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王氏修谱进行时(7)

     世系图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按照嫡系继承,依次将各代各辈写下来,条理清晰,查对方便的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随着竹林王氏修谱工作日益进展,老家谱已经逐步搬上电脑,翻成电子书。始祖缙公至今的世系图的制作,若用手工制图是一件非常费时却难以完美地排列表达的事情,但借助现代化家谱软件进行设计,则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竹林王氏家谱编纂小组成员,在家谱的编撰进程中,与时俱进,开拓思想,认真负责,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令编修工作进度大踏步向前迈进,从王缙始祖开始的世系图即将公布于竹林王族后裔的眼前。
     谱牒文化丨中国人为什么必须有家谱?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正在淡漠甚至忘记。中国人血脉传承那个最重要的载体正在消亡,这便是家谱。
     但家谱,正逐渐被中国人丢弃了!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
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流入废品收购站、古玩店,或被图书馆收藏,很难再与家族的后人重逢。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不多了,于是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乡过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长幼全都乱了套。
只在一些乡村,还保留了这一文化习俗,修谱人也大多是老人。他们走了,谁再来接续呢?
家无家谱,就如国无国史,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
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