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文化与中华王氏的传统家风

 家风也叫门风、族风,是一个家族的基本特征或整体面貌,孝悌则是传统社会里与个人道德修养相关的重要标准。在《论语·学而》中,孔子的弟子有若曾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悌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如果家家都能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以孝悌治家,那么,将这种孝心推而广之,就是爱百姓、爱社会,为国尽忠,不为非作歹。这样一来,天下就没有犯上作乱之人,天下也可以因此而大治,常言所说的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天下便是这一意思。另在《孝经》里,更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这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修身、治家等多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和地位,不由每个人及其家族不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今人口最多的中华大姓王姓,历史上曾有过以孝悌著称的代表人物,也有过以孝悌传家的著名世家,在重视家风建设的今天尤为值得关注,回顾其家风形成过程及与时代的关系、历史作用等,在今天也不乏借鉴意义。

一、孝悌家风产生的历史基础

中华王氏的孝悌家风,是由琅琊王氏的重要奠基人王祥、王览二人奠定的。王祥、王览是同父异母弟,都是魏晋时期的名人。他们成名的原因一则因为笃孝纯至,一则由于孝友恭恪。其中,笃孝纯至的王祥的,主要见于《晋书》本传、《三国志·吕虔传》注引《杂语》、《初学记》卷三引《孝子传》、《世说新语·德行》等,说他对后母朱氏孝顺、甚至卧冰求鱼,他也因此在后来被列入二十四孝。至于孝友恭恪的王览的,也见于《晋书》本传,说他对王祥友善,多次保护王祥少受自己的亲生母亲朱氏伤害。由于他们都出身儒学世家,本身也都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他们的孝悌除了出于本性外,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如所周知,在汉代以后的传统社会里,国家无不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选拔人才,士人只有做到经明行修才有机会出人头地。而在王祥、王览两兄弟未成名以前的东汉末年,社会上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有察举征辟两条途径,其中的察举是郡县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义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荐上去,经过考核后由朝廷任以官职,征辟则是由朝廷、郡县直接征召某人为官。在这种背景下,士人能否被选拔上来,除必须经明外就是要行修,即要有好的名声,而名声获得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达到了孝、悌、忠、信等道德要求。因此,许多士人为了获得被选拔的机会,争取以好的名声通过乡里清议或乡举里选,为察举征辟创造条件,无不注意自己名声的好坏,努力作到行修。王祥兄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当然也会像其他士大夫一样恪守儒家信条,藉以获得好的名声。其中的王祥生母早亡,父亲另娶,对待后母能否像对待生母一样孝顺,是现实生活为他制造的难题;对待异母兄长能否像对待同胞兄弟那样友爱,是现实生活为王览制造的难题。现实要求他们像当时士人那样做并有所超越,于是才有王祥的和王览的。而处在清议另一面的王祥后母也许未必真的那样严酷,但要把两兄弟塑造成孝悌典范,她也必须成为社会舆论的牺牲品。
   
事实上,王祥兄弟早年的孝悌的确使他们得以藉此成名,也都因此先后被举荐为官。史称王祥在父母去世后虽然已过40岁,但由于以孝闻名而仍被征召入仕,曹魏时历官徐州别驾、温令、大司农、光禄勋、司隶校尉、太常、司空、太尉,入晋后官至太保,封睢陵郡公;王览虽名亚于祥,但在曹魏时仍历官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入晋后历官弘训少府、太中大夫、宗正卿,致仕时官光禄大夫。究其原因,其中当然有他们当初以孝悌知名的缘故。宋元之际人胡三省评价王祥所以可尚者,孝于后母与不拜晋王耳,关注到了孝于后母对王祥入仕和仕途的影响,显然是有其道理的。
   
当然,王祥兄弟在以孝悌知名后能够成为达官显贵还有其他原因,其中之一仍与时局有关。特别是在西晋建国以后,由于是通过篡权方式取得天下,不符合传统的忠君标准,不得不转而标榜以孝治天下。对此,著名史学家唐长孺先生曾指出:建立晋室的司马氏是河内的儒学大族,其夺取政权却与儒家的传统道德不符,在的方面已无从谈起,只能提倡孝道以掩饰己身的行为。又说:以一个标榜儒学统治的人一旦取得统治权,必然要提倡儒家的名教,但名教之本应该是忠孝二事,而忠君之义在晋初一方面统治者自己说不出口,另一方面他们正要扫除那些忠于魏室的人,在这里很自然的只有提倡孝道,以之掩护自身在儒家伦理上的缺点。在此背景下,像王祥兄弟这样的孝悌典范自然被司马氏树立为榜样,即使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本人对此似乎也不隐讳。晋初,王祥以耆艾笃老,希复朝见,御史中丞侯史光奏请把他罢免,对此,晋武帝专门下诏说:太保元老高行,朕所以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后逊让,不从所执,此非有司所得议也。意思是说,因为王祥一是元老,二有高行,虽然朝会礼缺,又多次奏请致仕,晋武帝都没有答应,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个人品德符合政治需要,朝廷所以才会毗倚以隆政道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王祥兄弟的以孝悌知名不仅使他们名扬天下,贵显一时,而且他们的家族也广泛受益。仅据《晋书》本传和《三国志·吕虔传》注引王隐《晋书》记载,王祥五子中除王夏、王烈、王芬去世较早外,王肇、王馥及子孙大多担任了郡太守一级的官职;王览六子王裁、王基、王会、王正、王彦、王琛也都进入仕途。尤其是王览的子孙繁衍,颇有贤才相系,奕世之盛,古今少比焉兴于江左矣。而由两兄弟开创的孝悌也成为其主要家风之一,被子孙后代继承下来,成为传统家风。

二、孝悌家风的传承与发扬

   西晋以后,由王祥兄弟开创的孝悌家风不断被提倡和实践,以致其家族孝悌名流,犹为继踵。当时,朝廷选官用人的标准仍以德充才盛”“言行修著为原则,以士人的个人品德优劣为取舍,要求做到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复、学以为己,即具备忠、孝、义、信、悌、学、廉等优良品德,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倘或道义亏缺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王祥去世前也曾告诫子孙,要求他们做到言行可覆、推美引过、扬名显亲、兄弟怡怡、宗族欣欣、临财勿争,即要有信、德、孝、悌、让等品德,并说这是立身之本,其作用与朝廷选官用人标准和社会价值取向实际上是一致的。其中,做到了扬名显亲也就是做到了,能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也就是。由于社会上依然保持着重视个人品德之风,王祥兄弟的子孙们也仍然传承着以孝悌为代表的家族传统。
  
事实上,作为儒家一再提倡的行为准则,其社会意义在于通过对的倡导而使之成为家族成员之间彼此亲爱、和睦的感化力量,维护父家长制的权威和影响,以及稳定家族的内部秩序,进而由家及国、由父及君,实现忧国如家忠孝之道,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终极目的。同时,由于东晋南朝时期改朝换代频繁,政统失序,君主失去了往日那种绝对权威,加上那些忠君之人又不断被清除,也迫使人们的忠君观念变得淡薄,以维护家族内部伦理秩序为核心的得到进一步地强调,致使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先父后君、先家后国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另外,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不仅仅限于对双亲的孝顺,还包括维护家族内部的和睦团结,能够做到也是一种的表现。
  
在王祥兄弟的子孙们所生活的时代,朝廷和社会上不仅重视士大夫的个人行为,要求他们以孝悌仁义修身,而且还提倡学以为己,即通过学习改造自己,具备知书达礼的仪态风度。这种仪态风度是个人品德或素养的一种自然表露,形成于内而发乎其外,与孔孟提倡的德风流风一样都是个人优良品德的表现。因此,东晋南朝时期王祥兄弟的子孙们也注重对子弟的教育,其家族也进而形成努力向学风气,维系家族无亏文雅之风簪缨不替。当然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是自尝其恶果。据《南史·王裕之传》记载,王裕之有子孙多人,但未尝教子孙学问,各随所欲。人或问之,答曰:丹珠不应乏教,宁越不闻被捶。’”他的意思是说,子孙是否成器与读书多少无关,丹朱受过教育但成了逆子,宁越目不识丁依然是孝子忠臣。由于王裕之把历史上的极端个案当成了普遍现象,不重视子弟教育,他的后代也因素质不高而缺乏竞争力,在一两代后便走向沉寂,成为一个反面典型。
   
东晋南朝时期王祥兄弟的子孙们以孝悌传家,其表现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带头践行避讳一事。避讳其实也是尊祖敬宗的表现形式之一,要求士大夫们在社会交往中自觉遵守。如果因为不小心冒犯了别人家讳,丢官、结仇之事时有发生。要作到不因犯讳而使人难堪,便要博学多闻、精通各家家谱。南朝刘宋宰相王弘能够作到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便是一个避讳的典范。这类的例子在当时还有很多,《晋书·王舒传》《宋书·王绚传》《南齐书·王慈传》《梁书·王亮传》等都有十分详细而又具体的记载。

三、研究孝悌家风的当代意义

   由上可见,孝悌家风作为由王祥兄弟开创的家风,最初仅与兄弟二人有关,后来才演变为世代相传的家风,为其家族的贤才相系”“兴于江左”“簪缨不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由于这一家风要求族人做到尊老爱幼、团结友善,使家族处在一种相亲相爱、积极向上的状态,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家风建设问题,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又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里,尊老老有所养从广义上看都是传统意义上的的表现,而通过重视亲情”“天伦之乐达到家庭和社会上的和谐实际上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的成分。因此,研究这种曾在历史上出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孝悌家风,今天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在我国传统社会里,还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要求做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而又是联系个人、国家、天下最重要的纽带,优良家风和家教是最能融入血脉的东西,有助于树立当代人基础深厚和内心认可、充满活力的健康价值观。习主席之所以提倡家风建设,实际上也是在说家风建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共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并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