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斌家族琐事补遗与存疑求解

[南昌]王雄文2018.12.14撰
前  言
我的祖父1946年夏仙逝,客葬在吉安市盘龙山。号称百岁太子的祖母,也于1981年夏西游。1997年季春,老爸走了。2006年孟春,老娘又走了。痛苦叠加,浑身冰冷,难以自拔。一位好友开导我说:“人死不能复生,再悲伤也请不回来,此乃自然规律。何不写点诗词缅怀老人功德”。于是,我就挥笔赋诗填词。按说蘸尽赣江千顷水,写满兰天万里云也倾诉不尽祖上的大恩大德,才寥寥数首,便再无写作素材。何故?在于平民百姓的祖父母、父母亲,虽有劳苦功高,何来丰功伟绩。于是,我就跑到老家村庄翻族谱,寻找老祖宗的辉煌。我一句自言自语的“一塌糊涂!”,招来了全村叔伯兄弟子侄们“一定要帮搞清楚!”的重托。从此,踏上了烟云迷茫的漫漫寻根问祖之路。
一开始,我跑本省市图书馆,接着跑福建省市和国家图书馆,翻阅老祖宗可能涉足的《南昌县志》、《南昌府志》、《丰城县志》、《吉水县志》、《江西省政府志》、《莆田府志》、《昭平县志》、洪洞县志》等地方志和《宋史》、《四库全书》、《潜夫论•志氏姓》、《晋书》、《百家谱》、《古今姓氏书辨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太原晋阳王氏谱》、《太原王氏通谱》、《中华姓氏通史•王姓》等重要文献。后来,加入了“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和“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社团组织。其间,下乡串村的调研中,又先后翻阅到百几十部王氏族谱,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这个知识殿堂里,有幸求教诸多博学多才的专家学者,尤其受到我省已故著名书院学家李才栋会长;谱牒学家王炯尧会长;国家一级编剧、楹联学家王乔林主席;文化艺术双泰斗王惠民大师;国家宋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家姜锡东院长;姓氏学家王大良教授;国画理论家张荣国主任;《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主编王听兰理事长等亲授或指导,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学习,基本把握了中华王氏源流世系族派梗概。尤其大致弄清楚了吾祖王全斌一脉。
我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了学习心得百几十篇。其中,谱牒(姓氏)文化类有:《谫谈谱牒(姓氏)文化改革》、《年轻人喜爱的谱牒文化形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关于统一规范中华王氏源流派系称谓的若干建议》、《呼吁启用“融姓王”尊称,废弃“虏姓王”骂名》、《探讨中华王氏诸谱乱象及如何解套》等七十余篇。王全斌家族专著有:《呼吁伸张正义,为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翻案》、《北宋名帅王全斌本末考》、《王浑及其家族要员生平事迹考》、《北宋王永昌生平事迹考析》、《王凯及其家族研究》、《王诜书画艺术人生探讨》等三十余篇。
吾还将其中十三篇专著陋作,辑入《王全斌家族论文集》,由“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出版发行。它阐述了从王全斌上溯28世,即太原王氏开基祖王霸。下续13代,即吾之南昌县武阳镇庵前三槐王村的始祖王彦德(注:再往下22代,便是笔者)。论文对先祖的源流世系名人事要等进行了全面并较为深入的探讨。由于大量史实湮没于年代久远的历史长河之中,加上吾村《三槐王氏宗谱》存在来历模糊、祖缺史证、错投门庭、张冠李戴、牵强附会,驴唇不对马嘴。特别有人擅自套用他支字辈,致使原本糊涂谱雪上加霜,形同乱麻一团。如吾在《探讨中华王氏诸谱乱象及如何解套》拙作中提到的一些错误。这些问题,我特意反复向乡村族长作了宣讲,以期匡正。我还给家乡撰写了《回归太原王氏特修宗谱序》及祠堂匾额楹联诗词字画,孝敬吾祖增辉宗庭。另外,我还撰写了《浅谈宋帝国的兴亡》、《中国汉字统一规范刻不容缓》、《中国迁都势在必行,新都首选九江组合》、《从赣江鄱阳湖看中国内河萧条过去,迎长江经济带美好未来》、《禁摩再限电,两张不该举起的红牌》、《独立国家坚持承袭殖民旧主强占的不义之财,是引爆边界冲突破坏世界和平的导火索》等评论文章六十余篇。鉴于鄙人功底浅薄,舛错谬论在所难免。恭请方家大师甄别斧正。
王全斌家族这一课题,是我重点关注的特色研究专项。狭小研究区域内的人与事,是乎显得知道多点,被错爱而高抬为“梳理王全斌家族根脉的人”。对于这一脉,我从十几年前的完全不懂,到目前才基本清晰归属太原晋阳王氏及其世系。虽说有点学习成果,但越研究疑难问题越多,诸如:
(一) 王全斌籍贯是太原市晋阳县(今晋源区)的何乡镇何村庄?
(二) 38世王澄后面,39―42世的四代远祖该是谁?
(三) 王全斌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名讳及生平事迹?
(四) 王全斌有兄弟几个?
(五) 村始祖王彦德来自金陵(南京)何乡镇何村庄?
(六) 王全斌被黜期间,青衣小帽落户江西吉水县古称的鸟窝村,是当今何乡镇何村庄?
(七) 王全斌卒葬何地?
(八) 南宋后期王彦德村祖上溯北宋初期王全斌远祖,其中的后段还有五代是那几位祖辈?
(九) 据史料记载:王诜唯一的儿子彦弼三岁夭折。那么,现在江西的南昌县、樟树市和湖南的沅江市几个王全斌后裔村庄的后人是通过那几位中继先祖承前启后的。
以上等等一大堆问题,都未得到答案。愧对谱牒(姓氏)文化学界和广大王氏宗亲。眼下,我已进入耄耋之年,年迈多病,记忆力衰减,有时还患迷糊。现将不及着手研究和新近采撷未经梳理考证的相关史料分章列下,供众君研究时比对参考。看来,这些拾遗补阙、奇谈趣事的甄别,老朽怕是无力继续追索。连同遗憾地留下的本文诸多存疑,一并拜托专家学者和姓氏文化爱好者以及广大王氏宗亲们帮助破解。顿首道谢!
第一章 王全斌宗族世系一线图(基准参考稿)
(本图系江西省谱牒研究会王氏文史研究室王雄文依据《后汉书》卷一一三逸民传/王霸传①;《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十二王浑•子济②;《新唐书•宰相世系表》③;《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五王正雅传④;《宋史》列传第十四“王全斌传”⑤、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碑传琓琰之集下卷一《王中书全斌传》⑥;隆平集卷十六“王全斌传”⑦;《太原晋阳王氏谱》⑧;《太原王氏通谱》⑨;《太原王氏明•王琼宗族世系表》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九•王处厚⑪;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辑部编著《太原王氏考证文集•H关于王全斌源流世系的考证总结》⑫等文献史料,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亦将吾十几年积攒的资料进行甄别梳理结合个人管窥蠡测的学习体会,于公元2018年7月17日综合编制如下世系一线图,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霸―咸―甲—甫―畊―34世恬―35泽―36昶―37浑―38澄―43景仁―44公礼―45延―46士良―47谐(德衡)―48谅(豫)―49韶―50士隆―51琛―52翃―53正雅(雅)―54口―55口―56全斌之父(佚名,后唐庄宗麾下岢岚军使)⑬―霸28世孙57全斌―58审钧―59永昌―60凯―61世―1缄―62诜―63世彦弼(三岁夭折)。
―61世―2彭―62谠―63世尧臣。
―61世―3处厚。

注释:
 ①两汉•王  霸《后汉书》113,列传第十、七十三,《后汉书•逸名列传》页283,3∕20∕734、10∕83∕2762(此系江西省图书馆编码)。
②[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42,列传第12,第1201-1207页,<王浑子济>。
③[宋]欧阳修、宋祁合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第108-110页,再考序,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④《旧唐书•王正雅传》卷165,列传第115,页4297―4299。
⑤[元]•脱脱等撰:《宋史》卷255,<列传第十四王全斌>,中华书局,第8919——8926页。
⑥ [清]•纪晓岚总纂《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之七至十五,《王中书全斌传》,商务印书馆出版,第450-671-675页。
⑦[清]•纪晓岚总纂《钦定四库全书》,卷16,曾巩《隆平集》“王全斌传”,商务印书馆出版,371-158-159页。
⑧《太原晋阳王氏谱》,辑自[宋]汪藻《世说新语》,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⑨,[清]王庸敬撰:《太原王氏通谱》,
⑩《太原王氏―明•王琼宗族世系表》,辑自郭怨舟著《一代名臣王琼》,第105―110页,太原王氏研究会1991年5月第一版。
⑪[宋]•李焘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9,王处厚,中华书局1995年版。
⑫王义林2011.5.9撰:《关于王全斌源流世系的考证总结》,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总谱局发行。
⑬[元]•脱脱等撰:《宋史》卷255,<列传第十四王全斌>,中华书局,第8919页附释:王全斌之父(佚名),时任后唐庄宗李存勖麾下岢岚军军使(朝庭派驻的监军)。岢岚县(隶属今山西省忻州市),因境东北岢岚山而得名。唐朝,长安三年(703年)置岚谷县。神龙二年(706年)废县置军。五代后汉刘知远再改建岢岚县为军城。
第二章 国史搜罗补遗
   (一)【乙文】王济卒,年四十六,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我为卿作之。”体似声真,宾客皆笑。楚顾曰:“诸君不死,而令王济死乎!”《晋书•王浑传附子济传》
(二)《旧唐书•王正雅传》:“王正雅,字光谦,其先太原尹、东都留守翃之子。伯父翊,代宗朝御史大夫,以贞亮鲠直,名于当代。卒谥曰:忠惠。正雅少时,以孝行修谨闻。元和初,举进士,登甲科。礼部侍郎,崔邠甚知之,累从职使府。元和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三迁为万年县令。《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称:正雅,山南东道节度使,谥忠惠。笔者注:王正雅,在刘家堡《太原王氏族谱》世系表中称王雅,据推算为王全斌之高祖父。
    (三)《中国名人志第五卷》隋唐五代、旧唐书准卷165《王正雅附王凝传》载:王凝(821-878年)字致平,绛州(今山西绛县)人。王正雅族孙。少孤,宰相郑肃之甥,少依舅氏。年十五,两经撰第。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再登进士甲科。迁监察御史,奏为节度副使。迁中书舍人。时政不协,出为同州刺使,赐金紫。
(四)《宣和画谱》卷十二 王诜(摘):王诜字晋卿……其风流蕴籍,真有王谢家风……历官至定州观察使、开国公、驸马都尉、赠昭华军节度使,谥荣安。
 (五)与王诜干涉事。记熙宁二年,轼在京受差遣,王诜作驸马。后轼去王宅,与王诜写作诗赋并《莲花经》等。熙宁六年内,《游孤山》诗寄诜,除无讥讽外,有:「误随弓旌落尘土,坐使鞭棰环呻呼。」以讥讽朝廷,新法行后,公事鞭棰之多也。又曰:「追胥保伍罪及孥,百日愁叹一日娱。」以讥讽朝廷,盐法收坐同保妻子移乡法太急也。又曰:「岁荒无术归亡逋,鹄则易画虎难摸。」意取马援言:「画鹄不成犹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言岁既饥荒,我欲出奇画赈济,又恐朝廷不从,乃似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并《戏子由》云:「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六)《关于王彭家族及其与苏轼的交游》载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揭出苏轼谈论宋代“说三分”资料以来,弘用者甚众,唯于王彭生平,则鲜有探考,表而出之者,故不惮全文引之,《东坡全集》卷九十一,《王大年哀词》:嘉祐末予从事岐下,而太原王君讳彭,字大年,监府诸军。居相邻,日相从也……公弼亦敬焉。予始异之,问于知君者,皆曰:此故武宁军节度使全斌之曾孙,而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讳凯之子也……君笑曰:吾为吾父战,岂为赏哉!予闻而贤之,始与论交。君博学精炼,书无所不通,尤喜余文……而君以病卒。其子谠,以文学议论有闻于世,亦从予游。予既悲君之不遇,而喜其有子。于其葬也,作相挽之诗以饯之。其词曰:“君之为将,允武且仁。甚似其父。而辅以文。君之为士,涵泳书诗。议论慨然,其子似之。奔走四方,豪杰是友。没而无闻,朋友之咎。骥堕地走,虎生而斑。试其父子,以考我言”。复进。质之公议,皆谓不平。似对王谠在新旧党争中仗势欺人的作为有所不满……。
苏轼与王氏家族真正的密友王诜……实为王彭之侄……荐其小舅子赵佶,后为徽宗……徽宗登极以后,苏东坡能从海南获救,也许就有他的幕后推动。物是人非炎凉世态,这大概也是苏氏兄弟与王彭两世交往的最后的信息吧!(此文作者,可能是昵称雪域桃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小伟研究员。)
(七)百度百科/高俅官拜太尉:政和七年(1117)正月,翰林学士殿前指挥使高俅。原为苏轼的小吏,工笔札,善蹴踘(踢球),后归驸马都尉王诜。元符末,王诜为枢密都承旨,与端王赵佶交厚,一日,令高俅送物至端王府,适值赵佶在园中蹴踘,即命高俅共蹴踘,颇合佶意,于是高俅被留在端王府供职。逐步得到了赵佶的宠信。
(八)《晋书•王浑传》摘【注释】
①武子:王济,字武子,王浑的儿子。
②参军:王沦,字太冲,王浑的弟弟,曾为晋文王大将军参军。不啻:不止。

第三章 方志族谱采撷
(一)刘义庆著《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原文暨译文(王浑妻钟氏)摘要:王浑妻钟氏生女令淑,武子为妹求简美对而未得。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之,乃白母。曰:“诚是才者,其地可遗,然,要令我见。”武子乃令兵儿与群小杂处,使母帷中案之。既而母谓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拟者非邪?”武子曰:“是也。”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长年,不得申其才用。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武子从之。兵儿数年果亡。王司徒妇,钟氏女,太傅曾孙,亦有俊才女德。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钟不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京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注释》郝:指前第15则所述郝普的女儿。郝氏嫁给王湛(王浑的弟弟)。东海两句:指郝氏之子王承,代表王湛世系。京陵指钟氏丈夫王浑世系。
     评说:“王浑的妻子是钟家的女儿,钟家在魏晋时代是显贵家族。开创人钟繇在魏朝官至太傅。他是替代隶书的楷体书法的始祖,大书法家。他的大儿子钟毓。功劳很大,死后追赠“车骑将军”。小儿子钟会,平蜀立大功,可惜,后来谋反败露,被卫瓘收拾。钟氏死后,王浑续颜氏。琅玡颜之推博识有辩才,先后受宠,撰写《颜氏家训》名著。但不算士族。参加婚礼有人说,王是州刺使,颜只是百姓,不该回拜!因而,王济不向继母行礼,视颜氏为妾,颜家被羞辱。但因王家显贵,始终未敢提出离婚。对于钟氏,有说他叫钟琰,一说她父亲叫钟琰,但总称她才贤淑兼备。
(二)王浑家里以钟夫人为典范。王浑得意对钟氏说:“你我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王济),该知足了!”钟氏竟敢当面说:“如果我嫁给你弟弟(王沦),那会更绝顶聪明!”
(三)201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湖北卷原文:“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便。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
    (四)《竹林七贤》王戎,字浚冲,琅琊临沂人。生于大富之家,西晋大臣。王戎与其父之友、年长其24岁的阮籍交好。时,阮籍与(琅琊王)王浑同为尚书郎,造访王浑时,便说:“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王浑死后,其故吏赠钱百万,王戎辞而不受。(笔者注:此王浑非吾祖)
(五)琅玡王氏之王离—王浑……王览第六子、王琛的长子王棱后裔居豫章。王琛次子王侃后裔卜居德安锹溪。世系、王览一琛一澄—寀  —彦超……隆智一文武——武梅——全斌——忠业——义增、义煋、义熊、义焕(以上为琅琊王氏江西德安锹溪,湖北蕲春,重庆万州)……。(笔者注:此世系王浑非吾祖。彦超等与全斌,疑拼接)。
    (六) 网络文章载:山东艺术研究院王晓家撰《中华琅玡王氏通谱》绪论称:“……王雄生二子:王浑、王义。长子王浑,字长元与‘竹林七贤’名士院籍为至交,先后官凉州剌使、尚书令,封贞陵亭候。生二子:王戎、王衣……王第四子王澄,官荆州剌使,当代名士。说世系……王文斌—王武梅—王全斌—王忠业—王义增—王义焕(琅玡王氏江西德安锹溪,湖北蕲春、重庆万州诸派)以若指吾祖王浑、王全斌,(对此说,笔者粗略看法有二:1、王浑之父非王雄。王浑无王戎、王衣二子。王澄是王浑的第三个儿子。2、此世系说法错误,王全斌上代无王文斌、王武梅,下代无王忠业、王义增、王义焕!吾认为,此和以上六,中的王浑与字玄冲的太原王氏王浑系同姓名,而非同一人。此误将太原王的王全斌,稼接到了琅玡王氏内)。
(七)据《安福县建制衍变》一览表载:入赣第一人当为秦大将王翦率部灭楚,于秦始皇年间(222)进入我省,在安福县及周边地区设置安平县和安成县。未见王翦在江西的详细事迹。
(八)江西万载王氏世系:霸-册-选-泽-昶-浑-澄……。闻江西省万载县有一王姓村落,其谱载述:为王全斌后裔,其斌公所生儿孙与国史持异说,建议查阅江西省图书馆藏【江西】《万载王氏族谱》以下数卷探索:343#清 . 王文杰等修,道光十七年(1837)木活字,江西图(存卷末)。344#十三卷末一卷民国九年(1920)三槐堂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1、7、8、10、13卷末)。345#三卷,民国九年(1920)三槐堂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3)。
(九) 江西省宜春市湖田镇《伊村王氏族谱》云:览公系下,寿子三:全武、全赋、全斌,全斌子三:伺、师、侲。
(十)从《江西历代龙虎榜》名册(一)载:“北宋元丰七年(1084)甲子解试:王处厚(吉水人)”。考得:王处厚参加了其高祖父王全斌当年落户的吉安府试,高中龙虎榜。
(十一)又从《江西通志》卷49载:“北宋元丰七年(1084)甲子解试:王处厚(吉水人)”。进一步证明:王处厚以吉水县名额,参加了王全斌当年落户的吉安府试,高中龙虎榜。
(十二)吾考得:王全斌少年时代,是在后汉时期刘知远建设岢岚县城为一座军城的一座军营里摸爬滚打成长的。从小得到其父面授身传。他父亲(佚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麾下的岢岚军军使(朝庭派驻此军的监军),因私蓄百十武士被疑有异志,召其洛阳面甄。惧不敢行,全斌以己释父嫌受宠信。被传为美谈。以下是岢岚县人民政府网载历史沿革(摘):岢岚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辖区国土面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万亩,总人口85784人,据《太平寰宇记》,岢岚县因境东北岢岚山得名。县政府驻岚漪镇。历史沿革唐朝,永淳二年(683年)改为岢岚栅。长安三年(703年)置岚谷县,属岚州。神龙二年(706年)废县置军。开元十二年(724年)复置岚谷县,属岚州,隶河东道。五代,因袭前置,仍名岚谷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于县置岢岚郡,属河东路。熙宁二年(1069年),废县入军。元丰六年(1083年)复置县,名岚谷。靖康二年(1127年)陷于金。岢岚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岢岚军,宋太平兴国五年(98O)于岚谷县置,属河东路。
(十三)张荣国著《王诜生卒年新考》,其中大意:王诜生于1051年,与其妻蜀国公主上下年龄。
(十四)湖北荆州王崇鸿宗亲出示荆州三槐堂王氏族谱序言/源流序(摘):“唐末宋初成祖王秀字全斌,原居福建,官历侍郎,文武全才。知四川都督,除贼兴宋有功晋征南将军。享年77岁。全斌生子三:长王佑字景叔;仲王铨字公衡;季王锡字公嘏。知杰字刚中,由进士而知都尹升江西布政,遭变乱落籍南昌府南昌县骆家湾三角堰……”亦被告知村始祖明朝迁昌,此谱流行湖北的江陵、石首、监利、公安和湖南安乡等地。

第四章  王浑后裔又一大支派
第一节  王大良撰《青山王氏族史》摘
青山王氏出自太原王氏,相传是西晋司徒王浑和唐未刑部侍郎王浔的后代。他们之间的历史世系传承,史书上缺乏明确记载,各地家谱也都语焉不详。晋阳王氏始祖是王柔、王泽兄弟俩。太原王氏,称为钑镂王家。后人多把王霸视为太原王氏始祖。王昶家于晋阳,父泽、伯父柔,后来,王柔做到后汉护匈奴中郎将,王泽官至代郡太守。成为晋阳王氏的奠基人。泽子昶,昶子浑,大功于西晋,其家族成魏晋盛门。但贵显东晋、北朝、隋唐的晋阳王氏,是三子王湛的后代。浑的四个儿子中,尚早逝,济、澄、汶,皆辩有才藻,并历清显。其济最有才华。济长子卓继承浑爵。次子聿继承母爵,为敏阳候。姓氏争议之王慧龙只身仕魏,经子至孙三世单传,再后分“四房”。
据家谱记载:青山王氏始祖王浔,在唐未任刑部侍郎。乾符二年(875),黄巢起义西进,于广明元年(880)破潼关兵临长安。唐僖宋在王浔等护卫下夜奔成都。路过青山驿(今四川苍溪县禅林乡青山观衬)时,王浔见先祖王浑所修的贤母坟荒凉残破,伤感万分。后黄巢被镇压,唐僖宗返长安,王浔辞官至青山驿定居,为先祖守墓,开学馆教育儿子们成才。后来,枝繁叶茂,散居四川的苍溪、剑阁、阆中、绵阳、广元、乐山等近二十个县市。以及湖北的黄州、襄阳等地。
 家谱还记载:王浑在西晋初年,曾在四川一带任职,常带上母亲赴任,途经青山驿因母病故就地安葬。后王浑奉调返京直至病逝无机会再祭拜母坟。青山王氏尊王浔为始祖,又以王浑为远祖,由此可见出自太原晋阳王氏。但家谱所载不少难以与历史事实相印证,如王浔护驾无佐证,王浑传无入川说。但可与唐昭宗宰相王溥相比较研究。王浔的生活年代与王溥相当。
从《新唐书》记载看:王溥的堂叔祖王正雅是大理卿,祖父王堪是定陵令,父亲王聪无功名。王溥中进士入仕途,历任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乾宁三年(896)后,任集贤殿直学士、刑部郎中,知御史台杂事。昭宗被废,另立太子李裕为帝。王溥升任翰林学士、户部侍郎,不久又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后被“白马之变”赐自尽。王浔与王溥同样生活此多事之秋,他辞官隐居青山驿,也在情理之中。王溥家世:王溥出自太原王氏大房,堂叔祖太理卿、赠左散骑常侍王正雅。祖父王堪,定陵令。父亲王聪,无职官记载。

第二节“青山王氏”零散资料
(一)自贡王朗云叱咤风云红顶盐商:      
  王樾,南宋时苍溪县青山观(今禅林乡青山观村)人,唐代中书三品、刑部侍郎王浔之六世孙,宋洋州刺史、累官至刑部侍郎王诗之子。王樾自幼聪慧机敏,受父亲训导,学业大进。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登进士第,宋理宗金殿策对第一,高中状元,后任京畿大夫,旋升巡案。年迈还乡,躬耕田垄,培育子孙。王樾去世后,回归故里青山观。墓前有王氏宗祠,祠内有王樾碑记。至今,王樾茔墓尚存。
  王绩,王樾之侄,字叔熙。本人为进士,授江宁府六合县丞。因父(王浩)病卒,随母护送父灵柩入故乡,回青山观,然后辞官躬耕侍母。王绩常说:“种田养亲,藏书教子,乃终身之志愿。”王绩有九子(王埙、王域、王垓、王圻、王坻、王域、王垌、王堪、王堦)一女,除长子王埙中举人外,其余八子皆中进士,女也因才德入选皇宫,俗称“九子八进士”,为后人所敬崇、效仿、激励鼓舞志气。今王氏后人在重建的王氏宗祠旁为王绩立有衣冠冢。当今川北的苍溪、广元、巴中、阆中、剑阁、南部、青川、江油等县市王姓,60%多为王樾和王绩“九子八进士”的后裔。
(二)苍溪县人民政府网(摘)/公元1258年(宋宝佑六年)元宪宗蒙哥大汗亲率铁骑十万,攻破秦岭,直下剑门关腹地—广昭地区(广元--昭化)青山王氏七世孙王佐领兵迎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叛徒出卖,全军覆没.王佐自刎在嘉陵江边.元世祖视其忠勇,封建爵伯.亲题碑名<王将军墓>.修将军神祠.其父王樾是南宋(1231年---绍定四年宋理宗亲点状元),其兄王鼎为威武大将军.其叔兄弟九人.有八人进士,堂妹为宋瑞宗皇后.史称-“九子八进士.一女入皇宫”。
(三)王建平撰“探秘苍溪王姓之源安东将军王浑的江湖”摘:王浔一生有十个子女,依次取名为:敦诗、敦仁、敦义、敦礼、敦智、敦敬、敦儒、敦平、敦俭、敦惠。其中敦敬、敦儒、敦俭皆为进士第,敦诗为举人,其余兄弟均为京痒或府京痒生员。敦敬留居青山观本地,其余九兄弟均在异地为官与营生。他们的后裔散居于四川的苍溪、剑阁、阆中、南部、三台、盐亭、遂宁、射洪、绵阳、广元、旺苍、南江、通江、仪陇、营山、达州、渠县、乐山等县市,以及湖北的黄州襄阳等地。青山观原名青山驿,是王姓的发源地,毫不夸张地说,青山观在历史上已成为太原王氏——川北王姓家族的圣地,王家人的原始部落,也是家族荣耀的标志。

第五章  奇谈趣事
(一)唐五代两宋符氏将门研究20     符东淮2014.3.26
符氏:即卫国夫人,配楚王赵德芳。符补之:符惟清之女。配王氏(王氏,延驸马都尉之孙。左藏库使王周晦之姊,宋初大将王全斌后裔)。符皇后(929-955),宛丘(今河南淮阳)人。符颜卿之女嫁于周世宗柴荣为皇后。五代,两宋符氏将门婚姻状况及宗室勋戚关系。符彦卿配张氏(封魏国夫人)。
   (二)“说三分”与关羽崇拜,以苏轼为例(摘):王彭之子王谠,亦有文名,著有《唐语林》。但四库朝臣撰写提要时,对他身世仍不了然。他虽然曾从苏轼游,但是关系并不亲密。《邵氏闻见后录》曾载一事:“……丞相(吕大防)意得东坡书石,不敢自言,委甥王谠言之。东坡先索其稿谛观之,则曰:‘轼当书’。盖微仲之文自佳也。”于此可知王彭兰田吕氏为姻亲。……苏辙《栾城集》卷四十三《薦吕陶、吴安诗札子》中,曾谈到吴安诗:“以言王谠进用不当,谠连姻权势,无由。吕大防(1027-1098)字微冲。(笔者注:吾以为王谠应该是吕大防的女婿)。
    (三)胡小伟著《北宋‘说三分’起源新考》/中国文学网内容摘要:山西省沁县博物馆保存有一方北宋元丰三年(1080)有新建关帝庙碑刻,记录着威胜军一旅参与抵抗交趾时,受到关羽率阴兵护佑的情景,并追溯到狄青平定侬智高时的情形。本文考探立狄青方碑主帅王文郁及与苏轼谈论:“说三分”事之王彭,俱为先后守卫西夏前线之宋军主将,而王彭转述“说三分”事,且正好跨越西夏前线将士征发侬智高及交趾两事之间。宋军中的关羽崇拜,实为沿袭唐代毗沙门信仰之遗绪,直到金代犹存……笔者另撰者《王彭家族及其与苏轼的交游》(待刊)。
        
(四)贵州六盘水王隆进宗亲发帖群聊《名人功名》云:“王霸,西汉功曹令史。光武帝任命偏将军,富波侯,讨虏将军,上谷太守,向侯,淮陵侯,尚书令”。此说,不知出何史料?笔者暂质疑理由:史籍多载两汉高士王霸,字儒冲,官西汉扬州太守。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司徒侯霸自感不及王霸,欲让位于他时,一个叫阎阳的人出面诋毁,使王霸位登三公为泡影。自此称病回家,朝庭连聘,终不出山就仕。未见东汉有职官记录。
(五)第十六卷 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谁言今古事难穷?大抵荣枯总是空。 
算得生前随分过,争如云外指滨鸿。 
        暗添雪色眉根白,旋落花光脸上红。 
        惆怅凄凉两回首,暮林萧索起悲风。 
    这八句诗,乃西川成都府华阳县王处厚,年纪将及六旬,把镜照面,见须发有几根白的,有感而作,世上之物,少则有壮,壮则有老,古之常理,人人都免不得的。原来诸物都是先白后黑,惟有孟须却是先黑后白。又有戴花刘使君,对镜中见这头发斑白,曾作《醉亭楼》词:“ 
平生性格,随分好些春色,沉醉恋花陌。虽然年老心未老,满头花压中帽侧。鬓如霜,须似雪,自嗟恻!几个相知动我染,几个相知劝我摘。染摘有何益!当初伯作短命宛,如今已过中年客。且留些,妆晚景,尽教白。” 
    (六)一日 流落成丐的晃安宅与妻相遇, , 两人便一起逃走。 晃妻走时携有值数千络的 私财,而王生家资巨万, 一钱不取也。 再如宋小说 《志诚张主管》说, 王处厚年逾六十, 家有十万费财, 却还想找一位能带来十万贯房仓的女人为妻。 媒婆顺适其意, 将一名被休弃的妾介绍给他,妾的随身房计就有几万贯 。前者原为难民, 后者原为人妾, 则其私财不可能来自 嫁妆或前夫之家, 而应是婚后的积累。 富家妇女可能时常得到一些零花钱, 购买一些私人 以 物品, 妇女也可能利用丈夫的宠爱,获得一些额外的钱财,长此以往,私财便累积起来。
    (七)以较逊之事引起本文。如卷十五以魏生因戏言落职,引起刘贵因戏言遇大祸;卷十六以“交互姻缘”转入“双镜重圆”而“有关风化,到还胜似几倍”皆是。以相反之事引起本文。如卷十三以王处厚照镜见白发的词有知足之意,引起不伏老的张士廉以晚年娶妻破家是。洪迈:《照镜见白发》原文:“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照镜见白发》译文:“从前我有青云之志,岁月蹉跎中已到白发之年。谁料到,今天对着明亮的镜子,却只有影子与自己两相怜惜。”《照镜见白发》作者:张九龄。问:《照镜见白发》作者,是洪迈?是张九龄?是王处厚?还是他们每人作了一首?

第六章 诸多存疑,恭请破解
(一)王全斌支系十二大存疑:1,王澄暂缺生平事迹,其儿孙后裔四代空白。他们会是谁?2,王全斌的父亲叫何名?3,王全斌兄弟几个?还是独子一人?4,北宋王贵与王全斌的世系关系?5,史书记载:王诜生子彦弼三岁夭折,但他还有一个情妇、八个小妾,难道就没有一个能为王诜生下儿女?若有,又会有那些?6,王谠生有儿孙吗?7,若王诜、王谠都未留下根苗,那么王全斌大江南北现今留下的大量后裔,又是通过那条根脉繁衍的?8,湖南《赤山王氏族谱》云:王全斌伐蜀被黜后,隐居江西吉水县某乡镇鸟窝村,这个古村,该是当今的哪个乡镇、哪个村?9,王全斌的墓地葬在哪?10,王全斌的两个儿子审钧、审锐更详生平事迹?11,字惟志的永昌更详生平事迹?12,王谠是宰相吕大防的女婿,但有史却说是外孙,谁对谁错?
    (二)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庵前三槐村王家支,四大存疑:1,《三槐王氏宗谱》,尊王全斌为始祖,但却云生于五代梁太祖开平二年(908)的王全斌携生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的儿子王彦德(村始祖),从金陵来南昌赴任豫章太守。那么,公元908年出生的王全斌远祖下衍公元1224年出生的王彦德村始祖,时跨316年,约经12代,除已知前后七代外,(中间五代)王彦德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会是谁呢?此错误百出不再赘述,从此可见,王彦德只能是王全斌的后裔。那么带王彦德从南京来南昌赴任的人又是谁呢?2,从江西南昌府和丰城县时任职官表中找不到,他究竟在哪里任职?3,村始祖王彦德从南京哪个乡镇村庄迁来?4,字仰于的王伯震(1247)二世祖和字大鸣的王承雷(1277)三世祖在何地任何职?
     (三)王诜,多云其官利州防御使、定州观察使、左卫将军。元丰二年坐罪落驸马都尉,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元祐年间复登州刺使、驸马都尉。少见云其官或贬官定州团练使、庆州刺使、绛州团练使、南州(今重庆綦江)团练使、枢密都承旨生平之经历,求解。
(四)围绕樟树市黄土岗横溪王村族谱序文及其世系中的二位核心人物进行探索:“1,关于村始祖王克昌,历史上同名的有好几个,一个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清康熙三十年进士。一个是现代老支前模范。这两个显然都不是。后来发现了宋朝的,其任职书却是南宋后官拟文。2,关于王禹锡,历史上有四个:一个是五代,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战中,泉州节度使刘从效遗别驾王禹锡,奉贡于行在;帝以泉州……。第二个是江西丰城王禹锡,行十六,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太常丞。他是鞠仲渊次女婿,与(主要活动在宋神宗朝的苏轼有姻连)。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五。宋词“小令”主要作者,存词一首《中绛唇》、《酒泉子》十首和《沁园春 . 赠丰城王禹锡》等。第三位是: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南宋光宗朝绍熙(1190-1194)年间,曾为王明清《挥尘后录》题跋。第四位是:清 . 康熙十二年《咸宁县志》纂者王禹锡。3,:王克昌,《宋代人名索引》中暂未找到。据上述事例年代分析,与他结伴同行的王禹锡,不会是北宋神宗朝和南宋光宗朝的那两个,若定神宗朝那个,算作王全斌的第五代。定在光宗朝的那个,就算作第九代了。都只能算作王全斌的后裔。更不会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那个。若要肯定是王全斌的儿子,那就要往唐未五代那个王禹锡身上去研究了。
(五)若肯定王霸为29世,王全斌为57世,三家村始祖王彦德为71世,笔者王雄文为99世,以此作基准计代。其漏代的39-42世、54-55世、64-70世,共计十三代,需填补空白。另外,若按27年为一代计,71世后少录入的七代又该补上谁?
    (六)泉州历史网载:{晋江}王伯震、郑思忱、苏思恭、黄枢才、杨斗南……甚至《府志》在罗列南宋泉州进士时,也已把吕置于淳……。王伯震嘉定四年进士,授奉化尉,调三衢……。
    (七)笔者记述南昌县武阳镇庵前三家村宗谱诸事:一世祖 王彦德,生殁葬资料毁于抗日战火逃难之中。生平事迹暂未查到,国史无佐证。但《南昌县地名志》的《武阳篇》和《向塘篇》有简单记述。吾推理,他生于公元1224年前后(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入仕当在30年后的1254年(宋理宗宝祐二年)。二世祖王伯震,字仰于。生于宋理宗丁未年(1247),即淳祐七年。推理入仕可能在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一说系晋江进士,暂未查到国史佐证。三世祖王承雷,字大呜。生于宋度宗庚午年(1270),即咸淳五年。入仕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福建莆田的《兴化府志》和其他史志都未找到佐证。(注:古代称“兴化府县有三个地方,1,福建莆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兴化县,建太平军,后兴化军。1278年改兴化路。明洪武二年的(1369)改兴化府。2、江苏扬州兴化县。3、1987年江苏撤消兴化县,设立兴化市,由泰州市代管。另外,王全斌之子王审钧,曾任富州刺使的富州,经查全国历史上有二个:1,唐武德五年置静州。贞观八年改富州,治龙平县。(今广西昭平县)。北宋开宝五年废立昭州。2,江西省丰城市,(此地可能性小)。
     (八)江西省樟树市史志办王剑平主任(13970516018),于2015年10月5日,给吾的电子邮件发来樟树市黄土岗横溪王家村(三槐堂)的《横溪王氏重修族谱》三篇序文:“清乾隆五十六年(重修世系源流序),清道光六年(重修族谱序)和清光绪五年(重修族谱序)的三页面残片。其序文之共同大意(世系为):“王子乔-王全斌-王克昌。王全斌之子克昌,道途适逢王禹锡赴任临江知军州转运使,遂随行隐居今横溪王家村,为该村始祖”。对于此新说,吾初步见解待续。
(九)以上第三章的族谱诸问题的笔者质疑与落实情况: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9乞劾罪诏印证王处厚于元丰二年(1079)任宋神宗朝管勾使。而据“江西通志”和“江西历代龙虎榜”却载元丰七年(1084)甲子解试在迁徙的南方家乡吉安府进士及第。先当官后考官,时间上矛盾求解。2,《玉照新志》载燕云战事为王处厚之侄孙尧臣上奏。而《安尧臣上言》却说奏疏为安惇(字处厚)之侄安尧臣所奏。究竟那一位?求解。3,荆州王氏谱所载全斌年平事绩不符,其生三子:佑、铨、锡亦有错误,佑系宋朝人;铨、锡系南朝宋人;疑该谱为农村谱师拼凑稼接。据我骆姓亲戚帮助落实:南昌县无骆家湾,也没有三角堰,该县向塘镇河头村有个骆家渡自然村,但无姓王的。该县武阳镇有“西游”、“南坊”、“保丰”三个骆家,其中,保丰骆家有“高田”、“田骆”、“中骆”、“后骆”四个自然村。只有我武阳镇庵前三槐王村才有可能,因为我们三支中有一支分居在泗港口的曹骆村里。但是,这里没有骆家湾三角堰的地名,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