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菖蒲太原王氏简史

岳西菖蒲太原王氏简史

 

在逶迤绵延的大别山的东南麓,烟波浩渺的万里长江的北岸,顶天耸立的天柱山下,有一方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山川毓秀,风景如画,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她春天桃李芬芳,夏日绿荷满园,秋来层林尽染,冬至红梅傲雪。

这里人杰地灵,文化绵长。她孕育了神奇的古皖文明,更孕育了一个古老辉煌的庞大家族——潜阳太原王氏。这个家族诚信立命,耕读传家,世代簪缨,名重天下。

潜阳太原王氏出自姬姓。始祖周灵王太子晋。史载他幼有成德,聪明博达,15岁辅佐其父治国。灵王22年(公元前550年),谷、洛二水泛滥,灵王派人堵塞,太子晋直谏,因而被废为庶民。其子宗敬先为司徒,后隐居太原,时人称他们一家为“王家”,意为王室之家。秦汉时,姓氏合一,自然成了王姓。

此后18代时,秦朝大将王离有二子:王元、王威。元公于秦末避乱迁于山东琅琊,遂为琅琊始祖。威公留太原,又九世出大隐士王霸,拜宰相而不受,太原王氏名扬天下,北魏,大唐时发展为天下望族。

北宋前期,广袤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府华阳县,勃然兴起了一个万古流芳的王氏家族——华阳王氏。华阳王氏与三槐王氏同源,源于唐朝末年至五代时期的滑州黎阳县令王言,其次子王永的后裔。王永子王景图,考起进士,开启了华阳王氏进入世家大族,光耀千古的大门。其子王贽,亦登进士第。华阳王氏是著名的文学世家。代表人物是王珪,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宰相,谥曰文公。其子仲修元丰登第,有诗曰:“三朝遇主惟文翰,十榜传家有姓名。”注云:自太平兴国以来四世凡十榜登科。后人称“六世词科只一家。”也就是说,注重科举的整个宋代,就只有华阳王氏连续六代凭科举走上仕途,成为当时的美谈,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成为天下所有望族苦苦追赶而遥不可及的目标。

潜阳王氏始迁祖是北宋名臣王罕。王罕,字师言,王贽之子,宋相国王珪之叔父,本成都华阳人,后携子琪,侄珪于天圣年间(10231032)来舒州(后元至正年间改为潜山县)为官。爱慕此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遂定居凤凰山麓,仰山湖畔。他在仰山湖畔修筑“英辅斋”,让子侄读书,结果双双考起进士。

据郑克《折狱龟鉴》卷六《王罕按图》记载,王罕担任知常州宜兴县,一些做法范仲淹曾奏请各地遵行。

王罕理政有功,后被召入京城任户部判官,又调任广东转运使以及潭州知州。

王罕为政,顺适民情,不滥施威罚。州民传为神明。再后,知明州,以光禄卿卒,享年八十。

天柱山下的凤凰山是王氏迁潜第一站,但接连许多代在外为官,并且都没有归葬潜山。王罕之子王琪,字君玉,庆历进士。王琪任江都主薄时,上时务十二事,得仁宗嘉许,调入京城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仁宗设宴太清楼,命所有馆阁臣作《山水石歌》,琪作独得褒奖。任舒州通判时,岁值饥荒,州官奏请开国仓济赈,迟迟不见朝廷批复,想先用公租作垫,却无人担当责任,王琪挺身而出,使州民得救于水火。

其后,王琪调任复州知州、开封府推官、直集贤院、两浙淮南转运使,又改修起居注,知制诰等。以龙图阁侍制知润州,调江宁府。随复知制诰,加枢密直学士,调任邓州、扬州知州,入判太常寺,又出知杭州,复为扬州、润州知州。仕终礼部侍郎。

因生前政绩昭著,卒时,宋王朝命真、扬地二州安排军卒守墓。卒年七十二,墓葬真州(今江苏仪征县附近)。

著有《王琪诗》20卷,录载于《宋史艺文志》。

宋末元初,战火不断。致使人口流离播迁,家谱遗失,只有显者可记,微者则莫考,有失伦次,而我华正公下世系明确,故潜阳太原王氏共尊王华正为一世祖。华正公,字养蒙,号南霍,释南康州判。宋代的南康,位置在江西省南部章水流域。

华正公性情豪放,乐善好施,有人借钱从不推辞,无力偿还的他就烧掉借据,不再提起。

华正公娶毕諴之宰相孙女为妻。年轻时生长子万镒。年近半百时,辞官归隐。清明时节,与妻子祭拜蜈蚣形(现五河镇叶河)毕家祖辈坟,从水吼走小河,先到锡杖河,觉得山水不错,就插手携之锡杖为标占了这条河,故名锡杖河。

夫妻俩回去时,到了现在的响肠河,因为这里山遥水秀,视野开阔,很像仰山湖故居,遂迁居响肠河,生下次子王祖三。这一支王氏世代以响肠河为大本营,繁衍发展壮大。这是潜阳太原王氏在潜阳的第二站。

华正公死后,葬在响肠大凤形,此处‘朝对清风岭,名堂百箩丘’,风光旖旎,气象万千。

其实,王氏第二站另有两处,始迁者是华正公长子的两个儿子。华正公长子王万镒,字国富,号怀南,南宋参知政事。蒙古军南下,带兵抵抗受伤,部下抢回,隐居锡杖河大山沟里,开辟了大片田园。其次子王端二不知什么原因,迁居到了太湖县。万镒公死后,葬在锡杖河株茂林。其长子王端一至纯至孝,为父守墓,不忍离去,遂由凤凰山麓迁居锡杖河,建了闻名遐迩的“不量仓”。交租,借粮,还粮自己动手,无人监督。

“千年发荫交枝木,百世渊源埭口河。”“墨浪滔腾传埭口,琼林掩映发交枝。”岳西县原来的撞钟乡是潜阳王氏主要的发祥地。

王家四世祖王寿甫,任饶州通判。宋末大乱,寿甫公七个儿子,彦忠、彦良、彦明、彦让,彦志,彦章,彦和,自锡杖河迁撞钟河,在白云山筑大寨,设立四关,对抗流寇与元军。他们前后守寨十八年,开辟了白云山,以及山下撞钟河,溪沸河两岸无数田园,于是招兵买马,打算就此打开局面,夺取天下,惜遇上朝廷派来的枢密使周氏。周氏阴险狡诈,曾镇压过天柱山刘源,傅兴等抗元军。他知道王彦章一身武功,刀枪不入,一根铁棍天下无敌,但有一练门,在喉结处,设一毒计,两兵交锋前,派几个神箭手埋伏在大河对岸,趁王彦章撑船过河,到中间,喊了一声,王彦章一抬头,一箭射中了他喉咙,王彦章不明不白而死。接着,周氏亲自带兵夜里从山涧摸上白云山,在西关岭上阵杀王家主将王彦良。王彦明带弟兄打退元军,也撤走了。王彦让,王彦志因此流落江南,两支人虽有回到潜山的,但大宗失去联系。

后来,彦明公重占了白云山及山下大河。娶了罗氏,马氏两个妻子,均未生育。地仙印兰华眺风水之盛,劝彦明公将其父母合葬撞钟河口大坟山交枝木,并承诺:“一年生双子,逢卯便发科,金榜题名,八派方始。”未几,娶主事李庚祖姑李夫人,果正月生复初,十月生习初。

王彦良之子礼初,孙兰茂;王彦明长子复初,四子兰亭、兰轩、兰溪、兰牖;王彦明次子习初二子兰芳、兰秀,与七个“彦”字辈,统称“七彦三初再七兰”。七兰之后,飞速壮大,分出成百上千股,以潜阳为基地,四面拓展,遍布中华大地,形成巍巍望族。

来源:菖蒲论坛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