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南史》东海王氏名人录

《晋书》《南史》东海王氏名人录

 

东海王氏,自东汉至南北朝,是王姓人的一著名家族。兴盛于东汉会稽太守王朗。王朗以孝义闻名,徐州刺史陶谦慕名举其为秀才。替陶谦代写奏章受汉献帝赏识,被任命为会稽(今绍兴)太守。时天下大乱,王朗先依附孙策,后投靠曹操,官至司徒。

朗子王肃,当世名儒,魏末官至卫将军,有子八人。司马懿当政后,王肃坚决站在司马氏一边与曹爽对峙,将女儿王元姬嫁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为妻。元姬的长子司马炎后来成了代魏而立的晋武帝,王元姬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文明皇太后,弟王恂官至车骑将军,袭封兰陵侯,恂弟王虔官至尚书,封安寿亭侯,虔弟王恺官至后将军,封山都县公。王恺曾和石崇斗富,名噪一时。

王虔子士文袭父爵,镇许昌,被匈奴人刘聪杀死。入东晋后,王虔之后王隆官后将军,王隆子景,王景子雅。王雅有子三人:准之、协之、少卿,晋末分别任散骑侍郎、黄门郎、侍中。刘宋时,王雅孙王庆任员外常侍,庆子王元闵任护军司马,元闵子王谌(音shèn)任黄门郎,入齐后转南兖州刺史,卒于官。有从叔王擒【少卿生一子王运,运公生子王摛:(chī)】,以文学见赏于宰相王俭、齐竞陵王萧子良等人,官至尚书左丞。又有王准之任司徒左长史,准之子延年任员外常侍,延年子僧儒仕粱为尚书郎,有盛名,是东海王氏在南朝影响最大者。萧齐时,东海王氏又有长沙太守王沈。南北朝以后,东海王氏衰落无闻。

一、《晋书》:王恂、王虔、王恺

王恂,字良夫,文明皇后之弟也。父王肃,魏兰陵侯。恂文义通博,在朝忠正,累迁河南尹,建立二学,崇明《五经》。鬲令袁毅尝馈以骏马,恂不受。及毅败,受货者皆被废黜焉。魏氏给公卿已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自后小人惮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武帝践位,诏禁募客,恂明峻其防,所部莫敢犯者。咸宁四年卒,赠车骑将军。恂弟虔、恺。

王虔,字恭祖。以功干见称,累迁卫尉,封安寿亭侯,拜平东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征为光禄勋,转尚书,卒。子士文嗣,历右卫将军、南中郎将,镇许昌,为刘聪所害。

王恺,字君夫。少有才力,历位清显,虽无细行,有在公之称。以讨杨骏勋,封山都县公,邑千八百户。迁龙骧将军,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寻坐事免官。起为射声校尉,久之,转后将军。恺既世族国戚,性复豪侈,用赤石脂泥壁。石崇与恺将为鸩毒之事,司隶校尉傅祗劾之,有司皆论正重罪,诏特原之。由是众人佥畏恺,故敢肆其意,所欲之事无所顾惮焉。及卒,谥曰丑。

二、《晋书》(三十):王雅

王雅,字茂达,东海郯人,魏卫将军肃之曾孙也。祖隆,后将军。父景,大鸿胪。雅少知名,州檄主簿,举秀才,除郎中,出补永兴令,以干理著称。累迁尚书左右丞,历廷尉、侍中、左卫将军、丹阳尹,领太子左卫率。

雅性好接下,敬慎奉公,孝武帝深加礼遇,虽在外职,侍见甚数,朝廷大事多参谋议。帝每置酒宴集,雅未至,不先举觞,其见重如此。然任遇有过其才,时人被以佞幸之目。帝起清暑殿于后宫,开北上阁,出华林园,与美人张氏同游止,惟雅与焉。

会稽王道子领太子太傅,以王雅为太子少傅。时王珣兒婚,宾客车骑甚众,会闻王雅拜少傅,回诣雅者过半。时风俗颓弊,无复廉耻。然少傅之任,朝望属珣,珣亦颇以自幸。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将拜,遇雨,请以伞入。王珣不许之,因冒雨而拜。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

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籓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王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从从容曰:“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仲堪虽谨于细行,以文义著称,亦无弘量,且干略不长。若委以连率之重,据形胜之地,今四海无事,足能守职,若道不常隆,必为乱阶矣。”帝以王恭等为当时秀望,谓王雅疾其胜己,故不从。二人皆被升用,其后竟败,有识之士称其知人。

迁领军、尚书、散骑常侍,方大崇进之,将参副相之重,而帝崩,仓卒不获顾命。雅素被优遇,一旦失权,又以朝廷方乱,内外携离,但慎默而已,无所辩正。虽在孝武世,亦不能犯颜廷争,凡所谋谟,唯唯而已。寻迁左仆射。隆安四年卒,时年六十七。追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长子准之,散骑侍郎。次协之,黄门。次少卿,侍中。并有士操,立名于世云。

(列传第五十三…王雅)

三、《南史》(三十四):王僧孺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也。魏卫将军肃八世孙也。曾祖王雅,晋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祖准之,宋司徒左长史。父延年,员外常侍,未拜卒。

僧孺幼聪慧,年五岁便机警,初读孝经,问授者曰:“此书何所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愿常读之。”又有馈其父冬李,先以一与之,僧孺不受,曰:“大人未见,不容先尝。”七岁能读十万言,及长笃爱坟籍。家贫,常佣书以养母,写毕讽诵亦了。

仕齐爲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爲丹阳尹,召补功曹,使撰东宫新记。司徒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与太学生虞羲、丘国宾、萧文琰、丘令楷、江洪、刘孝孙并以善辞藻游焉。而僧孺与高平徐夤俱爲学林。文惠太子欲以爲宫僚,乃召入直崇明殿。会薨,出爲晋安郡丞,仍除候官令。建武初举士,爲始安王遥光所荐,除仪曹郎,迁书侍御史,出爲钱唐令。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于竟陵王西邸,以文学会友,及将之县,昉赠诗曰:“唯子见知,唯馀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形应影随,曩行今止。百行之首,立人斯着,子之有之,谁毁谁誉。修名既立,老至何遽,谁其执鞭,吾爲子御。刘略班艺,虞志荀录,伊昔有怀,交相欣勖。下帷无倦,升高有属,嘉尔晨登,惜馀夜烛。”其爲士友推重如此。

梁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待诏文德省。出爲南海太守。南海俗杀牛,曾无限忌,僧孺至便禁断。又外国舶物、高凉生口岁数至,皆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就市,回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爲常。僧孺叹曰:“昔人爲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二岁,声绩有闻。诏征将还,郡中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至,拜中书侍郎,领着作,复直文德省。撰起居注、中表簿,迁尚书左丞,俄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坠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顷之即真。

时武帝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沈约以下辞人同作,帝以僧孺爲工。历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参大选,请谒不行。出爲仁威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行府、州、国事。初,帝问僧孺妾媵之数,对曰:“臣室无倾视。”及在南徐州,友人以妾寓之,行还,妾遂怀孕。爲王典签汤道湣所纠,逮诣南司,坐免官,久之不调。友人庐江何炯犹爲王府记室,僧孺乃与炯书以见其意。后爲安成王参军事,镇右中记室参军。

僧孺工属文,善楷隶,多识古事。侍郎全元起欲注素问,访以砭石。僧孺答曰:“古人当以石爲针,必不用铁。说文有此砭字,许慎云:‘以石刺病也。’东山经:‘高氏之山多针石。’郭璞云:‘可以爲砭针。’春秋:‘美疢不如恶石。’服子慎注云:‘石,砭石也。’季世无复佳石,故以铁代之尔。”

转北中郎谘议参军,入直西省,知撰谱事。先是,尚书令沈约以爲“晋咸和初,苏峻作乱,文籍无遗。后起咸和二年以至于宋,所书并皆详实,并在下省左户曹前厢,谓之晋籍,有东西二库。此籍既并精详,实可宝惜,位宦高卑,皆可依案。宋元嘉二十七年,始以七条徵发,既立此科,人奸互起,僞状巧籍,岁月滋广。以至于齐,患其不实,于是东堂校籍,置郎令史以掌之。竞行奸货,以新换故,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流。凡此奸巧,并出愚下,不辨年号,不识官阶。或注隆安在元兴之后,或以义熙在甯康之前。此时无此府,此时无此国。元兴唯有三年,而猥称四、五,诏书甲子,不与长历相应。校籍诸郎亦所不觉,不才令史固自忘言。臣谓宋、齐二代,士庶不分,杂役减阙,职由于此。窃以晋籍所馀,宜加宝爱”。武帝以是留意谱籍,州郡多离其罪,因诏僧孺改定百家谱。始晋太元中,员外散骑侍郎平阳贾弼笃好簿状,乃广集衆家,大搜群族,所撰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凡诸大品,略无遗阙,藏在秘阁,副在左户。及弼子太宰参军匪之、匪之子长水校尉深世传其业。太保王弘、领军将军刘湛并好其书。弘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湛爲选曹,始撰百家以助铨序,而伤于寡略。齐卫将军王俭复加去取,得繁省之衷。僧孺之撰,通范阳张等九族以代雁门解等九姓。其东南诸族别爲一部,不在百家之数焉。普通二年卒。

僧孺好坟籍,聚书至万馀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家书埒。少笃志精力,于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时重其富博。集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百家谱集抄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文集三十卷,两台弹事不入集,别爲五卷;及东宫新记并行于世。

(列传第四十九江淹)

四、《南史》(三十七):王沈

时长沙太守王沈、新蔡太守刘闻慰、晋平太守丘仲起、长城县令何敬叔、故鄣县令丘寂之,皆有能名,而不及琰也。

沈字:彦流,东海人,历钱塘、山阴、秣陵令,南平、长沙太守,清廉戒慎,身恒居禄而居处日贫。死之日无宅可憩,故吏爲营棺柩。

闻慰自有传。仲起见沈宪传,敬叔见子思澄传。

五、《南史》王氏人物卷49列传第三十九王谌

王谌(chèn)字:仲和,东海郯人,晋少傅王雅玄孙也。祖王庆,员外常侍。父王元闵,护军司马。

宋大明中,沈昙庆爲徐州,辟王谌爲迎主簿,又爲州迎从事,湘东王彧国常侍,镇北行参军。及彧即帝位,是爲明帝,除司徒参军,带薛令,兼中书舍人。谌有学义,见亲遇,常在左右。帝所行惨僻,谌屡谏不从,请退,坐此系尚方。

后拜中书侍郎。明帝好围棋,置围棋州邑,以建安王休仁爲围棋州都大中正,谌与太子右率沈勃、尚书水部郎庾珪之、彭城丞王抗四人爲小中正,朝请褚思庄、傅楚之爲清定访问。后爲尚书左丞,领东观祭酒,即明帝所置总明观也。迁黄门郎。

齐永明初,累迁豫章王太尉司马。武帝与谌相遇于宋明之世,甚委任之。历黄门郎,领骁骑将军,太子中庶子。

王谌贞正和谨,朝廷称爲善人,多与之厚。八年,转冠军将军、长沙王车骑长史,徙庐江王中军长史,又徙西阳王子明征虏长史,行南兖府州事。谌少贫,常自纺绩,及通贵后,每爲人说之,世称其达。九年卒。

王谌从叔王摛(chī)以博学见知。尚书令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俭尝使宾客隶事多者赏之,事皆穷,唯庐江何宪爲胜,乃赏以五花簟、白团扇。坐簟执扇,容气甚自得。王摛后至,王俭以所隶示之,曰:“卿能夺之乎?”王摛操笔便成,文章既奥,辞亦华美,举坐击赏。王摛乃命左右抽宪簟,手自掣取扇,登车而去。俭笑曰:“所谓大力者负之而趋。”竟陵王萧子良校试诸学士,唯王摛问无不对。

爲秣陵令,清直,请谒不行。羽林队主潘敞有宠二宫,势倾人主。妇弟犯法,敞爲之请王摛,王摛投书于地,更鞭四十。敞怒谮之,明日而见代。

永明八年,天忽黄色照地,衆莫能解。司徒法曹王融上金天颂。王摛曰:“是非金天,所谓荣光。”武帝大悦,用爲永阳郡。后卒于尚书左丞。

(列传三十九庾杲之)

《晋书·王接传》:

《为愍怀太子服议》:愍怀太子虽已建立,所谓传重而非正体者也。依丧礼及郑氏说,制服不得与嫡同,应从庶例。天子诸侯不为庶子服,圣上于愍怀,无服之丧。难者曰:君父立之,与后所生同矣。焉有既为太子而复非嫡乎?答曰:嫡庶定名,非建立所易。丧服,庶子为其母缌,不言嫡子为其妾母,而曰:庶子为其母,许其为後,庶名犹存矣。(《通典》八十一,司隶从事王接议。)

《赠恤嵇绍议》:夫谋人之军,军败则死之;谋人之国,国危则亡之,古之道也。荡阴之役,百官奔北,惟嵇绍守职,以遇不道,可谓臣矣,又可称痛矣。今山东方欲大举,宜明高节,以号令天下,依《春秋》褒三累之义,加绍致命之赏,则遐迩向风,莫敢不肃矣。(《晋书·王接传》)

《报潘滔书》: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识智之士,钳口韬笔,祸败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荣斯行,欲极陈所见,冀有觉悟耳。(《晋书·王接传》)

王愆期

1、《晋书·显宗成帝司马衍》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三年春正月,平南将军温峤,帅师救京师,次於寻阳,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太守纪睦为前锋。征西大将军陶侃遣督护龚登受峤节度。锺雅、赵胤等次慈湖,王愆期、邓岳等次直渎。丁未,峻济自横江,登牛渚。

2、《晋书·陶侃传》

陶侃字士行,咸和七年六月疾笃,又上表逊位,以後事付右司马王愆期,加督护,统领文武。侃舆车出临津就船,明日,薨于樊溪,时年七十六。

3、《晋书·郭默传》

默既怀恨,便率其徒候旦门开袭胤。胤将吏欲距默,默呴之曰:我被诏有所讨,动者诛及三族。遂入至内寝。胤尚与妾卧,默牵下斩之。出取胤僚佐张满、荀楷等,诬以大逆。传胤首于京师,诈作诏书,宣视内外。掠胤女及诸妾,并金宝还船。初云下都,俄而还,停胤故府,招桓宣、王愆期。愆期惧逼,劝默为平南、江州,默从之。愆期因逃庐山,桓宣固守不应。

4、《晋书·礼志·凶礼》

咸康二年(公元336年),零陵李繁姊,先适南平郡陈诜为妻,产四子而遭贼。姊投身於贼,请活姑命,贼略将姊去。诜更娶严氏,生三子。繁後得姊消息,往迎还诜,诜籍注领二妻。及李亡,诜疑制服,以事言征西大将军庾亮府平议,时议亦往往异同。司马王愆期议曰:案礼不二嫡,故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诸侯犹尔,况庶人乎!士丧礼曰,继母本实继室,故称继母,事之如嫡,故曰如母也。诜不能远虑避难,以亡其妻,非犯七出见绝於诜。始不见绝,终又见迎,养姑於堂,子为首嫡,列名黄籍,则诜之妻也。为诜也妻,则为晖也母,晖之制服无所疑矣。礼为继母服而不为前母服者,如李比类,旷世所希。前母既终,乃有继母,後子不及前母,故无制服之文。然礿祠蒸尝,未有不以前母为母者,亡犹母之,况其存乎!诜有老母,不可以莫之养,妻无归期,纳妾可也。李虽没贼,尚有生冀,诜寻求之理不尽,而便娶妻,诚诜之短也。然陇亩之夫,不达礼义,考之传记,施孝叔之妻,失身於郤犨而不弃者,以非其罪也。诜有两妻,非故犯法。李鄙野人,而能临危请活姑命,险不忘顺,可谓李妇矣。议者欲令在没略之中,必全苦操,有陨无二,是望凡人皆为宋伯姬也。诜虽不应娶妻,要以严为妻,妻则继室,本非嫡也。虽云非嫡,义在始终,宁可以诜不应二妻而己涉二庭乎!若能下之,则赵姬之义。若云不能,官当有制。先嫡後继,有自来矣。众议贬讥太峻,故略序异怀。亮从愆期议定。

(来源:当路王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