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寇准和王旦两大宰相的生死境遇

看寇准和王旦两大宰相的生死境遇

 

寇准和王旦,是宋真宗时期一前一后的两大宰相。两人的性格和执政方式截然不同,导致宋真宗前后恍若两人,他们自己生前死后的遭遇也大相径庭。

传说宋真宗的母亲在怀真宗前,曾经梦见太阳入怀。真宗小时候和诸王玩耍时,也常自称元帅,毫不客气地坐到御座上,当时太宗笑着抚他的头说:“这是皇帝宝座,你也想当皇帝吗?”真宗坦然回答:“天命所归的话,我也不敢推辞。”

真宗即位之初,很能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景德元年的时候,契丹萧太后亲自带领三十万人马入侵,真宗急得召开群臣会议,满朝文武,这个劝真宗避到金陵,那个劝他避往成都,好象在替他选旅游景点一样。真宗一概不答,左右四顾,只找寇准。真宗说:“有劝我去金陵的,有劝我去成都的,你说去哪好?”(真象旅游)寇准斩钉截铁地说:“谁给你出这些主意?应该先斩此人,取血畔鼓,然后北伐。”

于是,在寇准的随行和陪伴下,宋真宗御驾亲征。这时正是寒冬腊月,朔风凛冽,到澶州时,又有人劝真宗转向金陵躲避,真宗犹豫不定,又问寇准,寇准说:“如今只可进尺,不可退寸。就算只退一步,契丹都会追过来,根本到不了金陵!”真宗只好继续前进。快到河北时,真宗远远望见敌人的营垒密密麻麻星罗棋布,又吓得不敢走了,寇准鼓励他说:“你如果还犹犹豫豫地不肯过河,敌军的气势就难得镇住,我军也会人心不安!”于是又走,前方将士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震数十里。士气大振,首战告捷。

真宗返回行宫后,仍担心地派人观察寇准,知道他和杨亿在帐蓬里饮酒作诗,玩得正开心,欣喜若狂地说:“寇相这么从容,我还担心什么啊。”真宗一心想要停战,打赢几仗后,总算有了谈判的资格和资本,他交代负责谈判的曹利用说:“只要不给土地,随他们要什么都给,岁银增加到几百万也行!老子反正有钱!”寇准却把曹利用喊到一边,警告他说:“我只同意给三十万啊,你要敢多给一分钱,回来我斩你的头!”最后谈判结果是宋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寇准罢相后,王旦代任。当时宋真宗在王若钦的怂恿下,想假造天瑞,又怕王旦反对,就请他吃饭,赏给他一坛子黄豆大的珍珠,王旦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不但不吭声,还在假祥瑞隆重登场时,率领百官下拜祝贺,大唱赞歌。同年三月,又挟着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官吏、藩夷、僧道、耆寿二万四千三百人,五次上表,奏请真宗上泰山封禅。真宗于是任命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群臣也趋炎附势,迎合圣意,争相起奏符瑞,谬讲邃典,什么有字黄帛、黄云覆辇、瑞霭绕坛、紫气护幄、日重轮、月黄色等等,极意迷惑真宗。真宗渐入迷途,弄假成真,越来越相信谈仙说怪这些鬼魅的事,还大耗钱财,广修宫观,建筑宏丽。反正王旦一概不敢指驳,只会带领百官称贺,由着真宗轮流封禅五岳,真是“逢恶罪深逾长恶,欺人术尽且欺天”。

所以王旦一直身居高位,生荣死哀,恩庞无比。但他并不开心。他死前召子弟到跟前说:“我当宰相二十年,没有上谏过一句天书虚妄,真是百死莫赎的大过。所以,我死以后,你们要按照僧道一样殓葬我,削发披缁,也许可以减轻我的罪愆,让我能够面对地下的先祖。

而寇准因为性格刚直,屡屡被奸臣陷害,先是贬为陕州知府,复职后又因尝奏真宗丁谓是佞臣,被贬至道州。死时为雷州司户。他是病死的。死前让仆役拂拭卧具,然后就榻而逝。灵柩返回西京时,一路上群众自发为他路祭,插竹焚纸,那些枯竹不到一个月全都生了笋,众人因此为他立庙,号竹林寇公祠。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道:“王公一生公正清廉,广施善缘,人品无可非议,但就功绩来讲,也只能和汉代的张禹、孔光之类,属于明哲保身的人罢了。”

所以,在其位,必要谋其政。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顺风使舵,人云亦云,或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奏谏,不举贤,不纳才,不创新,正应了那句古话:“不愁钱不来,只愁钱的来路不正;不愁禄不来,只愁居禄位能否对得住良心。良心不安,死后削发披缁,又真能赎清前生的罪过吗?

如果寇准王旦,也许靖康耻会提前到宋真宗身上就会发生,宋朝提前国破家亡;如果王旦象寇准,也许宋代会如以后的元代清代一样,民富国强,一统八方。

都是如果而已,历史就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