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堂王氏源流考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人类从历史的长河中走到今天,源远流长,本源可溯。盘古氏首传天皇氏,次传地黄氏,三传人皇氏。人皇氏后有五龙氏,一曰皇伯,二曰皇仲,三曰皇叔,四曰皇季,五曰皇少,五氏同治,宰五方(即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司五行,但无统一国法。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原始氏族社会。
直到神农,名石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生。其母为有峤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长曰石年,育子姜水,故以姜为姓,号烈山氏,以德王天下,故称炎帝。炎帝后传入轩辕氏时代。
轩辕氏姓公孙,系母附宝怀孕二十四月所生,生于公元前2717年农历三月初三,因生于轩辕之无坵,故取名轩辕,又长于姬水,以姬为姓,又因以土德称王,土为黄色,故称“黄帝”。
黄帝是盘古开天辟地后,对社会创造性最多、功绩最大的帝王,开国于公元前2697年,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卒于公元前2598年九月初九日,在位101年,寿152岁,葬于陕西桥山(陇西黄陵)。
黄帝传玄帝姬颛顼、喾帝姬夋、尧帝伊放勋、舜帝姚重华,历470余年,进入夏、商、周三朝。周朝时周定王瑜生周简王夷,简王生周灵王泄心,灵王生太子姬晋。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年十五辅佐父王,因谷,洛水患直谏父王,被废为庶人,然太子晋因而修道缑山。灵王卒后,其次子姬贵继位。太子晋子宗敬官至司徒,见周朝将衰,即请老致仕,家于太原。因历祖系王家之后,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称王姓,为姬姓之王。太子晋成为中国大多数王姓的系姓鼻祖。他的后裔有太原、琅琊、三槐、开闽等多个分支,蕃衍全国,成为中华姓氏之大姓。
太子晋后裔最大的支派为太原、琅琊、三槐、开闽四大支。晋传长子宗敬,宗敬传六世至王错,仕魏大夫,上将军,官至上军大夫。错传二世至王渝,仕魏上将军。至渝生息,仕司寇,上将军。息传王亢,亢传王翦,事秦始皇为大将军,翦传贲,事秦为大将军,贲传王离,事秦为大将军,赠忠烈侯,生元、威二子。
王元,秦时为临淄令,为避秦乱,迁居山东琅琊,为琅琊王氏之始祖。
王威,事秦为左长史,仕汉为扬州刺史,世居山西太原广武,为太原王氏之祖。生一子志。王志下传九世为王霸,太原广武人,居晋阳,生二子,长殷,仕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而居,为太原王氏祁县支祖,霸次子咸,为太原王氏晋阳支祖。
王殷之子亥,下传五世至宏,居太原祁县。后汉仕汉东太守,绵竹侯。以从叔允之难,弃官北居新兴,仍为新兴雁门太守。下传三世至寓公,以文学优显於世,遭民怀之难,东迁居焉。寓曾孙囧幽洲刺史,后魏度支尚出,护乌丸校尉,广阳侯,号乌丸派王氏。囧下传五世至文济公,任唐侍御史,吏部员外郎等职。生一子仁忠公,解褐濮洲司法参军,俄转湖洲司兵参军,转太常少卿,卒葬左翊太原旧茔。其孙碧公福寿全,享寿109岁。子观文公,唐登进士,授凌烟阁学士。下传五世至琮公,字国宝,以人才举,高隐不仕,殁葬宁州城外东岸(小地名泥湖),由江南婺源迁浙江金华至江西南康府茶场镇,后迁居宁邑东岸里,为迁分宁(修水)始祖。
琮公下传裕、邺、馨、敏、仲利、土用、详、赟至濬公,字及主沅,登进士第,授知安乡县令,从政。濬公传倬、辉、懋、佑至瑛公。
对于瑛公的上源世系,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几次到周边县市,两次到江西泰和、吉安,无一着落。陷入迷茫之际,我们又依据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太原王氏总谱》理事会于2017年3月15日《关于湖南祁东县太和堂段王氏上源的考证意见》,及四川广安(清)宣统二年谱载“河自龙门而下迳冀州……”等文字记载,于2017年11月中旬第三次前往江西,在修水王氏宗亲会的大力配合下,查阅了《修水王氏族谱》(清)道光二十年版,终于找到了王瑛的上源,并对修水王氏在风俗、婚俗、“太原郡封”等使用习惯、生活习惯、世系年龄等都与祁东太和堂王氏极为相似,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讶。王瑛兄弟4人(瑛为长子),随父从修水迁徙吉安泰和定居。
洪武之世,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娥江桥王氏最盛,同里有段氏与我王氏世为亲眷,因无嗣,遂抱王氏之子王瑛以承宗祧,瑛少习诗书,长研歧黄,周流各州县悬壶济世,生子二,长子曰段保一郎,次子曰段保二郎。兄弟二人,命途多舛,门祚衰薄,闻湖南地阔人稀,父子三人于永乐十二年(1414)甲午岁迁移三楚,时一郎年方39岁,居永州府祁阳县文明铺江湘乡乐安坡,即今祁阳县文明铺白溪村老屋园,开基立业,垦荒造田,繁衍生息,至今已670多年,堂号太和堂。立保公一郎王氏三娘为始祖。二郎徙宝庆府邵阳县。
始祖段保一郎,生于元至正二年(1342)壬午十月初六日吉时,殁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十月初十日吉时,享年50岁。始祖妣王氏三娘,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甲申八月申时,殁于明永乐元年(1403)癸未三月初三日申时,享寿60岁,生四子并抚养一子。
段保一郎长子子财,字发之,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五月初五日生,明宣德八年(1433)殁,享寿67岁。由乐安坡迁居祁东太和堂白溪町,繁衍鼎盛,至目前在祁东、祁阳、邵阳、四川广安等地,已形成十五大支系。子财公生三子,即嗣荣(待考)、嗣华、嗣贵。嗣华生四子,即顺仁(待考)、顺义(待考)、顺礼、顺智。顺智公生四子,即文兴、文秀(往川)、文敬、文明。顺智公后裔分成了十一个支系。并从第五代文字辈起,去段回王,开创了太和堂王氏新的历史。
顺礼公无嗣,抚顺智公四子文明为嗣。由白溪町迁居十梅村,生子七,即思琮、思琏、思珍、思琅、思瑀、思璁、思琼。分七房,历数百年,族裔居住不一其处。思琮公后裔定居文明村;琏公后裔散居路子冲、东安、罗丝塘、黑皂冲、和冲、白云庵,龙家亭等地;珍公后裔分布十梅村、文明村、牛子庙、张家排村、王家铺子、豹子村、五丰铺田东村;琅公后裔卜居十梅村,文旺村、文桥村、张家排村、邵阳郦家坪村、东安、文珠山村、云龙山、节孝村。瑀公后裔常居蒋家桥天元村、胡坪村;璁公后裔居住在紫云桥包山庙;琼徙川失联。
顺智公长子文兴公亦生六子,即思源、思琦、思钊、思财、思春(待考)、思爵。
文兴公长房思源公,生五子,即机、柱、枢、桥、栋。机公七世孙曜,五子登科,即世瑞、世珠、世珢、世琇、世班,旦先公加上曜公堂弟一子世珀,分为七大房。其中世瑞后裔居住在肥塘冲、祁阳田塘冲、邵阳五丰铺、秧田排。世珠后裔住肥塘冲、三塘庙。世珢、世琇后裔住桥梓头、肥塘冲。世珀住圆珠山等地。世班后裔住桥梓头、肥塘冲、邵阳罗城。
文兴公次子恩琦公从白溪町迁居石牛陂。五世孙用贤公之子尧德、学德成为两大房。尧德后裔卜居胡坪坳、虎形山;学德后裔定居吉六院、涧塘冲、柏树湾、黑子冲。用贤公之弟友贤曾孙登辉、登星的孙享礼、益礼、际世、际泰、际武、际高之子友仁的儿子成元、成学、成章,登高次子蔼仁之子成上,共组成十大房。登辉后裔居住胡坪坳和小坪。登星之曾孙享礼后裔居住在隆回。益礼公后裔居住在栗木塘。际世公裔居住在冲塘、桐乐坪、桥新、老屋院、翻身堂、凤仙塘、竹山院、渡旺塘。际泰公后裔居住在堂大院。际武后裔居住在球二院。成元公后裔居住在杨梅冲。成学公后裔居住在正天院。成章公裔居住在虎形山。蔼仁公子成上公后裔居住石湾、隔坡院、黄土铺。登照公后裔居住在杨头湾。还有友贤公次子居住在新陂江。守贤公居住在宪九院。
文兴公三子思钊,由白溪町迁文冲,其后裔有尧、舜、臣、锦、享五个房系,均住在文冲王家、太和堂、城连墟境内,尚有迁居北京、兰州、武汉、长沙、岳阳、衡阳、永州、广州、深圳、西双版纳、邵阳、新宁县等地。
文兴公四子思财,生三子,即表(无嗣)、璋、昺,璋与昺各成一个支系。璋公,字秉生,生子四:廷用、廷册、廷岗、廷亮。其后裔居住在两町院子、新龙里、琴塘冲、古蟋堂、罗口町松树排头、向阳村、香花村、邵阳五丰铺、界牌、九塘冲、罗城莲花村等地。昺公,玄孙日臣公生五子:诚、訏、诒、访、钟。臣弟日培生二子:谍、咏,共发七房,后裔居住在湾堂、訏目堂、厚德堂、栗山排、梨树堂、广集堂、王家园、新屋排、阳鼓堂、兔子坪、五桂堂、王定堂、老屋院子、石板铺村、车塘观、十八弓村、良村湾、杨柳湾、老屋邝家,邵阳白仓、下花桥等地。
文兴公六子思爵,后裔除培信入川外,居住在幸福村王家排。
顺智三子文敬,字以壮,由白溪町迁居凤形老屋。生二子,即思秦(往川)、思泰。思泰公,字履平,生子四:輗、轮、辕、轩,轮、辕、轩三公待考。輗公生四子:时中、用中、守中、汉中(幼殇)。
时中公,字东泉,后裔居住在元珠山、乐家岭、老文堂、邵阳朱甲亭、紫云桥、武冈田东村。
用中公,生二子:贤、学。本支从凤形山老屋迁孝友堂,再迁月形堂,后裔居住在孝友堂、月形堂、经家冲、紫云桥、王家排、五丰铺、白树园、双江村、月形排、广西柳州市等。其中汝昇、汝明、汝耀、汝鼎、盛世、日晹、日喧、日生、日吟入川,诗纪、诗绣迁蓝山县。
守中公,字前锋,生子三:臣、宦(无嗣)、吉。长子臣,字廷五,为该支始祖,后裔分为十二大房,即世英(灿兮)房、世俊(在简)房、世芳(野发)房、世成(绍德)房、世顺(伯和)房、世瀚(大宗)房、世潘(价人)房、世法(准人)房、世洛(绍程)房、世濂(顺天)房、世沅(临湘)房、世浩(绍周)房。他们居住在圆珠山、中和堂、乐家岭、肥塘冲、黄陂桥、沧溪、天申庙、沙坪、尹家排、江合、长冲、石珠山、曾家湾、隔壁院、新屋院、毛栗山、凤形山、龙塘庙、琴塘冲、石板铺、小桃、把关口、东安、罗城、碧子塘等地。
三子吉,字培庭,曾祖父文敬公由白溪町迁居凤形山老屋,培庭生长于凤形山老屋,十三世药林公于公元1726年从凤形山迁居迎仙萼辉堂。后裔居住在迎先村、乐家村、向阳村、上游村、凤形村、琴塘村、圆珠村、三塘村、把口村、节孝村、沙坪村、天兴村、少年村、苍溪村、黄陂村、茶园村、十八弓、龙家亭、邵阳市武冈、下花桥、祁阳县、文富市、龚家坪等地。
子财三子嗣贵,留居乐安坡白溪村,后裔居住在白溪村、香潭铺、杨家桥,冷水滩、新化、荷色塘、四川广安等地。世孙登第、登榜、鑑公于康熙五十四年入四川广安,为入川始祖。
登第公,字玉生,系湖广永州府祁阳县文明乡五十三都泥江硚,生于清顺治十六年戊戌岁十一月二十五日申时,殁于清雍正八年巳酉岁七月十七日已时,终年71岁。妻文氏,法名真正,生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生于湖广永州府祁阳县文明乡五十都丝塘冲,殁于1749年,终年70岁,安葬于宅右,亥山巳向立坟。2016年新迁移登第公坟,移土为坟,夫妻同茔。生三子:璠、世、懿。
登榜公,字美生,系湖南省永州府祁阳县上文明乡五十三都盘古大王祠下地名泥江硚,生于大清康熙十九年(1680)庚申岁七月十六日辰时,殁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岁二月二十七日卯时,享年84岁。妻桂真颜,素字广现,系湖南省永州府祁阳县上文明乡五十四都鸟塘观坎下曾公大王祠下石禾塘生长,生于大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癸亥岁三月初一日辰时,殁于清乾隆九年(1744)甲子岁三月二十五日午时,享年71岁,葬莲坪河嘴甲山庚向立墓。生六子:凤、陞、秀、国、英、亲。
鑑公,字茂之,系湖南省祁阳县永昌乡四十三都秋思塘生长人氏,生于清康熙廿四年(1685)二月十五日辰时,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十八日亥时殁于白鹤岭,享年92岁,葬于明月乡生藤坝铜蔴湾,正作庚山甲立坟。妻李氏,法名祖觉,字福知,系湖南省祁阳县永昌乡生长人氏,生于大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九月十八日酉时,殁于乾隆四十年(1775)四月十九日亥时,享年82岁,姚坪里唐家岭戊山辰向立坟。生七子:如标、如槐、如相、如榜、如掬、如桂、如栋。
登第、登榜、鑑公三大支迁四川广安为烂坝王氏始祖,其后裔居住于代市镇长五办事处龙王、平桥、天桥、帽合、椅子、长五、群模、会龙、岳庙,观塘镇双碑红旗祠堂,虎城镇三溪水口庙,华蓥市禄市镇,广安区大兴镇。
段保一郎次子子源公,字有之,由乐安坡迁居柏树湾,生于元至正二十九年(1369)四月十八日,卒于宣德元年(1426)九月,享年58岁,生二子:嗣澄、嗣魁。后裔居住在柏树湾、柳沙湾、尹家排、冷水滩、零陵普里桥、沙子塘等地。
段保一郎三子子通,字引之,由乐安坡迁居南禾陂,明洪武七年(1374)五月二十九日生,明宣德五年(1430)一月十九日殁,享年57岁,生子嗣富。嗣富公生子三:顺显、顺全、顺仑(待考)。顺显公生三子:文銮、文釜、文金。顺全公也有三子:文海、文汉、文凤。文銮公有四子:思尧、思舜、思让、思飞。思尧公生子三:楚、禹、熙。禹、熙、思舜、文釜、文金、顺全各成一房,分别居住在老屋王家、新屋王家、杉木桥、城连墟、尹家排、贺家冲、腰圩排、十八弓、松山院、把关口、马颈坳、白溪町、祁阳蛇形山、矮子岭等地。
段保一郎四子子达,徙川,其后裔情况待考。
段保一郎抚子以孝,其后裔于公元1994年回迁信公系。
自周灵王太子晋开族立姓至今,子孙绵延海内外,太和堂王氏前后相继近百代,上下达2500余年,可称“王家立姓肇姬晋,百世流风溯太和”。
历经五千多年的文明祖国,正值中兴之时,作为太和堂王氏后裔,定会弘扬祖德,作出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养育了祖先的这片热土的特殊奉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太和堂王氏源远流长。愿普天下的太和堂王氏子孙,团结拼博,务实开拓,以不忘初心,敢为人先的精神,致力于民族强盛,王族兴旺而努力奋斗!
炎黄裔子孙名扬五洲,太和堂王氏彪炳千秋。

太和堂王氏族谱编篡委员会
公元201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