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名臣王积翁(霞浦赤岸人)五处祠堂考证

宋元名臣王积翁(霞浦赤岸人)五处祠堂考证

 

王积翁(1229~1284年),字良存,自号耕存,南宋参政王伯大嗣子,福建长溪县赤岸(今霞浦赤岸)人。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四月,为息兵端,王积翁主动请缨出使,劝日本“归附”。出使途中,七月十五日凌晨王积翁在日本对马岛附近遇害。

王积翁死后,设立了不少祠堂,既有官方设立的,也有家族自建的。本人查阅不少古籍,找到有文献记载的王积翁祠堂共五处(今已废),分别是苏州2处,宁波1处,福州1处,霞浦赤岸1处。

1.敬愍侯祠,地点:苏州妙湛寺内(长洲县东,今十梓街东)

这是王积翁的第一座祠堂,王都中生母张普贵所设立。王积翁死后,张普贵于京郊净垢寺出家为尼。后“太夫人叶氏携诸孤”哭诉于金銮殿,元世祖追谥王积翁为“敬愍候”,赐南归驿劵、“平江赐宅一区,田八千亩”(今无锡宜兴市丁蜀镇蜀山村一带)。数年后又特授王都中为平江路治中(地点在苏州),待成年后上任。从此,王积翁家族在吴中地区定居和繁衍。

为照顾年幼的王都中,张普贵也南迁至苏州。张普贵自号无为,锡号宏宗圆明佛日大师,“道行冰雪”,先是住持苏州城外阳山妙净寺,数年后改住持城内妙湛寺。她在妙湛寺东庑创建“敬愍祠”,塑王积翁遗像“以严香火”,“冠佩有肃,神采如生”,并“市田百亩,舍入常住,为此祠岁时熏修及七月十五日忌日追远费,专一僧掌之。”

元大德七年(1303年),王都中升浙东道宣慰副使后,修缮祠堂,南宋遗民牟巘应邀作《敬愍侯祠记》,文中说:“留耕(王伯大)尝为端明殿学士制置福建云,与我先人道谊交,而侯(王积翁)又于予厚。”(《陵阳集》)。

2. 忠愍王公祠堂,地点:苏州吴县至德乡白莲桥之西二百步。

王都中累迁至荆湖北道宣慰副使后,因王积翁“爵秩未称”之事上奏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春三月,诏加赠王积翁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闽国公,改谥忠愍。”王积翁因此获得官方立庙祭祀资格。王都中选址苏州吴县至德乡构建祠堂(“构堂肖公像而祠焉”),并请著名文学家黄溍作《故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国信使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闽国公谥忠愍王公祠堂碑》,详细记载了王积翁生平事迹。

王积翁获官方立庙祭祀资格,其夫人叶氏之弟叶茂辰功不可没。《王公祠堂碑》明载“太夫人之弟茂辰甞以公荐为武德将军管军揔管,公之殁也,为之七走京师而致力于祠事尤悉,亦有功于王氏而可书者也。”

3.宁波鄞县西湖旁(今宁波市区西南月湖景区内)。

此处宋代为鄞县众乐亭遗址,元初改为驿站。王积翁出使日本时,以此地为行营,征用船只,招募水手,于“五月十三日,扬帆出鄞(今宁波)”,一去不复回。王积翁遇难后,为纪念他改驿站为王积翁祠堂,清代仍在。

清代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编·水云亭记》:“叛臣王积翁之徒立祠享祀,而湖上之风流尽矣。”意思是王积翁祠堂的存在影响了人们欣赏鄞县西湖美景的心情。宋元更替与明清更替情形仿佛,使得宋元更替之际士大夫的境遇及其选择成为清代儒家学者竞相标榜抑或鞭挞的对象,具有强烈的代入感。由宋入元的王积翁当然被丑化和鞭笞。

4.福州乌山(或于山)。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宋端宗以福州为行都登基,不久又匆忙撤离福州。临行前,封王积翁为宝章阁学士、福建路制置使,留守空城牵制元兵。元兵兵临城下,战则生灵涂炭,降则背负骂名,如何选择?最终王积翁选择赴元军营谈判,以不扰民为前提献福州城和八闽郡图。后又平息李雄发动的兵变,使得福州城在宋元之际,未受战乱破坏。因此,王积翁与唐常衮、宋蔡襄、元董文炳等共21人并祀福州府文庙内名宦祠,同时在乌山上设祠堂。

道光年间成书的《乌石山志》说:“凡滥入乡贤名宦者,其祠宇在乌、于二山,不久多废。此盛衰之故,原无足异,但人品不可不辨。宋王积翁入祀乡贤,真西山斥之。”真西山即宋人真德秀(1178—1235),对比生卒,真西山去世时,王积翁才6岁,明显是假借名人之口贬损王积翁。

清乾隆帝后期推崇忠臣典范,将大清开国功臣洪承畴、张存仁(袁崇焕副将)等人打入《贰臣传》。咸丰年间,文庙失火被毁,不久重建。据查阅,之后名宦祠中已经没有王积翁的名字,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曾任浙闽总督,镇压福建境内反清势力(除郑成功势力外,还有霞浦王公哲、福安刘中藻等)有功的张存仁、陈锦等明朝降臣依然在列。

5.霞浦赤岸“锦祠堂”。

元世祖为宝昌阁学士王积翁使日本死节敕建。资料不详,据说祠堂碑是赵子昂(即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俯<兆頁>)所撰写,文革时石碑被沉入芦苇荡里。赵孟俯与王积翁两家交集颇多,王积翁写《稷思堂颂》时,赵孟俯为碑文篆额。王积翁出使日本时,前来送行的张伯淳是赵孟俯的妻弟。王积翁后人收藏画作中也有不少赵的作品。