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锹溪王氏是正公支下唐代侃公后裔

          君权裔江西武宁县观港庄  王贤礼  王贤德
    我县王姓多是锹溪偞之公裔,以君甫、君济、君朋、君盟、君权、君显裔为多。
君权迁居武宁安乐乡(今宋溪乡)八都驴驻坪(今王埠村),殁葬驴驻坪樟树窝尾(王埠村附近)。原墓于1992年、2012年已重修。
   光绪戊申年(1908年)、民国十八年(1929年)我县王氏谱,江西瑞昌南流王氏谱、新编武宁王氏谱,均遵德安锹溪王氏是正公十三世孙太雍之子,唐代侃公裔(御史伟大夫,子二:端、伟)。而非琛公次子王侃裔(字少历,吴国御史,无子——晋书王棱传)。
   览公至偞之世系:览公——正公——旷工——羲之——献之——静之——悦之——建隆——义公——通览——仁受——柽公——标公——太雍——侃公——端公——翼之——珣文(侃公——伟公——偞之——瓘文)
   武宁王氏旧谱均述:三言谱、彰传谱两谱均载,晋代侃(琛公次子)九传孙至珣文、瓘文。但元代淳藏谱及湖田谱则说晋侃无子,戬至釴(yi)九代是琛公长子棱后裔。旧谱又述,唐代侃公相隔晋350余年,前谱误认唐侃为晋侃,故祖琛而遗正公,细阅淳藏谱(元代),正公以下至唐侃,世系历历可考,岂不足微,湖田谱遵之是也,兹由悦之公至伟、偞悉照湖田谱补入。
   湖田燕令直方于乾隆三年(1738年)编《湖田谱》,现录“湖田谱序”全文:
予读有明旧牒,窃叹治谱之难也。锹溪始祖瓘文以上至览四子正公计十七世历年五百有奇,而仅列数传,其故在误,认晋侃为唐侃,以讹传讹,听其残缺。锹溪、三万、九井唐宋以来人文踵接,无一指其谬者,蛟溪、东溪之才乃如是耶。夫姓者生也,谱者普也,普其所生也。由晋迄唐,为考复失所生矣。欲谱众支而遗锹溪失所自矣。予苦文献之无征,怒然者久之。岁丙辰(乾隆元年——1736年,录者注)得槐泉联局,启不胜喜甚。而执事者,胶固明牒志与予违,愈增怵惕,而思王氏遍天下,吴楚失其序,江之左,河之北独无有焉者乎?因命儿辈由锹溪抵高安,涉大江至桐城诣衣故里,所获谱甚众,而详略互异。后于蒿溪(江西武宁县巾口楼下村——录者注)启万民箧,得宏治济南官舍所藏,太原元时太史淳公旧牒,翼杰之,前世次精详,与乌衣谱合。昔庐陵有言曰:予使族人各出其所藏,旧谱于其相同,多者以为信。蒿溪所藏讵不可信耶。今自一传以至伟杰悉以乌衣及淳公旧谱为监,其下则遵蛟溪所辑者,以寿诸梓,越三年而谱竣,因述其巅末,岂以示予文详且慎也。亦以告乎后之仁人,孝子有誌于谱者,甚无畏难而苟安也。蒜州(今江西武宁县巾口乡上畈村)湖田燕令直方撰,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上浣。
我非史学,谱牒研究者,锹溪偞之公祖父何人?所见谱各异。正是治谱之难。窃思原因:①学者所据史料不同。②某代人非大官、名人而未入史书、地方誌。③民间族谱多次抄、印,使字音、字形失真。④某人有名又有字号,此谱者用其名,彼诸者用其字号,本一人,不同谱弄成二人。⑤族谱停编年久,又无碑文可考。……诸多因素使族谱存多个未解之疑。比如:
①晋书 王棱传,王棱有几子?其弟王侃有几子?
②湖田谱序中,偞之公祖父是正公支下唐代王侃,其根据是,在万民先生书箱中发现元代,太原太史淳公旧谱,又与乌衣谱合,此两谱现存否?
③偞之任洪州刺史,瓘父任工部尚书,德安县、南昌旧档案中,旧地方誌有记载否?这些均盼学者释疑。
本文题,企望史学家,谱牒学者考证。


                                 2016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