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源自姜太公族系

丁姓:源自姜太公族系

 

在中华100个大姓中,丁姓也名列其中。
  追溯丁姓的源流,虽支流较多但被广泛认可的,主要有源自姜姓姜太公的后裔和由他姓所改三支支系等。
  1丁公伋肇姓成望族

提及姜太公,一部《封神演义》早已把其形象印到了人们的内心深处。关于姜太公与丁氏的渊源,有史书记载:“太公望吕尚者……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因其后来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而被封于齐,故称为齐太公。姜太公死后,其子吕伋继位,也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因吕伋在兄弟间排行为“丁”,吕伋死后周王室就赐谥号为丁公。后来丁公伋的后裔便有以丁为氏,遂成为了一支丁氏望族。

关于丁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丁姓商时已有”,依据是“武王伐纣,丁侯不朝”的记载。但对此有人则认为,正像齐太公并不姓齐一样,丁侯未必姓丁,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丁姓还有其它姓所改的三支支系,并分别形成于三国时的吴国、北宋和明初。
  2姜太公故事千古传

位于河南省卫辉市西北13公里太行山脚下的太公泉镇,是姜太公的故里。千古传诵的姜太公,也就是丁公伋的父亲,其传奇人生至今为人乐道。
  年轻时的姜太公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青睐和当权者的重视,不仅如此,还曾一度生活艰难,几近潦倒。他被妻子赶出过家门,做卖肉生意又经营惨淡,后来去到贵族家当家臣又被驱逐了,以至于到最后连“打工”都没人要。

面对这样的境况,姜太公处逆境而不馁,而是更加发奋图强,广泛博览。

后来,姜太公终于谋到了一份到商纣王宫廷侍奉商纣王的差事,按说这可是份很难得的美差,但姜太公有他自己的做人原则,入宫侍奉商纣王不久他发现商纣王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太不值得辅佐了,一怒之下他就挂冠而去,到太公泉一带的山水间做了隐士。
  隐藏山中的他潜心钻研起了兵法和治国之术,忙里偷闲时还不忘到太公泉一带悠闲地垂钓。太公泉又称太公泉河、钓鱼沟。沟里树木葱茏,鱼翔浅底,环境幽雅。如今,太公塑像矗立在当年垂钓的地方。
  据说,当年姜太公隐居大山潜心修炼的时候,商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商纣王把西伯昌囚禁了起来,一时间举国震惊。姜太公闻听此事,自觉机会来了。他决定要帮助西伯昌。
  恰巧,西伯昌的大臣散宜生、闳夭等,也正到处寻找贤能之士欲解救西伯昌,天赐机缘使他们找到了当年已年近八旬的姜太公。
  此时的姜太公,不仅智慧超群能掐会算,而且凭他在商纣的宫廷侍奉过纣王经历,他深知纣王的嗜好和弱点。
  于是,他经过盘算,献计散宜生、闳夭,要他们不惜重金,找到一批绝色的美女和骊戎特产的36匹鬣赤身白、目如黄金的骏马,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献给了纣王。爱色如命的纣王一见到美女和骊戎的名马后果然欣喜若狂,不但赦免了西伯昌,而且又赐给他弓箭斧钺,还赋予他在军事上有代表自己的特权、可以自由征伐其他诸侯国。
  这件事,姜太公可是立了头功,之后西伯昌和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武王发十分敬重他,就一心想拜他为国师。但按当时宫廷律例,朝廷里的高官必须在高级贵族中选任。但姜太公出身卑微,怎么办呢如果直接简单任命他,恐宗族大臣们不服,而这样的贤明之士天下又难有第二个,于是,文王和少数几位心腹一商量,借助于当时人们对“神”的崇拜,就演绎了个神降太公辅佐周王的神话。
  之后,姜太公果然不负厚望,辅佐周武王巧计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而他也因功受封于齐,成为齐国的开国之君。这才有后来他的儿子继承其爵位的事。

3先贤拓基播迁路
  与其他姓氏一样,丁姓繁衍发展依然离不开拓基播迁。发生在秦代以前就有很重要的两次。一次是太公封齐时,除留下一部分庶族外,举家从原居住地现在河南卫辉的太公泉村,迁往齐都营丘。一次是在丁公嫡子乙公继位之后。按当时的宗法制度,当其中一位公子即位后,其他公子一般不再住国都而要移居到公国指定的封邑中去。丁公的一个儿子懿伯,被封到山东定陶的若邑,于是,丁懿伯即率本族从营丘迁徙于若,史称丁若氏。
  这之后,齐国的丁氏经过约200年的繁衍生息,遂成当地望族,名声显赫,富冠一方。就连齐桓公征伐孤竹国时缺少军粮,由于得到丁惠援助,才赢得了胜利。
  到了齐康公二十六年公元前379年,丁氏一族开始离开齐国,一部分族人迁居辽东,另一部分族人向南迁徙到济阴,即今河南省兰考一带定居;还有一支迁徙入楚国,成为后来安徽、两湖丁氏的开基之祖。
  秦时,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12万户,作为齐国巨富的齐国丁氏自然在迁徙之列。但也有不服从的,那时候,有一丁氏裔孙叫丁复的,就不满秦始皇暴政,拒绝迁徙,逃亡隐居,后来参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中,追随汉高祖刘邦,并以战功被汉高祖晋封为大司马、阳都敬侯。丁复后代即率族迁居阳都,今陕西洋县境内。
  东汉初年,济阴人丁林,在汉光武帝刘秀与王莽军战于颍阳今河南禹州时,主动劝说守军起义并归附刘秀而立下大功,丁林遂被刘秀拜为偏将军,后丁林又以战功被汉光武帝拜为河南太守,封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丁氏族人遂大批聚居于河南洛阳和新安一带。到了东汉后期,丁林七世孙丁宫,汉桓帝时官至交州刺史,举家定居交州今广西梧州市;八世族孙丁建阳,灵帝时官至并州刺史,即率族人定居于今山西太原一带。从而形成丁氏南北扩散局面。

到了晋代,丁氏宗族势力沿河南卫辉周边扩张到今山东定陶至河南兰考、陈留一带,从而使“济阳”、“济阴”成为丁氏一族的“郡望”。
  唐初,丁氏族人有人移居福建的。陈元光属下军谘祭酒丁儒,于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率族兵跟从陈氏自固始赴闽,开基漳州。
  到了宋代,丁部领及其子丁琏在越南创建丁朝,公元972年,受到北宋王朝承认,丁氏一族遂在越南开基繁衍;还有在宫廷争斗中失势被贬的丁谓,举家移居光州,即今河南光山县。
  到了元朝时,由它姓改姓的而来的丁氏,也在不断播迁壮大。明清时代,丁氏一族的迁徙主要是随着做官移居和经商迁徙进行的。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已有大陆丁姓移民在台湾开基。18世纪前,丁氏已有徙居朝鲜的。如今,丁姓在海外主要分布于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北美洲国家。

4“梦松应兆”振家声
  丁氏先贤中,丁览、丁固父子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三国时,自幼丧父的丁览,随母流落定居于浙江绍兴。后来,丁览因品德卓著深受孙权赏识,被任为郡功曹,后代理始平县长。丁览死后,其子丁固被孙权重用,官至吴国左御史大夫、司徒等职。可怜丁固也是少小丧父,母亲对他的教育很是严格,懂事的丁固刻苦用功,德行俱佳,长大后被以孝廉举荐给吴国朝廷,被任为尚书。

说来神奇,有一天晚上,丁固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棵巨大的松树,不偏不斜正好长在自己的肚脐眼上。他百思不解,第二天一早,就请来了阴阳先生为他圆梦。阴阳先生在详细询问后告诉他们说,“松”字由“十”、“八”和“公”组成,这个梦预兆他18年后将位列“三公”。丁固和家人听后都半信半疑。

谁知18年后,丁固果然被吴王升任为吴国司徒,成为“三公”。丁姓族人很快将这一故事传遍天下,从此就以“梦松”作为丁姓的堂号,并希望丁姓子孙都像丁固一样兴旺发达。
  丁姓名人辈出,汉光武帝刘秀名副其实的顾问,东汉儒学大师丁恭;三国时吴国名副其实的镇国重臣名将丁奉;被唐朝朝廷特追赠他为右仆射,并举行国葬,废朝一日的唐代知名清廉政治家丁公著;北宋名相丁谓;中国文字训诂领域的经典作家丁度;南宋名相丁大全;还有当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知名物理学家丁肇中……都为丁氏一族赢得了很多荣誉。
  5开枝散叶宗亲广布海内外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被官方以举人派往台湾任职的安徽怀宁人丁日健,赴任后随即率家族迁居台湾繁衍生息。
  另有福建晋江丹棣人丁克家,13岁随父亲到台湾经商。父亲去世后,他举家定居于台湾鹿湾,娶妻生子,经营产业。先后生下七个儿子,其中第六子丁寿泉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登进士第;其他六子皆经营有术,家遂致富。
  丁克家去世前有孙21人,成为当地望族,受到政府的表彰。丁姓族人遂在台湾繁衍。
  不仅如此,近年来,在海外的丁氏后裔也在积极研究追溯其祖源。韩国丁氏始祖大阳君,是唐元和十年的进士,官拜翰林院大学士,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到新罗今韩国,落籍押海郡。1996年以来韩国丁氏宗亲会、丁氏韩中文化交流会与河南省唐河县丁氏文化研究会友好合作,经过调查研究,反复考证,终于寻得韩国丁氏先祖大阳君的故里在河南唐河县大河屯丁营唐代大川里,实现了韩国20多万丁氏族人寻根谒祖的美好夙愿。
  2001年,以韩国理学博士丁海昌为团长的韩国丁氏宗亲代表团一行,21人回到大河屯镇丁营村寻根谒祖,并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记者李朝栋/文

(来源:世界王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