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坑王氏家庙简介

桑梓坑王氏家庙简介

 

从武平或上杭乘车到高梧,有一公路叉口入中堡、桃溪,在武东镇四维村(即中间堂)下车,往东翻过一座山即至王姓武平开基祖均德公祠址-桑梓坑。

此地从南向北有一条三四里长、半里宽,平如海面的坑,或以坑坊为梓里取名,谓之桑梓坑。祠在坑首,门朝东北,远眺层峦叠嶂,似黼黻翠裘,背后雄山椅垫,喝祠为泥蛇形,实是一处山水多娇、风景幽雅的锺灵宝地。

开基世祖王均德公,号千四郎,讳森。据《武平县志》记载公系“江西吉安人,宋汀州刺史王继宗之孙,以进士任(武平)抚民令。元初值寇乱,统十八寨兵民平之。邑民爱戴,遂住归郡里桑梓坑。”成为武平王氏开基始祖。 

公生于南宋淳二年(1242年)正月十一日子时,卒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九月十二日丑时,享年89岁。葬于武平县武东镇丰田村潭溪里,墓地为醉翁傍椅形,又日“野猪刨地”,壬山丙向。妣林氏四娘,生于南宋宝二年(1254年)七月初十日辰时,卒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享年74岁。葬于武平县岩前镇宁洋村葫芦桥,墓地呈倒地葫芦形,亦壬山丙向。公生十子万一郎至万十郎,俱居原中正区域(今武东丰田一带),后族人散居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港澳台和海外各地,至今已繁衍30余代,数十万众。 

相传均德公任抚民令时,武东丰田有两异姓村民为争夺桑梓坑宝地,诉讼于公堂。虽经多次调解,仍互不相让,并表示宁让他人,不给对方。公之同僚曾屡劝均德公告老时在武平定居,故趁机说合,甘为中介,取得双方允诺。公厚其酬金,各人一份,双方满意而归。公告休后,便在桑梓坑开基。 

又传,王氏家庙原为四世祖以政公之诵经堂,内奉有观音菩萨神像,香火旺盛,十分灵验,几代相传。后因勘舆先生建议:该地是一处好风水,建造祠宇更有益,经族人商议,以政公父子也慷慨应允,族人遂将诵经堂改建为均德公祠堂-王氏家庙,世称“没泥蛇形”。为彰显以政公子孙捐堂之举,故在祠堂正厅右侧安设以政公及其五子夫妇牌位,左侧重安观音菩萨一尊。王氏家庙建成后,裔孙更加兴旺发达。经族人建议,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为祭祀日。

王氏家庙建于明朝,位于桑梓坑首,世称“没泥蛇形”。主体建筑由众厅、门坪、池塘等组成。众厅为砖木结构,青瓦屋面,由上下厅、甬道、天井、东西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上厅为悬山顶穿斗式结构,左右各有一间楼房。下厅为悬山顶抬梁式结构平房。门坪有一对石狮。坪前是半月形池塘。家庙左上方建方“行馆”,现已倒塌。 

均德公祠历经五百余载,桁桷腐朽,墙体剥裂,虽曾有过小修小补,但仍存坍圮之险。农历2006年九月二十三日祭祖时,经宗亲商量倡议,成立了武平县桑梓坑均德公祖庙修缮理事会,并得到了均德公裔孙的支持,捐钱出力,对祖祠进行了全面翻修,新修屋栋,新制神主牌、禄位牌,重砌部份墙体,并给墙面贴瓷砖,铺设大理石地板等,还置换了五亩多土地作祠坪和停车场,改建并硬化了通往祠堂前的道路,在祠堂周围也进行了绿化美化。农历2008年四月二十一日子时,举行均德公总祠重修竣工神主牌开光升座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