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濮阳的东乜堌的祠堂

开州濮阳的东乜的祠堂

 

开州濮阳的东乜堌的祠堂,是东乜堌王氏的祠堂,座落在东乜堌东西大街的中心地段路南。祠堂大门朝北,朱红墙,黑漆门,额匾上书金色大字“太原王祠”,大门两侧“祖功宗德,子承孙继”,院内享殿三间,西配房两间。享殿飞角挑檐,五脊六兽,大殿高敞明亮,巍峨壮严,两根朱红廊柱金色楷书“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大门前一对上马石,分置左右,雕龙凿虎,威仪赫赫,昭示着列祖列宗们的不朽业绩和乜堌王氏的显赫门风。

祠堂享殿内,供奉着乜堌王氏列祖列宗的神像和神轴,逢年过节,乜堌王氏的后裔代表们便在这里祭祀先祖,缅怀列宗,以承继先祖们不畏时艰的开拓精神,以激励后昆,载奋载勇,光王氏历代之业绩。

东乜堌王氏,堂属太原,籍隶宛平,自明初1368年迁此,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始祖元善,字崇仁,原籍北京宛平,为大元至正进士,任山西河中府少卿。

二始祖讳辅,字文斐,大明永乐丁酉拔贡,任文登县知县。

三始祖讳勉,字志学,例赠文林郎,七品知县。

四始祖讳彧,字秉文,大明丁未进士,任淳安洪洞二县知县。

五世祖讳世臣,大明成化年间举人,任临邑阌乡等县知县。

八世祖讳一凤,大明嘉靖隆庆戊辰年进士,任山东德州知州。

……

自元善始祖迁开定鼎乜堌以来,已历二十六世,人丁兴旺,齿口近万,遍布河南山东两省三市五县二十六村,截止2005年第六次修谱时,明清中进士者四人,中举人者四人,任府尹者二人,任知县者四人,诰封者六人,受军功者十四人。1949年~2005年,军师级干部二人,地处级七人,县团级八人,乡科级二十二人文代方面,博士后四人,工程师二人,大学学历六十七人,乜堌王氏精英荟萃,人材辈出,俨然开郡巨族矣。

洪洞迁民一前曲

“问我先祖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苏鲁豫皖人虽多,根在洪洞老鹳窝”。这是明初洪洞迁民后裔们的共同怀念。

元朝末年,统治者政治上严酷的等级制度和经济上的沉重剝前,再加上旱涝蝗灾,老百姓生无食,死无葬,各地穷苦百姓民不聊生。尤其是汉族和南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底层之中。于是,方国珍在台州,刘福通在颖州,徐寿辉在琐州,郭子兴、朱元璋在潦州,张士诚在泰州……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全国陷入一片激烈地动荡之中。战争和荒年之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地”,天堂的扬州仅剩18户人家,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几乎绝了人烟。臻莽遍地,狐兔横行,整个社会荒凉凋敝,严重地影响着明初的统治秩序。迁民之举,势在必行。

从洪武初年1368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共从山西的汾州、辽州、沁州、路州、平阳、洪洞等地迁民18次,人数达百万之多,姓氏812个,共迁入18省500个县市,仅河南就迁入106个县。《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

可我们开州濮阳乜堌太原王氏的东迁却不在这次政府组织的大迁徙之列,而是未雨绸缪于它的行动之前。

我们开州乜堌太原王氏的迁徙与洪洞迁民有四点不同。

一、时间背景不同。

洪洞的大规模迁民是在明朝定鼎南京以后,全国形势趋稳的状态下进行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迁民活动,它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当时凋敝的经济形势,以利于统治阶级秩序的巩固。

开州乜堌太原王氏的东迁则早于洪洞迁民的开始。当时明朝已经定鼎南京,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摧枯拉朽,略山东,定河南,直捣元朝大都。元顺帝仓惶北逃,元统治已呈土崩瓦解之势。下一步的形势,就是徐达、常遇春西越太行扫平山西。当是时,开州乜堌太原王氏始祖王元善原籍顺天府宛平县,时以进士出身任元朝山西河中府少卿,是明朝革命的对象。他明了天下大势,深知元家的腐败,“触于目者莫非颠沛流离之子,盈于耳者尽是干戈扰攘之声,鼎鼐悉陈,不若食藿之甘,旌旗载道,不若僻处为乐,于是辞爵禄贲邱园之念起,远华朊而趋密林之意坚”,况抵抗无异于助虐,又不愿做二臣,彷徨之际,有开州旧友引荐开州西北二十里之乜堌为避难胜地,遂“谢篆往东方而来,遂卜居于此”。家谱《太原王氏迁开由》

开州乜堌太原王氏的东迁早于洪洞迁民,是为了避明难求生存的一次个人行为。

二、迁移的形式不同。

洪洞迁民是强暴的,政府以欺骗的形式,让那些不愿意远离故土的人们在规定的日子到洪洞县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集合,以领取免迁的凭证。结果呢,军队突然包围了人群,强行分派,像囚犯一样,捆绑锁连,押解上路。官兵们面对极不情愿的迁民,拳打脚踢,那是常事。要尿尿,要方便,就得央告官军给你解开捆绑在手上的绳子,从此,"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它浸染了多少移民的血泪啊!移民们被强行地抛家舍业,远离亲人,一路上风餐露宿,也不知将被抛到什么陌生荒凉的地方。

开州乜堌太原王氏的东迁,虽说也是形势的逼迫,但由于是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了避开迫害,更好地生存,有弃恶从善的乔迁意味,心里虽然别扭,却没有暴力的强迫,况少卿家的迁徙,既使没有车马的载乘,大概也没有鞭打棒喝的痛苦吧。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心里有美好的憧憬,行程也就容易走得多了。

三、落脚地的选择不同。

洪洞迁民由于是政府欺骗式的暴力行为,到什么地方去,移民们是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的。像丢手绢的孩子,把手绢丢在谁的背后,那就要看当时丢者的心情。移民就像奔跑中的马匹拉的粪蛋,把你甩在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那里就是你的家,也不管什么沟河泥淖,你都得在那个地方住下。那里的土地是肥沃还是贫脊,那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开州乜堌太原王氏选择的落脚地,是始祖王元善的朋友介绍推荐√的。那就是开州濮阳西北二十多里处的东乜堌。那里是黄河故道,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元丰四年1081年,元佑八年1093年,黄河三次决口北流,淹覆内黄,把这里变成了一道西南直贯东北的,东西宽约二十多里的黄沙地带。风沙肆虐,沙丘纵横,有不少地方甚至形成了自然的城园。为防风固沙,先辈们在这里遍植枣树。平地里枣树一行行成林成片,沙岗上,枣树、杂树和藤条,往往组成了密密的"城墙”。所以开州的朋友向始祖推荐:“大名府开州西北乜堌之地,峰峦重重似山而非山,幽雅不让于山;众林密密如城而非城,避难更胜于城”王氏家谱《迁开由》。兵荒马乱,选此福地,心满意足,比起那些官军起解的移民,真是福气多多了。

四、情由境生感受迥异。

洪洞迁民开始是欺骗的,路上的押送是暴力蛮横的,落脚地是强加的,而更让人痛苦的是一起迁来的难兄难弟却不让落迁在一处。同村的,同姓的,有亲属关系的,都必须分开迁住。远离故土骨肉分离,生离死别,痛苦何堪?所以就有了兄弟分开时打破铁锅,各执一片,以便以后对证相认的悲剧。后来人们想出了对策,登记时兄弟分姓,希望有侥幸迁住在一起的可能,于是便又产生了另一形式的悲剧,亲兄弟不同姓。我们内黄县就有“魏、梁、陈,一家人”,“崇、刘、顾,是一户”的说法。我村北面的大堤口、次范一带,有一座五姓坟,“董、李、马、关、陈,祖上是一人”,也是佐证。痛苦无奈,情何以堪。

而乜堌太原王氏的东迁则无此虞,始祖元善豁达睿智,洞察形势,未雨绸缪,及时东迁,有朋友的帮助,选择了一块福地。全家人在一起,共同创业,其乐融融。设庠序,培养后裔精英;建庙宇,请来九天玄女佑护地方。一族人“理乱不闻,存心俱是忠厚朴诚,迎人无非春风和气。庭除约以规矩,子孙教以诗书”,很快地便融入了明代的主流社会,二、三、四、五、八世俱以进士、举人的身份,荣膺知县知府,顺利地过渡了时代赋予的东迁大业。

洪洞迁民是一次历史上的悲壮大举,开州乜堌太原王氏的东迁虽有异于洪洞的大迁,但它却是洪洞大迁的一支前曲,是这次罕世大迁激流中提前跃起的一朵浪花。六百多年来,洪洞迁民及其后裔,共同完成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任,是我们这些移民后代们应该铭世不忘的。

移民先祖,伏惟尚飨!

乜堌王氏二十二世兆林

2016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