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参加第三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会议摘记

我会参加第三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会议摘记

 

2018年5月26—28日,第三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在河北省清河县清城酒店举行。中华文化促进会王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王听兰主任与王挺副理事长,王槐玉秘书长,王福现副秘书长等,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5月26日晚,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中心举行了理事会议,22个理事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当前姓氏文化研究的大好形势,以及为当前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经过热烈的研讨,要根据国家民政部要求将各姓氏的历史文化研究会改名为各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并在有关具体事宜进行深入探讨。

27日全天,举行第三届中华姓氏文化论坛大会。论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清河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张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与清河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宣传部长、常务副县长及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等130多位姓氏文化组织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论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中心主任兼秘书长吴江晶主持。清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解恭朝致欢迎词。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中心理事长崔保国作工作报告。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等人为22个中华文化促进会姓氏文化中心常务理事单位授牌。

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保国教授致词中叙述:如何在今天将家谱真正写入历史,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当前姓氏文化研究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是家谱研究,两个基本点是研究姓氏文化和家族历史。姓氏文化研究是家文化研究,是家族文化研究,也是家族、家风、家训、家庭的研究,而把这些贯穿在一起的就是家谱。

崔保国理事长指出:“文化应该是人类基因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的体现和积淀的组合,文化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联系,所以中原文化经过与世界各个文化间的交融、冲突与交错,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家谱、研究家族历史是历史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当下我们的家谱研究,一定要通过历史研究的训练和规范,逐渐走向正规化、学术化。

崔保国理事长还强调:当前多数研究者修的家谱,能够进入国家的图书馆体系、大学图书馆体系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主要是因为多数家谱都没有在正规出版社出版,所以没法进入主流的流通渠道,例如新华书店、当当网、淘宝网、京东、亚马逊等。这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研究者通过家谱写下了宝贵的“历史”,却无法被收录进真正的历史之中。家谱只有被收录进国家和大学的图书馆体系,才能真正被写入历史。

上海图书馆周德明副馆长在论坛现场带来的主旨演讲,核心是: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家谱的数字化?上海图书馆从1998年便开始进行家谱数字化作业,通过扫描、建著等方式,在2003年形成了全民数据库,为读者服务。如今已经扫描家谱2000多万页,达到馆藏家谱的80%以上。从2005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研究家谱,深度挖掘隐含在家谱中的信息。从2015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将首批选出的500种全文家谱放到网上,供读者阅读,并不断进行扩充,如今实现上网的全文家谱已经达到8000种,至今已超过33万次浏览量。开放数据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趋势。上海图书馆在2016年举办了第一次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活动,目前正在举办第三次开放竞赛,通过开放家谱数据、家谱系统和家谱服务平台,让更多人来利用家谱、开发家谱、研究家谱。

台湾著名姓氏文化专家廖庆六先生说:修缮家谱要有国际视野。当前姓氏文化研究者要善于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增加对最新科技的应用,在国际视野下进行家谱研究。

美国犹他家谱协会亚洲总监聂思海对美国犹他家谱协会做了介绍:犹他家谱协会在1894年成立初期,是世界性的文化公益组织,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世界各地的家谱资料收藏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共同保存人类的历史记忆。收藏家谱有中国的,也有欧洲的。从1938年,通过微缩胶卷保存这些珍贵的记录,如今在一座花岗岩山记录库中保存着240万卷微缩胶卷。犹他家谱学会家谱寻根资源网站每年会召开一届世界祖源科技大会;今年2月,3万人参加这个大会并有20万人通过网络在线参加。他论及中国家谱跟西方的家庭记录有很多区别,比如名字的不同。他们已经开始通过采取与西方不同的标准,进行中国家谱内容的索引工作。他们想通过每天收集家谱、相片和故事等方式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的祖先,用家谱连接全人类。

有关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及有关的各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及清河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福建省盛世百家姓研究院秘书、清河县中学历史教研室主任、青阳书院特邀研究员等上台讲话。

中华文化促进会王石主席总结:应该很明确的认识到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研究中国传统社会不可缺少的特别重要的部分,今天我们不仅要研究历史,还要研究现代,还要研究未来,因此就要看到社会的变化,以及当前对于姓氏文化研究还需要做什么的思考。

论坛就“家谱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大数据时代的家谱编修”两个专题邀请姓氏文化爱好者作了互动研讨。

我王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王听兰主任第一个发表了“《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结构与特色”;阐述了我会经过十七年努力奋斗的研究成果,主要特点是站在三个制高点,即:中华王氏全域范围、数字化的高科技方法、正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等。博得会议代表的一致赞誉。其中,美国犹大洲图书馆馆长大力表赞,表示愿意和王氏文化工作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王氏国际化编谱研究谱和交流王氏谱国际资料。

会议取得丰硕成果,于27日下午六时正式结束。(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