锹 溪 总 说

锹溪王氏,周灵王太子晋公之遗裔,家谱所载无异词也。
公生有颖异,有卓识,数传流寓并兖易姬为王。历秦汉至晋,有琅琊元公之裔,傈之隐居江州德安昆伦山,是为上宅,距锹溪之北四五里许。大唐时又徙居浔阳县太平乡恭顺里蒲塘场蒲塘,即锹溪也。
锹溪主家讳璀文者,生二子:长日定,次日海。定生三子:日靖、日显、日晖。海生二子:日明、日昭。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家繁盛至一百二十余口,分为九分。靖生三子:长日滨居,塘畔谓之堂上;次日祓,居西厅谓之堂下;季日谊,居北冲谓之中宅。显生二子:长日诚,居桥东谓之茶坊;次日溶,居桥西谓之墙下。晖生一子,日哲,居中厅;昭生三子:长日澄,居西宅;次日密,居东厅之楼下;季日燮,居北林谓之磨坊。
夫锹溪东西二岸及二冲等处,接栋连楹无尺寸空址。五代间,借乱叠兴干戈不息,寇盗峰超乡里莫能安处。吾族虽家势浩大,声誉四驰,盗寇不敢侵,而九分之人亦不能无迁徙于四方者矣。今即期前后迁徙而言之惟堂上、楼下二分,寇退仍不锹溪旧宅。西宅一分则迁之宅西四十里许,地名黄土浔之界墙下;一分则迁之宅东十里许,地名三分磨坊;一分则迁之宅北十里许地名珠明村,此五分者世之相传为最盛地之相,去亦不远。若夫西厅一分之徙与兴国溢田中宅,一分之徙蕲州白沙茶,一分之徙武宁王方及三山。中厅一分如君武宁田畔冷坑;君权迁安乐乡八都驴驻坪;君显迁五凤山龙须寺,其族虽盛,丢锹溪则远矣。
至于溶公之孙君济、君明,一称朋之后,有自三万迁兴国王子山拔茅领石山王起河,本中槐泉浮屠街、车桥横溪源排市茅田港畔王道冈,王清夫留驾山,王道德凤凰山及武昌王家畈,武宁梅溪等处者。 
澄长孙君津之后,有自黄土迁瑞昌颜坑、蛟溪六案湖、上瑙界首、十八庄及兴国石田王郁畈,游龙坳台,岳金头上中下,三王。杨林铺、金家塘、王永在头王、英畈、筠山、官山、王山宗考坑虎头,上下简赞扬洪安段,安井罗泥湾王家湾,曹家庄槐树,黑保王中蔡,双港碧山石盘溪,及大冶王母山等处者。
君浅之后,迁李家湾,雅福塘林坳大林,龙下水等处者。
诚公之孙君甫之后,有迁贵妃山虎头庄内外小洋等处者。
哲次孙君权之后,迁蕲州王潞湾、王宣湾、王崇湾、王道恕、罗西王崇雅,及大冶王蒽八等处者。与夫各公分迁武昌、江夏、大冶、通山、瑞州、高安、美领、软坑、三港、蒜州、潭田碣头、水口、建昌桥亭、西山大埠澳溪者。固指不胜屈也。借使聚居一邑,则王氏之盛,岂胜计哉。
先是滨公为家长当九分析居之日,有一痢疾人自称郭璞后,身四顾山水叹息久之日盛,则盛矣!奈旺气散去,而不复来聚,滨公日:尔知吾将各居乎?日知然。不以此时为散也,必三世之后,方见其散耳。又问日盛衰何在?日正犹水灌田奔突,四出皆能有济东流者,为之长。但恐此地池渐竭矣!言毕而去,五代间果迁徙散去,如黄土珠明等族率皆隆盛三万,则世出勋臣,尤为赫奕。其迁出时,正及三世之后,以地言之三万在锹溪之东,所谓东流为之长者,非其验欤。赵宋以来,居锹溪者族系渐微,门望亦替此,池渐竭之言,亦应矣。
噫此我高祖所录吾因高之为总说云耳。
节录彦融公总说,并将各公分迁总地名增入以照继起肇基之盛。
荫孙:王彦融顿首拜撰
大宋庆元戊午年
同治五年岁官丙寅腊月吉旦增录
江西省德安县锹溪王氏文化研究会
公元二零一二年五月
敬录于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