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辑规范

编者按:《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编撰工作,虽然是按一般族谱编修格式为基础,但是作为近亿人的大总谱规模的文化工程,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其规范是在编辑实践中不断摸索而逐步完善的,是经历了由简及繁,由粗及精的过程。所以本规范是按编辑部在近年来的编辑实践中由远及近发布的有关规定汇编而成的。在阅读时要注意前后的渐进过程,相同命题应以近期发布的为准。

 

§1、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世系编排的若干规定

世系编排是《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中的主要内容,为便于准确地反映内容,形式上又便于阅读、识别,可视性强的特点,又能将谱牒的传统特色与现代化总谱的要求结合起来,对总谱中世系编排的内容与式样规定如下。

一、 世系编排结构

总谱世系编排结构分以下两个部分:

1、世系图,或称吊线图。该图上的先祖名字,应用谱名,或称辈名,又称讳名。当该先祖的谱名(辈名、讳名)已失传时,则可用行号(排行),或字、号等。

2、世表(又称世传),即该吊线图中的每代先祖人物的简要行传。主要内容应包括:谱名及谱名以外其它名字如行、字、号等,该先祖的生庚、卒期、住地、职业、业绩、迁徙等。

二、世系分类

第一类:系——大系总图中分若干个系(一般以旺族先祖命名)。如三槐总谱中的懿、旦、旭等三个大系。

第二类:支——大系总图中分若干支派(一般以先祖名与祖居地相结合命名),如王旦大系中三沙支、王旭大系中的上梅支等大的支派。

第三类:分支——各派图中分若干个分支(一般以该支集居地命名)。如三沙皋公系中分东沙易公分支、中沙铎公分支、西沙胤公分支等。

三、世系代数编号规定

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均以太子晋为第一世。

三槐王氏以王言为第一世,同时在“(   )”中标明太子晋为一世的编号。

开闽王氏以三王兄弟为第一世,同时在“(   )”中标明太子晋为一世的编号。

和派王氏,即非太子晋源流,以确定为王姓的始祖为第一世。

四、字体

1、老谱中的地名、人名均以原字体录入,电脑打不出的要拼造出来。

2、老谱中的其它文字和近代文章以简化字为准。

3、正文一般用宋体,标题用加粗黑体。

五、编绘程序

先按要求对所编世系进行分块,编写出分块目录。然后直接编写出各块中先祖的世表,经过审定合格后,录入专用软件,即同时自动生成相应的吊线图。

在编写分块的世系简表时,为便于心中有数,也可以先在纸上画出小吊线图的草图,作为编写世表的指导。

六、世表中有年代的,在庙号、干支号年代后用“(  )”标出公元年代。

七、世系编排所用纸型和版式

纸型为A4纸;版式为横排。

八、终端始迁祖的确定

世系图中终端始迁祖,应以已繁衍成一支较大的支族、分布在一村或数村、人数至少在几百人(一般要在500人以上)的始迁祖为终端。

§2、各大系总谱中的“世系谱”的内容

“四要素”——目录,简介,一图(世系图或称吊线图),一表(世表或称世系表)

1目录  是全谱的概要索引,是将复杂的世系分析出有序的目录,是编辑总谱的重要的基本功。目录可分为三级,开闽世系的第一级目录是:一、潮公大系,二、审邽公大系,三、审知公大系,四、彦复公大系等。根据每一级目录中各大系世系传承的“节点”,依次划分第二级、第三级目录。

(1)目录中的标题名,要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人名与所繁衍旺盛的地名;

(2)目录编号,以大众所通俗易懂的:一、(一)、1、(1)等。

2、简介  是谱文中每条目录下所属支系的简要介绍,包括该支来龙去脉、承上启下、主要支派介绍。

3、吊线图  即世系图,每个目录下应有一个吊线图,在相应的目录的世系段中,将各代先祖传承关系在宏观上用线条连起来。

4、世表  每个吊线图中的先祖人物按世次分表用文字叙述主要事迹(父子关系、字、号、生卒年月、事迹等)。

关于世系的终端,重申强调是以明清时期某迁祖至今已繁衍成几百人以上的支族迁祖为该支族的终端。此终端迁祖即为该支谱的始迁祖。

§3、谱世系谱初稿的编辑程序按以下步骤

1、收集资料,进行考证,解决断代。

2、画出世系总干系图(草)。

3、对总干系图进行分块切割。

4、根据各分块世系的相互关系,确定并编制各分块目录。

5、确定各级目录及标题名称,标题名应反映该支始祖名和该发祥地。

6、编绘出每个标题下的吊线图(草)。

7、编写出每个吊线图的“世表”,即该吊线图上每个先祖的行传。

§4、组织并编写好各大系总谱的序言

首先,各大系总谱的序言组成为:精选各大系总谱所属大系支派中历史上最著名的序言3-5篇;邀请我国当代著名人士或专家作1-2篇;总编辑部写一篇总序(前言),各编辑组为本系总谱写一篇该系的源流世系总述。

大系总谱的源流序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该大系支派始迁祖的来源,如何兴旺发达;②该大系支派的分迁情况和所属主要支派;③该大系支派中发生的主要大事件,包括主要名人事迹和著名的历史事件。

§5、关于总谱与支谱数字化版本格式的规定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总谱格式明确规定:总体采用横排式,世系排列采用新苏式十代式。

各地支谱(族谱、家谱、地区总谱等)可以由各地自主选择总体排列的竖排式或横排式;纸张种类也可自行选择;世系的数字化格式可以从五代式或十代式、苏式或新苏式等体例形式中自行选择。印刷厂家除样谱必须由武汉大族谱科技有限公司印制外,批量印刷也可自行选择。(编辑部)

§6、关于总谱在文字使用方面的精细化的规范

1、所有文字一般采用国家公布的简化字,但对人名和地名则必须采用原谱(书)中的文字。

2、对先祖人物的称呼,采取加“姓”不加“公”、加“公”不加“姓”的原则。

如:“王导”或称“导公”,“王羲之”或称“羲之公”。

3、总谱目录标题编号的文字规定,采用以下分类方法。

大标题:    一、  二、   三;

中标题:  (一)、(二)、(三);

分标题:    1、   2、   3;

小标题:   (1)、(2)、 (3);

小分标题:   1)、 2)、   3);

特小标题:  ①、  ②、   ③;

§7、《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结构和分卷

第一部      总卷首,分二卷,   即世系卷、文化卷。                      

第二部      太原王氏总谱,分以下四卷:

卷一   综合与太原郡总系(太子晋至王威)。

卷二   殷公祁县支大系。

卷三   咸公晋阳支大系。

卷四   太原王氏上源待定卷。

第三部      琅琊王氏总谱,分以下五卷:

卷一   综合与总系(太子晋至王元)。

卷二   琅琊综合(除导公支和羲之公以外的全部支系)。

卷三   导公支大系。

卷四   羲之公支大系。

卷五   琅琊王氏上源待定卷。

第四部      三槐王氏总谱,分以下六卷:

卷一   综合与三槐总系( 王言至懿、旦、旭、永、祉)。

卷二   懿公支大系。

卷三   旦公支大系。

卷四   旭公支大系。

卷五   永公、祉公等支系。

卷六   三槐王氏上源待定系。

第五部 开闽王氏总谱,分以下八卷:

卷一   综合与开闽文化卷与闽王总系。

卷二   潮公支大系。

卷三   审邽公支大系。

卷四   审知公支大系。

卷五   文光(彦复)公支大系。

卷六   有关随王入闽支(彦英、等)。

卷七  其它入闽支系。

卷八  上源待定支系。

§8、《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分册原则                           

各总谱的有关卷中因篇幅较大,应根据其篇幅规模视情分成若干册,原则上每册的单面页数不超过400页(双面800页)。

分册的方法,要根据标题目录(即支派标题)在两个支派内容的分界处作为分册的界限,避免同一支派的内容被分刈划分为二册。

比较大的支派(若有300页以上)可考虑独立分为一册。

注:上述各部总谱的分卷在具体编辑时可能有所调整,以出版前调整的为准。

§9、本会会员介绍在总谱中的位置

再次重申,总谱中各支系的终端是该支在明清时期的某支族至今已繁衍几百人以上的大族的迁祖,即为该支的终端。该支迁祖称为终端迁祖。此终端迁祖也即为该支后裔“始迁祖”。该支族人应编修其支族谱与大成总谱对接。

凡是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会员都能在相应的总谱中留名并作简要介绍。其留名的位置是在该会员所属支系的“终端迁祖”名后的“(  )”内,其内容应包括会员名字、入会批次、担任职务、重要事迹,

§10、各大系总谱的全部内容

太原、琅琊、三槐、开闽、和派等大系总谱的全部内容有:

1、目录。

2、序言,其中有总编写的《前言》、我会学术顾问写的一篇《序言》、该大系总谱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序言3—5篇、该大系总谱主要编委写一篇《世系总述》等。

3、精选该大系的主要始祖的彩色像数张。

4、世系谱(该谱的主体)。

5、功德榜(照片和文字介绍),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奉献原则,刊登奉献者的照片或文字介绍。主要依据是:①按照我会2012年5月28日颁布的研究中心字[2012]10号暨总谱局字[2012]5号文件《关于对为大成总谱编撰出版资助或有突出贡献的奖励规定》(刊登在《通讯》总第57期)。刊登照片或简历介绍。②总谱局副主编以上刊登全家福玉照1幅及500字左右文字介绍。 ③本会总顾问、社会知名人士出任我会或总谱的名誉职务以支持大成总谱出版事业者,刊登相关照片或简介。

§11、《三槐王氏总谱》编撰的格式规范

20138月下旬召开的三槐王氏总谱编辑工作会议上拟订了《三槐王氏总谱编撰的格式规范》,内容如下:

一、《三槐王氏总谱》的序文

1、总顾问的“序”;

2、总编纂的“序”或“前言”;

3、古代三槐王氏“名序”(应该精选古代全国知名人士的序文或全国著名相关谱牒的谱序。《三槐王氏总谱》的古代名序精选如下:

▲苏轼的《三槐堂铭》;

▲欧阳修的《文正公墓志铭》;

▲岳飞的《王氏宗谱跋后》和《王氏世宝》题词。

▲朱熹的《三槐王氏世宦年谱》。

▲赵孟光頫的《宋尚书兵部侍郎晋国公赠太师尚书令王公纪略》。

▲王旦的《启后录》。

4、《三槐王氏总谱》编辑组的:

▲《三槐王氏源流世系总述》。

二、谱文格式

(一)世系谱规范格式

1、明确以王言为一世祖,并用括号标注为太子晋56世,以下世次则不标注。王祜为三槐王氏开基祖。

2、分卷原则:

卷一:综合与三槐总系;

卷二:懿公大系(王祜长房);

卷三:旦公大系(王祜二房);

卷四:旭公大系(王祜三房);

卷五:王言次子永公、王彻次子祉公合为本卷;

卷六:三槐王氏上源待定卷。

3、各系始祖不重复出现。

总系终端先祖即为各卷的支系始祖。

例如卷首总系终端先祖的懿、旦、旭、永、祉等即分别为卷二至卷五的始祖,在卷二至卷五中不得重复出现总系终端先祖之前的先祖。

(二)《总谱》的终端

总谱的终端一律截止到各支谱的始迁祖(一般在明清时期,最晚到清朝中期)。或者某迁祖至今已繁衍后裔有500人以上的先祖为终端(参照《中华傅氏通谱》)。

《三槐王氏总谱》最晚截止到二十九世(即太子晋84世)。

(三)文字规范  总谱中文字必须严格规范使用。例如:

▲同一人名必须用相同文字记述。

  凡有两个名字的先祖,仅在开始时用括号标注第二个名字。例如“王祜”,又名“王祐”,则仅在谱文首次出现时记为“王祜(王祐)”,以后一律仅记为“王祜”。

▲有关地名、专业名词等均统一用标准的名词。

如:“琅琊”有多种用词,则统一用“琅琊”;

  又如“世系图”、“吊线图”、“挂线图”,则统一用“世系图”。

      “世表”。“世传”、“行传”等,则统一用“世表”。

(四)同一先祖人物的世表叙述必须相同

有的先祖,如三槐王氏总系终端的“懿、旦、旭”即为各卷大系的始祖,有两次出现,两次对同一先祖的世表的文字叙述应相同,尤其是生卒年月、功名、官职、配偶等必须完全相同。有关编委要相互交叉核对互审。

三、会员个人信息表入谱规范

1、会员个人信息一律填在该会员的终端迁祖的“(  )“内。

2、会员个人信息要用简洁的文字表明该会员的名字、入会批次、终端迁祖到他的世次,从事主要职业、配偶与子女情况、本人在姓氏文化研究方面的贡献,等等。

3、全部文字控制在150个字以内。

四、支派上源归属分歧情况的标注

凡在支派上源归属方面有分歧的必须公正、全面地用简练的文字标注。可以在以下二处标注:①凡有支派介绍的,在支派介绍文字中标注说明;②无支派介绍的,在该支始祖的世表中标注说明。

本规范也适用《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所属的各大系总谱,各大系总谱编辑组要参照执行。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编辑部         

§12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谱文规范(补充)

大成总谱的文字规范(简称“谱文规范”)是总谱质量的重要体现,是总谱编撰体例的组成部分。在2014年的首届综合编辑工作会议上,以过去的有关规定为基础,进一步作了些补充,拟订了本《谱文规范》。

(一)     谱文中文字书写规定

1、        世系图和世表中人的名字,一律只写名字,不写“王”姓字。

如在世表中,王言,只写“言”;王乾,只写“乾”。

2、世表的文字格式:

 

 本人名

                           

  

言(869930),乾之子,字伯谨。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后唐长兴二年(931)。……。娶囗氏,生于……年,卒于……年。生子二:彻、永。

 

 

 

3、出生时间有庙号、干支年号、公元年号。但一般仅用庙号加括号公元。如:言生于唐咸通十年已丑(869),卒于后唐长兴二年辛卯(931)。就只写: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卒于后唐长兴二年(931)。

4、字体。在《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中,一律用国家颁布的简化字(如今后编《世界王氏大总谱》时,则考虑转化为繁体字)。

世表文字用四号字。

5、标点符号。严格使用标点符号,如:、 “” [ ]等。

6、支派介绍。有关支派介绍,内容简要,插在世系图上方或世表内。不另行增加插页。

(二)目录 编制目录非常重要,要参照规范,粗细适当。

(三)全谱结构 按要求分卷分册,分册要在两个支派的分界处。

(四)谱文审校措施 分以下五级审校。

1、责任编委(负责谱文编撰的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自己严格多次审校。

2、同一编辑组内编委互审。

3、专职校对员全谱审校。

4、主编把关审查(择重要审校)。

5、总顾问审校。

(五)《三槐王氏总谱》卷一中的“编辑规范”和有关凡例均要参照执行。

(六)认真填写《会员个人信息表》。

在总谱世表中填入我会会员的《会员个人信息表》,是满足广大会员参与总谱、在谱中留名的重要形式。因此,也是影响总谱信誉的因素之一,必须认真填写。原规定在100字以内,现可放宽至150字以内。安插位置在其终端迁祖之后的括号内填写。内容:本人名字、职业、出生时间、参与家谱研究与修谱活动的情况、家庭成员简述等。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编辑部

                              2014228

§13、 各大系总谱增设《上源待定卷》的通知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各大系总谱在编撰实践中,发现在太原、琅琊、三槐、开闽和和派的各大系总谱中,有许多支派自己已经确认为某大系总谱,但其上源暂时无法在该大系总谱连续连接。例如文显公王氏支派自己确认为“三槐王氏” ,但暂时还无法与三槐王氏的标准上源连接,如果将这类支派划入《寻源王氏总谱》,本支族人不愿接受,对今后考证也会增加难度。因此,编辑部经研究决定,在各大系总谱增设最后一卷,为《**王氏待定上源支派卷》。

如:属《太原王氏总谱》的为 《太原王氏待定上源支派卷》;

    属《 琅琊王氏总谱》的为《琅琊王氏待定上源支派卷》;

    属《三槐王氏总谱》的为《三槐王氏待定上源支派卷》;

    属《开闽王氏总谱》的为《开闽王氏待定上源支派卷》;

    属《和派王氏总谱》的为《开闽王氏待定上源支派卷》。

这样,凡确实未知归属上述哪个支派的寻源支派,则入编《寻源王氏总谱》,在该总谱中按地区(省、地级行政区)分类。

今特通知,凡有以上上源未能确切清楚,但又肯定是属于某大系支派者,请尽快上报总谱局,尤其是三槐王氏所属的上述此类支派,最晚在9月15日前上报。太原、琅琊的上述类型支派,最晚于10月15日前上报。其余可在明年上半年上报。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编辑部(71期)

                       2014年8月30日

§14 、《总谱》终端为何最多只能截止到太子晋85世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自2007年开始启动编撰以来,对《大成总谱》的结构和组成反复推敲,多次说明,早就在编辑实践中达成共识,并列入《编辑规范》,成为编委们的编辑规则。但是近期有部分宗亲、会员还是不理解总谱的结构特点,有的还要求总谱能编辑到本人,好像不编到现代人的谱就没什么意思,这完全是对总谱的曲解,为此特予重申。

一、 大成总谱的结构

无论哪个姓氏,他们的大成总谱必然是包括《总谱》与《分谱(或称支谱)》。即《大成总谱》是《总谱》与《分谱》的总和。

所谓《总谱》是某大系支族的肇基始祖到所属分谱(或支谱)的始迁祖为止的综合族谱。所属分谱中的绐迁祖,也就是该总谱的终端迁祖。而分谱(支谱),即通常所说的《**宗谱》或《**族谱》,就是该支族的始迁祖以下至现代所有后裔的族谱。

因此,《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分成六个大系总谱,即太原、琅琊、三槐、开闽、和派、寻源等总谱。各个总谱都由该大系的肇基祖为总谱的始祖,而终端就只能到所属各支谱的始迁祖。总谱是只负责该大系总谱肇基祖到各支终端迁祖(即各支的始迁祖)为止的世系传承谱牒。分谱则是从该支的始迁祖到现代后裔全部人员的世系传承谱牒。两者综合才算真正的《大成总谱》或称《全谱》。

二、 总谱终端的界定

关于总谱终端的界定,我们编辑部也反复多次讨论,予以全面陈述。

2010420日总谱局颁布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支系编排的若干规定》的终端始迁祖的确定:世系图中终端始迁祖,应以已繁衍成一支较大的支族、分布在一村或数村、人数至少在一百人以上的始迁祖。

在《通讯》总第52期公布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福安座谈会纪要》)中陈述为:

终端迁祖——大陆以明清时期的某支迁祖,至今已繁衍成几百人以上的大族的定为终端迁祖。此终端迁祖即为该支族人的始迁祖,应编修本支族谱。此终端迁祖即为大总谱和支族谱的连接点,简称“节点”。

2013828日公布的《三槐王氏总谱》编撰的格式规范中陈述为:

总谱的终端一律截止到各支谱的始迁祖(一般在明清时期,最晚到清朝中期),或以某迁祖至今已繁衍现在后裔有500人以上的先祖为终端(参照《中华傅氏通谱》)。

《三槐王氏总谱》最晚截止到二十九世(即太子晋84世)。

全国只有700万人口的傅氏正在编撰《中华傅氏通谱》,他们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规定为“具有500人以上的支族始祖为通谱的终端”。

因此,我们中华王氏的前二次规定太宽了,2013828日公布的规定已参照《中华傅氏通谱》的规定,是比较合适的。

三、 过分放宽“终端”规定的危害性

部分宗亲要求放宽到自己的父亲或祖父,甚至有的想放宽到本人,甚至想以《总谱》取代自己的《分谱》,要求将终端迁祖放得很宽。我们总谱局也曾迁就过部分宗亲的要求,将终端迁祖放宽到清末时期,实际上是可以编到现代人的父亲或祖父,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在父亲的世表中出现了。这样做具有以下危害性。

1、       破坏了《总谱》的结构,使《总谱》变成“四不像”。

由于部分支派放得过宽,使其终端以下不能形成一个支族或不能独立编撰一支族谱。破坏了大成总谱=总谱+支谱的关系。

也可以打个比方,本来是一棵大树=树干+带叶的树枝。变成了一棵大树树干上既有光秃的树干,又有带叶的树枝。

2、       干扰了《大成总谱》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程序。

因为规范的《总谱》是可以将总谱终端与各个分谱的始迁祖相对接,形成枝繁叶茂的大成总谱。

不规范的总谱,相当于树干、树枝、树叶杂生,当支谱的始迁祖要与不规范的总谱(连枝带叶的树干)相对接时,就要在树干上剪掉多余的树枝和树叶,届时连接会非常困难。

四、 最晚截止到太子晋85世是最佳方案

首先从修谱的历史来看,虽然我国修家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但宋代以前都属官修,只有到宋代才允许民间修谱,而且民间修谱还是在明清时期形成普遍现象。

其次从人口迁徙历史来看,真正人口大规模的迁徙,一是北宋灭亡南宋初年,北方人口大批南迁;二是明清时期多次由朝廷政府有组织地迁徙,如山西洪洞大槐树、苏州阊门、江西瓦屑坝、广东珍珠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活动。每次迁徙时每个家族都会在新的定居地点形成新的始迁祖,必然形成一个新的家族支派,此后将自然形成一个新的支派的分谱(支谱),在新定居点的带头人必然成为该支族的始迁祖。

而每个家族(或每本支谱)的始迁祖也就是我们所编的《总谱》的终端迁祖。一般南宋初年的某迁祖迁徙到某地形成大族的至今有约900年历史,如三沙王氏祖王皋经历30代左右;大量的明初年间迁徙到某地定居的在600年左右,经历20多代;清初年迁徙定居的也有350年左右,有经12—15代;清中期(乾隆中年)迁徙定居的有250年左右,则可传10代左右。以上均可形成500人以上大族。

第三、我们《总谱》要求的终端迁祖。一般要经十代或以上的传承才能形成至少500人以上的一个大族(家族们才能为自己修成支谱)的。所以最晚要以清代中期(乾隆中期)的迁祖为终端。如果以清末(光绪、宣统)年间为终端,则往往是现代老年人的父辈或祖父辈,不可能形成500人以上的大族。

第四、为什么要统一最晚截止到85世呢?编辑部开始规定“明清时期能够繁衍到几百人以上的大族的始迁祖”,中间曾放宽到“清末有100人的迁祖”,最后又参照《中华傅氏通谱》规定到“清中期500人以上的迁祖”。在编辑实践中,《三槐王氏总谱》编辑组对执行上述规定感到很难操作,总结出最晚截止到三槐王氏祖王言二十九世(即太子晋84世),此时一般处于清朝中期,比较能反映上述要求。

后来又调查其它各编辑组的实际情况:琅琊王氏编辑组是最晚截止到太子晋81世(只有二例例外,也决定修正);开闽王氏编辑组已掌握截止到闽王三十世(即太子晋84世);太原王氏编辑组原十多支超过85世,现也按规定截止到85世。

为此,在今年三月下旬的“综合编辑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凡太子晋下的各大系总谱均统一最晚截止到太子晋85世。并且特别说明,这是最晚截止代数,许多支派能短则短,有大量的支派可以截止到70多世或80世左右。

五、 反映会员所属支派及个人信息的补救办法。

许多宗亲和会员,开始认为大成总谱能编到自己,当了解到大成总谱的结构时,就会感到不足或遗憾。实际上编辑部早已考虑会员们的个人要求。

1、早在《总谱局2012年综合编辑工作会议纪要》中就已明确陈述:凡是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会员都能在相应的总谱中留名并作简要介绍。其留名的位置是在该会员所属支系的“终端迁祖”名后的“(  )“内,其内容应包括会员名字、入会批次、担任职务、重要事迹,从该支终端迁祖至本人的世次或一线图等。

2、在2013年8月28日公布的《三槐王氏总谱》编撰的格式规范中陈述:

会员个人信息表入谱规范

会员个人信息一律填在该会员的终端迁祖的“(  )“内。

会员个人信息要用简洁的文字表明该会员的名字、入会批次、终端迁祖到他的世次、从事主要职业、配偶与子女情况、本人在姓氏文化研究方面的贡献,等等。

全部文字控制在150个字以内。

3、有的支派确实超过85世,或有的不到500人的小支派,均可以将这些支派的迁祖提到85世的先祖的世表中予以说明。例如三沙王氏有800多支,但真正按85世以内的当然不到100支。因此,大量小支派就前移到其所属85世先祖的世表中标明,因此有的支派85世先祖的世表内有3—5个甚至7—8个小支派的简介。

4、凡有捐赠贡献的企业家和宗亲,则在《总谱》中有多处显示。

(1)凡捐赠1000元以上者,在各大系总谱的〈卷一〉综合功德榜中显示;

(2)凡捐赠3000元以上者,分以下三个档次显示文字或图像资料:

     3000元以上者在《总谱》的功德榜中加“个人大头照”;

     1万元以上者,有一张全家照,加个人世系一线图;

     5万元以上者,有全家福照一张和企业或单位照一张,加500—1000字的个人简历。

(3)作为个人会员,在其85世先祖的世表中有他的个人介绍。

(4)最近增加一项措施,凡捐赠五万元以上者在我会会刊《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的封底处,在封底处刊登其个人照片和概要介绍。

六、《中华王氏大成网络总谱》是圆满实现“人人入谱”的最圆满的途经。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将在近年内完成数字化,即建立数据库中心,所有会员和个人,只要是使本支族的不仅编修好本支族的纸质族谱,还要用统一的数字化形式编修好数字化族谱,以便与《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数据库中心对接,则进入《中华王氏大成网络总谱》。这样,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鼠标一点便可查询、搜索、寻根等本支族的信息,甚至可以在网上修谱。使用范围扩大包括所有年轻人在内所有人员。因此,全体会员、宗亲们要实现以上的理想、完美的境界,就必须做好二件事:一是将本支派编入大成总谱;二是促使自己的本支族谱用数字化方法编修好,并与《中华王氏大成网络总谱》对接。这样就可以在网络总谱任意查阅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甚至可以方便地编修和打印自己的支谱。宗亲们,大家努力吧!                                                                                                      《通讯》总第71期

§15、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补充编辑规范

在最近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编辑和审校实践中,发现一些新的和常犯的规范性错误,为此特重申并制订以下规范,希望各编委遵照执行。

一、     世系图(吊线图):

有十代式和五代式,《总谱》一律采用十代式。

二、     字体:

1、简体字与繁体字,世系图和世表统一使用简体字、宋体;古代谱序用原来的繁体字。

2、在简体字与繁体字相互转换时,要注意有的文字不能转换,这些文字要单独处理。

3、《总谱》中的正文字体采用四号字,但各部《总谱》中的《上源待定卷》和《寻源王氏总谱》则采用小四号字。

4、不使用习惯压缩文字,如:不允许使用“廿”,必须使用“二十”。

5、黑体字慎用,一般用“宋体”。

6、谱文中男女婚嫁用词,男子用“娶”,女子用“适”、“嫁”。

三、先祖人物的生卒时间,当有不同记载时,一般以史料为准。当有不同意见时,则以史料记载为先,附注说明其他资料的记载。

四、引用文献资料,必须引用原文,不得随意添加或减少文字,并且要标明出处。

五、古文要准确断句,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六、世表中同一个人的资料,切忌“文言文”和“现代文”混用。一般采用现代文,当有必要整段引用老谱的原文言文时,才能引用原谱的文言文。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辑部(《通讯》总第72期)

                      20141022

§16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两个补充规定

2014121720日举行的“三槐王氏总谱联合会审会议”上作出二点重要补充规定如下:

()关于会员个人信息的安置位置。会员个人信息的安置早在总谱局的有关规定中说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对此,会议代表也公认三槐王氏总谱编委因为开展较早,各会员的支派资料也比较清楚,所以填写比较清楚和准确。但是有关总谱因有的支派会员多,甚至批量出现,导致对会员个人所属支派难于精确确定。经过研究,处理方法为:

(1)凡是支派归属清楚的则列入所属支派终端迁祖的世表中;

(2)凡是不清楚归属具体支派者,则在其所属的较大支派的终端迁祖的世表中列入;

(3)当在同一支派的终端迁祖的世表中有数个或数十个会员信息时,则每个会员前空二格,并用符号标明;

(4)重申每个会员个人信息的字数,一般不得超过150个字。

()若干名词的写法或定义。在大成总谱中有关支派名称的文字写法,编辑部曾经经过研究并作出过一些规定。但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名词与当前流行写法或有关专家学者的写法不同。本次会议经过认真讨论,采用王大良先生的有关著作及清王庸敬的《王氏通谱》中的有关写法。

如:“瑯琊”有多种写法,统一为“琅琊”;

在王氏源流中有关 “冒姓王”、“赐姓王”……等,仍采用这些写法。原来规定的“融姓王”等则不再使用。但“虏姓王”改为“少数民族入姓王”。

《三槐王氏总谱联合会审会议记要》(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