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一透析临川展坪王氏谱序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展坪乡《竹溪王氏十一修族谱》(以下简称《展谱》)中收录了内容严重失真的所谓的宋绍兴年间王子通及好友李浩写的《临川王氏重修族谱旧序》以及关于王安石曾祖父王明的记述,这些对今天的人们研究抚州盐埠岭王氏一世祖即盐埠岭王氏起源问题造成巨大干扰与障碍,对此,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以便人们更好地寻根问祖、认祖归宗,传承和弘扬荆公文化及其改革创新之精神!
其一,《展谱》中的《永泰公世系图》记述为:“一世祖,永泰公,公为倡之子,乃五季好游之士,博览山川以壮怀抱,一至临川,心中不忘,故自太原迁之,遂世其家焉。为吾临川一世之祖”。其二,《展谱》还收录了落款为“大宋绍兴二十七年丁未岁腊月中浣赐进士出身中宁大夫汉阳府尹永泰公八世孙琮子通氏谨撰”的《临川王氏重修族谱旧序》,其中有语:“天福公又三世,合而计之,实五十二世焉。则晋公乃永泰公五十二世之祖,永泰公乃晋公五十二世之孙,此考世系不可不知之也。永泰公为五季中伟人,磊落大志,游览山川,慕其地之善,遂徙于此,故为吾临川王氏之祖,所称一世者”;它还有语“五世三人曰元浩、曰元浔、曰元济,六世一人曰仪信,七世一人曰仕忠,八世一人曰子诰、九世一人曰若正,自九世而下则有待于后之纂者”。其三,此谱收录了赐进士出身史部侍郎同邑人李浩落款为“大宋绍兴二十七年丁未岁十月”写的《临川王氏重修族谱旧序》,其中有云“临川王君讳琮,字子通,乃宣和甲辰进士”;其四,此谱收录了大唐大历元年(766年)丙午晋公四十九世孙王天福的《初纂王氏世次旧序》;其五,此谱收录了竹溪始祖子和公七世孙王璞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岁秋写的《竹溪王氏三修族谱旧序》,其中有云“而盐埠岭之祖永泰公为晋公五十二世之孙,已先自太原而徙盐埠岭”。
也就是《展谱》这些记述使得今天的临川本土研究者得出王安石的曾祖父王明(字克明,改字永泰)是抚州盐埠岭王氏一世祖的错误认识。《展谱》这些记述是错误,原因其一:它记述王明五季(即五代)间自太原肇居抚州盐埠岭而为临川一世祖,错误之处在于:王明生于后晋癸卯(943年),五代年间被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于960年结束,此时王明才十七岁,年幼的王明不可能独自于五季即五代间迁居临川而为临川一世祖。说王明为临川一世祖这也与王安石自己的记述相矛盾。王安石在《先大夫述》中开篇即语“王氏其先出太原,今为抚州临川人,不知始所以徙。其后有隐君子某,生某,以子故赠尚书职方员外郎……”,这里的“其先”与“其后”是指两个不同的人物,“其后有隐君子某”即尚书职方员外郎也就是王明,王安石已经指出了自太原迁居抚州盐埠岭的不是其曾祖父王明。其二:该谱收录了王天福于大唐大历元年(766年)写的谱序,王子通认为王永泰是王天福的曾孙,两者之间相隔至少180年,这不可能呀!王永泰的世系是王瓒一王简(字文大)一王廷辑(字瑞昌)一王永泰(名:明,字克明,改字永泰),即王永泰的曾祖父是王瓒而不是王天福。其三:大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丁未是错误的。绍兴二十七年是丁丑年,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才是丁未年,身为赐进士的王子通及李浩不可能同时出现连自己写序的年号及天干地支都弄错了的低级错误。其四:李浩的序中有语“临川王君讳琮,字子通,乃宣和甲辰进士”,宣和甲辰年即1124年,王子通(王安礼的后裔)被赐进士,王子通应是生于1100年左右,然而王安礼生于1034年;1100年,只60多岁的王安礼决不可能就有玄孙之一的王子通的。福建宁化的谱记载“仪仁,元丰戊午年五月十三日己时生”,元丰戊午为1078年,1124年时王仪仁46岁,不可能有已经成年且身为进士的孙子(王安礼一王防一王仪仁一王仕荣一王子通)。其五:王子通和李浩的谱序名皆为《临川王氏重修族谱旧序》,标题很大,内容极小,因其文中只简单写到“五世三人曰元浩、曰元浔、曰元济,六世一人曰仪信,七世一人曰仕忠,八世一人曰子诰,九世一人曰若正”,到了王子通时代,王安礼的子字辈玄孙共有十二人了,然而该谱序中只写到子浩一人,把子通自己都置之度外,这与《临川王氏重修族谱旧序》的大标题极不相符,充其量只能称家谱而不能称族谱。既然是重修族谱,但其序文中却只字未提其写此序之前的修谱的任何之事,这不符合常理。王子通及李浩等写的所谓谱序及其他内容严重失真,应为后人所伪造的,不可採信。如此失真而伪造的谱序等内容并不能证明王明为抚州盐埠岭王氏一世祖!
王明的祖父王简是抚州盐埠岭王氏一世祖,王明是临川县延寿乡七十九都明珠峰西侧下上池村一世祖,这些为王安石的诗文及王安石家族的多所村庄的旧谱所记载。1052年,王安石的诗《过山即事》中有语“曲城丘墓心空折,盐步庭闹眼欲穿”,曲城山的坟墓是谁的呢?王简及其子王廷辑皆葬临川曲城山,王明葬金溪与临川两县交界处的灵谷峰。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上池王氏族谱》收录的谱序详细地记载了王简迀居抚州盐埠岭为盐埠岭王氏一世祖、王明迁建临川县明珠峰西侧下上池村为上池王氏一世祖。其收录了落款为“正统戊午仲春光禄大夫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庐陵乡侍生杨士奇顿首拜撰”的《上池瑶田王氏族谱序》开篇即语“抚之临汝,宏道王君,同乡夙雅也,应诏宾贡,来京入谒,出宗谱请予言……仍捧视之……至五代间,有文大讳简者,奇伟多智,识抚大胜,概属于盐埠岭,遂辟宅居,为临川一世祖,不再传。而至宋,克明公性忱山水,悦珠峰之壮丽,乃存故宅于府,命子公达堂构其下,公偕侄姓,车从时临焉,名曰:上池。驯至今日,名贤杰士,代不乏人”(注: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字公达)。落款为“圣明嘉靖二十九年五月朔日二十五世孙怀济敬述”的《上池王氏族谱序》中记载“宋初,自府治徙于临川上池明珠峰西,其世址也,面挹则荆公山,肘外则司空坂,西远二里许,则吴、彭二夫人舍产……断自可知者,始一世祖曰简、二世祖曰廷辑、三世祖曰明”(注:王怀济,上池中源族人),王明(943一1012年)为北宋初期人物,“宋初,自府治徙于临川上池明珠峰西,其世址也”这句话也告诉了世人:王明于北宋初于抚州府盐埠岭迁建临川县明珠峰西上池村,其子孙世世代代居于此,上池还有王安石的吴、彭两夫人的田产。关于王简,东乡西江村民国辛已年《王氏族谱》、金溪月塘村明末《王氏四修宗谱》、余江坂上王家民国时期《王氏族谱》及余江水口村清朝康熙四十九年的《太原王氏五修族谱序》等皆记载“简公:字文大,奇伟多智,遍察堪兴,识抚之胜,概属盐埠岭,遂间宅家焉,为抚州一世祖,卒葬曲城,娶邱氏,子廷辑”。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王仪垸村的清朝咸丰十年《王氏大成宗谱》记载“简字文大,奇伟多智,遍察堪兴,后历抚属盐埠岭,见其山水清幽,风俗淳朴,遂语其子曰'择地而居者,莫此为佳',生子一:廷辑”。其相邻之村为王明三子王质之三世孙王放(字元汶又字元泗)所迁建,此村同治十三年及光绪二十六年《太原王氏元泗户宗谱》就王简亦有类似记载,并明确记载了王明居明珠峰西上池村,该谱中记载“明:廷辑长子,字克明,改字永泰……子三:用之、贯之、质之。居明珠峰西上池”;它还记载王安石“益公三子,字介甫,庆历二年进士……配吴氏,封舒国夫人,葬江宁钟山,继配彭氏,封荆国夫人,葬上池荆公山,子二:雱、旁”。四川省宣汉县昆池王家塝支系的咸丰十年(1860年)的《王氏宗谱》也这样记载王明、王安石。这些史料记载丰富,不胜枚举!
王简为抚州盐埠岭王氏一世祖,王明为临川县明珠峰西侧下上池村(明正德七年即1512年东乡建县后归东乡县延寿乡二十二都管辖)王氏一世祖,史料详实,班班可考。然而临川本土的研究者刻意回避上池等诸村王氏族谱关于王简迁居抚州盐埠岭为盐埠岭王氏一世祖及其孙王明迀居明珠峰西侧下上池村为上池村一世祖的历史事实,同时也刻意隐瞒《展谱》王子通和李浩谱序内容失真而为后人伪造的深入分析,贻误世人,这对人们认知王安石家族在抚州临川的起源、发展及迁居状况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尊重事实,正本清源,乃研究者之道德所在也!
作者: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 王小斌
电话:157-7910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