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家族黎阳村

荆公家族黎阳村

     

王安石曾祖父王明自抚州府治盐埠岭迁建临川县明珠峰西侧下上池村今属东乡管辖,王明长子王用之、次子王贯之随父居上池,幼子王质之自上池隐居上池北十八里处金峰之麓,王质之有七世孙王禄于南宋后期迀居黎墟黎阳;王安石幼弟王安上有十三世孙王武于元末明初迁黎阳,生子:三益、三省、三让。

黎阳东南屏白云峰,位于上池西北七里处,现有人口3300人,为黎墟镇最大自然村,居住着王禄、王武等荆公家族王氏后裔及一部分刘氏、黄氏、黎氏、周氏周敦颐后裔族人,以王氏为主。古村黎阳物产富饶,人杰地灵,古朴秀美。现存明清古民居百十余栋,古门楼六栋、古井十余口、古水塘十五口、宋墓三座、古书院三所、古祠堂三座、古风雨亭四所、社令正神坛一处、科举名人贤士涌现。

黎阳村的门楼自古有“九门十三墩”之称,现仍存乾隆七年1742年秋的“东作”、乾隆年间的“冠冕一路”、“西苑”、道光九年已丑1829年“濂溪第”等具名与非具名的古门楼六处。有王氏宗祠大清光绪十七年的石制祠规镶于祠内西侧墙面、叶齐公祠、懋绩公祠三座。三堂进的大型“官厅”二所。明清古民居有“文林第”、“黎熙斋”、“南山翠秀”、“寅饯即守经第”、“科第”五处等代表性建筑,古民居多为二进堂、三进堂、有一个以上天井、二个正门、内含一个小庭院,且有木制石制精美窗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经典民居为“复先里”、“捷报”明清建筑群及王三省的“大夫第”。“复先里”建筑群为花园式,造型优美,由主建筑“簪缨世家”、辅建筑“拱辰”、两个花园,数个庭院构成,庭院地面麻石铺就,有“人”字形图案,意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两个照墙上分别书有繁体字:“福”、“鸿禧’’遒劲大字,庭院间有直径达二点六米的巨大圆型石门相隔,有苏州园林之韵。“捷报”建筑群由三栋大门皆有阴刻大字“科第”的主建筑构成,是为同期建造竣工。该建筑为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年举人王信芳、王廷祥及嘉庆戊辰举人王炳文合建。“捷报”门楼前立有阴刻“乾隆戊申科”、“嘉庆戊辰科”旗杆石。王三省的“大夫第”船形建筑造型别致,主门为“大夫第”外八字形门楼,门楼上端的巨石为花、鸟、虫、草、鱼、人物雕花,两侧的外八字形墙面为精制米黄色石材的高二米、宽一米的假门,跨入大门为麻石底面的庭院,主建筑为“竹苍松茂”,整个建筑群占地一亩,外形为船状格局。文林第后有“文林书院”,村中央为“镜沂”书院,其位置方便于全村孩子就读,书院主建筑为“遗一经”,“遗一经”的大门及石窗的雕花为整村建筑之最,其图案类型繁多、工艺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村东地势开阔,沃野一片,黎明的阳光即可沐浴全村,是为“黎阳”。东南侧的白云峰森林茂密,青葱翠绿,山泉涌流,滋润着村内十余口古井,井井皆有完整的圆型石圈口,水清甘甜,哺育着千万黎阳子孙。最显著者当属“泰井”,清乾隆丁亥年1767年十二月于井旁立有高二米、宽零点九米、厚零点一米的“泰井甘泉”石碑,石碑右侧文字记载着掘井经过,石碑背面记载着捐资者名字,传承着服务大众的公益精神。十五口古水塘分布村口与村中,与村中古建筑交相辉映,水塘边为车痕累累的石板古道。水者,财也,水与路连是为财路,为财源滚滚。两棵五百年古樟荫翳村中水塘,为盛夏纳凉之佳地。村东村南仍有护城墙遗址,墙外小溪护绕。村外田野中有清道光年间的“观音阁”、“荷花亭”、“河陂亭”等四座古风雨亭,亭立古道之上,于白云峰之巅而俯视,颇有“古道西风瘦马”之韵味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黎阳村,人们敬宗孝祖。人们在祠堂中祭典先祖,于民居中广置“天地君亲师”、“司土正神”,守护着黎阳王氏一世祖王禄、二世祖熙十六公夫妇之宋代古墓。村中“云符社”内设“市中社令正神”坛,神台乳白色大理石雕艺精美,上方大型阴刻石匾“胜护日中”,“云符社”令大门左右两侧分别镶有乾隆三十五年《合族来龙禁碑》、《王氏祖山禁碑》大型石碑。社令对面为清代“福成号”烧酒坊,与社令紧邻的民居南侧墙面红色漆字“江西民众的痛苦是老霸造成的一红宣”清晰可见,为黎阳村注入了红色革命基因。

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风民俗,养育了灿若繁星的名贤杰士。周倚,宋绍兴八年进士,昭文馆学士;王禄,宋绍定五年进士,嘉兴太守;王志,明万历十四年进士,云南参政,子:王肇对,天启五年进士,监察御使;王肇夏,天启七年武举。元、明、清三朝举人涌现:王贤元学正、王振伦、王鼎、王信芳湖北省宣恩知县、王廷祥、王炳文、王象春武举、王运亨武举、王业成武举、王业隆武举。王三省,号白云,游郡庠,浙江长兴县尹;王献,义乌县丞。

走出黎阳村大门,即入千年古镇黎墟街。在喧闹的街景中,黎阳人守护着一份心灵的宁静。在黎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2017年秋,黎阳古村列入江西省传统村落名录,这为黎阳村人守护着悠悠乡愁的同时,也为黎阳村人建设秀美家园提供了新的机遇

   

作者:抚州市东乡区红星中学  王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