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兵部知制诰谢绛行状》注释

                                                  谢燕颉
      行状,称“状”,以后称之“行状”或“行述”(也谓之“事略”)。为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宋宝元二年(1039)二月,王安石的父亲王益逝于江宁府(今南京)通判任上。当年十一月己酉日,谢绛逝于邓州知州任上。年方二十岁的王安石尚未中进士,欣然为谢绛撰行状。
时,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受到牵连而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才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根据王安石所撰行状所提供的资料,为谢绛撰《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
王安石《兵部知制诰谢公行状》(见《临川文集》王安石编撰卷九十行状)原文:
公讳绛,字希深,其先陈郡阳夏人,以试秘书省校书郎起家,中进士甲科,守太常寺奉礼郎,七迁至尚书兵部员外郎以卒。
注释:试,试用官。宋代又特指官阶比所任实职低二品以下者。甲科,古时候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汉时课士有甲、乙、丙三科。《汉书•儒林传》:“平帝时,……,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二十人补文学掌故。”唐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二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守,署理,指官阶比实职低者,但“守”有时还含有试用的意思。“守”含“试”义时,有时又直接称“试守”。
译文:此公名绛,字希深,其先祖为陈郡阳夏人,以试用秘书省校书郎入仕为官,中进士甲科,试守太常寺奉礼郎,经七次升迁官至尚书兵部员外郎直至逝世。
尝知汝之颍阴县,检理秘书,直集贤院,通判常州,河南府,为开封府三司度支判官,与修真宗史,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最后以请知邓州,遂葬于邓,年四十六,其卒以宝元二年。
注释:判,除指中枢官兼任地方官外,还通常指以高官兼低职者。
译文:曾经任河南汝州颍阴县知县,检理秘书,直集贤院,任常州通判,河南府通判,为开封府三司度支判官,参与撰修宋真宗史,任知制诰,兼吏部流内铨,最后请求任邓州知州,于是安葬于邓州,享年四十六岁,其逝世于宝元二年(1039)。
公以文章贵朝廷,藏于家凡八十巻其制诰,世所谓常、杨、元、白不足多也。而又有政事材,遇事尤剧,尤若简而有余。
注释:制诰,为皇帝的诏令。常衮(729-783),字夷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十四年(755)状元,登第后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永泰元年(765)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以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不久任考功员外郎。加封为集贤院学士。大历九年(774)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科考。大历十二年(777)拜相,封河内郡公。德宗即位后,被贬为河南少尹,又贬为潮州刺史。不久为福建观察使。建中四年(783)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杨炎(727—781),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县)人。早有文名,入河西节度幕府。唐代宗时历任礼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与常衮同撰诏敕。遭贬道州司马。唐德宗李适即位后,举荐入朝,官至门下侍郎、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中二年(781),贬为崖州司马,旋即遭赐死,年五十五。后复官,追谥“平厉”。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一度官至宰相,被贬往外地。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生于河南新郑。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译文:此公以擅长文章得到朝廷重视,收藏在家大概有八十巻为皇帝所制诏令,世上所谓常衮、杨炎、元稹、白居易不算多。而且又有处理政事的才能,遇到的事越复杂,尤其犹如简单而且留有余地。
所至辄大兴学舎,庄懿、明肃太后起二陵于河南,不取一物于民而足,皆公力也。后河南闻公䘮有出涕者,诸生至今祠公像于学。
注释:辄,立即。庄献明肃太后(968—1033),名刘娥,祖籍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庄懿太后(987-1032),杭州人,宋真宗赵恒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祖父李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亲李仁德,后来封为左班殿直。
译文:所到之处立即大举兴建学校,为庄献明肃太后、庄懿太后所兴建的二座陵园均在河南府,不取一物于民间而足用,全是此公之力。后河南府闻知此公逝世大有为之流泪者,诸生至今祭祀此公之像于学校。
邓州有僧某诱民男女数百人,以昏夜聚为妖,积六七年不发,公至立杀其首,其余不问。又欲破美阳堰,废职田,复召信臣故渠,以水与民而罢其岁役,以卒故不就。
注释:美阳堰,引湍河水灌溉公田的水利工程。因距离邓州一百二十里,水远且少,不及于民。滨堰所筑土墩大小十多个,且每年有几处坏,于是调民增筑。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活跃于西汉初元至竟宁年间(前48—前33),以明经甲科出身,任职郎中,后出补谷阳长,迁上蔡长。在任期间,爱护人民,得到百姓称颂。升任零陵太守,因病归家。病愈后征为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一心为民。工作勤奋,又很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经常深入乡村,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出入田间,有时就在野外休息,难得有安居之时。巡视郡中各处水泉,组织开挖渠道,兴建了几十处水门堤堰,灌溉面积逐年增加,多达三万顷。百姓因之富足,户户有存粮。主持兴建的南阳水利工程中,最有名的是六门堰和钳卢陂。六门堰又叫穰西石堰,在今河南邓县城西三华里。壅遏汉水的二级支流湍水(流入汉水支流清水,今白河),形成水库。可以灌溉穰县(今邓县)、新野、涅阳(今邓县东北)三县五千多顷农田。这一带水利历史上经过多次兴废,直到明代末年才完全废弃。钳卢陂在邓县城南六十华里,号称灌田万顷,废于清代前期。职田,国家掌握的公田,不属官吏私人所有,只以收获物或部分收获物充作其俸禄的一部分,官吏离任时要把职田移交给下一任。这种土地严禁买卖,也不得换易。岁役,男性公民所服徭役。
译文:邓州有恶僧某引诱平民男女几百人,以黄昏黑夜聚集为妖孽,长达六七年不案发,此公一至立即杀了其首领,其余协从不问。又打算毁弃美阳堰,废除公田,复恢召信臣的故水渠,以渠水与民众而罢免其每年徭役,因逝世而没有成就。
于吏部所施置,为后法。其在朝,大事或谏,小事或以其职言。郭皇后失位,称《诗•白华》以讽,争者贬,公又救之。
注释:施置,处置;安排。职言,直言,职责,尽职说话。郭皇后,章穆皇后(975-1007)郭氏,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赵恒第二任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淳化四年,真宗为襄王,宋太宗为之赐婚。十七岁的郭氏入襄王府,封为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为秦国夫人。真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景德四年,郭后随从真宗巡幸西京,回宫后皇后病崩,享年三十二岁。《诗•白华》,即《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白华》,今佚。申后,《诗序》:《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诗序》:《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幽王娶申女,生太子宜臼,又说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而放宜臼,将杀之。
译文:在吏部所有处置,为后人效法。其在朝堂,大事或是规谏,小事或是尽职说话。章穆皇后郭氏病逝,称颂《诗经•白华》以讽育,争论者遭贬,此公又去救之。
尝上书论四民失业,献《大宝箴》,议昭武皇帝不宜配上帝,请罢内作诸竒巧。因灾异推天所以谴告之意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
注释:四民,即士农工商。《大宝箴》,唐贞观二年(628),幽州总管府记室兼直中书省张蕴古向太宗呈奏《大宝箴》,文辞和意义都很好,可以作为对君主的规劝警戒。昭武皇帝,即刘聪(?-318),十六国时汉国(后被改称为前赵)国君,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汉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氏。河瑞二年(310),杀兄太子刘和夺位。这匈奴的国君汉化程度很高,执政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使用了大批汉族文人,并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晋永嘉五年(311),派大将军呼延晏攻破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建兴四年(316),又派刘曜最后攻陷长安,西晋被灭亡。灾异,指异常的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
译文:曾上疏论士农工商四民的失业问题,献上幽州总管府记室兼直中书省张蕴古《大宝箴》,议论十六国时汉昭武皇帝刘聪不宜配飨五方上帝,奏请停止禁内制作诸奇技淫巧。因异常的自然灾害推论是上天所以谴责告诫之意论说时政。又论说方士不宜进入宫中,请求追回所赐的诏令。
又以为诏令不宜偏出数易。请繇中书、宻院然后下。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及知制诰,自以其近臣,上一有所不闻,其责今豫我,愈慷慨欲以论谏为己事。
注释:悉数,指一一列举细说;全数、全部。近臣,君主所亲近的臣子。论谏,论述讲谏的方法;议论和进谏。
译文:又认为诏令不宜不正确发出而数次改变。请由中书省、枢宻院然后下颁。其所曾经直言甚多,不可一一列举细说。当任知制诰,自以为是君王近臣,皇上一有所不知,其责任今在我,越慷慨激昂想以议论和进谏为己任。
故其葬也,庐陵欧阳公铭其墓,尤叹其不寿,用不极其材云。卒之日,欧阳公入哭其堂,椸无新衣,出视其家,库无余财。
注释:椸,衣架。
译文:故而其安葬,庐陵欧阳修撰墓志铭,尤其叹息其不长寿,说不尽量发挥其才干。逝世之日,欧阳修入哭其灵堂,衣架上没新衣,出来一看其家,家无余财。
盖食者数十人,三从孤弟妷皆在,而治衣栉才二婢。平居宽然,貌不自持,至其敢言自守,矫然壮者也。
注释:妷,古同“侄”:“亲交既许来,子~亦可以。” 三从,指从曾祖、从祖、从父。宽然,表示放心,度量宽宏的样子。自持,自我克制;自守;自固;谓自己;自己维持;自己坚持。掌握或处理;心存信念,对自己的约束。自守,是指自坚其操守。矫然,意思是坚劲貌。
译文:因为所食者几十人,曾祖、从祖、从父名下的孤儿弟侄都在,而治理衣服和梳头的才只有二个婢女。平素度量宽宏的样子,其貌并不自我矜持,以至其敢说自坚其操守,坚劲貌壮烈者。
谢氏本姓任,自受氏至汉、魏无显者,而盛于晋、宋之间。至公再世,有名爵于朝,而四人皆以材称于世。先人与公皆祥符八年进士,而公子景初等以历官行事来曰:“愿有述也,将献之太史。”谨撰次如右,谨状。
注释:谢氏本姓任,隐公十一年《左传》疏:“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四人,指谢涛、谢绛、谢景初、谢景温四个。太史,官名,也指复姓。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再世,两代。先人,指祖先;古人。常指已死的父亲。历官,执掌历法的官员。行事,办事。撰次,编集;编纂;写作;记述;编集排比。谨状,谓敬谨陈述。
译文:谢氏本姓任,自从受姓以后至汉朝、曹魏均没有显达者,然而盛旺于晋朝、南朝宋之间。直至此公二代,有名气爵位于本朝,而谢涛、谢绛、谢景初、谢景温四人皆以才能著称于世。先父与此公皆属祥符八年(1015)进士,而以此公长子谢景初等以经历官场办事,前来说:“希望有所表述,以将献给史官。”特谨慎地撰写于右边,敬谨陈述。
王安石为谢绛撰行状,不仅是因为其祖母谢氏,而且主要是出于对谢绛的熟悉和尊敬,又与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谢景回兄弟深厚的情谊。谢景初知余姚,其弟谢景平知会稽、王安石知鄞县、韩玉汝知钱塘,皆有政声,吴越称之为“四贤”。
王谢是通家之好,王安石其弟王安礼成为谢绛的女婿,为谢景回撰墓志铭(《谢景回墓志铭》,见《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