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灌阳县新街镇江口光裕堂江口昆山 三槐王氏支派上源考证的公告

关于灌阳县新街镇江口光裕堂江口昆山

三槐王氏支派上源考证的公告

 

▲始祖王言,其先太原人,世居渭南(今属陕西)唐季占籍魏郡、家大名之莘亭(山东莘县)生唐懿宗咸通十年已丑(869)仕唐为滑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令卒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930)年六十二。合葬山东莘县群贤堡,后以曾孙旦贵于宋,累赠许国公、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配姚氏追鲁国夫人生一子:王彻。

▲二世王彻,言之子,字伯通生唐景福元年壬子892九月初二日,以文行著名后唐同光三年925乙酉科进士第一,成为状元魁首官至左拾遗,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后晋,王彻归家隐居,卒于天福七年壬寅942正月二十日,年五十一,合葬山东莘县群贤堡,以孙旦贵于宋,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配田氏追封秦国夫人,二子祜、祉。

▲三世王祜,彻长子,字景叔,生后唐同光元年(923),自幼笃志词学,风流倜傥,才德兼著,后晋天福三年(938)给宰相桑维翰写了一封千言长信。桑公称其文章藻丽而闻名京师,年仅十六岁,被誉为少年才子,曾任观察支使。947年入后汉被贬为沁州(今山西沁源)司户参军,后汉乾祐元年(948)科第二十名举人,联登会试,第十七名进士,951年入后周,先后担任魏县(今属河北)、南乐(今属河南)县令。960年入北宋为太祖、太宗手下名臣,累官兵部侍郎,雍熙三年薨于任上。享年六十四岁,谥忠烈。灵柩暂厝于陕西华州安丰里,后迁葬莘县群贤堡。生前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其子王旦果践相位,天下谓之“三槐王氏”。后以子旦贵于宋,累赠晋国公、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配任氏,边氏,分别追封为徐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四子:懿、旦、旭、勉。

▲四世王旭,祜三子,字仲明,生于建隆元年(960)庚申六月二十日,荫补太祝,曾知缑氏县和雍丘县,官至兵部郎中,知应天府,为官清廉,卓有政绩。天圣五年(1027)十月初一日卒于官。享年六十八岁。赠户部尚书,累赠太尉兵部尚书,合葬开封府大边村,配虞氏,赠会稽郡君。四子:质、徽、诲、端。(说明:王旭虽然不如哥哥王旦宰相那样显赫,但是南宋时期振兴三槐王氏家族的宰辅大臣王伦却是他的玄孙)。

▲五世王端,旭四子,字信臣,号太冲,生于景德四年(1007)丁未九月二十三日,移恩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国子博士,历龙图阁待制,以秘书监致仕,享寿封致通议大夫。绍圣四年(1097)丁丑四月十一日,无疾终,享年九十一岁。赠太子太保。前夫人李氏,宰相李迪之女,文安郡君;后夫人李氏,华原郡君,二子:元、忖。

▲六世王元端长子,字舜弼,宋天圣七年(1029)生。以伯父质荫任郊社斋郎,历礼泉(今属陕西)主簿。公幼年即以才称,枢密副使薛公向荐其能,监镇戌军(今甘肃固原)折搏务,嘉祐末(1063)以劳擢大理评事,知唐县(今属河北)事。熙宁元年(1068)神宗即位迁光禄丞,又迁大理丞,充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县)使兼知清丰县事,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熙宁中(1068—1077)安南(今湖南华容)用师,公任江淮荆湖六路计置点检,催促军器。元祐元年(1086)哲宗即位。迁朝奉郎,通判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事,以父母年迈不赴任,改监左藏北库,迁朝散郎,又监元丰库。继丁父母忧,服除,以朝请郎知泽州,事会岁旱祷雨得疾,卒于官,时绍圣四年(1097)七月二十七日,寿六十九。著有《家集》十卷。葬开封县大边村,太史晁补之志其墓,绍兴间以孙伦贵,赠兵部侍郎,太子太傅。配赵氏,参知政事赵安仁之孙女,赠仙源县君,晋赠福国夫人;继晁氏,著名文士晁仲衍之女,赠寿昌县君,晋赠定国夫人。子六:毅、坦、发、通、縠、毂。事见王元墓志,《三槐王氏家族研究》。按:旧谱元子四,无坦、通,今遵晁撰《墓志》补入。按:萧山谱载元孙十三人,名俱详,今考钱大昕跋王氏世谱及周益公撰妻王夫人墓志,并中吴纪闻十三人外,元尚有孙二人,一名僖,一名申。跋称子妻王氏,宋左朝请大夫文毅公葆之十九世孙。相传文毅公之高祖讳元,志称亡妻王氏曾祖申,祖億,父葆。纪闻称葆之伯祖讳僖,据此三说葆为申孙,僖侄孙。葆称元为高祖,则僖、申实元孙也,但元六子中,不知谁出,今与六子后附之(以上系庸敬公考证原文);再考证:王僖、王申为同胞兄弟,实为王元之孙,但元六子中不知谁之子。据通谱记载:王元长子王毅有七子;三子王发有三子,五子王縠有两子,六子王毂有一子,元孙十三人,名俱详。以上四子被排除。尚有次子王坦早逝,四子王通早逝,均未提后世。遂查阅李贵录《三槐王氏家族研究》,发现王坦为宋将作监主簿,故系成年早逝,无疑是王僖、王申两人之父。至于王通早逝与之不同。同时庸敬公未载王元出任江淮荆湖六路点检和王坦任宋将作监主簿,今据此补入。

▲七世坦,元次子,宋将作监主簿,成年早逝。配□氏。子二:僖、申

▲八世申,坦次子,幼年落籍昆山,与兄王僖相依为命,以学行推于乡。王荆公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副职,奉诏亲求见,迄今手刺存焉。生一子:宣卿(亿)。昆山派。

▲九世宣卿申之子,又叫王亿,系江南苏州府昆山县(现为昆山市)人,历官任宋右中散大夫,为宋湘乡二十三官人。因乐道好施,世称长者,配史氏,赠令人。生三子:飞远(莒)、衡远(葆)、明远(萬)。江苏昆山派。

▲十世飞远宣卿长子,生一子民瞻。飞远后事未详。江苏昆山派。

▲十世衡远,宣卿次子,又叫王葆,字彦光,生宋元符元年(1098--1167)。幼有志识,弱冠通诸经,宣和六年(1124)擢进士第,绍兴改元(1131),公疏陈十弊,深中时病,执政读而奇之,迁知宜兴县(今属江苏),历监登闻院,宗正寺丞,迁司封郎中兼国子司业,除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出知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移守汉州(今四川广汉),绥善锄奸,境内大治。擢泸南(今云南姚安县)安抚使,知泸州(今四川西昌)。逾年迁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孝宗召为大理少卿,以疾辞,改浙东提点刑狱。屡行师事,疾恶弥厉,权要皆不乐,乃请辞归宜兴,遂终老焉,衡远公官至左朝请大夫,历任宋官通仪大夫。南宋乾道三年(1167)二月十九日卒,寿七十,谥文毅,葬昆山县东南新漕里,周必大、张震各志其墓。著有《春秋集传》十五卷、《春秋备论》二卷、《东宫讲议》三卷。配狄氏,封宜人。子二:嘉言(民信)、嘉宾(民望)。女一:适周必大。见《苏州府志》《昆山新阳合志》、《葆传及墓志》。

▲十世明远,宣卿三子,字必夫,号萬,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登进士,官至太常少卿,谥忠惠。后事未详。明远公嗣续无考。见《昆山新阳合志葆传》。

▲十一世民信衡远长子,号嘉言,南宋右修职郎,监南岳庙,居昆山。生一子攀甫。见《昆山新阳合志葆传》。江苏昆山派。

▲十一世民望衡远次子,号嘉宾,南宋修职郎,知余干县(今属江西)。生一子灌甫。见《昆山新阳合志葆传》。江苏昆山派。

▲十一世民瞻,飞远子、衡远侄,字邦美,号嘉彦,南宋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民瞻公生一子兴甫。见《苏州府志》、《昆山新阳合志选举志》。

▲十二世攀甫民信子,衡远长孙。南宋修职郎。历官大医院使,生一子汝立;见葆墓志.江苏昆山派。

▲十二世灌甫民望子,衡远次孙。南宋修职郎。灌甫公生一子汝珎。见葆墓志.

▲十二世兴甫,民瞻子,衡远侄孙。兴甫公生一子汝开。见葆墓志.江苏昆山派.

▲十三世汝立攀甫子,葆曾孙。历官浙江按察司副使,配□氏,生二子俊可、文可。

▲十三世汝珎灌甫子,葆曾孙。配氏,汝珎公生一子善可。见葆墓志.

▲十三世汝开兴甫子,葆曾侄孙。配氏,生二子简仲、淳仲。见葆墓志.江苏昆山派。

▲十四世俊可,汝立长子,葆四世孙,配□氏,生二子:益之、真之。

▲十四世文可汝立次子,葆四世孙。文可公历官翰林院侍讲学士,配氏,生子:诚之。

▲十四世善可汝尔子,葆四世孙。配氏,善可公生子:胤之,见葆墓志

▲十四世简仲,汝开长子,葆四世孙。配□氏,简仲生一子:师旦。江苏昆山派。

▲十四世淳仲,汝开长子,葆四世孙。配□氏,淳仲生一子:师鲁。江苏昆山派。

▲十五世益之,俊可长子,葆五世孙。益之公,官历宣尉司,配□氏,生三子德敬、德君、德斌。江苏昆山派。

▲十五世真之俊可次子葆五世孙。配氏真之公生二子:德明、德成。

▲十五世诚之,文可子,字正先,葆五世孙。诚之公,历官广东儒学提举,配□氏,生二子:德显、德顺。江苏昆山派。

▲十五世胤之,善可子,字邵先,葆五世孙。胤之公,历官京员外郎,生一子:德亨。

▲十五世师旦,简仲子,葆五世孙。后世亦未详。江苏昆山派。

▲十五世师鲁,淳仲子,葆五世孙。后世亦未详。江苏昆山派。

▲十六世德敬,益之长子,葆六世孙。后世亦未详。江苏昆山派。

▲十六世德君,益之次子,葆六世孙。后世亦未详。江苏昆山派。

▲十六世德斌,益之三子,葆六世孙。后世亦未详。江苏昆山派。

▲十六世德明,真之长子,葆六世孙。后世亦未详。江苏昆山派。

▲十六世德成,真之次子,葆六世孙。后世亦未详。江苏昆山派。

▲十六世德显,诚之长子。德显公配□氏,生二子:友翔、友曙。灌阳江口昆山支派。

▲十六世德顺,诚之次子。德顺公配□氏,生一子:友仁。灌阳江口昆山支派。

▲十六世德亨,胤之子。德亨公历官东廉州府巡检,配氏,生一子友亮。江口昆山支派。

▲十七世友翔公乃德显公长子公居宁江宁不久,便由宁江迁居离江口村不远的井头坪。传至万历(1471—1475)年间由井头坪迁居阳朔县城。今有子孙现居城市其业产粮税尽交付文姓顶替。

▲十七世友曙公号龙谭,谥肇荣。乃系江南苏州府昆山县人,是宋湘乡二十三官人宣卿公、宋通议大夫衡远公之后裔、庠生德显公次子。登明朝洪武辛酉科南乡试举人,乙丑会试进士及第,与状元丁显、会元黄子澄、榜眼练子宁同榜,已已岁公赴京城就职,选山东道鉴察御史,公生元时至正癸巳年三月初四日巳时,殁建文壬午年八月初八日辰时,葬宁江本户宅左,乙山辛向。配蒋氏。太君系出于汉大司马安阳侯蒋琬公之后,其生殁葬域俱失考。生一子克礼。

▲十七世友仁公乃德顺公之子。相传顺帝至正末年红巾军作乱,族人逃散四方,公随堂兄友翔、友曙二公,暨再从堂弟友亮携眷来粤以避贼害。幸逢皇明圣天子崛起,平定海内,建都南畿。公昆季四人隶属籍灌邑,卜宁江而居焉。厥俊由于友翔友亮两房外迁,只有友仁友曙两房子孙居住宁江村,而友翔居井头坪,友亮居东头砦。至万历初而寝衰矣,后又移居外境,故谱内未及详赘。配万氏。生殁葬所失考。生二子克刚、克毅。

▲十七世友亮公乃德亨公之子。公居宁江不久移居东头砦。至孙道均山公开始业儒为邑廪生,宣德丁未岁贡后,以仲子亨公贵赠文林郎。

友翔、友曙、友仁、友亮四兄弟同迁灌阳县新街镇宁江江口府,成为光裕堂灌阳江口昆山三槐王氏支派。昆山王氏自始祖王端,由三槐王氏析出,立基于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