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王旦墓在开封,毋庸置疑

再论王旦墓在开封,毋庸置疑

本人2017年3月16日在河南大学西门外书摊上用2元钱买一本槐荫千秋》,如获至宝,回家看后让人哭笑不得!

“三槐王氏大事纪要”杨巨源、杜言青文中“北宋政和二年(1112),当时辽兵不断南侵,汴京岌岌可危,三槐王氏祖墓所在地开封大边村,地处黄河畔,经常遭洪水侵袭,为保祖茔安全,三槐王氏后人决定将先人遗骨迁葬故里莘县群贤堡村,并在墓侧重建宋祠三槐堂。墓地石刻皆照原制式重新建造,整个迁葬历时数年完成。”

  《宋史》“宋辽和战与澶渊之盟”一章中:“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肖太后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围攻定州,来势凶猛。”这时,辽军号称20万,一面进攻、一面放出和谈空气,向宋试探。“于十一月间经过大名城外,直逼黄河北岸的重镇澶州(河南濮阳)。当年黄河离开封足足300里之多。”此时“宋真宗从开封出发,一路顾望不前,行军迟缓,在寇准多次催促下,才于十一月底到了澶州南城。”

   宋辽两军对峙,宋胜辽败,“经过几次交涉,双方订立盟约,为澶渊之盟”。《宋史》澶渊之盟后,宋的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牛有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百年之久。”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徵宗皇帝大搞歌舞升平,搞生辰纲,艮岳导致宋江方蜡起义。

《宋史》:“金军南侵和开封保护战”一章中:经过121年的安定后,徵宗皇帝派大奸臣童贯挑事,宰相蔡京具体指挥,高俅大搞小动作,“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张觉等打出辽的旗号反金”。宋金原有协议“共同抗辽”(1118年),昏庸的宋徵宗妄想招降张觉。在蔡京、童贯、高俅的运作下。“六月,张觉暗中降宋,这是违背宋、金协议”的行动,显然将要遭到金朝的反对。“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辽天祚帝被金军所俘,辽的残余势力已经扫除”。“同年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金军于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下令废掉宋徵、钦二帝,宣告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综上所述:杨巨源、杜言青两位老先生在文章中犯了几点历史迷糊,闹了几个历史笑话:一是辽军侵犯说,二是汴京岌岌可危说,三是水淹说,四是宗祠说,五是历时数年说。公元1112年,开封为大宋王朝首都,“汴京富丽甲天下,东京梦华始到今”,既然没有辽军侵犯,更不存在汴京岌岌可危,既然没有“黄荡横溢亡千里,章草史记化悲歌”!更不存在水淹说,历时数年迁墓说,至于说“宗祠”说:我作为草根学者,只知道:北宋灭亡50年后(绍兴34年),我三槐后裔才从开封(三槐堂宰相府原址逃往山西省洪洞县城建立北大王庄和东大王庄(各离县城20里,每庄5家)。洪武五年,全部以迁民形式返回河南老家。当时明初的三槐堂遗址,仍叫丞相府、宰相府、王阁老家。现在的三教堂街、三教堂南街、三教堂北街,都叫“三槐堂”。为什么公元1112年,山东莘县就出现了三槐堂“宗祠”?杨巨源、杜言青两位老先生功劳很大,给我们的老祖先弄出个“省文保单位”。浙江省龙游县三槐堂、安徽省休宁县三槐堂、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的“国保单位”,批复材料都给开封三槐堂王氏文化研究会寄来了“复印件”。不知山东莘县“王旦墓”省保材料何时寄来?

杨巨源、杜言青两位老先生的文章中还承认了“故里”,莘县说。现在的开封地图上已经标明:“三教堂为三槐后裔发源地”。三槐堂是三槐王氏居住地,兴起、鼎盛、知名后外迁、祖茔地都在开封。山东莘县仅仅限于曾经是王言、王彻“占籍大名”而已。

《宋史》王祜传:“祖言、仕唐黎阳令。父彻,举后唐状元,至左拾遗。”“后梁乾化二年(912)王言之孙,王彻之子王祜出生”,出生地应为黎阳(今河南浚县)。“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指后晋天福四年(939年)17岁的王祜“由此名闻京师” 开封。后汉天福元年(947)杜重威叛汉,“王祜也受牵连被贬为沁州司户参军”。 “后周显德四年(957),王祜次子王旦出生。”出生地沁州(今山西沁源县)。北宋建隆元年(960)王祜入朝中任殿中待御史,始居开封(此时王旦3岁)。宋苏舜钦《王公(雍)墓表》称“公讳雍.世为魏人。自列祖祜历职中禁,始有第京师。”《王公(质)亦云:“公讳质,字子野,其先占籍大名,由公祜贵,始居京师。 ”宋张方平《鼓敏王公神道碑》记载:“王素祖祜,国初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始家京下,著籍开封。”河南大学教授周宝珠先生说:追溯这支王氏的历史“其先太原人”,到王言、王彻时,“占籍大名”,而王祜“著籍开封”,其迁移之迹甚明。

王祜986年逝世,其长子王懿已官至秘书丞,是皇帝的高级秘书。次子王旦于公元980年进士及第,也步入了仕途。因此,查《宋史》“王祜葬大边村之原。”有一年王祜墓被盗。《王文正公遗事》云:朝廷曾遣使至王旦家,称:“开封府奏,有盗称至王某坟所(指王祜墓),可煞动诸子。”而诸子不知其事,结果受到朝廷批评。

一查《宋史》、《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汴京遗迹志》、《河南省志》、《开封府志》、《祥符县志》、《开封县志》、《河南教育月刊》《东京梦华录》,二查世界各地三槐王氏家谱的记载,“王旦墓在开封,毋庸置疑。”王旦墓群是开封及其四县中唯一的大型宋代墓群,其墓群中有72座大型墓葬,11个“宋史”立传者有9人埋于此,五个开封府尹(王祜、王素、王质、王襄、王皋)中有四人埋于此。民谣称:“独乐岗,三里长,岗连岗,高八丈。”现在的大边村南500米就是东西长三里的独乐岗。王旦墓在岗上千年不倒,直到1957年。三道牌坊直到文化大革命才被当成“四旧”破坏掉。(摘自开封市政府《三槐文化专辑》)

本人有《宋史》、《资治通鉴》、《东京梦华录》、《四库全书》、《世界王氏通谱》、《三槐王氏总谱》及近50本“宋史研究”“开封研究”“三槐文化研究”。2016年全年阅读完毕,没有发现王祜、王旦及《宋史》立传者11人、五个开封府尹遗骨迁回山东莘县的事实。至于说:山东莘县有神道碑、石像生、望柱等,这是对的,因为王旦逝世后被宋真宗皇帝晋封魏国公,王祜为晋国公,王彻为鲁国公,王言为许国公。王祜、王旦在开封就有神道碑、石像生,山东莘县也应该有。至于山东莘县有王旦墓大抵出自明正德年间的县志,绝不能视为“信史”,和《宋史》《资治通鉴》《河南省志》《开封府志》相比更不足以为据。正如三槐王氏文化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大良先生所说:“山东莘县所立王旦墓最多只能算是衣冠冢,所建宗祠最多只能算是京师三槐堂的复建物,与在其他地区的纪念物或开展的活动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据江苏无锡三槐文化编译局和江苏苏州获扁村两位王先生信息“三槐王氏来源于山西省河津县城北万玉村。”

“康熙丙戌状元,河南郑州牧王省(到莘县)阅莘县志:

⑴旦、旭出生于父亲任职地

⑵明朝前期,莘县令在县衙鼓楼旁边建王文正公祠,以示纪念,根本不存在北宋建

⑶莘县王氏“明中迁莘(哪一支不明)。”

最后请杨巨源、杜言青先生再看本人的《三论王旦墓在开封,毋庸置疑》。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工作站秘书长

中国开封三槐堂文化研究会主持工作副会长

世界王氏通谱副主编    王爱民

2017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