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荡南平入远天——南宋民族英雄王元开

     王元开,族名王元凯(宜春丰城方言“开”与“凯”同音,故族名元凯,见宜春市志879页),字子臣,号民康,江西南昌府丰城人,大约出生于1173年,卒于1255年,生长在南宋三槐王氏虹桥派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幼年随父王辅之(宋1172年壬辰进士)居江西丰城,勤奋刻苦,聪明好学。丙午(1186)年回上虞达溪虹桥孝敬祖母,在越王勾践卧薪偿胆之地(达溪四明山)学习兵法、道法,习练武术。庆元二年(1196)进士及第,受到宁宗皇帝赏识,授江南中路军上车都统制(见赤水王氏家谱)赠丰城县郡。
开禧二年(1206),与辛弃疾、陆游、叶适等支持韩侂冑北伐,参加和尚原,青野原之战,由于吴曦反叛,北伐失败,韩侂冑、王元开等受到吏弥远打压,迫害,王元开被贬至四川涪州任征南骑都慰。
1217年王元开参加大散关崤谷之战,成功阻击金兵入侵(见《卜宅柜岩》“二陵风雨出秦川,赤水王氏家谱崤谷之战)。由于战功显赫、卓著、战阵有功,被宁宗皇帝授予昭勇将军,渝州钤辖,统领南平军(见王氏家谱)。 
1225年泸南(古宋、长宁、叙永、古蔺等地),川西北少数民族在蒙古人的参与下肆意抢劫、掠夺、袭扰边民、为边民患,南朝庭趁金国休生养息之机,皇上诣谕王元开(长子王乾斋)率领南平军平叛,平定后,皇上授予王元开平南大元帅,留守南川铜佛坝,镇守南平郡。王乾斋战绩突出,战阵有功,授予青录荣大夫,留守南平,泸南等处参政事职,自卒兵征事,赠成都东门三块石(见鸭溪王氏家谱,赤水通恭房王氏家 谱记载)。
1231年,蒙古派出精锐渗透南平腹地,颠覆来龙岗、竹瓦寨、滋州、唐朝坝、泸南等地乌蛮反叛,由于南宋受到金国侵略,无霞顾及南平地区,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失去金国这块缓冲地带,蒙古大军直接威胁南宋对四川、南平等地的统治,南宋为了阻止蒙军的侵略,稳定南平支援四川抗蒙,四川置制使赵彦呐,渝州钤辖王元开奏请朝庭增援,泸州知府魏了翁举荐江淮转运使袁世明,南平军统领王元开在江西庐陵领兵三十万,于端平元年八月出发,历经湖北麻城孝感、重庆、在泸州大田角与赵彦呐会师,于腊月二十八日誓师,监察御使王元开制定作战计划;兵分三路,袁姓腊月三十日午饭后又分两路,一路从苦竹隘、留元坝、复兴场、猿厚场进逼古滋、唐朝坝,一路从符关、缠溪、官渡、七星谷向来龙岗、竹瓦寨合围。赵彦呐率部从叙永、古蔺、渡过二郎滩经回龙寺向竹瓦寨进军。
端平二年(1235)初一,王元开父子率副将何国佐等从綦江、铜佛坝、打通丫、石壕、桐梓、小溪里一路血战向竹瓦寨合围。
三路大军历经五个月浴血战斗,歼灭反叛之敌,生擒乌蛮首领蒲世兴关押铜佛坝后,奏请朝庭,于端平二年腊月押往达州斩首(见宋史.元脱脱四十二)。
理宗皇帝授予王元开救苦、救难天尊大夫,南平分承宣慰使(见遵义道光府志32页,王元开、宋分承宣慰),赐王元开八子八尊金铜佛,代表皇权诣谕,分管南平郡各地,并留镇守土(见赤水王氏家谱记载,仁怀坛厂王氏家谱,遵义道光府志关于金铜佛相传)。
端平二年腊月,四川置制使赵彦呐被困青野原,利州都统制曹友闻、渝州钤辖王元开派部将王震斋(又名王震孙)、王乾斋、王进等驰援,两面夹击,大败蒙古军,迫蒙古军退出宋境。
端平三年(1236),由于南平军被蒙古中路军在湖北夔州(今奉节)切断,与宋朝庭失去联系,得不到朝庭支援情况下,南平军治所被迫从南川铜佛坝迁至桐梓松坎(见遵义府志33页,播州撤州建寨)王元开率领南平军与余玠互为犄角(见遵义府志605页,播州长官司王氏),参加余玠构筑长江中上游抗蒙工程,并在来龙岗、竹瓦寨铸造先进兵器及江浙一带先进农用工具(见竹瓦寨宋代铸造遗址)。战时全民皆兵抵御外来侵略,平时备战备荒,把江浙一带先进种植、养殖、纺织等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到南平地区,推动南平地区工业、农业等生产技术向前发展,改变南平少数民族地区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保障南平地区粮食及农作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从而消灭南平地区种族歧视和仇杀,极大支援南平军民参加钓鱼城、神臂山等抗蒙战斗。
1241年王元平年迈,遂隐居桐梓仙元坝,并在仙元坝水龙岩刻石刊诗《卜宅柜岩》一首,(见遵义道光府志,宋王元开,入播分承宣慰)支持勉励子孙后代率领南平军民坚守城池,继续同入侵之敌浴血奋战到底。
大约1255年,王元开在忧国忧民中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二岁,葬于桐梓新站仙元坝(见遵义道光府志32页,宋代王元开墓藏)。
为什么王元开率领南平军抗金、抗蒙、平定南平暴乱这一段历史在宋史、元史中没有记载呢?
一、王元开出生于南宋末战乱年代,端平三年(1236),蒙古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四川南平与江淮被蒙中路军在夔州(今奉节)切断失去联系,南宋于1279年灭亡,故宋史中没有王元开和南平军这一段历史记载。
二、1277年随着钓鱼城、神臂山等相继投诚失守,思、播两州皆降于元(见遵义府志 页),王元开后代王震斋(又名王震孙)、王坎斋、艮斋、巽斋、离斋、坤斋等遵守祖训,率领南平军民退守龙岩城、凌霄城、苦竹隘等关隘拒险坚守城池(见贵州通志、宋王震孙,太原人,宋端平初,元兵犯蜀,震孙率众御蜀隘),又充分利用南平军山地战之所长,元军长途奔袭,不适山地作战之所短,反复争夺,重创元军,至死不降,致使元军放弃对南平黔北地区的进攻,避免南平黔北地区生灵涂炭,免遭蒙军蹂躏、践踏、屠杀。直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李化龙平定杨应龙后,王元开后裔王继先才投诚,归顺明朝(见仁怀厅志200页,王天录乾隆进士及第记录)。
元朝对王元开后代率领南平军既怕又恨,遂把王元开后代列为元朝追杀的对象(见王氏家谱记载),王元开后代在元朝高压统治追杀之下,为了安全,不可避免隐功埋名,甚或更名,这是在元史中没有把现今黔北地区,仁、习、赤、桐纳入辖地记载的客观历史存在的事实。
三、由于王元开宋代带来的家谱被乌蛮回来报复偷袭,烧毁竹瓦寨,保存寨中族谱被毁,后于清朝咸丰年间,由于交通、信息等客观历史原因,王元开后人又将王元开宋代人错误地靠接在重庆江津老八房明代人王千三之后,造成误导子孙,以误传误,误将王元开年代和历史事实改写。
在交通、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通过查阅贵州、四川、江西、上海浙江等地各大图书馆、文史馆,调查各种史实、地方志,以及考证相关旁姓资料、谱记、碑记、传承等客观存在历史事实,正确、客观、公正地还原王元开率领南平军抗金、抗蒙,平定边民叛乱,保境安民这一段历史作用和功绩,还原历史事实和本来面目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