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三湖王氏

湖南衡阳三湖王氏

 

衡阳三湖王氏始祖王應贤公,字文德,生于宋宝佑六年1258年。始迁祖少怀公,字孔授,行一,元贞元二年(1296)丙申九月初九日子时生,明洪武四年(1371)辛亥十月二十四日亥时殁,葬六一村浅塘坪甲山庚向。江西吉安府安福金田人,于1316年3月为避战乱迁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三湖町。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开五、十两甲,分十滩、六房,繁衍二十八代,三湖镇及周边就有四万多人口,后有迁往云南、贵州的,康熙、乾隆时期迁徙湖北、四川、甘肃的居多,集中在湖北竹溪、四川的铜梁、垫江和营山,分布世界各地,人口过十万。字派:少本宾学宗,必茂世代友,仲仁天百福,惟斯(思)万朝兴,远大延先德,明达昭继光,积庆崇式序,元会永嗣昌……少怀公于1316年三月迁居衡阳三湖印塘村

支派少怀公仁爱执教,人脉较好。明初,二世祖本立率众人平寇有功,受封三湖町五、十两甲。三湖王氏格局从此形成,三世祖大宾、国宾承五甲,希宾无后,朝宾随付友德征云南后定居曲靖(后裔众多、无联系),嘉宾承十甲。五甲后分一、二、三、四、七、八、九、十滩,十甲派衍六房:祯宗、祥宗、望岳、东塘、学堂和竹园房。竹园房全部迁四川。三湖王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云南、贵州等省市,衡阳地区内人口五万多,外省的主要有重庆四万多人,湖北竹溪两万多人,总人口突破十万。

二世祖,王本立字建卓行十三,生于元仁宗延佑六,殁于明洪武十五年,公文武双全,值元祚凌替陈贼(陈友谅),公作一方保障衡西赖以安焉及明太祖定鼎,五,十两甲。

三世祖,王朝宾字生殁妣氏俱阙公谙孙襄将略明洪武十四年辛酉秋从颖川侯征云南普定等处复曲靖有功官授卫尉逐家于滇后裔甚繁。

四世,王学吾于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科举人授岳州府训道,卒于任现载郡志省志官名学古。

十四世,王百越任永州府宁远县训导,载永州府宁远县志。

十七世,王斯飏,进士,奉直大夫,于嘉庆二十四年修衡阳县志。(衡阳三湖王氏王延军整理)

家之有谱牒,犹国之有史鉴也,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其义一也,谱与史世代源远,德泽孔长,既尽美矣,又尽善也,太原王氏始于子晋,缑岑传笙,历经各朝代有伟人、达人、贤人。迄宋德佑元年,始祖考應贤公挂冠游楚,移望南情,怀洞庭有句云翠篔栖丹翮,绿波储素鳞。遂命子少怀始迁三湖奠居焉。吾族自宋末今近八百岁矣,滩内诸先进叠次篡辑家谱

王况裴(1893-1971),名宁度,号绿野,又号蓬累,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古峰乡(今三湖镇鼓峰村梅白组),早年入南路公学堂,1911年毕业后加入华兴会。1913年,王况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17年毕业后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1年7月,王况斐受聘为省立一中、第一师范、私立岳云中学教员。1924年7月,王况裴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926年9月,王况裴赴上海任大夏大学教授。1927年9月,王况裴投笔从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第一师机要主任秘书、政治部上校主任。次年1月,王任第三十六军政治部少将主任,参加第二次北伐。1929年,王况裴解甲回乡,继续从事教育事业,任湖南大学教授,并加入中国青年党。1930年4月,王况裴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全省公路局局长。1938年6月9日,王况裴接替高文伯任安徽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9年6月,王况裴任安徽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曾主持修复了盗掘的小乔墓。1940年7月,王况裴任第五战区长官部中将参议兼安徽省立政治学院院长。1946年,王况裴任衡阳省立中学校长兼市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衡阳发展青年党,组织“中正学社”作为青年党的基础。1947年7月1日,成立衡阳市青年党部,自任主席。1948年,王况裴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兼湖南省政府委员。不久,王况裴兼任省立克强学院院长。湖南和平起义前夕,王况裴被白崇禧委为湘南行署副主任。1950年7月,王况裴去台湾。同年12月,王况裴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专员(上将军衔)。1971年5月9日,王况裴因高血压病卒于台北,终年78岁。

在衡阳县三湖镇鼓峰村梅白组还有王况裴的本家,共太公的族人。房子确切来说是王况裴1930年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的时候回来修建的。王况裴家族曾孙辈的人还能够清楚长辈们口口相传的历史传奇: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以后7年时间,王况裴回到一师当校长。35岁已经是国民革命军36军少将。官至国民党上将军衔。71年死于台北,死前念念不忘老家慈荫堂。

王况裴,三湖历史人物。国民党最忠诚的要员。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曾任校长。北伐战争参加对奉系军阀的作战。湖南和平起义前夕,没有转变思想,以致起义名单里无名,最后逃去台湾,还被国民党当局在1950年委为“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专员。后人假设:若王况裴和毛泽东一同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同毕业,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了。问题出在差一年,虽同校却不同班,不同级。1917年王况裴已经毕业离开了学校,而毛泽东主席却是1918年毕业的。这些过去的历史,假设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或许这就是命运。

离开三湖镇梅白组时,编者特意照了这进组的牌坊,梅白邨这三字是否有什么典故有待下一次探寻真相了。因为家族的一位长者不在组里,去女儿家做客去了。组里能够很清楚说明情况的一时也找不到人。但不管怎么样吧,历史就是历史。选编出来就算分享一段历史。三湖王氏曾经有一个叫王况裴的历史人物。

编辑按:初稿发版以后,陆陆续续接到很多王况裴先生族人反馈过来的一些信息。归纳分析了一下,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做了如下个人补充:早期的王况裴先生是一个才气纵横的饱学之士。著书立说有一定的影响力,35岁官至国民党少将。后来也是跌跌撞撞57岁才做到中将参议,保安司令。解放前夕,在衡阳组建青年党,出任湘南行署副主任,可谓不知变通,只知道愚忠,置天下大义,民族大义于不顾。历史总是站在胜利者的一边。有“降清的吴三桂,变节的洪承畴”,也有“断头将军严颜,却没有被人口诛笔伐的王况裴。王况裴先生的孙辈族亲王毅告诉我,听父亲说过王况裴先生投笔从戎以后回过老家几次,每次都有随同人员护卫。骑着高头大马,很是威风。但王况裴先生每次都早早下马,步行进村。不敢惊扰相邻。如何公正看待三湖王况裴先生这位历史人物,我相信历史自有定论。但值得提醒的是:妥善管理王况裴先生留下的旧居,恢复他在旧居生活过的痕迹,总算是给来访的人一点历史记忆,这没有什么问题。王况裴先生还有后人,还有亲孙子。90年代有后人回来寻根问祖过,可能当时大家心里都有点阴影,往后不再有消息。湖南衡阳三湖王氏(三湖王氏王小龙收集)

衡阳县三湖镇福兴村小河边组,这个树密竹茂两河(蒸水河与王母河)交汇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私塾先生叫王廷耀,他是彭玉麟的启蒙先生。廷耀公的儿子俊臣,凤池和彭玉麟都是同门师兄弟。

话说咸丰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雪帅率水师与太平天国军战于汉阳,凤池壮烈牺牲于江中。俊臣闻信悲泪泉涌,愤而买舟北去,由草河,入湘江,进洞庭,抵长江欲杀贼为弟报仇。

雪帅听卫兵来报,知是师兄来了,立刻起身远迎“德菴兄,一路乘舟,风雨兼程,辛苦了!“俊臣伸手相握,两行热泪夺眶而滚,未出一言,哽咽良久。雪帅也是两眼通红,悲喜恨悔,百感于心。失凤池一良将,悲也;见凤池哥来,又是故人来,喜也;贼伤了这么多将士,恨也;三封书信请凤池来,却阵亡于汉阳,面难对眼前这凤池的哥哥,心又愧对恩师和师母,悔也!悲伤过后,雪帅领俊臣入帐安歇。

俊臣本是出身教育世家,祖父仙桂,私塾先生,父亲廷耀,私熟先生。他自己年少时喜欢读书,且敏而精。但他喜慕福城禅林的幽静,喜欢潜修,故自号德菴。本不打算外出谋事,只求耕读为本,静处养身守德。无奈二弟战死沙场,奉慈母命来武汉送弟一程才觉心安。

用完晚餐,彭玉麟与师兄在悲伤之余交待了一下抚恤等事,问俊臣还有什么要求。俊臣圆睁红眼,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明天我要出战杀敌!雪帅心里一惊,忙回话“莫!莫!莫!师母在家,师母在家,你速速回衡州,莫把师母急坏了。俊臣不依,坚持要报仇杀敌。雪帅思忖恩师一家,是读书人,识大体。不为抚恤来,只求报仇雪恨。看来劝他回衡州这思想工作难做。沉思片刻,来了主意,说“现在双方对峙,上下舟船梗塞不通,欲把贼寇击败,让水路交通通畅,又因兵饷不足,士气不会振,所以我们就设局抽厘。可是办事的人难免要抬高税厘锯桅杆(敲竹杆)。这些商船交点税厘为今后平安做生意,他们都是明事理的人,于情于理还说得通。但税厘局管事的人加码加收,动不动锯桅杆,他们商贾就不愿意了,只好偷关。偷关若被捕获这惩罚又很重。商船要么偷关,要么停做生意,弄得税厘收得不足。要不,你管这个怎么样?俊臣一心复仇,就说“你知道我的为人,这收厘的事我绝对不干!彭玉麟再劝“德菴兄,正因为我知道你的为人,我才委以重任。若你明天上战场,你自信能杀几十,几百人?若你帮我把这事办好了,收厘正常,商船多了,偷关的没有了,兵饷足了,自有我的将士为凤池师弟报仇,你不是照样在报仇吗,而且效果要大得多。再叫你一声德菴兄,拜托了,帮我一个忙,帮朝廷一个忙!俊臣饱读诗书,自然明白这中间道理。只好应允。

俊臣滌除厘局宿弊,正税外不以一亳入己私,从不“锯桅杆,江湖商贾每聚会闲聊,齐赞德菴公;江中商船每到设厘处从不偷关,且对俊臣心存感激,称俊臣为大好人。厘局按章收费,军响足士气勇,彭玉麟督水师一路捷报。俊臣以从九品帮办军务钦加五品衔。

俊臣慎事厘局八年,因父母年事已高,请辞回乡侍奉父母。为官八年,清正廉明,并无积蓄。回乡后不喜交结,依然旧田草庐作息,园池花竹自娱,德菴公清正之名广为流传。

俊臣父为清武义都尉太学士,母为诰命淑人,弟为清庭捐躯,俊臣本人居征财要职。未见家富,未见钜金,未见青砖瓦房,未置田产。这是真正的清官。

俊臣公有三子,子又多子,现有后裔一百二十余人,军政商学工,各行各业精英辈出。

斯人已去虽久,清廉之名永存!(三湖王氏王玉良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