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文坛风云》小说补阙三章之三

                 王雄文二0一六年春节补撰
   补充三章 查抄王诜公主怒 哭诉母后讨公道
        (插入原第二十八章至二十九章之间)
   先追溯驸马都尉王诜,出资为苏轼镂刻《钱塘集》之前,二次登上庐山采风作画,又去长江边的浔阳楼上遥望大江东去,还到鄱阳湖兜风。之后,昨天带着书僮回归汴京,就感到窜进了与前大不相同的紧张气氛之中。朝廷嬗变,重臣换班,谏官被贬逐。一路见到多为陌生面孔,就连随同蜀国公主到南薰门外迎接自已的驸马府执事,也换上了新僚。
    王诜困惑不解?当天哺时餐,公主在宝安楼南厅大摆酒筵,为驸马归来接风洗尘。端上了准备许久的上乘佳肴,浅予还亲启了那坛绍兴女儿红陈年老酒,斟满了王诜的酒杯。自已虽不善饮酒,也满上了一杯。然后满脸笑容举杯曰:“晋卿君,你我夫妻同欢共饮如何?”王诜高兴地一饮而尽。接着,公主又给驸马斟上了一杯。公主一杯刚下肚,白皙细嫩的面颊,泛起了红晕。显得更加妩媚!但从她亲昵的佯笑中,王诜察觉到其中隐藏着惆怅,他暗暗思索,难道“变法”就已闯入了我的家门。
夜深人静了,凤凰居的三柱红烛仍亮着。镶金嵌贝的檀木宁波床上,王诜与浅予共枕而卧,公主的头枕在了驸马的臂膀上,浅予向丈夫诉说日思夜盼的心境之后,接着谈到朝庭里发生的一桩桩揪心的事。首先谈到皇兄赵顼,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励精图治。为朝庭纷争喜怒无常!完全听信于王安石一人。认为老臣们守旧不配合时,就时常发火!当她谈到皇兄因“王安石变法”,遭到百官反对与弟弟岐王赵颢也不和睦时,泪水滴洒在丈夫的臂膀上。接着谈到母亲高太后,她关注皇儿的举止。躭心被某些朝臣愚弄,还蒙在鼓里。忧心“变法”失败,变丢了江山。迫于外戚不能干政,着急得很!浅予再谈到祖母曹太皇太后,别看她表面上,自在无忧享清福。对于变法的利弊,重臣的变异,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不掉以轻心!
浅予最后谈到朝庭重臣换班,有的被贬被逐出京师,有的却连连升迁而困惑不解?尤其谈到苏辙被贬职和那篇来路不明的《辨奸论》时,声音颤抖!转过身来把脸紧紧贴在丈夫的面庞上,轻声对王诜说:“一场文字狱,随时可能降临啊!”这时,驸马惜玉怜香地紧紧搂抱着公主,百般宽慰。而自已却不经意地说出了:“我与苏氏兄弟诗画交往甚密,会不会招惹皇兄和王安石的猜忌?”已过三更,屋内红烛燃尽,一片乌黑。王诜和浅予夫妻,仍在细声悄谈直至东方破晓。
    二人用过食时餐,双双漫步走过小石桥,来到了半岛的宝绘楼底层画厅。王诜拿出自已庐山采风的近三十张画,逐一铺在画桌上。然后,故作姿态朝浅予深深一揖曰:“晋卿此行得来江州风光数十幅,恭请公主大人赐教。”浅予诙谐地说:“夫君离家数月,不见鸿雁传书。原来把满腔热情全都给了江州山水。”王诜紧接着答曰:“恕罪、恕罪!江州山水之美,在晋卿的心目中,只有公主之娇可比啊!”公主嫣然一笑言道:“谢驸马深情巧嘴,那我可要乱点鸳鸯谱,外行评说内行了!”
见《长江惊涛图》,公主评说:“万里长江,惊涛骇浪,一往无前。此乃我华夏民族生生不息之象征!”见《鄱湖天际图》,公主评说:“碧浪浩渺,水天一色,大气磅礴!大则比喻天地包容世间万物和谐相处。小则好似心胸开阔的宰相肚里好撑船。”见《乱云劲松图》公主评说:“乱云飞渡,劲松挺立,刚正不阿。人生如劲松,于乱云而不屈,大英雄也!”王诜连连称赞说:“公主所言即是,知我者蜀国公主也!” 
浅予拉着王诜的手,走到《乱云劲松图》前说:“驸马,我们把这幅画送与苏轼贤弟吧!乱云中劲松者,苏子瞻也。”驸马都尉王诜高兴地说:“贤惠公主,今天我就去拜访苏子瞻。”浅予又叮嘱:“苏辙的七个子女都留在了汴京,苏轼这一大家子,要养活老少二十多口人啊!驸马,你要多带些银两去。”
   《钱塘集》问世之后,朝野纷争的结果,谓其讥讽朝庭攻击皇上的势力,压倒了直奏天灾人祸的实情。但甭管怎说,此书,还是道出了百姓想说、而不敢说的话。面对当前的压力,王诜驸马和蜀国公主,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于今日走出了驸马府。他俩随着居士香客的人流,走进了大相国寺。与其说是拜佛参斋,道不如说是散心消愁。一本《钱塘集》,把他夫妻俩,也牵进了朝政纷争的滚滚恶浪之中!他们被折腾得焦心裂肺!这时的大相国寺,熙熙攘攘的朝圣人群,游弋在梵乐喧天、香烟缭绕、编爆阵阵的极乐世界里。他俩凡佛顶礼膜拜,一一广种了福田。
    过一门,进了二门。这里一片古松参天。禅院成了爆满的瓦子剧场,四周殿宇的长廊,均成了歌舞杂剧演出的舞台。官府还安排了京师有名气的戏班子来这里亮场。北面长廊上梅花棚里传出的丝竹歌舞声此起彼伏。驸马王诜突然惊愕出声:“是琵琶、胡琴、倩楚,还有丽玉,子瞻旧日的歌舞伎。”蜀国公主举目细看,惊喜地说:“是她们!”舞台上,丽玉等伴舞,琵琶和着琴音萧声,唱起了《钱塘集》的苏轼诗作:“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风霜来几时。风霜来时雨如泻,杷头生菌镰生衣。”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王诜虽被此情所感动,但我镂刻的《钱塘集》已铸成大错,为什么你们还要错上加错呢……?蜀国公主宽慰丈夫云:“大错已铸,后悔已迟,我们还是去后台看看这些有情有义的歌舞伎吧。”
在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一个月来严刑拷打、日夜提审车轮战术的逼供信之下,苏轼终于承受不了这份酷刑,心力交瘁地画押认罪!他被迫承认了“以诗赋文字讥讽朝政”的罪行,并承认《钱塘集》是一本谤世之作。他出于无奈,按照审讯者的需要,写了御史台认可的供状。白纸黑字的“供状”,操在李定一伙人的手里。一个牵进王诜、王巩、司马光、张方平、范镇、苏辙、曾巩等三十九人庞大的“讥讽朝政”集团从此形成。
这样,既鼓舞了正经歪念的假和尚斗争士气,又满足了赵项“帝王集权”的迫切需要。副相王珪、知谏院张璪等人,探知到皇上意图,推波助澜!纷纷上表弹劾,欲置苏轼及其同谋于死地。赵项在一片强烈要求诛伐苏轼及其“讥讽朝政”集团的声浪中,采纳了御史中丞李定“当予深究”的谏奏,一道“缴诗赋往还文字征物交府勘查”的谕旨下达了。
    顿时,乌云翻滚,一场狂风暴雨骤然来临!按照圣命,御史台、两府、三司、谏院倾巢而动,深揪“乌台诗案”,迅猛开展起来!御史台派出的缉查骑士分赴洛阳、许昌、商丘、密州、湖州、杭州、扬州、福州等地,勒令各地的“同谋者”交出与苏轼“往返”的诗赋、书信,并进行抄查。各州府的官员惶恐不安!议论纷纷,人们疑惑?这三十九位苏轼“同谋者”都是朝野熟知人物,他们原是一些不同政见的朝臣、学士、诗人和画家。难道那伙乱臣赋子“弄权追杀”,要一网打尽天下英才?京城的文人墨客、街坊商贾、市井平民交头接耳,谈论沸腾。这次特大朝庭变故,连身居深宫的皇太后、太皇太后,都睁大了眼睛在观察。“乌台诗案”,一时成了朝野共同关注的焦点。
    被收入网中的王巩,是宋真宗赵恒朝宰相王旦的后裔,工部尚书王素的第16子,是老臣张方平的女婿。平日,他与吴充、冯京等宰执大人及下属过往甚密。一般情况,御史台的狱卒不敢贸然闯入王巩的府邸,但他们有皇上圣旨在手,已经落败的宰相府,不敢阻挡搜查。任凭狱卒们凶神恶煞的吆喝、翻相倒柜。但所得甚微,除查得苏轼写给王巩的一首“砚铭”外,再就是数年前王巩与吴充、冯京等人“往复”的信件。苏轼的“砚铭”。无“讥讽朝政”之义。但吴、冯二位写给王巩的信,倒有几句讽剌新法之语。王府总管不让狱卒带走此信。双方争执发展成一场欧斗!告到大理寺,大理寺以王巩身在三十九人之列,还惩治了那位总管。从此,引起了吴充、冯京对御史的不满。
    晴天霹雳!御史台的校尉带领一队狱卒,又横冲直闯、肆无忌惮地闯进了驸马都尉王诜的府邸,径直去了宝绘楼,勒令王诜交出与苏轼“往返”的诗赋、书信,王诜气得避而不见。画缸里的卷轴被仍在地上,眼前一片狼籍!面色憔粹、步履艰难的蜀国公主,强作笑容扶病而出。先是以礼相待,命婢女上茶赐坐。继而准许搜查,狱卒无视驸马府朝制特权,竞然气急败坏地、闯进凤凰居卧室翻箱倒柜,衣物抛得满地都是。甚嚣尘上!这伙狂徒,难道吃错了药,敢在驸马府撒野!当他们亮出赵顼的谕旨,要带走与苏轼“往返”诗词信件时,蜀国公主勃然大怒!命驸马府禁卫,刑枷这队狱卒,解送大理寺治罪。贴身丫鬟嫒嫒搀扶着公主,上了马车赶赴后宫,想必是找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哭诉去了。
公主受了羞辱,可以去找他老娘和祖母告状,我一个堂堂的当朝驸马,竟遭这等小人欺凌!找皇上理论,岂不自投罗网。除非下阴曹找到吾之老祖宗全斌公,求旨同在地府的宋太祖,定能一举摆平!王诜昂首仰天长叹。思索良久,愤懑地提起笔来,吟诵一句写一句,一首《花心动》的佳作,脱口成章:“春欲来时,看雪里、新梅品流珍绝。气韵楚江,颜色中央,数朵巧熔香蜡。嫩苞珠泪圆金烛,娇腮润、蜂房微缺。画栏悄,佳人道妆,醉吟风月。   淡白轻红谩说。算何事、东君用心偏别。赋与异姿,添与清香,堪向苦寒时节。但教开后金尊满,休惆怅、落时歌阕。断肠也,繁枝为谁赠折。”他不可以呐喊,也只能如此喧泄罢了。
太皇太后这次病情转重,缘于御史台狱卒抄家驸马府凤凰居寝室,蜀国公主哭诉庆寿宫是引爆的导因。皇室王公和部份朝庭官员借“抄查公主寝居”一事对御史中丞李定的弹劾久议不下。太皇太后、皇太后、岐王颢、嘉王頵都在沉默,连皇后也沉默寡言。是对此案的观望?不满?还是冷漠?尽管两宫对公主疼爱怜悯又安慰,经过这一次打击,赵浅予变得郁忧不乐,身体开始消瘦,往日的娇艳若花不复存在!见此状,奶娘和媛媛常陪伴左右,帮着散心消愁。从此,她很少跨出驸马府的大门。

               相关链接(三)
                  3-1 吴  充
吴充(1021-1080)年,字冲卿,建州浦城(今福建)人,吴育之弟。景祐五年进士,调谷熟县主薄。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集贤院校理。吴充之子吴安特,虽为王安石女婿,但不支持其变法,认为不便于民。熙宁八年,为枢密使。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被罢相,吴充继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3-2 蔡  确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郡城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调州司参军。韩绛见其文才,荐于其弟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哲宗朝宰相。王安石当政时,荐蔡确为三班主薄,徒监察御史里行。后来,右相王珪为荐蔡确参与治狱。史书说他锻炼成狱。成了他被污为奸臣的罪证之一。新法时,拜参知政事,主持乌台诗案。有才能,但重用酷吏撕裂社会,受到批评。
                       特 注
世界王氏名人传说丛刊之《汴京文坛风云》,系文化艺术历史类小说。是诗词世界,书画海洋,巨豪讲坛,歌乐天堂,市井官场,山水风光之集锦。抖开这尘封千年的历史,可谓惊心动魄扑朔迷离!通过他们的人生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宋代文化艺术交游活动》、《王安石变法》和《乌台诗案》三大历史主题,好一幅宋代文豪荟萃三维全景写生图。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奇特畅销书。2015年9月在中国香港出版发行。注册编号NO1926276,国际书号ISBN978-988-12677-0-5。已面向社会销售。以上补阙三章,乃弥补刊漏之遗憾。敬请赐教赏析!笔者电子邮箱hzwxw8888@sina.com。

购书联系处:当地王氏宗亲联谊会办公室    手机:13907087840
    账户:中国邮政储蓄卡(银联)王雄文6221504210003193812
  内部销售价:(含境内邮费)人民币62元/本,境外按实另加邮费
笔者简历
王雄文,字文萃,号文庙居士。夏历己卯(1939)年十(11)月初五(15)日黄昏时生于鹰潭,籍贯南昌。汉族。大专文化。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室主任、副研究员。此前,曾任南昌长江物资工贸公司董事长;江西省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儒商研究院江西省办事处主任。参加文化艺术社团有:江西省诗词学会;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南昌市音乐家协会;南昌市作家协会等。主要作品有:《王雄文诗歌记实电视作品汇集》;《王雄文诗文选》;《汴京文坛风云》;《文萃集》等。还著有谱牒(姓氏)文化综合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