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柏敦亲联谊活动上的发言

在桐柏敦亲联谊活动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宗亲,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红色、英雄的土地,来到千里淮河的源头。与相隔了三百多年的血脉亲人相聚,确实意义深远,可喜可贺。首先让我代表太原王氏琮公后裔联谊会向敦亲联谊寻根问祖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几位族贤(芳均、芳旭、国宝、险峰等)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乌台山天祥公后裔一直以来与老家没有失去联系,并从历史以来多次续修家谱都参与了共修,因此留住了根,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桐柏宗亲在寻根问祖的路上所付出的艰辛与执着表示诚挚的问候。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相聚一堂。

下面借此机会围绕寻根讲几点个人认识:

 1什么是根?从字面理解它是植物的地下部分用来吸收营养和水份的,如用在姓氏这就不同了,那就是根源,是底细、是缘由,比如说你为什么姓王?那你就应该知道你是姬姓王,是周灵王太子姬晋的后代。你的派辈为什么是(槐、庭、俊、彦、诗、礼、芳、声……)那你就应该知道你是太原王琮的后裔。我认为这就是根。要留住这个根必须完备三大要素:①就是谱牒的记载,这是人为可办成的事,所以就要不失时机竭尽全力去把它办好,②祖庙,也就是祠堂。这也是人力可为之事,③祖茔,这个就要靠缘份。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老去的祖先远远超过了我们现有的人口,他们的坟墓如果都能够保留,那我们的生存空间也被挤占了。所以说能保留的也是寥寥无几的。可以说能够 留下的也就是有一定地气、有一定风水的地方而且它的子孙一定是枝繁叶茂、繁荣昌盛的。我认为完善了这三大要素就留住了根。

2为什么要寻根?宋礼部侍郎张九成题王氏谱引是这么说的,我引用他的原文“予往往见故家旧族问其先世则懵然弗知,呜呼,此谱牒不讲之弊也。且豺獭尚知报本,人灵于物者不知祖宗之所自出,支派之所由分,亲疏之所以别。昭穆之所以序。豺獭不如也。王氏之谱引历千百年,以嗣以续,如视诸掌,其子孙之贤可知矣。予嘉其克诏先德,僭为之引”。宋朝大儒家朱熹也题王氏谱序,他以天象与地貌作比喻,他说天上的星星永远拱北斗,地上的昆仑山镇四岳八表逶迤顾盼。此于祖之亲而无有不本焉,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宜慎终迨远,而不可一毫或忽。

以上两位宋儒在古代就高度重视家谱的重要性。在当时我们王家因户部侍郎嘉议大夫王本公向仁宗皇帝进谱表得到了皇帝的恩准。所以其它姓氏对我们王氏大加赞赏。从此以后民间才有家谱,这就是作为后人要清楚根底的重要性。

3如何护好根?其实我们成立宗亲联谊会一直都围绕这个中心在转。我们于2012年清明节借祭祖扫墓之机,开了 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筹备会,当时我也不是筹委会成员。刚好也是清明回家扫墓,当时是(国宝、枕戈、祥辉、仕荣)几位族贤在做筹备工作,会上我受筹备组长国宝族贤的委托,在会上作了一个中心发言。根据筹备小组的意见具体作了四项家族大事初步设想,首先成立一个太原王氏琮公后代联谊会。作为常设机构,继而负责承办三项家族大事:①把迁宁始祖琮公墓申报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并按唐宋古风进行修缮,②重修家谱,③重建琮公祠。三项家族大事已基本完成两项。还差一项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实现。以上我提到根的三大要素,首先祖墓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一座是一座,一定要把它完善整修好,如果没有标志性的祖宗墓的存在,确实茫然,不知根在哪里。家谱是一家一族的历史档案,它包括了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兴替,土地沿革,人物事迹,族规家法。风土人情集大成于一体。有它就留住了根本。这个事这一届虽然基本完成了,但是我们还有近期才联系上的外迁支系。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把他列入补齐。护根的第三大工程琮公祠的重建,这也是一项工程量最大的事。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宗祠乃谒祖朝慎终迨远之圣地。吾姓祖先英灵之居所,敦亲睦族和群合众之灵源。纵观历史我族有一座总祠、三座支祠在县城。由于时世的变迁,已全部损毁,现横观我们周边的几大王氏宗祠,比如湖北阳新的琅琊王氏宗祠建筑规模宏大,三座大殿、四座陈列馆,占地几十亩,何等之气派;湖南平江三槐堂祠堂,金璧辉煌、气势雄伟;还有湖南王建民老板捐建的王氏宗祠,对外讲投资六千万,据说实际也花了近三千万。这都是我们周边近期建设起来的大祠堂。我们也是泱泱大族,远远落后于人,深感脸有愧色,觉得汗颜。所以联谊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在搞好敦亲联谊的同时,主要精力放在琮公祠的筹备建设上。全体宗亲们:谱序一脉留根本,族系万年共血缘。同根莫道通根晚,情意堪比淮水长。让我们携手共进,把家族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共创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合家幸福、财源滚滚、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太原王氏琮公后裔联谊会会长王秋江(谱名礼阳)

       2018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