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渔洋”与“范仲淹”的亲密接触

“王渔洋”与“范仲淹”的亲密接触

 

初春三月,风和日丽,正是出行好时节。

一大早,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的一众理事在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曲延庆先生的带领下来到桓台渔洋故里,与“王渔洋文化”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一行十余位范仲淹文化爱好者主要来自邹平市,他们当中,既有长期从事范仲淹研究的学者,也有多年执教王渔洋“神韵说”的教授,还有地方小有名气的文史专家,以及著作丰富的文学爱好者和媒体工作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从事范仲淹及地方文史研究、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多次接触和了解王渔洋文化,并且对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满怀崇敬和向往。

范仲淹研究会的一众学者在景区讲解员的引领下,先后参观了忠勤祠和王渔洋故居,之后,又与王渔洋文化中心的专家学者们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个过程,既有严肃的学术研讨,又有轻松愉悦的感想交流。

邹平与桓台距离相近,文化也同样底蕴深厚,产生了范仲淹、张实居、张万钟等著名文人,巧合的是,这些文化名人都与王渔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渔洋一生中曾多次登临长白山,游览范仲淹苦读之处——醴泉寺,并留下了数首怀念范仲淹的诗作,成为后世范仲淹研究的重要史料;王渔洋曾为张实居结集《萧亭诗选》;张万钟是王渔洋的岳丈,他因为一部《鸽经》而被誉为世界鸽子研究的真正开创者,而这部《鸽经》能够面世流传,也是得力于王渔洋。

醴泉寺高阁瞻眺有怀范公

王渔洋

风雨湖上来,萧条洒飞阁。

殷雷起眉际,极目穷寥廓。

遥天压烟水,空濛气磅礴。

大泽盘蛟龙,斜风偃雕鹗。

却眺鸿蒙中,日光远回错。

草木暗四山,急淙鸣万壑。

怅然思古人,《大雅》何时作?

 

范文正公祠

王渔洋

庆历多君子,吾思范履霜。

枫林对秋谷,泉水绕空堂。

朋党千秋论,平生一瓣香。

徘徊荐蘋藻,斜日下松篁。

跨越三百多年,王渔洋文化研究传播者与邹平地方文化研究者的再次相遇,不仅是学术上的溯本追源,也见证了这一批历史文化研究者们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

多年来,作为历史文化名人,诗坛一代正宗,“王渔洋”这个名字主要存在于学术圈,社会大众对他的内涵、他的价值鲜有知晓。2009年以来,桓台启动了王渔洋故里保护开发项目,成立了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如何巩固好利用好王渔洋故里这个平台,塑造叫响王渔洋文化这一品牌,我们一直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突出文化内涵,把握时代脉搏,讲好渔洋故事,明德引领风尚,王渔洋文化研究与传承取得了阶段性突出成果,特别是以新城王氏家风为重点的文化研究与传承体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王渔洋文化跳出了单一诗学研究的范畴,也不再是一支单纯的地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它、研究它、喜爱它,慕名而来的参观膜拜者络绎不绝,它开始以自己的影响力反哺其它文化。

范仲淹曾经是王渔洋尊崇的偶像,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王渔洋在他的诗词中多有称颂,引后人无限畅想,也为后来的文化研究与传承提供了丰富史料。如今,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与现代文明的融会贯通,必然会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新时代文明建设带来新的蓬勃活力和无穷魅力。

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春天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