成具有三槐堂家族70多座墓葬的庞大墓群。有史可查的《宋史》中立传者11人就有9人埋于此,四个开封府尹、王祜、王素、王震、王皋有3人埋于此。如王祜、王旦、王雍、王素、王质、王震、王毖及夫人李氏、王元及夫人晁氏。。据说王质在陕西做官,死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有亲朋好友兑钱买的棺材,才由夫人自扶棂柩回原籍。王毖在四川做官,由夫人李氏扶棂柩回开封。经三槐堂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多次召开大边村、晏台河、独乐岗三村70岁以上老年人开会,经过多次座谈,都证实王旦墓50年代都存在。“王旦墓高大”“全德元老”四个字“我们都见过,大门前的一对大石狮子跟开封龙亭午朝门的一样大,五六个小孩爬上去,骑上去都没事。”“我们小时候都见过,神道两边躺着的都是,都漏个头没人管”“ 五七年盖联合收割机厂时,拉六个石虎、石羊、石马到铁塔公园,我们都在场”。摘自王爱民2012年8月24日大边村17位老年人访问时材料。“当时,生产队的妇女在“马石园”里干活,捡到金手饰、金钗、金镏子之类,到银行兑4000多元分给大家了。”独乐岗村委副主任胡向东说:“当时墓地松柏树很多。”73岁独乐岗的韩学文说:“我在三道牌坊里见过很多石碑,被58年黄龙寺石灰厂拉走烧成石灰啦。”摘自开封日报“独乐岗:宋韵悠长,人文厚重。”2014年7月本报记者:“焦宇炜文章。”
最近有人说:“王旦墓被迁回山东萃县,本人不敢工苟同。中国人最根本的道德标准要“敬祖法宗”拿老祖宗开玩笑,拿老祖宗去招商引资,争钱花,这简直是有辱老祖宗的“八德具足,大德风范。”
王旦墓在开封,这里有真凭实据,愿和有些人商榷商榷:理由有七,请批评指正。
一是本人近期四进图书馆,三进历史博物馆。经查《宋史》《四库全书》《宋史演义》《汴京遗迹志》《开封府志》光绪34年的《祥符县志》及其它资料67部,都说“王旦墓在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同时还有近期河南大河报、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等一系列文章为据。
二是按《宋史》等史料记载:“王旦葬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这是仁宗皇帝“圣旨”定的。不管北宋、南宋都是大宋。有宋320年,没有那个人敢违背皇帝圣旨的,违背皇帝圣旨是要杀头的。
三是开封是八朝古都。金以后一直是河南省会所在地。王旦墓在开封,这是4000多万三槐王氏后裔家谱中,家庙中都有记载的,是载入史册的,是无限光荣的。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王旦墓迁回萃县农村是不可能的。王旦的父亲王祜、儿子王素、孙子类王质、王震们都在这70多座墓群里,单将王旦墓迁走,这也违反封建社会墓葬文化规定的最基本的道德和法理,也是大逆不道的。
四是有人说“王巩迁王旦墓到山东萃县”更难自圆其说。王巩1048年出生,苏东坡1079年4月26日赴湖州之前一天,写的《三槐堂铭》,随之发生“乌台诗案。”当时王巩已经32岁,被贬到广西路宾洲监洒税,实际上是卖酒和盐。此时心情已经够悲惨。第二次于元佑年党锢之争,被打成奸党,刻于碑文示众,从此从官场中消失。当时黄河并没有走开封,而是走的山东萃县。(元朝初期才走的开封)。查《中国历史教学地图》南宋初年,黄河从延津向北,走新乡西,经汤阴、浚县、大名府北入的渤海,山东萃县在黄河边,开封离黄河还有280里呢,《岳飞传》中说:“岳飞出生时,黄河发大水,岳母将岳飞放入木盆中漂向下游才保住性命。(岳飞属汤阴人),怎么能为防水淹,王巩才将王旦墓迁往萃县呢?更何况北宋灭亡时(1127年),王巩已逝世三年(1124年),他的灵魂不可能逃回开封去迁王旦墓。
五是河南著名宋史专家,河大资深教授周宝珠,2012年8月发表评论说“王旦墓在山东萃县”“这是不真实的。”。周宝珠教授引张方平《乐全集》卷37说:“明正德《萃县志》卷4《冢墓》类称:“宋魏国文正公王旦墓在县治东北二里许群贤堡”“这是不真实的”该县志作者在《考证》中看到了欧阳修所写的王旦神道碑铭,“已知”王旦葬于开封县大边村。但其话锋一转,又说“或为王佑之墓,为子孙显官者墓,未可知也”“这个辨白显然是无力的”。萃县确有王氏墓地,那只能是王祜、王旦先人之莹墓,而不能与三槐王氏新莹“混为一谈”。
六是早在北宋灭亡时,王皋为“三沙王始迁祖”时,就有“祖茔”;图于族谱。上海图书馆藏《浙江萧山》《东里王氏宗谱》记载:“山东东昌府、萃县宋魏国公文正公“祖茔”也,特志之曰:“祖茔图”,敬录清虚堂谱所载:“唯闻”族有二十九协灿公于康熙年间任东昌府同知时顺道谒墓,“相传”为文正公墓。并加以修葺,“亦未加详悉”为文正公“祖茔”也。为此,“兹考清虚堂《王巩为清虚堂主人》谱所刊本图录”“添补卷首”倘日后子孙有出任山东与“祖茔”相近者,“便于展拜焉”,意为千万不要再弄错了。
七是最近到开封历史博物馆,查阅了民国初期加拿大人拍的王旦墓照片,并登在了开封第二十七届客家人恳亲大会的资料《客家与开封》等书刊中。并查出了《河南教育月刊》1934年第五卷二期署名“少梅”的一首诗词。《边村访王文正公子明墓》:策马过荒村,累累古羡门。蓬蒿没翁仲,萝葡长儿孙。世以声华重,朝无谏草存。田家供麦饭,宰树上朝暾。相业一杯土,欷虚年代淹。野花无主客,宫药况君臣。宅第昔临幸,衣冠今腐陈。残碑踣道左,剔苔辨难真。据说57年拆除王旦墓时,有当时河南省委书记,开封市委书记的签字,已作历史资料,存入河南省历史博物馆,绝密档案中了,本文作者无权利查阅,只好作罢。敬请山东萃县的本家宗亲想法去查阅吧。历史是真实的,拿历史开玩笑,恐怕结果不会太好!


本文作者王爱民: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工作站秘书长、
开封三槐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王氏通谱》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