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核心智囊成员之一:王沪宁

编者按语:在继《鄂东王氏风采》首刊登载王震、王岐山同志的文章之后,原本计划二期刊登王沪宁从政生涯。在第二期刊组稿之际,欣逢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王沪宁被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接替中共十八届常委刘云山的职位。这让王沪宁登上了人生政治与事业、名誉与官职的顶峰。由此,更激发了我们本期登载关于王沪宁的文章的热情,以表示对他的衷心祝贺!也寄望他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继续谱写他的精彩人生篇章!说到这里,我们还是来了解他之前自我造就的事迹吧!

“出国潮”下安于国内的教书匠

王沪宁,1955年10月6日生于上海,籍贯山东掖县(今莱州)。“爱学习”是多篇介绍王沪宁文章经常出现的字眼。据说,爱学习的王沪宁性格还十分内向。王沪宁上中学时,恰逢“文化大革命”。学校罢课后,他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书,从不参加抄家、批斗等活动。1971年,16岁的王沪宁初中毕业,由于体弱多病,未上山下乡,留在家里继续自学。

因破“四旧”,可供阅读的书很有限,但王沪宁抓到什么读什么,现在回想起来,王沪宁仍对那段时光充满眷恋。他对身边的同事说:“那时候虽然没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书好读,但对我个人却形成了两大优点:一是我学会了思考,可以把一些最普遍的事情条理化分析,问几个为什么;二是让自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觉得读书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事。”

由于好学,做人又谨慎,1972年夏,做了短暂学徒工之后,王沪宁被作为“工农兵学员”推荐到上海师范大学干校处培训班学习法语。1997年,王沪宁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工作了一年,此时恰逢中国恢复中断长达10年之久的高考和研究生制度。王沪宁的英语和法语都很好,按正常情况,他可以走上一条外交官生活道路。但1978年,他报考的却是当时刚恢复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师从有名的研究《资本论》的权威陈其人老先生。

毕业后,王沪宁留校任教。《中国高等教育》1986年第9期的一篇介绍王沪宁的文章称,当时,高校里有少数年轻人,向往出国简直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青年教师人才匮乏,王沪宁也知道有合适的机会出国深造会有益于学问。但他相信,不是唯有出国才能成大器。当时的王沪宁,总是主动请缨带课。作为教学上的新兵,王沪宁在短短的几年内接连不断开出新课,一学期通常开两三门课,多时要同时开四门课。由于勤奋,王沪宁迅速成为研究政治学理论的知名青年学者。

1985年,年仅30岁的王沪宁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此事使得王沪宁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人物。此后,王沪宁又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者王沪宁的政治观点

作为一位学有建树、著作等身的政治学教授,王沪宁治学严谨,功底深厚。《比较政治分析》、《反腐败:中国的试验》、《美国反对美国》、《国家主权》、《行政生态分析》、《当代中国家族村落文化》、《腐败与反腐败》等都是王沪宁所著。

王沪宁的许多观点是新颖的,他大量评价外国最新的、经典的政治学名著,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大量撰文,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作对比性分析。

1986年,王沪宁发表文章,提出在改革中必须有中央权利的必要集中,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进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该篇文章引起很大反响,上海知识界开始讨论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府集权的作用,开始介绍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和美国政治学家享延顿有关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人物社会的理论。这被认为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学术界、思想界风靡一时的新权主义的理论萌芽。

1987年5月出版的《比较政治分析》,是王沪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书是中国内地第一本从宏观角度对政治现象进行分析的政治学专著,该书从政治形式、过程、决策等10个领域入手,用比较政治学的学术方法,古今中外、纵横比较各种政治现象。正是这样的学术积累,奠定了王沪宁从学者走入决策层、实现由学术研究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根基。

1988年,他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可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王沪宁半年内去过大大小小三十几座城市和近二十所大学,在数十个政府和私人部门做过调查,与众多的美国人和外国人讨论美国,并将每天讨论、访问和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并写成《美国反对美国》一书。在该书中,王沪宁细致描写了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权利交替。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有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之所以有作用,在于它们都能保护统治阶段内部不同的团体之间的权利关系。”

王沪宁对政治体制的看法,散见于早期著作中。在其日记《政治的人生》一书中,谈到政治体制,王沪宁认为:中国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完善政治体制。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完善和构筑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模式的总则是不断扩大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的。

1988年,复旦大学首次派队问鼎亚洲大专辩论会的时候,年仅33岁得王沪宁就被时任校长谢希德(后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委以教练的重任,王沪宁率队出征狮城并不负众望。1993年,复旦再次组队,欢迎王沪宁出山担任顾问。

1993年,王沪宁出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1994年,出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在复旦的日子里,王沪宁当时整个心思都在做学问上。他在1995年出版的《政治人生》中曾这样形容自己:“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做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至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

1994年底出版的《政治的人生》一书记录的虽是生活琐事,却内含了其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看法。

王沪宁喜欢简约,讨厌繁琐,因为厌烦表格复杂而放弃去日本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在1月12日的日记中,王沪宁写过一篇文章叫《反对表格主义》。日记还提到一件事:“上次要去神户大学做访问教授,一定要问我初中是哪天毕业,高中是什么时候毕业,哪一个月?哪一天?真是荒唐,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和我做一名学者有什么关系?最后下决心不去,受不了这个。”

在这本日记中,出现最多的莫过于凌晨读书、凌晨看电影之类,原版片、国外杂志都感兴趣。大概由于其大学学的法语,法国《自然科学》、《研究》等都是其经常读的杂志。书中多次提及其还看电视剧、电影,并分析剧情结构,有文艺评论家的想法。

王沪宁也爱看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有很高的评价。读《射雕英雄传》,认为金庸的小说“给人启发的是它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力。尽管是虚构,但是这种想象力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有价值。如何突发异想,把本来的平平淡淡,看得异军突起,这样才能有创造性。据说,有的大科学家在训练学生时,首先要他们看武侠小说。”

闪电进京,“三个代表”起草人

1995年,时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的王沪宁,以一名普通中共党员的身份,进入中央政策研究室并出任政治组组长。

有关此番自沪入京的机缘,《现代领导》2010年第8期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早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之前,王沪宁的政治才华就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看中,尤其是颇得当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的赏识。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在调进中央之前就曾有过请王沪宁做政治顾问的念头,进入中央之后仍念念不忘,而且多次在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面前提起。后来,江泽民同志为此还同王沪宁开玩笑说:“如果你再不进京,这一帮人可要跟我闹翻喽。”

调入北京后,王沪宁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参与起草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十二大关系”,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十二个方面的关系。当十二大关系作为全会内容被以决议形式传达以后,美联社当天发表评论称,新决议既表现了第三代领导人的集体智慧,又表现出了未来中国人的强大希望。

1998年,王沪宁出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并且自此时起,开始以“国家主席特别助理”身份,在江泽民出访等外事活动中陪伴左右,成为江泽民时代最重要的高层智囊。

王沪宁被外界津津乐道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起草人,为此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辅佐三任总书记   政治角色吃重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卸下总书记职务。来自上海的王沪宁则在此时更上一层楼,不仅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由副转正,更直接进入中共中央委员会,进入中共权力最高层。在五年后的十七大上,王沪宁更进一步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与时任中办主任令计划、胡锦涛办公室主任陈世炬形成胡锦涛身边的“铁三角”,从日常工作安排到智囊建议,对胡锦涛执政十年的政治建树着墨颇多,他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起草人。

在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王沪宁则从204人的中央委员权力大名单上晋升至25人的中央政治局决策核心圈,创下了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进入政治局的历史先例。而在十八大之后,王沪宁则紧密陪伴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左右,成为新一届中共高层核心智囊。

至此,王沪宁实现了辅佐三任总书记的新纪录。自1995年自沪入京,先后以“特别助理”、“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身份辅佐江泽民、胡锦涛的王沪宁,此番再次助力习近平,其党内政治地位也相应地由普通党员(1995—2002年)、中央委员(2002—2012年)晋升至当前的政治局委员。分析人士认为,连续辅佐二任总书记、政治地位逐级上升,王沪宁的政治角色更趋吃重。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提出和十九大上写入党纲的:“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就有王沪宁的智慧贡献。

《王沪宁:走进中南海的政治学者》(《党史天地》2008年04期)、《红墙智囊王沪宁》(《现代领导》2010年第8期)分别记述了辅佐三任总书记的核心智囊王沪宁的政治生涯和智慧人生。

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多次到地方视察或参加活动,行程涵盖京、粤、冀、甘等省市,在官方公布的新闻稿中,均有王沪宁陪同。此外,无论是在习近平主席的国事出访中,还是国内的考察之行,陪同人员名单中均有王沪宁。由此看出王沪宁被三任总书记连续性地重用,已成为国家元首的左膀右臂。2017年10月,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并连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早在九十年代初,吴邦国、朱镕基等就向江泽民推荐王沪宁。1995年王沪宁从上海调到北京。此后,一直辅佐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位总书记。足以证明王沪宁是被中共高层所器重的核心智囊人物。

编后语:80年代从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到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到如今的政治局常委,从一名普通干部到如今成为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三十多年的历练,使王沪宁逐步进入中共最高层,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人物,坐上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五把交椅,这是他用智囊和努力造就了他的人生辉煌,其精彩历程,彰显出王沪宁当属王氏家族的风光才子。

 

武汉市新洲区王顺洲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