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王氏英豪荟萃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王氏研究室副主任王雄文2007.1.17撰
(一)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民族,距今约走过八千个春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这里仅从大昊•伏羲氏谈起,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根据“河图”、“洛书”上的符号,创造了八卦文字。只阳爻、阴爻两个符号,就可千变万化变幻无穷。另外,还根据蜘蛛结网的原理,教民编织鱼网和用石球打猎,使群民进入了渔猎时代。
(二)一说少典娶有娇女,生黄帝和炎帝。一说远古少典部落时期,炎帝居姜水故姓姜,又称神农氏。由于禽兽不足充饥,他就发明了农业,并亲尝百草。亦制陶器,作乐器。还有一个功劳,教民储存火。被世人尊称“农业神”、医药神”、“太阳神”。
(三)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居姬水、改姓姬。他一生的最大贡献,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被尊为“人文始祖”。从此,姜、姬两姓融为华夏一统。炎黄子孙也就由此而来。
(四)帝王之裔的王氏,拥有近亿人口而号称“天下第一姓”。它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源头、派系繁杂。总的来说,有:由汉族改姓、赐姓和蒙古、鲜卑、乌桓、高丽、回纥、满族等少数民族汇集到一起的“融姓王”。有:商王子比干后裔的“子姓王”。有:虞舜后裔妫满衍田和的“妫姓王”。尤其十之八九则是王氏主体—“姬姓王”。这支王姓人中有: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周平王孙赤,王子城父,周考王弟揭等。特别有:出自东周灵王太子姬晋,这支主体中的核心族群。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姓姬。他是绝大多数“姬姓王”族群的本源。同时又是“子姓王”、“妫姓王”、“融姓王”的共同祖先。还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五)周灵王太子姬晋,又称王子乔。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力主疏水遭拒,谏父被废为庶民。后嗣避难于晋,其子官居司徒,时人号曰王家。从此,去姬姓为王氏。王姓蕃盛兴旺,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其形成的郡望有21个:太原、琅琊、京兆、北海、陈留、东海、高平、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其中,最著名当属太原、琅琊和京兆。
(六)太子晋的后裔在秦汉时分为太原、琅琊两郡望,即“太原王”和“琅琊王”。太原王又分晋阳王和祈县王。琅琊王在唐朝及以后,再分中山、河东、河内、邺郡、开闽、三槐、金陵等支,其中的“三槐王”和“开闽王”占绝大多数。王氏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由于战事频繁民不聊生,造成自西向东再由北而南的长途迁徙。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唐代安史之乱,北宋末、南宋初则大量南流。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或地区。
(七)太原王氏是“姬姓王”中最大的一支族派,人才荟萃,故有“天下王氏出太原”和“海内第一高门”之美誉,明代还把太原王列为“天下五大望族之首”。西晋末,王敦握重兵屯武昌,与其堂弟王导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分别任大将军与丞相。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是琅琊王、也是王氏全族的鼎盛时期。
(八)“太原王”和“琅琊王”共尊王子乔为始祖。到了王离这代开始分支,其长子王元,徙琅琊为“琅琊王”。次子王威仍居太原为“太原王”。“三槐王”来历众说纷纭,一说:“五代末年的某日,,大名莘县人王祜在自家庭院中种了三棵槐树,云:吾之后世,必有三公。其后,他的次子王旦果真官居宰相。”二说出于琅琊王导的分支。三说是王羲之的后裔。但早在北宋汴梁“三槐堂”之前,就有多种“三槐王”之说。同时,太原王、琅琊王、开闽王都有自称三槐王的。三槐王的辉煌,首先归于自身发展壮大,三槐成为天下著名的堂号,苏轼题写《三槐堂铭并序》,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因王祜上源尚待考证,其归属“太原王”还是“琅琊王”,处在争议之中。王审知在开发及治理福建的功绩卓著,被尊为“开闽王氏之祖”。后来,其子称帝建立闽国。宋太祖敬仰王审知的德政,御笔题写:“入闽人祖”,此乃开闽王之由来。其裔后来迁居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亚欧美国家,此族群在海外影响很大。
(九)王氏受姓于姬晋,昌大于元威,辉煌于导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坐庄、摇扇、挥戈跃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枭雄不计其数:王氏称帝称王者有14人,先后建立了新、汉、郑、燕、前蜀、后蜀、闽、安阳、极乐等政权。历史上王姓宰相数百位,仅唐代王姓任宰相者就有13人之多。居将军者高达数千之众,这里略点一二:谋略雄甲天下的王诩;横刀立马的秦魏大将军王错、王翦、王贲、王离;人称与孔明齐肩的王猛;西晋辅佐两帝的文武宰相王浑;把王氏辉煌推上顶峰的三任宰相王导;书圣王羲之;即席题写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的文学巨匠王勃;以少速胜多的北宋名帅王全斌;改革家、一代名相王安石;明朝三重名相王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