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结构与特色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家谱文化作为姓氏文化的主体,对传承中华历史文明事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全会之力展王氏宗亲开展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宏大文化工程。本文阐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特定风格、结构、内容。论证该总谱是我国现阶段反映大姓家谱文化在范围广、方法新颖、内容丰富等特色,是全国少有的涵盖近亿人口的大总谱。
                                                       前  言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经历几千年的风霜而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姓氏文化深深根植于广大民众之中。
      姓氏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承载平台。
     族谱文化作为姓氏文化主体,与国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自古以来,中国浩瀚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家乘谱牒是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中坚和民族精英,谱写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乐章。可以说,家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它与我国历史的社会演进、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和变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家谱的最大特点是以记载血缘相承的世系为主要内容,她是一座古今同族人群有序刻名的巨碑,它为芸芸众生集体留名,以最广泛的大众为书写对象,只要是同一祖先的裔孙,不论官、民、贫、富,都在世系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大家知道,人的多层次需求之中有一种最高需求,即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的承认,而最希望的是获得同族亲人的承认,获得宗亲赞誉。达官贵人也以“衣锦荣贵”为最大乐事。在当代,不少事业、学业有成的人士,也乐意在宗谱里载上自己的业绩,并不因早就在书报上有名、国际上有誉而淡漠宗谱。至于更多的人,难以扬名海内外,难以留名国史、方志,但能在族史上占点篇幅, 使自己成为后世子孙传扬的祖宗、景仰的榜样。
以上说明,当今时代,广大族众有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尤其是留名和扬名的心理需求,推动着各姓氏家谱的编修。可见,中华大地的修谱热正是炎黄子孙特有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表征,是族谱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它完全符合我国经济学界认定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这就充分体现了家谱所具有的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它能满足中华儿女的文化生活需求。           
族谱文化是姓氏文化的集中代表。一部好的族谱,可以满足广大宗亲在姓氏文化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家谱、族谱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大团结。
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传统文化也只有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盛世修志,是国家兴旺的象征;盛世续谱,更是人文鼎盛的体现。

一、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简介
本会开展王氏历史文化研究是从2002年开始,至今已经进入第十七个年头。目前会员已经有3500多人,涉及全国29个省(市、区),会员中有一大批在修谱第一线的经验丰富人士、众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
本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努力理清王氏世系,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和开展寻根连祖活动,传承历史文化,会同各姓氏各族人民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献力。
本会有两个主要交流平台:(一)编印会刊《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资料,凡正式会员免费寄送,双月刊,现已出刊92期;(二)开设了 “中华王氏网”网站。

二、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特定思路
▲大姓的梦与担当
王氏人数在历史上与现代,都是与李姓交替地占领第一、二位。是我国王姓重要的大姓之一。
王姓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大姓,应该筑起一个大姓的“梦”,并应表现大姓的担当,担当起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挑起的重担。因此作为姓氏文化的主要内涵——编撰一部大姓“总谱”,是构筑一个大姓梦的主要内涵,为此我们已经艰难奋斗了十多年,终于完成了圆此大梦的第一阶段。
▲长期酝酿与准备。为了承担实现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文化工程的梦想,我们酝酿了六年的时间,从2002年开始研究,直到2007年的第四届中华王氏文化研讨会上才慎重决定开始启动这项宏大文化工程。
▲启动时确定了一个特定之路:方法新、耗时省、起点高。所谓起点高包括范围广、历史年代深远、合法正规出版。
范围广。就是编撰到每个人。但是分两部。第一步,纸质版总谱,仅编撰目前所存在某支派的始迁祖;第二步网络总谱,可编到目前凡愿意并有连续上源的每一个人。
所谓历史长。从中华王氏始祖黄帝开始到现在,基本上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同。
所谓耗时省,速度快。就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如此庞大的文化工程,我们仅用40人编纂用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部大姓的纸质版的总谱。

三、大成总谱的结构形式
(一)《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内容结构
A、总卷首
也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卷首》,包括《世系卷》和《文化卷》两大卷。其中,《世系卷》既包括从黄帝到太子晋的干系阐述,也包括太子晋以外的其他王姓来源及其主要支派的阐述。《文化卷》则概述中华王氏的各种优秀文化,包括文化成就、家风族风、族规家训、字辈派语、家谱文化、年谱、名谱序跋、碑刻墓志、陵寝、墓葬、宗祠、掌故、名作等。
B、大系总谱
1、《太原王氏总谱》,是从太子晋到太原王氏祖王威以下的支派总谱。
2、《琅琊王氏总谱》,是从太子晋到琅琊王氏祖王元以下的支派总谱。
3、《三槐王氏总谱》,是以王言为始祖的三槐王氏的支派总谱。
4、《开闽王氏总谱》,是以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的开闽三王与王彦复为始祖的支派总谱。
5、《和派王氏总谱》,是除太子晋子孙以外的其他王氏总谱。
6、《寻源王氏总谱》,是暂时无法归入上述总谱的各支派王氏总谱。
C、支谱
是在上述六大王氏支派总谱之下的支谱,包括一村或多村支谱、一乡或多乡支谱、一县或多县支谱、一省或多省支谱、一国或多国支谱等,由各地王氏根据总谱自行编修,所编支谱也是本谱的组成部分。
纸质版《总谱》的完成并不表示《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全面完成,全面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还包括分散在全国乃至海内外的全部王氏支谱,以及尚未编撰的王氏支谱。这部广义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是无法用纸质版形式来承载的。这就只能用高科技的数字化方法来编撰出《中华王氏大成网络总谱》,才能真正容纳近亿的王姓人口的相关信息。众所周知,这可是一个宏大的称之为“中华王氏文化大数据网络工程”的文化工程。这就是我们要跨入的第二阶段。而这个阶段又需要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则是利用已经完成编撰的《总谱》电子数据建立《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数据库》。
第二步,则是发动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修谱者用统一的数字化软件编修各地的王氏支谱,然后将各地的数字化支谱和《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数据库》对接,真正成为亿万王氏人口都能上谱的《中华王氏大成网络总谱》。
(二)谱文版式结构
谱文是在传统的新苏式结构改进为数字化软件的格式,具有编辑效率高、有利于建立网络总谱的优点。谱文最基本的格式是一图一表式。其中一图,即世系图,或称吊线图,有五代式和十代式。《总谱》采用十代式,总体上讲这种世系图单页容量大,传承流畅清楚。
▲谱文中的世表,即人物的行传,行文的安排是顶格安排,不像正式行文要退空二格。
谱文规范:大成总谱的文字规范(简称“谱文规范”)是总谱质量的重要体现,是总谱编撰体例的组成部分。
谱文中文字书写规定
1、世系图和世表中人的名字,一律只写名字,不写“王”姓字。
如在世表中,王言,只写“言”;王乾,只写“乾”。
2、世表的文字格式:
父名 本人名       简                    介

言(869—930),乾之子,字伯谨。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后唐长兴二年(931)。……。娶囗氏,生于……年,卒于……年。生子二:彻、永。
3、出生时间有庙号、干支年号、公元年号。但一般仅用庙号加括号公元。如:言生于唐咸通十年已丑(869),卒于后唐长兴二年辛卯(931)。就只写: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后唐长兴二年(931)。
4、字体。在《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中,一律用国家颁布的简化字(如今后编《世界王氏大总谱》时,则考虑转化为繁体字)。
世表文字用四号字。
5、标点符号。严格使用标点符号,如:、 , 。 : ! ? “” 《 》 ( ) [ ]等。
6、支派介绍。有关支派介绍,内容简要,插在世系图上方或世表内。不另行增加插页。
(三)总谱终端的界定
无论那个姓氏,他们的大成总谱必然是包括《总谱》与《分谱(或称支谱)》。即《大成总谱》是《总谱》与《分谱》的总和。所谓《总谱》是某大系支族的肇基始祖到所属分谱(或支谱)的始迁祖为止的综合族谱。所属分谱中的绐迁祖,也就是该总谱的终端迁祖。而分谱(支谱),即通常所说的《**宗谱》或《**族谱》,就是该支族的始迁祖以下至现代所有后裔的族谱。
因此,《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分成六个大系总谱,即太原、瑯琊、三槐、开闽、和派、寻源等总谱。各个总谱都由该大系的肇基祖为总谱的始祖,而终端就只能到所属各支谱的始迁祖。总谱只负责该大系总谱肇基祖到各支终端迁祖(即各支的始迁祖)为止的世系传承谱牒。分谱则从该支的始迁祖到现代后裔的全部人员的世系传承谱牒。两者综合才算真正的《大成总谱》或称《全谱》。
总谱终端的界定  关于总谱终端的界定,我们编辑部也反复讨论多次,现予以全面陈述。
▲在2010年4月20日总谱局颁布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世系编排的若干规定》的终端始迁祖的确定;世系图中终端始迁祖,应以已经繁衍成一支较大的支族,分布在一村或数村,人数至少在一百人以上的始迁祖。
▲在《通讯》总第52期公布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福安座谈会纪要》)中陈述为:终端迁祖——大陆以明清时期的某支迁祖,至今已繁衍成几百人以上的大族的定为终端迁祖。此终端迁祖即为该支族人的始迁祖,应编修本支族谱。此终端迁祖即为大总谱和支族谱的连接点,简称“节点”。
▲在2013年8月28日公布的《三槐王氏总谱》编撰的格式规范中陈述为:
总谱的终端一律截止到各支谱的始迁祖(一般在明清时期,最晚到清朝中期)。或者某迁祖至今已繁衍现在后裔有500人以上的先祖为终端(参照《中华傅氏通谱》)。因此《三槐王氏总谱》最晚截止到二十九世(即太子晋84世)。
▲此外,全国只有700万人口的傅氏正在编撰《中华傅氏通谱》,他们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规定为“具有500人以上的支族始祖为通谱的终端”。
因此,我们中华王氏的前二次规定是太宽了,2013年8月28日公布的规定已经参照《中华傅氏通谱》的规定,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总谱》要求的终端迁祖。一般要经十代或以上的传承才能形成至少500人以上的一个大族(家族们才能为自己修成支谱)的。所以最晚要以清代中期(乾隆中期)的迁祖为终端。如果以清末(光绪、宣统)年间为终端,则往往是现代老年人的父辈或祖父辈,不可能形成500人以上的大族。
为什么要统一最晚截止到85世呢?编辑部开始规定“明清时期能够繁衍到几百人以上的大族的始迁祖”,中间曾放宽到“清末有100人的迁祖”,最后又参照《中华傅氏通谱》规定到“清中期500人以上的迁祖”。在编辑实践中,《三槐王氏总谱》编辑组对执行上述规定感到很难操作,总结出最晚截止到三槐王氏祖王言二十九世(即太子晋84世),此时一般处于清朝中期,比较能反映上述要求。后来又调查其它各编辑组的实际情况:琅琊王氏总谱是最晚截止到太子晋81世;开闽王氏编辑组是已掌握截止到闽王三十世(即太子晋84世);太原王氏编辑组原十多支超过85世,现也按规定截止到85世。
为此,在2014年三月下旬的“综合编辑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凡太子晋下的各大系总谱均统一最晚截止到太子晋85世。并且特别说明,这是最晚截止代数,许多支派能短则短,有大量的支派可以截止到70多世或80世左右。
(四)体现人性化——关于在总谱中摘要记述会员个人信息的说明
作为民间社团,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如此庞大的文化工程,需要有一大批有奉献精神的人士的支持和努力才能完成。《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是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的主体任务,没有广大的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会员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文化工程任务的,他们积极支持、下大力气考察调研、认真考证、无私提供大量本族的或本人的研究资料,或从经济上大力支持总谱的出版事业,为总谱的编撰和出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总谱中简要地反映会员们的个人信息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无可非议的。清•王庸敬父子三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编撰出刊了《王氏通谱》(82册),也在其家族所在《三槐王氏通谱》中以最后一本专册(第十四册)中记述了他全家的世系谱,这是很正常,也是很必要的。
在我们所编撰的《总谱》中还不可能将全部会员的个人信息入编总谱,只能将上源清楚的部分会员的个人信息入编反映,而且只是在会员所属支派的终端迁祖的世表中反映,以便让后裔贤达继续考证。
(五)版面采用横排式
总谱版面采用横排式,而不采用传统的竖排式家谱、族谱古代多用竖排式,这是传统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普通书藉到方志谱牒逐步采用横排式。横排式的优点除了适应眼睛视向外,最大的优点是文字容量大。同样大小的文字,横排式容纳字数比竖排式要多一倍左右。因此,横排式的页面容纳字数要比竖排式页面容纳的字数多一倍多,这样可以节省纸张,较大幅度地降低总谱的成本。

四、总谱的内容特色
(一)世系源流的考证——分歧意见的处理方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世系源流方面,存在着许多分歧,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总谱局经过长期的认真研究和考证,提出了《关于上源分歧的处理方法》,在每部总谱的《卷一》中刊载,提出了处理分歧意见的“四个原则”。而且编辑部在实际处理时,只能将经过考证认为相对比较合理的方案作为入编总谱的世系源流主线,也便于保持网络总谱上的连续性。为了反映客观存在的分歧意见,总谱在分歧的节点上,用文字说明存在的不同意见或不同的世系连接方案。
(二)各部总谱的《卷一》均有相同的文化卷内容。
考虑到全套《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篇幅大,价格高,作为多数会员从比较经济实用的目标出发,可能仅购自己所属的总谱就可以了。因此根据许多会员的要求,为保持每部总谱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统一在各部总谱设置《卷一》。各部总谱设置《卷一》都具有一定的类似性,首先都有有一些共同的内容,如:总序、前言、编辑机构资料、功德榜资料等等。但也有一些仅与本部总谱有关的特殊资料,如:本支的先祖像、古代名序,本部总谱的编委资料等。便于购谱者能从中了解全套总谱的有关共性资料,也了解本部总谱所需的历史文化资料和编委情况,等等。
(三)总谱具有巨大的史无前例的价值功能。
作为《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拥有史无前例的巨大的价值功能,表现如下:
1、家乘谱牒一般无需出版社可直接印刷,会导致错误、缺点很多,缺乏专业人士审查校对。而《中华王氏大成总谱》选择国家级权威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审校出版。经过多层次严格审查、校对,可信度高。具有可信、可引证的价值功能。
2、《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是继清•王庸敬编撰的《王氏通谱》以来的全国性王氏总谱。《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拥有约2万多页、约2000多万字的巨著,更为新型的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编撰。《王氏通谱》是王庸敬个人编著、全家努力印刷出刊的。而《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是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依靠3000多名会员的支持和40多名编委团队的集体努力,经济上得到全国王氏热心人士和企业家的资助而成就的。可想而知,《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在拥有资料的丰富、考证和严密、审查校对的力度等方面要比《王氏通谱》好得多。因此在总谱的规模、内容范围、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要高得多、大得多。
3、《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所属各部总谱,所收集的支派世系资料,在中华王氏文化研究和中华王氏族谱编撰史上是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丰富和浩大。虽然,客观上作为近亿人口的大姓,全部入编是不可能的,也不能保证绝对准确。但是,相对来说 规模之巨大、考证之严密、技术之先进是史无前例的。
4、具有极高的寻根溯源、阅史、传承和收藏价值。由于有丰富的世系传承,从家族史反映的国家历史,地方历史等,以及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高等级大姓族谱,就具有极高的寻根溯源、阅史、传承和收藏价值。
5、具有一批从未在网上和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珍贵资料,如1907年外国人在开封拍摄的北宋宰相王旦墓的实地状况,……等等。这些都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献价值。
(四)以渐进方式完成。
王姓,作为中华民族的大姓,支派世系资料极其庞大复杂,上源分歧错综复杂,寻根溯源和考证工作量极其繁重。研究会和编辑部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和八年之久的编撰努力,收集了王氏研究史上最为丰富的资料,对许多上源世系进行了大量的认真细致和科学考证工作,骨干支派的传承关系基本理清,因此已经具备了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条件。
更为可喜的,由于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方法,具有非常方便、科学的修改、补充、更新的能力。
此外,在总谱的编撰过程中,虽然经过反复审查、校对、修改,也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和错误,我们也已经准备好了修改、补充,甚至增补一些新资料的方法和途经。具体方案如下。
1、现在出版的总谱上出现的差错,已通知购谱者认真阅读,发现问题认真纪录,写出勘误说明寄送给总谱局,经总谱局编辑部汇总后编写出《勘误总表》,一方面寄送给大家;另一方面为网络版总谱修改提供基础资料。
2、勘误表的内容将在电子版上修改,进入数据库中心,进入《中华王氏网络总谱》。
3、凡今后新发现或新整理出来的世系,可以在网络总谱上修改和增补,并也可从网络总谱上打印出所需要的支派资料。
因此,从纸质总谱勘误调查和修改,到网络总谱的修改和打印出新的新的纸质族谱,经过一个延续、渐进的过程,不断地造就一部超大型的功能齐全、准确性高、用途宽广的《中华王氏大成网络总谱》。

                                       
                                        王听兰
2018年5月10日

作者:王听兰,男,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主任(理事长)
电话:136-25728413    0572-2114587   邮编:313000
邮箱:WTL40@126.com      3472616465@qq.com
通讯地址:浙江省湖州市金泉花园5—1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